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浅议演员如何塑造角色

来源:小奈知识网
剧影月报演员沙龙

理解剧本是演好作品的关键

■钱伟

剧本是戏剧表演的基础,是戏剧艺术的基本要素之一。但是,作品通过演员和导演对剧本的二度创作,才能将作品搬上舞台。在二次创作中,充分理解剧本的艺术内涵是演员演好作品的关键。

一、充分理解剧本的思想内涵

戏剧是由演员扮演角色,在舞台上当众表演故事情节的一种艺术。其基本要素是矛盾和冲突。通过具体的舞台形象,再现社会的斗争生活,激发观众强烈的情感反映,达到思想教育的目的,这就是作品的思想性。戏剧是文艺的一个方面,是上层建筑领域中的有机组成部分,在社会生活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而作为演员首先要充分理解作品的思想内涵,对作品进行二次创作,把其中的思想内涵通过自身的艺术形象充分的表演出来,起到鼓舞人、教育人的社会效果。所以,作为演员充分认识理解作品中的思想内涵,是演好作品的首要任务和关键。

二、充分理解剧本的艺术内涵

戏剧艺术是一种舞台表演。戏剧是文学、美术、音乐、舞蹈等多种艺术的综合体,一出戏的演出,首先要有剧本作为舞台演出的基础,还要有舞美、灯光、道具、服装、化妆、音乐伴奏效果等,而演员则是最能动的关键因素。戏剧中人物的语言

多年来,有许多人问我相同的问题,你是怎样成功塑造角色的,有何心得?这一问题问得好,我认为首要的一条就是熟悉剧本,分析剧本,吃透剧本。通过熟读并且理解作者在作品中描述的各类人物形象,认真分析其剧本所表达的中心思想、剧本的时代、剧本的风格等,从中找出作者所赋予的目的性和场景任务,通俗地讲,剧本要给观众什么,产生的现实意义是什么,在这一基础上找到作品的人物基调。

通过演员对角色台词的研究,从理解作品到表达作品的步骤,也就是演员完成表演以及角色台词艺术的创作过程,在这一过程中,作品规定情境为前提,丰富且完整生动地表达作品的原意。这个过程可以分为三个阶段:一是演员要投入到作者的心灵中去。经过认真细致的揣摩作品的语言,去理解角色的思维逻辑,感悟作者的心灵。二是使作者所给予的人物角色的思想情感进入到演员本人的心灵,只有如此,才能使

66

是塑造人物的基本材料。戏剧语言能清楚地表达人物的动作,即充满了动作。戏剧所要求的动作是指角色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强烈的情感,要求角色从角色的动作中表现出自己的个性特征。剧本语言中蕴含着丰富的动作,为演员表演提供了广阔的空间。通过这些语言,演员可以想象自己角色的动作、表情和手势,从而更好地塑造自己的艺术形象。

三、不断提高思想艺术水平

作为演员,演好每一部戏,就必须充分理解剧本的思想艺术内涵,就必须加强学习,提高自身的理论、思想艺术道德艺术水平。一是加强政治学习,不断提高自身修养,使的社会责任感扎根于我们的深刻思想之中。二是正确处理公平与利益的关系,重视艺术与道德,维护诚信,加强职业道德,树立良好的自我形象。三要认真学习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用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观指导自己的工作实践。

戏剧工作者的专业水平直接影响到作品的效果和社会效益。因此,对于演员来说,一要加强学习,向书本学习,向德艺双馨的名家专家学习,刻苦训练,不断提高业务艺术水平。二要掌握戏剧的自身规律,演好每一个角色,向观众呈现出最佳艺术效果的形象。

浅议演员如何塑造角色

■韩志良

演员身临其境成为作者的代言人,让演员产生创作角色的激情,使自己身临其境与角色融为一体。三是要使作品进入到观众的心灵,呈现完美的演绎效果,达到原作者的初衷。情之所至,情之所用,晓之以理,动之以情。情字对演员来说至关重要。正如戏曲表演中的谚语:戏无情不动人,戏无理不服人,戏无技不惊人。这句谚语精辟地阐述了中国传统戏曲艺术的舞台表演手法,“技”、“理”、“戏”之间的辨证关系表现得淋漓尽致。戏曲舞台上的“技”在传统上经常有广义与狭义之分。广义的“技”主要是指“四功五法”的演绎技巧,狭义的则是指演绎手法的多样化,演绎时运用的技巧水平,也就是人们常说的“玩意儿”、“绝活儿”。如水袖、翎子、帽翅、战发、翻打等特有的身手。咱们在演出中经常会听到戏迷观众如是评价一个功底欠缺或技能水准较差的演员,即“身上没东西”或者是“玩意不灵”,戏迷观众总期盼能看到演员对角色

“铁肩道德”“技”演员沙龙剧影月报

参演话剧《守岛英雄》的一些感想

■王燕

2019年3月22日,由江苏省演艺集团出品,江苏省话剧院演出的原创话剧《守岛英雄》隆重上演,这部以“时代楷模”王继才王仕花夫妇为原型的话剧,以真实事迹为基础,提炼升华,历经四个多月的创作,终于搬上舞台,在南京紫金大剧院与观众见面。

话剧《守岛英雄》,讲述了民兵营长王继才,在妻子王仕花的陪伴下,克服了无水无电、缺衣少食、孤独无助等常人难以想象的困难,信守承诺,不负使命,一朝上岛、一生卫国,与开山岛生死相依的感人故事。剧情截取了王继才从1986年上岛到他去世32年的人生中几个关键的事件:比如他第一次上岛后难熬的日子、他的爱人王仕花第一次上岛、得知老政委去世消息、以及王仕花在岛上生孩子等。王继才夫妇32年坚守开山岛,国旗、巡岛、观天象、护航标、写日志、救渔民……将他们无畏于寂寞,无羡于财富,无谓于诱惑,一心为国守岛的精神烙在了这一方舞台上。

本剧由省话剧院青年导演袁俊平执导,汇集了省话老中青三代演员,从读剧本的那一天起,全剧组的演员都被王继才夫妇的坚守感动,将巨大的热情投入到排练和演出中。扮演王继才和王仕花的两组演员都是话剧院的青年演员,也是第一次担纲如此重要和崇高的角色,排练场上,他们在导演袁俊平的指导下一次次在地上跌打滚爬,挥汗如雨;一次次尝试表演方式,体验酸甜苦辣。在剧中扮演人武部“王政委”的乔立生老师是话剧院的资深老演员,不到一年就快退休了,他对待

角色的认真程度令人钦佩,剧本在磨合中不断修改,乔老师总能很快的记住台词和调度,还不断地给其他演员提出建议和意见,从他的身上我们看到一个老演员对话剧舞台的坚守,一个良好的艺术习惯在江苏话剧院的传承。

我在剧中扮演了“王政委”的爱人张阿姨,这个人物出场次数不多,但在剧中也是一个承上启下的作用,剧中人物年龄比自己的年龄大,也有着较为激烈的内心情感戏,所以就算场次不多也不能掉以轻心。接到剧本后,我也查找了很多资料,做了大量的人物分析,塑造的人物形象得到了导演和观众们的肯定。

话剧院的演员们用艰苦的付出,塑造出了一个个生动的舞台形象,得到观众和社会的一致好评。王继才的儿子王志国看完演出说:“这部话剧很好地让观众们了解我父母这32年在岛上生活和工作的情况”;王继才的妻子王仕花说:“今天来我特别高兴,也特别激动,这部话剧把我和老王守岛这么多年的精神展现给大家,让更多人能够为国防事业能做出一些贡献,把老王的守岛精神传承下去。”

王继才夫妇事迹不仅令观众感动,也鼓舞着我们每一位演职人员。他们坚守的是开山岛,用他们的牺牲和付出守护祖国和人民的安全。做为一名话剧演员,我们坚守的是一方舞台,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继承和弘扬时代楷模的精神,守得清贫、执着坚守,以此向楷模学习!向话剧致敬!

表演得很逼真、很形象、很有美感、很朴实、很自然、很到位。

艺术表演向来讲究神形兼备,这需要演员不仅从外形上要像所扮演的人物,而且在言行等方面都必须和人物相同。为此,演员要把握住人物的内心世界,把它们刻划得入木三分。能做到这一点,在艺术上就能成功,就能得到观众的好评和专家、同行的认可。但是,在实际工作中,经常会看到有个别演员在表演中没有真实的内在活动,却采取另外一些不恰当的做法:例如没有认真理解剧本内容和人物性格,不从人物出发去塑造形象,而是以演戏胆子大、形象好、有嗓子,加上在舞台上过分卖力和夸张引逗观众,只要赢得观众廉价的鼓掌,就以为自己在艺术上获得了了不起的成功。

在30年的艺术生涯中,曾担任过很多性格迥异的小生角色,也扮演过年龄差距大的老生角色。对于这些不同行当、不同角色的塑造,虽然谈不上有多大的成就,但对于每个角色的表演,我都特别注意刻画人物,从人物出发去塑造形象,根据不同的性格特点,运用不同的艺术手段和创作方

法塑造各种各样、独具性格的典型形象。比如,在第四届江苏省戏剧·红梅奖暨青年锡剧演员大奖赛上,我参赛的《三试浪荡子》选段,荣获优秀表演奖,我在戏中饰演的角色是一个20岁左右的落泊流浪公子。而我是一位40多岁的中年人,自身的年龄、体态与角色的年龄、体态反差很大,一时感觉适应不了,缺乏自信心。后来结合导演的提示和自己的认真分析,我从小生在农村,长在农村,在田间村头时常看到沿路乞讨的叫花子那种饥汤辘辘的景象不断闪现在眼前,仿佛回到孩儿年代……我着力回想,并找来碟片资料从中寻找角色的形体动作入手,然后仔细琢磨动作和心理变化。经过一番努力,我缩短了自己与角色的距离,较好地饰演了这个人物,得到同行及观众的认同。通过这次演出,使我更加坚信演员演戏无论角色大小,都必须从人物出发去塑造形象,绝不能千篇一律,更不能采取不恰当的手法去争取观众,只有这样,才能给观众和同行留下好印象,从而做一名合格的演员。

67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