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案例教学法是在理论教学的基础上通过引导学生对具体的特殊性的实际案例进行讨论分析,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一种教学方法。本文依据教学改革实践,分析了案例教学实践过程中应注意把握的几个方面的问题。 关键词:案例教学法;教学案例;标准
教师教育既包括职前教育(师范教育),也包括在职教育(继续教育)。在教师的职前教育中,教育科学理论课程的学习只注重知识的传授,即教师讲授知识,学习者专注于接受知识。教学中少有互动,学习者缺乏参与性、自主性、实践性和选择性,不利于学习者在职前教育中及早进入教师角色,形成教学能力。产生这种结果的重要原因就是教育科学理论的教学与教育实践严重“脱节”。为了解决学习教育科学理论与教育实践分离的问题,激发学习者学习教育科学理论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提高学习者分析教育问题、解决教育问题的能力,必须改革教育科学理论的教学方式,吸取有关学科在教学中使用案例教学的成功经验,在教师教育中实施案例教学。
一、什么是案例教学法
案例,英文称之为case, 又被译为个案、实例、事例等,是对现实中某一具体情境的描述。这个描述能引起对该情景进行分析、讨论、演绎、归纳,最终解决实际问题。案例最早属于医学领域,后来广泛运用于法学、军事学、教育学、管理学等学科。案例教学法(case method)源自医学教育的问题导向学习,强调以学习者为中心的合作学习,是一种跨学科领域的学习架构。案例教学法比口述活文字叙述更能够给学生提供接近真实的问题学习情景。简简而言之,案例教学就是通过一个具体教育情景的描述,引导学生对这些特殊情景进行讨论的一种教学方法。
二、案例教学法的特点和优点
案例教学是以“案例”为教学工具,通过深度的讨论活动,引导出学习者既有的经验和知识,借由认知冲突,促使学习者烦死影响个人行动中隐而未现的信念与价值观,在分析、辩论及反思这建构知识,因而认知的发展源自个人有意义的经验。案例教学法的特点有:首先:学生是案例教学过程的主体,教师的作用是组织课堂、引导讨论。其次,创造生动的问题情景,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第三,激励学生主动参与,提高学生能力并拓展学习空间。第四,注重讨论过程,寓原理于讨论之中。最后,所学知识可操作性强。这种教学法能够密切联系社会实践,有利于学以致用,有利于理论与实际的结合,实用性可操作性非常突出。
与传统的教学方法相比,案例教学法具有以下优点:(1)理论联系实际,可以加深对理论的理解;(2)培养实践能力与感觉,实用性强;(4)互动性强,可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及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教学;(5)锻炼分析问题,交流沟通能力和合作意识;(6)教学方式形象生动,记忆深刻。 三、案例教学法的作用
首先,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动机。在案例教学中,学生乐于收集资料,以便在研究问题时有更深度的了解。学生会主动学习,发展较好的思考习惯。 其次,有利于提高教师素质,提高教学质量和教学水平。案例教学法既要求教师具有渊博的理论知识,又要求教师具备丰富的实践经验,并将理论与实践融会贯通;既要求教师不断地更新教学内容,补充教案,又要求教师更加重视社会实际现状,对现实中的问题保持高度敏感,不断地从社会实践中寻找适宜教学的
案例。
再次,案例教学法以学生为主体,有利于增加教师和学生之间在教学中的互动关系。在传统教学中,教师是传授者,学生则是消极的接受者;而在案例教学中,教师与学生的关系是“师生互补、教学相辅”。 四、教学案例的标准
案例教育理论认为,一个好的案例是一个把部分真实生活引入课堂,从而可使教师和全班学生对之进行分析和学习的工具。一个好的案例可使课堂讨论一直围绕只有真实生活中才能存在的棘手问题来进行。它是学术思绪驰骋的依据。案例是对一个复杂情景的记录。必须要把这一复杂情景解剖分析再如实复原以使人们能够理解它。
从上述对教育案例的研究分析来看,笔者认为一个好的教育案例符合以下四个标准:
(1)真实性
案例教育的真实性就是教育案例的来源要反映现实中客观存在的教育事实。这个事实可以发生在课内,也可以发生在课外;可以存在于师生之间,也可以存在于教师之间或学校领导与教师之间,可以存在于学校,也可以存在于社区;可以是一节有价值的课堂实录,也可以是一次优秀的主题班会;可以选取自己的亲身实践,也可以是他人的教育教学经历。总之,只要是教育教学活动中所存在的真实信息,有一定的教育意义,都可以选择为教育案例。
案例的篇幅可长可短,可宽泛也可以具体,并没有一个明确的界限。一个反映教育教学片断的案例,就可能短一些。一项反映重大的教育教学改革的案例,篇幅就可能要长一些。如评价方式的改革、教学方式的改革等。教学案例必须说明时空关系,即在什么时间什么地点发生的教育事件,事件的经过如何,情景怎样,有什么主体参与等情况。叙述的事件一定要客观,尽量减少主观臆断。 (2)目的性
就是每一个教育案例都要有明确的教育目的,通过这个案例教学想要达到什么目的。目的必须符合教学目标的要求,有意识地选取有教育意义的教育事件。每一个教育案例都涉及教育教学工作中存在的一个问题、一项决策或一种经验。教师可以按照一定的教育思想、教育理念对教育案例进行选择,引导学生对其进行探索,共同寻找解决问题的办法。教育案例的搜集要有鲜明的主题、明确的教育教学目的,并把搜集到的教育案例,依据教育思想、教育理念所确定的教育教学目标,进行加工、整理,其中要渗透一定的理性思考。教育案例的内容因教育目的不同而有所区别,但都包含要解决一个教育现实中存在的客观问题。 (3)多样化
就是教育案例可以是多种多样的。从案例的来源上看,没有时空和地域限制,可以是过去的教育事实,也可以是现在的教育事实;可以是国外的案例,也可以是国内的案例。从案例的内容上来看,问题的设计要多样化,可以是德育方面的案例,也可以是教学方面的案例。从案例的教学结论上来看,结论要有多元性,要激发学习者进行思考,培养他们的发散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4)时代性。就是教育案例所包含的教育思想、教育理念要符合时代的基本要求,不断地与时俱进。在我们这个时代,教育案例必须要反映现代教育思想,即素质教育思想、主体教育思想、科学教育思想、人文教育思想、创新教育思想、实践教育思想等。只有符合这些特点的案例才是一个好的案例。一个好的案例可以把抽象枯燥的教育理论具体化,激发学习者的学习兴趣,更好地理解教育理论;另一方
面,一个好的案例可以把复杂多变的教育现实简约化,有利于学习者更好地了解教育现象,加快由教育理论知识的学习向教育实践的过度。因此,是教师职前教育的重要课题。 参考文献:
[1] 吴安平等.案例教学法研究与实践.长春大学学报.2002(5). [2] 刘金祥.论案例教学法.北京市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2(3). [3] 阮洪.关于案例教学法的若干思考.江南论坛.2002(12). [4] 金妙翠.案例教学法的研究与实践.职教论坛.2002(6). [5] 扬毅.案例教学法在教学中的应用.云南教育.2001(19).
[6] 黄辉.案例教学法的优劣分析与比较.福建教育学院学报.2001(4).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