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设计
地 址:宁夏回族自治区贺兰县第一中学 邮 编:750200 学 科:中学化学 姓 名:李 刚
学生分组实验:苯酚的主要化学性质
教学目标
知识技能:要求学生通过本次探究实验,掌握苯酚的主要化学性质 掌握一定的实验技能技巧 过程方法:通过分析苯酚的结构,联系有关有机化合物的知识推测苯酚可能具有的化学性质, 再通过实验验证自己的结论是否正确,并给出相应的解释 情感态度:培养学生严谨、科学、求实的实验作风 培养学生实验、分析和归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及难点
教学重点:苯酚的化学性质 教学难点:苯酚的化学性质 教学方法:实验探究(主) 课前准备 教学用具:(学生分组实验用具—略)
学生准备:学生填写探究实验报告单前半部分(—设计实验方案) 学生分组(按座位) 教学过程设计:
探究主题:苯酚的主要化学性质
引入:从结构上看苯酚分子是由一个苯环和一个羟基顺次连接而成的,那么苯酚是否具有和醇相似的化学性质呢?
推测苯酚能够发生的反应及依据 预测苯酚的化学性质及依 据 学 生 实 验 方 案 设 计 实验所需 仪器及药品 ①具有一定的酸性(羟基中的氧氢键可以断裂,苯环是吸电子基团) ② 能发生取代反应(分子组成中有苯环) ③能发生氧化反应 (与羟基相连的碳为+1,可升高) (一) 一定的酸性 1. 与紫色石蕊 2. 与活泼金属钠 3. 与强碱氢氧化钠 4. 上述产物与二氧化碳和水 盐酸 (二)取代反应 与溴水的反应 (三)氧化反应 1.与氯化铁溶液的反应 2. 与酸性高锰酸钾的反应 仪器:铁架台 铁圈 烧杯 玻璃棒 胶头滴管 试管 试管夹 镊子 药品:蒸馏水 乙醇 氢氧化钠溶液(稀) 饱和碳酸钠溶液 紫色石蕊 浓溴水 FeCl3(液) 金属钠 大理石 稀盐酸 浓盐酸 甲醛 实验现象 解释结论及化学反应方程式 实验过程及记录 实验过程 1.取一支小试管 一 定 的 酸 性 加入少量的苯酚 溶液,滴入几滴紫色的石蕊试液,观察现象。 2.取少量苯酚固体,加入到试管中,小心加热至熔融态,加入一小块金属钠,观察现象。并检验生成的气体。 3.取苯酚(固体),加水配置成浊液(加热溶液变清,冷却即可),逐滴滴加氢氧化钠溶液,观察实验现象。 4.上述溶液分成两份,其中一份中,通入二氧化碳气体(二氧化碳气体可以自制) 5.在另外一份溶液中,滴加稀盐酸,观察实验现象 6.取苯酚浊液,加入饱和碳酸钠溶液,观察实验现象。(教师补充实验) 无明显变化 [H]不够大 +反应,并放出气体。当收集到的气体在酒精灯上检验时,发出尖锐的爆鸣声 2OH+2Na2ONa+H2 溶液由浑浊变澄清 苯酚在水中的溶解度较小,生成的苯酚钠易溶于水 OH+NaOHONa+H2O 上述澄清液变浑浊 ONa+H2O+CO2OH+NaHCO3 OH酸性: 上述澄清液变浑浊 浊液变澄清(但无气体放出) H2CO3 ONa+HClOHOH+NaCl +Na2CO3OH+NaHCO3 酸性:HCO3-OH 结论:苯酚具有一定的弱酸性,酸性;碳酸〉苯酚〉碳酸氢根 取 代 反应 7.取一定量的溴水于试管中,向其中滴加苯酚溶液(1~2d) 思考:(能否先加苯酚,后加溴水,实验观察) 产生白色沉淀 OHOH+3Br2BrBrBr+3HBr 结论:苯酚可以发生苯环上取代反应,较苯更容易 氧化反应 8.取苯酚溶液与小试管中,滴加氯化铁溶液,观察溶液颜色的变化。 9.取苯酚溶液少量,滴加高锰酸钾溶液,观察溶液颜色的变化 10.取250毫升小烧杯,加入苯酚固体(粉末状)3~4药匙,加入甲醛10毫升,搅拌使其溶解,加入1毫升浓盐酸,水浴中加热,并 搅拌。 溶液由无色变成紫色 6C6H5OH+Fe3+→[Fe(C6H5)6]3-+6H+ 溶液呈无色 苯酚可以被酸性的高锰酸钾溶液所氧化 结论:苯酚可以被强氧化性物质所氧化 聚合反应 有粉红色的酚醛树脂生成 OHOHn+nCHO-H2On 结论:苯酚可以发生聚合反应 实 苯酚分子中,苯环由于受羟基对其的影响(活化苯环),更易取代;同时,羟基受到苯环对其的验影响(苯环是吸电子基团)使羟基具有了一定的酸性。在它们之间的影响下 结苯酚能够被氧化,能发生聚合反应。 论 课后练习:学生完成实验报告
课后反思:
优点:
1.学生基本上能够完成实验,能够完善基本操作(如:胶头滴管的使用等已经掌握)
2.能够根据实验现象总结出物质的性质。 不足:
1. 对实验分析不够,例如在做苯酚溶液与二氧化碳的反应时,好多同学用实验
台上的苯酚溶液,结果实验失败。
2. 学生进入实验室之后,急于动手操作,动脑较少
补救措施:
利用大约半节课时间,分析整个实验。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