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浅析城市老年人社区公共空间环境

来源:小奈知识网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浅析城市老年人社区公共空间环境

作者:张馨

来源:《设计》2015年第01期

摘要:

随着全球人口老龄化进程的不断加快,我国也进入了老龄化社会。在城市里,社区成为中国大多数老年人活动最主要的公共空间,承载着老年人锻炼身体、交流和娱乐等活动的重任。老年人的公共空间环境的好坏,直接影响着老年人的生活质量。本文通过对老年人生理、心理及行为特征的分析,归纳老年人社区公共空间环境设计的原则,有助于老年人安享晚年,延年益寿。 关键词:

公共空间 老龄化 养老 心理需求 私密性 中图分类号:TU972+.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0069 (2015) 01-0123-02 一 社区公共空间环境对“养老”的影响

健康的养老概念是以居家养老为主,社区养老为辅。完善的居家养老模式,一是要求住宅具有适老性,结合无障碍设计,使其符合老年人对于健康性、灵活性、便捷性和安全性的需要;二是要求完善的户外老年人社区公共空间环境设计,让社区充满归属感,满足老年人的心理需要;三是要求尽可能拉近服务设施和老年人的距离,让老人安心地居住在社区中,也让子女放心。

二 老年人生理、心理及行为特征对公共活动空间的影响 1 老年人的生理需求

步入老年,人体各项机能都有相应的退化。生理衰退对老年人的生活造成了许多影响。如视力衰退对物体的形象和色彩识别能力减弱,如在弱光条件下看不清物体大小、色彩,对强光敏感以及对亮光突变的适应能力降低等;听觉的退化对门铃、电话和警报等声音不敏感,看电视、远距离谈话者、参加活动等都带来不便;在日常休息的时候对于噪音十分敏感导致睡眠质量降低;记忆力和认知力下降导致老人经常忘事,找不到自己居住楼层的位置,走错门以及忽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视障碍物和高差的存在;肢体灵活度下降会导致肢体活动幅度降低,做抬腿、下蹲、弯腰和手臂伸展等常规动作困难,身高缩短,行走能力下降,要借助轮椅或者拐杖;骨骼变脆会导致跌倒后容易发生骨折,恢复时间长,使用过软的座椅、沙发等会导致腰部和颈部不适;免疫机能下降会导致老年人对环境的适应能力下降,对温度和湿度变化的适应能力降低,对日照要求提高,喜欢自然通风和清新的空气,在天气不好的时候对于室内活动较为偏爱;泌尿系统衰退会导致上厕所的频率上升,尿频尿急。

2 老年人的心理需求及对公共活动空间的设计要求

老年人心理需求主要有安全感、归属感、舒适感以及私密性几个方面。

安全感需求。对于社区的选择,有老人的家庭会优先选择离医疗设施近的社区,对于有报警系统、无障碍设计和社区医疗服务站的社区更为偏爱。老人喜欢选择在没有车辆通行的区域活动,减少车辆通行对自身人身安全带来的危险,也能减少老人行动不便给车辆带来的不必要干扰。喜欢暖色调的空间和经过防滑处理的路面。光照条件好的公共空间,可以帮助视力退化的老年人增加对周边物体的辨识性,减少摔倒或者撞伤的可能性。

归属感的需求。老人怕孤单寂寞,喜欢融入社区群体,希望在其中获得认可,风靡全球的广场舞大妈们是老人乐于参加集体活动的明显特征。另外老年人还喜欢亲近儿童,找一个安静的角落喝着茶,看着周围人的活动,并且喜欢跟自己熟悉的人一起聊天、下棋或者遛弯,都是他们日常生活所需要的生活调剂。在进行老人公共空间设计时,尽量选择有儿童活动的空间,例如幼儿园、儿童活动设施附近。并结合发生公共活动的位置和视线联系设置供老人休息和观看的座椅,减少视线遮挡。

舒适感的需求。老人偏爱适宜老年人身体强度活动尺度的公共空间环境,以及通风和采光条件好的空间,喜欢有绿荫环绕的舒适座椅,远离噪音较大的车行道路。在进行老年人公共空间设计时,除了配置丰富的景观小品、绿化植物,考虑方便通行的道路和采光通风条件,还应该考虑到老人的身体状况所需,如使用轮椅的老年人需要的通道宽度要比一般标准的更宽。设计具有活力的公共空间养老设施应扩大露台或阳台面积,种植绿色植物,这样能给部分下楼不便的老年人提供日常活动场所,提高生活情调,使老年人产生亲近感。

私密性的需求。社区里公共活动中,不是所有的活动都是公共的,也有许多活动对参与的人数需求较少,并且对隔音的要求较高,比如下棋、看报,聊天等。在进行老年人公共空间设计时,首先对公共空间的规划要私密性划分开来,针对不同要求的活动模式,在私密性上要考虑不同的设计方法,例如看报要求的私密性相对较高,噪音和光线的影响较大,需要选择的活动区域就要较封闭,而强身健体的体育活动对于私密性要求不高,并且具有一定的观赏性,需要一定的开放性。确保活动区域私密性的设计元素有很多,比如景观隔墙,高差或者绿化,在设计这些分割设时候应该注意隔而不断,隔而可见,因为这些空间要注意突发事件,一旦有突发事件,护理人员或者家人能够及时发现并对老年人进行救护。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3 老年人的行为特征及对公共活动空间的设计要求

老年人在社区活动的行为习惯可以总结为长期性和规律性,私密性和聚集性,个性和共性,退行性和渐变性。

长期性和规律性。老年人每天的活动安排相对固定,有很强的规律性。由于老年人有早睡早起的习惯,外出活动的人群以早晨和上午居多,中国老人喜欢午睡,所以下午出门活动的时间较晚,因此在设置老年人活动场地的时候要先对老年人参加社区活动的时间进行调研,进而结合日照条件对活动场地进行设置。

私密性和聚集性。老年人对活动的私密性要求较高,因此要合理设计动静分区。其次,社区的活动内容要结合不同社会背景和爱好以及文化层次的老年人群体,也体现出老年人公共活动的集聚性。

个性和共性。老年人在公共活动空间中主要体现出个体性活动和群体性活动,个体性活动例如蘸水在地上做书法,群体性活动主要是门球和踢毽子等。在设置这些不同属性的活动类型的时候,要充分考察活动的个性和共性,不要让这些活动在空间上冲突或者相互干扰。 退行性和渐变性。老年人的日常活动与其身体条件紧密相关,总体上是随着年龄的增长,自理能力逐渐下降,其日常生活也呈现出退行性和渐变性的特点,例如行动能力从健步如飞到逐渐迟缓,从独立行走到借助拐杖、轮椅甚至是卧床。针对这一特点,老年人活动空间设计应该具有灵活性和预见性,活动的空间应该具有较强的适应性和丰富性。 三 老年人社区公共空间环境设计原则

老年人社区公共活动空间是指针对老年人的生活娱乐需求所设定的活动场所,例如室外有广场、体育锻炼、弹琴唱歌、赏花遛狗等场所,室内的棋牌室、茶社等,楼道口之间可能发生老年人活动的公共场所。

第一,老年人住宅的集中化,能够更好地让社区公共空间达到可达性。良好的社区公共服务空间都会有合理的服务半径,适合老年人的设施服务半径约为300米。如果一个服务设施超过合理的服务半径,即便它的其他设施非常受老年人欢迎,也会因为距离过远不方便行走而放弃进行活动的想法。那么集中规划老年人住宅,能够让更多的老年人利用这些公共活动空间的资源,满足其沟通需求,建造传统的邻里生活气氛,让其充满归属感。

第二,交错多层的老年人公共空间环境的设置,能够按照老年人出入楼栋的远近距离,活动参加人数的数量以及对私密性的要求进行规划。例如,在住宅楼栋内适量考虑在合理范围内放大空间尺寸,加宽楼连廊宽度等,筑造让老年人停留观远和沟通交流的空间;楼栋之间的区域设计半开放式、交错式设计的公共空间环境。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第三,老年人社区公共空间环境内或周围设置必要的设施,包括无障碍设施、休息平台、休闲运动器械、医护站和公厕等。养老设施的人行道路应设置完备的无障碍设施,并应尽量平直、短捷,与车行流线之间要避免交叉。其无障碍设施要保证轮椅使用者能够到达任何专属于老年人的外部公共空间,其转弯半径不应小于1.5米,坡度不应大于1/8且应形成回路,不应出现“死路”或“断头路”。设置符合人机工程学的休息平台供轮椅使用者休息,并设置盲道供视力不便的老年人使用。另外,由于身体所需,社区内设置干净卫生并方便老年人使用的公厕也是必不可少的。

第四,尽可能取得老年人公共空间环境更好的通风和采光条件,室外空间尽量规划至向阳避风的区域,便于老年人的活动。例如,现在很多南方社区都设计成首层架空的方式,有的配置了丰富的景观小品以及休闲座椅,这样的设计给老年人提供了更好的公共活动空间,既可以乘凉又可以通风。

第五,增强社区的围合感。其一,这种空间给老年人一定的安全感,其二,围合感强的社区归属感也相对较高,其三,围合空间的内部,方便老年人观看其他住户的活动,符合老年人喜欢观看的心理要求。专属于老年人的外部空间的流线长度应尽量缩短,通过调研得到的数据,其交通流线不宜超过24米。且其最好能够结合内院、露天平台或屋顶共同设置,既能够节省空间资源,又能够缩短空间的服务半径,让老年人能够以最小的体能消耗和通行距离进行室外活动、亲近自然。

第六,人车分流设计。在社区的设计初期,考虑将车行流线和老年人的交通流线在竖向或者横向上分离,照顾老年人的安全需要。养老设施的外部交通流线应采取人车分流的组织形式。各类车辆的专用停车位应位于各类功能空间的独立入口的附近;且应根据入住老年人介助和介护的比例,在最接近建筑出入口的位置设置一定数量的无障碍停车位。于采用地下停车模式的养老设施,应在距垂直交通构件较近的位置设置无障碍车位,并分设多部楼、电梯通向养老设施内的相应功能分区,避免人流进入建筑后产生流线交叉。同时,在地面距建筑出入口较近的位置应设置部分临时停车位,以方便例如邮政车辆等临时来访车辆短时间停留。 第七,借鉴传统民居模式。学习传统居住模式营造社区邻里感的手段,例如里弄式或院落式住宅,合理分配空间布局,增加老年人交流的可能,使老年人有归属感。

第八,标识性位置、大小和色差。多样化的标识系统,不仅是标牌,还应注意建筑形象和场地的变化,形成完整的标识系统。养老设施应在外部空间设置清晰、明确的导向标识,各路口及主要外部空间均应设置具有指向作用的标识。特别是从老年人居住单元通向外部场地的交通流线上的导向标识必须完善且清晰。例如外部空间均要设置标识与导向标示,便于引导记忆力和辨识能力下降的老年人以最小的体能消耗到达目的地。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第九,考虑老年人的视线关系。鉴于老年人最常见的行为类型是观看,即观看其他人的活动和社区的景观,因此在设计老年人社区时,要充分考虑为老年人提供观看的空间和设计所能观看的活动,并考虑视线遮挡问题。例如,设置在儿童活动场所附近,景观小品诸多的位置。 四 总结

良好的社区公共空间设计,可以让老年人在安全、便利和舒适的条件下融入社区,更好地享受晚年生活。成熟的公共空间设计理念,对于中国老年人社区,具有一定的实践指导意义。提升社区公共活动空间的适老化程度,增强社区活力和对老年人的吸引力,使老人充分享受社区带来的愉悦生活,并且结合社区服务和医疗设施,为老人养老解决后顾之忧。通过无障碍设计、规划和建筑设计,降低老年人在社区出现事故的可能,增强老年人独立生活的可能性,使其老有所为,要有所依,安享晚年。为社会创造和谐的养老环境,体现出社会对于老年人群体的关爱与重视,重塑活力老年人社区。 参考文献

[1]诺曼付秋芳,程进三译情感化设计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05 [2]戴维迈尔斯.社会心理学.人民邮电出版社,2006 [3]李亚军设计关怀老年人《设计》,2013年12期

[4]弓建丰,刘武功.浅议当代老年群体的社会价值《山西水利》,2000年06期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