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英语时文阅读与现行高考阅读理解命题趋向之联系及解题方略

来源:小奈知识网
英语时文阅读与现行高考阅读理解命题趋向之联系及解题方略

一、 英语高考试卷改革的背景及重视阅读理解的重要性

认真研读近几年高考阅读理解题,就不难发现其共同特点:所选5篇短文材料的题材、体裁多样,均取材于英文原版书籍,语言地道、内容时尚、文化意味浓厚;其试题设计均重语篇理解(事实细节)。试卷难度以NMET1999年为转折点。近几年都坚持“稳中求发展”的高考原则,加大阅读理解在试卷中的权重比例以及考查强度。这种试题改革既符合时代要求(现行高中英语教学力趋与大学英语教学大纲要求相接轨,重视听力、阅读以及英语写作的能力),也符合教学大纲及考纲说明的要求(教纲规定高中英语教学应“侧重培养学生阅读能力”),并综合考虑国情现状,尤其农村中学,语言环境有限,阅读仍然是扩展英语知识和能力的重要途径,可以说,阅读输入是其他输出的前提条件,所以我校英语教研组把阅读教学方法的改革探究作为学校课改的子课题。

二、高考阅读理解命题趋向的体现

1.阅读的词汇量增加从1997年开始,5篇文章的阅读总词量一直保持着递增的的趋势,每年增幅在100个单词左右。英语新课程标准对高三学生的英语课外阅读量作了明确规定:八级课外累计阅读量为36万个词。高考也要求高三学生至少要读1000篇300余词的短文,要把阅读量增加到每天5篇。高考英语阅读理解要求阅读速度要达到60WPM(含试题词汇),理解率不低于70%。

2.句子结构或长而复杂,或短而难懂,试题的设计发生了变化,表层意义理解题有所减少,而深层含义试题有增加,重视了思维能力的考查,文句隐含信息较多,文段采用多种修辞手法。

3.非大纲词汇有所增加。由于新詞的出现,考生只能通过上下文来理解詞汇的含义。同时,注重对构词法特点的词的理解。阅读中若生词不影响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一般不注汉语解释;通过上下文可推断生词的含义,常设置为考点;但若影响上下文理解的生词,多有中文注解,另外,构词法特点的词属于熟词,应在学生掌握之列,不应作为生词。

4.体裁多样化,内容时代化。近几年的高考英语试题题材、体裁多样,选材更趋现代化、生活化、知识化,突出实用性和时代性,语篇均选自英文原版读物、国内外英文报纸(如China Daily 等)甚至英文网页。阅读理解的内容无所不包,上自天文地理,下至农救会历史、风俗民情及政治、经济、文化的热点话题等。以2003年全国卷、上海卷、北京卷为例,内容涉及到岛屿的地理位置与历史、国外训练学生读写能力的研究项目介绍、新书广告、日本的语言现象、电脑带来的环境问题、手机对儿童的影响、网页信息、亚洲人的饮食习惯。纳米高科技术等。语篇涉及的体裁也是记叙文、说明文、议论文、应用文应有尽有。近几年试卷尤其注重对电脑知识的了解以及环保意识的加强,1999年高考完型填空提到噪音污染对校园的影响,1999年高考介绍高楼垃圾回收问题,2001年高考提倡环保产品的生产,2003年高考E篇文章涉及网络技术的使用如何导致了人们对纸的需求,引起树木的砍伐,以及由此而产生对环境的破坏。

三、 阅读理解能力及测试要求及影响阅读的常见因素。

1.能力及测试要求。所谓阅读理解能力,应是在掌握和运用语言知识的基础上,准确阅读材料而获取有用信息、分析问题并解决问题的能力。具体地说,

1

阅读理解能力包含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理解能力,二是阅读速度,追求速度而不求理解不是阅读的目的,同样,追求理解而不讲速度也不符合阅读的基本要求。

2.影响阅读的几个因素。

(1)词汇量对阅读的影响。如果学生的英语词语知识贫乏,或是英语语法知识不巩固,就理解不了一些结构稍复杂的句子,若看不懂其内容,又如何去正确地解答试题呢?意思不理解是造成答题错误的最主要原因,而造成意思不理解的主要原因是词汇意思不清,可以说基础知识对于提高学生的高考成绩至关重要。词汇作为这个基础之最,从某种意义说,词汇量掌握就代表外语的水平,经验证明,许多学生英语学习上落后,或干脆放弃了英语学习,就是由于他们从一开始就懒于记忆单词,没有大量使用过单词。

(2)识别幅对阅读的影响。识别幅(Recognition Span)是指眼睛注视焦点词的同时,能够吸收该词左右两边的词的范围。识别幅的大小是影响阅读的一个关键性的方面。因此在平时的阅读理解训练中必须注意拓宽识别幅,以短语、意群、句子甚至段落为视读单位进行扫读训练。

(3)阅读习惯对阅读理解的影响。 (4)语言、语法知识对阅读的影响。

(5)知识面对阅读的影响。一个学生知识面的广泛与否将对会对理解产生直接的影响。

3.提高阅读能力的做法:首先要加大语言输入量,多读一些英文报刊杂志;加大词汇量,提高阅读速度,平时训练和学习中注意语言、语法知识的学习,特别要注意构词法、构句法以及固定表达的学习。掌握基本的语言文化前景。尽管NMET阅读理解无时间限制,但考生最好能在四十分钟内做完。首先回答那些有把握的问题,其次做那些需要动一点脑筋的问题,最后如果有时间的话才做到那些特别难理解的解目。记住所有问题的分值是相同的, 不要将时间过多地用于那些对自己来说特别难的问题,很快地猜一下答案即可,不过如果考生能排除一些错误答案,那将有利于增加考生的得分机会。

四、 熟悉掌握NMET阅读理解选择题的特点及目的 NMET阅读理解选择题主要由两部分组成。作为问题的主干和作为选择项的答案。其中主干是该题目的核心,许多学生为了迅速找到答案而匆匆地略看一下主干,往往容易忽略主干中的关键部分,从而导致答案错误。因为有些题目粗看起来似科有几个正确答案,实际只有一个是测试者要你回答的。一般来说,评说性问题或推理性问题会出现这种情况:一些答案明显错误,一些答案正确,甚至所有的答案都有可能正确。在这种情况下,考生必须辨明哪个答案比其它答案更准确、更符合问题要求。因此,考生需要认真阅读问题,比较所给答案,排除只有部分正确的答案,从而得出最准确的结论。

五、 阅读题材形式及几种常见的阅读方法 1.题材形式

(1)科技小品:介绍科普知识、科研动态以及科技成果的开发、特点、用途等等。该类文章特点是科技词汇较多,句子长且结构复杂难懂;同时,由于文章所介绍的知识对部分考生而言可能是完全陌生的,这就使得科普文章成为令考生比较头疼的一类题材。考生应运用词法、句法规则并根据上下文去猜测词义,理解难句,以达到理解全篇、把握主旨的目的。 (2)说理小品:有理论,有事实。

1主题突出。文章的第一句话或第一段即是对 (3)新闻报道,其特点表现为○

2

2要点明显。写作要点即五个“W”整篇文章的高度概括。○

(when,where,who,what,how)的表达一目了然。

(4)人物传记:以叙述某个人物的生平事迹、趣闻轶事、生活前景、成长或奋斗历程等为主。其特点是以时间的先后或事情的发展为主线,脉络清楚,可读性较强。

(5)短篇故事:与人物传记不同的是,这类文章一般描述的是一件具体事情的发生发展或结局,有人物、时间、地点和事情。命题往往从故事的情节、人物或事情之间的关系、作者的态度及意图、故事前因或结局的推测等方面着手,考查考生对细节的辨认能力以及推理判断能力。

(6)史地文化:考生必须弄清各个地名、人名之间的相互关系和各个国家或地区之间的位置关系,结合所学的史地知识,选择正确答案。相当部分文章还附有图表供理解或选择。

(7)幽默小品。由于中西方人思维方式的差异,加之考生生活经验或阅历等方面的欠缺,往往不能品味出其幽默所在。因此,解题时需要考生仔细揣摩事情发生的前景,作者的意图,特别要把握文章的最后几句,分析它们与上文的对应关系,找出文章的“幽默点”。

(8)图形表格:无文字表述,或只有少量的文字表述。要求考生依据所提供的图表进行理解或描述。常见的图表有流程图、地图、演示图。直方图、平面图等。阅读时必须弄清图表各部件的对应关系,同时针对题目要求进行有目的的识读。

2.几种常见的阅读方法。

高考“阅读理解”中的文章选材广泛,题材多样,包括记叙文、说明文、议论文等。文章内容不同,题材不同,要求使用的阅读方法也不一样。但每一种题材的文章,都有可以遵循的规律。

叙述类文章应抓住文章中“谁――什么――时间――地点――如何――结果”,通过线索去理解文章。即记叙文------抓事件。

说明文是一种章法灵活、结构复杂的文体,常常包括大量事实和观点,把握事物的特点和本质是理解说明文的关键。即说明文-----抓要点。

说理性文章应抓住作者提出的观点、给出的例证及最后得出的结论,即议论点----抓观点。

(1)顺序法:即先看文章,然后看试题,再回到文章查找有关信息。该法适用于解题时间充足、文章篇幅较长、需要获取的信息较多或需对全篇进行整体理解等的场合。阅读时一般采取快速阅读法,注意关键词句和段落,找准主线、掌握大意,并能记住主要细节的分面点。

(2)逆向法:即先看试题,了解试题题干以及各个选项所包含的信息,然后有针对性地对文章进行扫读,对相关住处进行快速定位,再将相关住处进行整合、甄别、分析、对比,有根有据地排除干扰项,选取出正确答案;该法有较大的针对性和准确性,适用于时间较紧、文章篇幅不长、需要获取的信息不多,试题与文章联系密切,不太需要做深层次的理解等场合。特别适用于对图形表格类题材的理解。采用该法还有一个明显的优点,即许多文章中难以理解的词、句、段等往往在试题中有简洁明了的阐述。

(3)标注法:即在通读短文和试题后,标注中心句并把试题有关的词、句、段标注相应的题号。该法具有很大的针对性和稳妥性,便于对照分析和复查验证。

3

有些考生在阅读时喜欢在不认识的单词以及不理解的句子、语段下面划线或打上标记,这是一个不好的习惯,应予以摈弃。

(4)摘录法:即在阅读时的同时把一些重要信息,特别是一些重要数据按一定的解题要求摘录到一张空白纸上。其优点是剔除大部分无关内容,使原先杂乱无章、扑朔迷离的信息或数据简洁化、明朗化,从而易于看出其内在的联系。该法特别适用于解决推理性、智力性较强或数据比较复杂的文章。

六、 NMET阅读理解的问题类型

1.主题思想型:这种题型包含文章的中心思想、基本论点、文章的标题、主题大意或段落的大意等,要求考生在理解全文的基础上对文章进行高度的总结和概括。对于这类问题,考生所给的答案既不能过于空泛又不能过于狭窄,如果要用所给的答案完成主干,应使所给答案既符合语意要求又符合语法标准,不能以偏概全。不能依据只言片语,也不能仅看文章的某一段落,而应看文章浓墨重笔叙述了什么。当然,有不少的文章含有明显的主题句,有的通过第一句或最后一句将文章进行了概括,解题时应注意把握。

2.细节辩认型。要求考能够寻找出支持主题思想的一些主要事实。全题主要是从文章中直接引出原词原句,有的稍作变动,有的将几处分散的细节进行整合。对于细节性问题,考生要首先找出文中哪一部分与其相关,切记不要受所给影响(特别是那些答案本身正确或部分正确但与文章无任何关系的),考生必须能在文章中找出一个词、一个句子、甚至是一组句子来证实自己的选择,切不可依据其它来源(如日常生活)来证实答案,即不能用与文章无关的证据来作为细节性问题的答案。

(3)推理判断型。要求考生能够根据材料中提供的具体事实,经过思考分析,判断推理了材料中没有具体加以阐述的概念或结论。常见的形式有根据表层含义推断出深层含义;根据已知数据推算出未知数据;根据情节的发展推断出结局或下一步的行为;根据零散的事实概括出本质性的东西;根据描述的语气推断出作者的观点或意图等等。对于隐含性题目,考生要能找出一个能与原文意思保1如何推断文章的出处。推断文章出处的设题形持逻辑一致的选项。其中包括:○

式有:1)The passage is most likely to be taken from ______. 2)Where would this

passage most probably appear? 3) The passage is most likely a part of _______.这类问题应从文章的内容或结构来判断其出处:A、报纸:前面会出现日期、地点或通讯社名称。B、广告:因其格式特殊,容易辩认。C、产品说明:器皿、设备的使用说明会有产品名称或操作方式,而药品的服用说明会告知服用时间、次数、药量等。如题干所设:This text is probably taken from a _________. A.textbook 2如何推断人物性格。B. newsreel C.doctoer’s notebook D. bottle of medicine. ○

推断文章中人物性格的设题形式有:1)What do we know about somebody in the text? 2) What kind of man somebody is ? 3) Somebody can be said to be______.做这类题时一定要注意:A、正确把握字里行间的意思,切忌用自己的观点代替作者3如何借助文章结构进行的观点。B、特别注意表达情感、态度和观点的词语。○

推测。有些推断题要从文章结构的角度进行分析,才能推断出正确答案。因此,

阅读时不仅要注重词、句的理解,而且还要分析语篇的组织结构。

(4)词句理解型。要求考生根据上下文猜测词义或理解句义。常见的形式

4

1直接对某个陌生的词汇进行理解;○2对文中的某个代词确认指代的对象;有:○

3对多义词或短语进行文中含义的精确定义;○4对英语中特有的表达、格言、谚○

1The underlined word in 语等进行直接的或解释性的描述。常见的表达方式有:○

2 The word “he” in the last sentence refers to the second paragraph means _______. ○

3 Which of the following words is closest in meaning to the underlined ______ . ○

word in the last paragraph? 解题时应紧扣原文,依据语境进行判断,而不能断章取义或是望文生义。英词单词的含义并非等同于词典中所标注的汉语意思,其含义随不同的语境会有所不同。

猜测词义的两个方法:(1)根据上下文判断词义。其判断步骤和依据手段为:1判定该生词是否妨碍对短文或句子的理解。一般情况下,人名、地名、组织机○

构名可不加理会(组织机构名如果是由普通名词构成的,则可通过熟悉的普通名2 利用生活经历、社会经验和其他学科词大概判断定是何种性质的组织机构)。○3利用作者的解释或附图;4通过阅读试题题干和选择项进行判定。5的知识。 ○○○6利用定语从句、同位通过对应结构或平行结构中的同义词或反义词进行判定。○

7根据信息词。如:but; however; yet; while; instead; although (though语从句等。○

以及表示让步的as); unliked; luckily; neither…nor…; not only…but also…,;on the one hand…on the other hand…等。(2)根据构词法猜测词义。英语中的构词法通1转化是指词的形式不变而词性发生变化的一常有三种:转化、合成、和派生。○

种构词法。如:名词转化为动词,动词转化为名词、形容词;形容词、副词转化为动词等。例如:nurse,separate, free,一般来说,转化后的词义与转化前的词义大2合成词是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具有独立意义的单词组合而成的一个新致相符。○的单词。主要有合成动词、合成形容词、合成名词等。其含义基本由所构成各单

词的意思组合而成。例如:out-of-date,notebook,middle-aged等。

3派生是指由一个词根加上前缀或后缀构成一个新的词。 ○

七.解读2005年高考英语考试说明阅读理解部分。

(一) 加大对考生利用逻辑推断法解答推理判断能力的考查。解题时考生

应注重综观全文综合信息,推断作者意图、性格特点及文意发展的前因后果。

(二) 加大对考生利用主题分析法解答归纳综合题能力的考查。

(三) 加大对考生标题判断能力的考查。解题时应按照标题判断三原则:

高度的概括性、强烈的针对性和一定的醒目性(对读者的吸引性)。

5

(四) 加大对考生深层次理解词汇能力的考查。这种试题包括确切理解代

词的指代和严格定义生词。

6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