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论案例教学法在高校研究生思政课教学中的应用——以《中国特色社

来源:小奈知识网
DOI:10.16541/j.cnki.2095-8420.2016.37.064论案例教学法在高校研究生思政课教学中的应用 ——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为例卢卫红(同济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上海 200092)摘 要:为了更好地完成教学目标,要求高校研究生思想政治理论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课程进行教学方法的探索。教学实践表明,案例教学法在该课程的授课中具有积极的作用,包括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课堂参与的积极性;增加教学的趣味性和理论的深度;培养和提高学生分析和思考问题的能力;展示学生本身的能力和素质等方面。关键词:案例教学法;思想政治理论课;研究生;能力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课程(以下简称《中特》课程)是一门面向各专业硕士研究生开设的思想政治理论课,该课程主要是在当代世界和当代中国背景下,分专题研究和分析当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中的重大问题,主要包括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和社会、生态建设,中国发展与世界的关系等研究专题。本文以讲授《中特》课程为例,探讨在研究生思想政课中应用案例教学法的必要性,以及案例教学法在课堂教学中的积极作用。对于案例教学法,尽管不同学者做出的界定不尽相同,但本质上是一致的。所谓案例教学法,即是由教师提出相应教学案例,并“根据教学目的的要求,组织学生针对案例内容,运用所学理论知识进行思考、分析、讨论和交流等的教学活动,从而提高学生自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的教学方 [1]法。”从已发表的文献来看,案例教学法在各专业课程,特别是法学学科教学中得到了较多的应用。笔者认为,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同样能够发挥出该教学法的优势。基于上文提到的《中特》课程的教学目标,在一 《中特》课程中应用案例教学法的必要性课程教学中应用“案例教学法”的必要性主要有以下方面:《中特》课程的授课对象是硕士研究生,目前普第一,提高课堂参与性的需要。遍采用的是专题教学的模式。从课程目标来看,《中对于课堂教学来说,参与的重要性不言而喻,特》课程主要是力求深化和拓展本科阶段思想政治无论什么理论,理论课的学习内容,培养研究生独立思考和分析问“参与是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基本前提,” [2]没有学生题的能力,并形成正确的价值观、正确的政治立场,如果没有人参与,再有深度也是枉然。的课堂参与,教师唱独角戏,课程的目标便难以达成。从而塑造独立而健全的人格等。同时,该课程在提而案例教学法,以及其它教学法的综合应用,能够高学生的社会认知水平,从而更好地适应社会等方在较大程度上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课堂参与度。面具有不可或缺的重要意义。基于以上目标,需要第二,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能力的需要。对《中特》课程的授课方法进行积极地探索,从而研究生阶段的教育不同于本科阶段。与本科教更加有效地进行课程教学。育相比,研究生教育更注重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解案例教学法在各类课程的教学中均得到广泛应用,研究生的特点以及《中特》课程的授课模式,决问题的能力。围绕这样的培养目标,研究生课堂使得在这门课程中使用案例教学法不仅是可行的,教学要求教师结合现实,展示出具有现实意义的案例,提出能够引发学生思考、讨论的问题,从而充而且是十分必要的。教学实践表明,在具体每专题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提高其分析问题和解决的教学中,案例法的使用对于达成教学目标具有重问题的能力。案例教学法不仅能够培养学生对案例要的作用。基金项目:  本文系同济大学研究生教育改革与创新重点项目“《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课程教学改革研究”(2015XXJG007)的阶段性研究成果。作者简介:  卢卫红,女,河南太康人,博士,同济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教授,主要研究方向:科技人类学、科技与社会、思想政治教育。课程与教学 教育现代化·2016年12月第37期165教育现代化传媒品牌的分析能力,对问题的思考和解决能力,而且有利于创造活跃的课堂氛围,使学生的积极主动性得到充分发挥。二 《中特》课程中应用案例教学法的积极作用下文结合讲授《中特》课程中所使用的具体案例,分析讨论案例教学法的具体应用,以及该方法的使用所具有的积极意义。(一) 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课堂参与的积极性从已有的研究来看,案例法可分为不同的类型,比如“引入式案例教学法”,“实验式案例教学法”,“实践式案例教学法”等。其中 “引入式案例教学法”,“是针对每门课程和每章开篇的讲授,选取与课程或某章内容有关的短小案例,目的是以案例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3] 在笔者讲授《中特》课程时,较多的用到引入式案例教学法。以讲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建设”部分为例,在对该专题内容进行讲解之前,先引出案例“一盘菜引发的讨论”。该案例的内容是:2014年国庆节期间,游客举报某旅游景区饭店一菜品价格过高,从而在网络上形成了一场讨论。在讨论中,围绕着一盘“台蘑炖山鸡”要价400元是否合理的问题,形成了不同的观点:有网友贴出台蘑批发价格一览表,证明价格不合理;有网友站在景区的角度,认为特殊环境中的特殊商品定价具有一定合理性。景区的官方微博回应称,“市场经济时代,市场调节。只要是明码标价,你愿意买,他愿意卖,即可成交。同一只鸡,所处地域不同,它的售价不一定相同。您有体会吗?”,该微博的这一段话又引发了新的围绕“市场经济”的讨论。引出案例之后,接下来请同学们对这个案例进行思考、讨论,发表自己对该事件的看法以及对“市场经济”的理解,并讨论在该案例中,景区官微对“市场经济”的使用是否准确。在讨论中,鼓励学生勇于表达出自己的看法,并对学生发言的内容、观点等进行适时的引导。之后承接案例,引出本讲第一部分内容——“市场经济”的本质。由于之前案例的使用,同学们对这一部分就会表现出更大的学习兴趣。从教学效果来看,该引入性案例的使用,显然比直接讲授什么是“市场经济”的方式更能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课堂参与的积极性明显提高,学生们之间的发言也可互相补充,相互启发。课程与教学(二) 增加教学深度,兼顾教学内容的理论性和实践性《中特》是一门既注重理论性又重视实践性的课166投稿邮箱:chinajyxdh@163.com程,案例教学法的使用可以很好的兼顾两者。下文以《中特》课程的第四讲“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文化建设”中“提高文化软实力”这一部分为例,具体展示案例教学法的这一优势。“提高文化软实力”部分的教学目的是通过学习,使学生掌握文化软实力的内涵;认识到提高文化软实力的重要性;并对提高文化软实力的途径有所了解。“如何提高文化软实力”是这一部分的教学难点,如果在课堂上只是泛泛而谈地提出提高文化软实力的关键点在于“文化如何走出去”和“如何鼓励文化创新”,那么学生对这一部分内容将难以形成更加深刻的理解和认识。在讲授“如何鼓励文化创新”部分,笔者采用了电视综艺节目“模式之争”的案例。有数据表明,中国目前引入的节目模式多达200多个,可以说引入的模式霸占了中国的综艺荧屏,同时,还有很多节目甚至没有版权而是直接模仿一些国外成功的模式。通过考察,了解到当代研究生群体对电视综艺节目比较关注,所以在教学中可以使用目前中国电视综艺节目普遍购买“节目模式”的案例——“模式之争”。在课堂教学中,先问同学们平时都关注哪些电视节目,在学生回答之后,稍作总结,提出当下一些热门的收视率较高的节目名称,接下来问学生这些节目都有哪些共同点,继而指出,其中一个共同点就是这些节目都是从国外购买的模式。可以对若干节目模式进行说明,在讲清楚案例之后,继而提出问题:好模式就是保险箱吗?购买了节目模式就一定能收到好的效果,得到高的收视率吗?如何看待这一现象?学生对这一现象提出不同的看法,比如有的学生说这个现象说明我们国家的综艺节目处于起步阶段,购买模式很正常;有的学生提出,这是我们国家电视节目缺乏创新性的表现等等。接着对学生提出的这些观点进行分析,进一步指出,一方面这种现象确实反映了我国综艺节目发展的阶段特征,而且不可否认购买模式可以在短时间内获得较高的受益,但从长期来看,如果只是一味地引进而不进行创新,必定会影响到对文化创新的鼓励,其结果将是过度依赖引进,导致在国际范围内没有中国独创的节目模式。更进一步讲,没有文化创新,这对于提高我国的整体文化软实力是不利的,中国文化国际影响力的提高以及文化走出去也就无从谈起。而事实上,那些来自于韩国、荷兰、美国等国的成功模式,也是各国在文化发展中,经过多年积累发展形成的。这一案例采用的是学生日常生活中的现象,不仅具有趣味性,能够引起学生兴趣,促使其参与讨论,同时兼具理论和实践性,有助于学生从更加理性的角度认识社会现象。具体到这部分的教学目标,通过案例的应用,有助于学生从理论和现实两个维度深入地认识文化创新的意义所在,同时更加深刻地认识到提高我国文化软实力的重要性。这显然比只是从理论上讲解文化创新的重要性更加有利于教学目标的实现。(三) 培养和提高学生分析和思考问题的能力研究生思想政治课的教学目标应该和研究生培养目标一致,即注重培养学生形成独立分析和思考问题的能力。案例教学法的使用,对于学生正确认识社会中存在的各种现实问题,并形成自己的认识,具有重要的意义。此处再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部分的教学为例具体加以阐述。这部分的教学重点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容,以及文化安全的重要性。教学目的是通过学习,使学生了解文化与价值的关系;掌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容;认识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性。教学思想是注重提高学生学习的目的性和主动性,并通过启发和引导,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和判断能力。社会主义文化价值观是一个涉及到“文化安全”的问题,在教学中此处应用的案例是“盛世思危:文化安全”。文化价值观为什么是一个上升到安全的问题?在案例开始,仍然从日常生活中的现象出发,指出在当前社会中,电视节目以及各种媒体所传播的内容,存在着过度娱乐化的倾向。虽然广电总局发布限娱令,但我们看到的现实情况仍然是泛娱乐化。这时提出问题“影视文化在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应该发挥怎样的作用?是不是电视节目的作用就是娱乐大众?”此时,适当引导学生进行发言。接下来就结合使用视频案例(案例法可以有不同的形式,比如“视频案例”法)用几分钟的时间请学生观看抗日神剧中的雷人情节,继续提出问题“为什么社会中会出现这种过度娱乐化的状况?”在请学生们对这些问题进行短时间思考之后,继续引入尼尔.波兹曼的著作《娱乐至死》,指出在20世纪80年代的美国,因为电视的普及所带来的人们思维能力的缺失。波兹曼提出,现实社会(主要以美国社会为例)的一切公众话语日渐以娱乐的方式出现,并成为一种文化精神。波兹曼还提出,有两种方法可以让文化精神枯萎:一种是让文化成为一个监狱;另一种就是把文化变成一种娱乐至死的舞台。波兹曼的研究在某种程度上回答了为什么过度娱乐化会上升到文化安全的程度。在介绍完波兹曼的观点之后,继而提出在各个领域倡导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意义何在。这个教学案例,不是单一案例的应用,而是由若干环环相扣的小案例组成。案例展开的核心在于每个小案例所引出的问题,这些问题发生于社会主义建设实践当中,对问题的回答和讨论,对于帮助学生提高其独立思考和分析问题的能力,并形成正确看待社会现实的立场等都是有益的。上文结合具体案例的使用,对案例教学法在教学过程中的积极作用进行了详细的阐述。此外,从教学形式和考核方面来看,案例教学法也具有一定的意义。下文就对此简要论述:(四) 展示学生的能力和素质中特课程的考核是由平时成绩和期末考试两部分组成。平时成绩主要包括出勤、课堂表现等。由于中特课程一般是大课堂,如何能够较客观地考核出学生的平时成绩是个难题。一般来说,如果仅仅用“课堂讲授”模式,或者单纯的“问题模式”,学生通常会处于比较被动的状态,难以展示其能力和素质。案例教学法的使用,能够给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和发言提供充分的机会,从而真实地展示出学生课堂参与的积极性以及自身的理论水平、思考深度等。因此,从平时成绩的考核这个角度来说,案例教学法能够起到很好的辅助作用。(五) 与小组讨论的教学模式形成互补《中特》课程的教学中,小组讨论也是一种重要的教学模式。有学者主张把课堂交给研究生,但是把课堂交给学生不是无目的或者盲目的,而应在教师的指导和引导下有目的的进行。虽然两者都是学生展示,但小组讨论是以学生为主导,案例教学法则是由老师经过精心设计,具有一定目的导向性的展示。两者可以形成互补,并且和其它形式的教学形成互补。案例法教学法的优势在上文各点的论述中已经得到了清晰的展现。从以上内容可以看出,在讲授《中特》课程中,需要重视案例教学法的使用。同时,教学方法的应用不是单一的,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案例教学法是和其它教学方法有机结合在一起的。比如同伴教学法,在问题的讨论过程中可以综合加以应用,同时还要辅以启发式教学法等。 三 应用案例教学法需要避免的几个问题“运用案例教学法进行教学的第一要务,便是要选择恰当的案例,没有典型的案例就无法展开案例教学” [4]。这说明案例教学法的使用中,如何选择案例具有核心重要的地位,在案例的选择和应用中需要注意避免以下若干问题:课程与教学 (一) 与教学内容脱离案例教学法的使用,不是为了使用案例而使用教育现代化·2016年12月第37期167教育现代化传媒品牌案例。这就要求教师要紧紧围绕教学内容,选取贴切适合的案例。案例的选取需要注重生动性,从而提高学生参与的积极性,但是切忌为了追求趣味性或娱乐化而偏离了教学内容和大纲要求。(二) 不具有时代性和现实性,难以引起学生共鸣研究生是思维活跃的群体,会密切关注日常生活中的各种社会现象。在教学中,学生会反映有些内容已经过时,因此教师需要紧紧把握时代脉搏,选取具有时代性的案例,特别是学生特别关注或关心的现实性案例,在教学中与时俱进。(三) 引出问题过易或过难案例教学法的使用,其目的之一是通过案例引出问题,从而引发学生的讨论并进而对相关内容形成深层次的理解。倘若引出的问题过易或过难,都难以达到案例教学法的目的。如果引出问题过于容易,很难激发学生思考的热情和讨论的兴趣,而如果问题过于困难,学生则不知从何思考。这两种情况都背离了案例教学法的初衷,因此案例的使用需要根据学生的认识程度,选取难易适中的话题,既让学生有所思考,又不至于无话可说。能在知识上有所收获,更能在思维上得到训练,从而对其看待社会、人生、学习的观念有所启发,恰当的教学法的使用十分必要。教学方法的探索没有止境,在研究生思政课的课堂上,如何使《中特》课成为学生爱上、想上,并且有所收获的课程,教学法的探索尤为重要。同时,我们应该意识到,不同的教学法各有优势,需要综合利用,形成互补。案例教学法有其自身优势,但必须与课程讲授以及其它方法相结合。教师应根据授课内容选择不同的教学法,并根据授课节点对各种教学法进行综合应用,最大程度地发挥各种教学法的优势,从而更好地实现教学目标。在研究生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还需要进行更多教学法的探索。参考文献[1]  张晓,闫娟.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案例库建设[J].山西财经大学学报,2011(4):80.[2]  魏自涛.硕士研究生思想政治理论课“211”教学模式初探——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为例[J].价值工程,2014(21):293-294.[3]  蒋志华.“案例贯穿式教学法”探索——以《国民经济核算》课程为例[J].教育理论与实践,2013(24):48-50.[4]  何欢.案例教学法在民商法学教学中的应用[J].教育评论,2014(9):114-116.[5]  冯璐妹,赵建宁. 云计算框架下教育考试信息系统规划与设计[J]. 软件,2013,34(5):125-127.[6]  孙立民, 梁国业. 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实施大工程教育的理论与实践探索[J]. 软件,2013,34(5):153-154.[7]  李建伏. 面向计算机专业研究生的人工智能教育[J]. 软件,2013,34(5):161-163.(四) 轻视引导和启发案例教学法的使用中要重视对学生的引导和启发。通过案例引出问题之后,并不是完全让学生自由讨论,而是需要有一条线索对学生的讨论进行适当的启发、引导和组织,不能让讨论完全偏离主题。一方面案例本身需要有启发性,另一方面教师要在该方法的应用过程中对学生进行适时地引导和启发。为了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这两方面具有同等的重要性。总之,如何在有限的课堂教学中,使得学生既课程与教学168投稿邮箱:chinajyxdh@163.com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