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金强化 方法 加工硬化 (应变硬化) 定义 金属材料在再结晶温度以下塑性变形时强度和硬度升高,而塑性和韧性降低的现象。 特点 ①使金属在冷加工中均匀变形实现冷加工成型工艺 ②使金属强度提高给进一步冷压力加工带来困难,大大增加了后续冷加工的动力消耗 ③因此需要进行退火处理增加加工成本 通过细化晶粒而提高金属力学性能。一般来说,晶粒越细小,金属的力学性能如强度、韧性、塑性就越好。 机理 金属在塑性变形时使位错增值而导致的强化。 局限性 但应变硬化没有从根本上改变合金的性质,如果遇到某些情况,如温度升高,应变硬化可能会因再结晶的发生而丧失 条件 意义 可以提高合金的强度和硬度,尤其是对于有些不能用热处理进行强化的合金。 细晶强化 通过细化晶粒而使金属材料力学性能提高的方法称为细晶强化 弥散强化指一种通过在均匀材料中加入硬质颗粒的一种材料的强化手段 由于晶粒数量增多,尺寸减少,增大了位错连续滑移的阻力导致的强化;同时由于滑移分散,也使塑性增大 弥散强化 (时效强化) 复相强化 若化合物在固溶体晶粒内是由于细小弥散的第二相阻呈弥散质点或粒状分布,则碍位错运动产生的强化。 既可显著提高合金强度和硬度,又可使塑性和韧性下降不大,并且颗粒越细小,越呈弥散均匀分布,强化效果越好。 当第二相的相对含量与基体处于相同数量级时,产生的强化。其强化程度取决于第二项的数量尺寸分布形态等。且如果第二项强度低于基体则可能起不到强化作用 影响因素:溶质种类、固溶体浓度、溶剂和溶质原子尺寸差、电子浓度因素和溶质原子的强化效应 由于溶质原子对位错运动产生阻碍。包括弹性交互作用(柯氏气团)、电交互作用(铃木气团)和化学交互作用。 固溶强化 由于溶质原子的固溶而引起的强化效应称为固溶强化 指金属在过饱和固溶体中溶质原子偏聚区和(或)由之脱溶出微粒弥散分布于基体中而导致硬化的一种热处理工艺 析出硬化 可以获得过饱和固溶体,以便于第二相的析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