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如何发挥课堂观察在课堂教学中作用论文

来源:小奈知识网


如何发挥课堂观察在课堂教学中的作用

摘 要:课堂观察是实施形成性评价的基本方式,本文探讨了观察的过程及课堂观察对课堂教学的作用,认为教师应坚持以促进发展为中心的课堂观察。

关键词:课堂观察;课堂教学;作用

课堂观察就是研究者按照一定的目的和计划,在课堂教学活动的自然状态下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对研究对象进行观察研究的一种方法。课堂观察的对象不定,可以是教师观察自己的学生,也可以是学生之间的相互观察。这里主要讲教师对学生的观察,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了解学生是否取得预期的进步;及时发现学生的某些问题并制定恰当的计划帮助他们;了解学生是否觉得教学有趣,有价值;了解教材是否适用,一些教学的技巧或活动是否适宜重复使用。课堂观察是非常重要的,这种能力和技巧是教师所必备的一种专业素养。 一、课堂观察的步骤

1.课堂观察前的准备:确定观察的目的和规划。教师要确定观察的时间、地点和次数,还要根据研究目的确定观察的主要内容。在这里,观察的内容是依据观察目的决定的。教师要使抽象的观察目的细化、具体化,使之能够被观察。为了使观察系统化和具有可操作性,教师还应根据教学目标对学生的相关技能的要求拟出观察的具体内容。《课堂课程标准》分级别对学生语言知识、语言技能、学习策略、情感态度、文化意识、所要达到的目标都进行了详细的

描述。如要了解学生口语交际能力,根据新课程标准,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观察:语音语调、流利程度、可理解度、用词恰当、观点阐述、交际策略、身体语言、情感态度、文化理解和行为表现等。教师可通过比较学生的实际水平与教学目标,了解教学效果。另外,设计或选择观察记录的方式或工具也很重要。

2.课堂观察:进入课堂及记录资料。课堂观察的实施阶段一般包括进入研究情境以及在研究情境中依照事先的计划及所选择的记录方法对所需的信息进行记录。观察者应先征得同意,并尽快在观察者和被观察者之间建立相互信任的关系,以消除被观察者的怀疑和戒备心理,也消除学生的好奇心理。教师可采取不同的课堂观察记录方式,记录被观察者的行为模式,主要包括行为出现的时间和频率、师生言语或非言语活动的内容,也包括一些其他行为的文字描述以及观察者的现场感受和理解,还有一些音像资料也不应忽视。

3.课堂观察后的工作:资料的分析与结果的呈现。教师通过课堂观察收集了一些资料,一般有定性和定量两种。在大多数情况下,课堂观察的目的不是为了写成研究报告或论文并发表,也不是为了填补某种空白或构建某种理论,主要的还是为了促进教学,促进学生更好地学习和成长。

二、课堂观察对课堂教学的作用

1.利用课堂观察,促进教师改变教学理念。以往,课堂教学大多都是“一言堂、满堂灌”,通过课堂观察,教师认识到课堂教学

要转变为生动活泼的探究性、启发性课堂,让课堂在充满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和谐氛围中轻松进行。新课程理论要求教师“以生为本”,课堂教学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要让学生在互动中构建知识体系,这就要求教师从根本上转变观念,灵活运用新课程理论指导自己的教学实践。在教学中,教师要充分利用课堂观察,认真记录授课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的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实际情况,分析教师在授课过程中互动引导语和互动问题设置的有效性,及时向授课教师反馈,从而帮助教师提高语言表述能力、组织互动能力及构建问题链、引领有效互动的能力。

2.利用课堂观察,研究学生的学习行为,便于教师提高灵活的应变能力,有针对性地施教。为了观察学生的课堂行为,我们精心设计了课堂观察量表。通过课堂观察,记录学生学习行为,课后再现给授课教师,让授课教师深切感受到教学的实况并进行观察、分析,找出学生在课堂学习中存在的问题,纠正学生不良的习惯,及时找到进行二次备课的方法和途径,从而提高应变能力,实现专业化发展。

3.通过课堂观察,促进教师改进课堂提问的有效性。在课堂教学中,有的教师课堂提问随意、肤浅,没有针对性,这影响了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在教学中,教师应精心设计每一次提问,精心选择每一道问题,让每一个问题都具有“灵气”,启发学生思考、探究,从而培养学生的动脑、动手能力。因此,教师在备课时要多提有效问题,摒弃无效问题。我们课题组成员充分利用课堂观察,认真记

录授课教师的每一个提问及学生的反应,课后和授课教师一起进行研讨,分析哪些是有效问题,在今后的教学中可以继续发扬;哪些是无效问题,在今后的教学中需要改进,并提出改进的措施和方略,促进教师改进课堂提问的有效性,从而提高授课教师的提问艺术。 4.通过课堂观察,提高个人修养,增强处理知识、运用知识的能力。在课堂观察中,我们对授课教师每堂课的教学内容是否有实效性和针对性,教师是否具有处理知识的能力,在课堂讲授中能否把复杂问题转化为简单问题、把抽象问题转化为具体问题、把枯燥无味的书本内容变成生动有趣的探究活动,是否能有效帮助学生了解知识的生成过程以及教师能否灵活运用多种教学方式进行教学等几方面进行观察、记录,通过教研活动提高业务水平,培养教师在教育教学中发现“问题”的敏锐性,真正实现由经验型、苦钻型向科研型、学者型、专家型教师转变。

总之,课堂观察是形成性评价的重要工具,教师应综合利用各种观察记录方法,收集教与学的信息,发挥其改进教学、促进发展的作用。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