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案角的度量(二)∣北师大版

来源:小奈知识网


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案角的度量(二)∣北师大版

【教学目标】

1. 知识与技能

认识量角器,会用量角器量角的度数。能用量角器画相应度数的角。

2.过程与方法

通过先估后量,把握用量角器量角的差不多方法,并感知角的大小与所画边的长短无关。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在学习过程中感受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爱好。

【教学重点】

认识量角器,会用量角器。

【教学难点】

正确读出量角器的度数,给出度数能用量角器画出角。

【教学方法】

动手操作、小组合作交流、实践法、讲解法。

【课前预备】

ppt课件 量角器 三角尺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课件出示∠1和∠2。

师:同学们,那个地点有两个角,小狗阿旺专门确信地说∠1<∠2,它说的对吗?你觉得他是如何比较的?老师再问你,∠1比∠2小多少呢?

2、课件出示量角器。

师:要想弄清晰这些问题,就要使用角的测量工具。用什么来量呢?(量角器) 量角器是测量角的工具,下面我们就来认识它!

(二)自主学习,探究新知

1. 认识量角器。( 课件出示量角器。)

(1)自学量角器。

师:下面老师给出一段话,介绍量角器,看完后你拿着自己的量角器介绍给同桌。听好了!

课件出示:度量角的大小通常用量角器,量角器是把半圆平均分成180份,每一份所对的角确实是1°的角,量角器上有中心点和零刻度线,包括外圈刻度和内圈刻度,外圈刻度顺时针开始读数,内圈刻度逆时针开始读数。

同桌之间拿着量角器互相介绍。

(2)学生汇报自学结果。

教师指名学生拿着教具量角器介绍。

(3)课件演示。

教师一边演示一边讲解。

师:好,下面我们看着大屏幕,把量角器再给大伙儿介绍一遍。

教师指出中心点、零刻度、外圈刻度、内圈刻度,以及外圈刻度和内圈刻度的读法。

2、探究读度数方法。

(1)外圈刻度和内圈刻度的选择。

师:我们在认识量角器时明白了1份对应的角确实是1°,因此有多少份,确实是多少度的角。那看看那个角是多少度?课件出示60°角。

生先自己得出结论,然后同桌讨论。

师:老师发觉有的同学读60°,有的同学认为是120°,到底是60°依旧120°,你是如何读出来的?指名学生说理由。

教师小结:读外圈刻度依旧内圈刻度,关键是找准0刻度线。

(2)课件出示几个角,让学生快速读出度数。

3、练习巩固。

在量角器上找出50°和140°的角,在书上图中画出来,教师课件演示,全班交流。

4、尝试量角、探究量角方法。

师:你们真是太棒了,我们不但认识了量角器,还在量角器上认识了不同度数的角。那你想不想尝试着量一个角。自己试着测量课本26页的∠1和∠2。(量完后,小组交流测量方法。)

小组讨论后,派代表全班交流量角方法。

教师小结:角的顶点对准量角器的中心点,一条边对准0刻度线,看另一条边是多少度。

师质疑:要是角的边比较短,看不出度数如何办?生交流。(延长边来量)

提示:点(顶点)对点(中心点),边(角的一条边)对线(0刻度线),不够就延长。所对0刻度线在内就读内,在外就读外。

教师出示顺口溜关心学生经历。

测量角口诀:量角要从顶点起,顶点放在中心上。一条边来对准零,内圈外圈要分清,一边看零在哪里,再看刻度没问题。

5、练习巩固。

(1)课本27页第3题,先估一估,再测量。全班订正测量结果。

(2)出示几个量角结果,学生判定对错。

(三)、动手操作,探究画法

1、画一个60°的角。

师:用你的量角器,试着在练习本上画一个60°的角。

画好了试着自己总结画法。同桌之间说一说。

2、总结画法。

教师小结:先画一条射线;量角器的中心点与射线端点重合,0刻度线与这条射线重合;找出要画的度数点上一个点;连成一条射线;标上度数。

提示:一画线,二重合,三找点,四连线,五标记。

(四)拓展延伸,巩固新知

1、拿出预备的一副三角尺。

师:小组合作,先估一估三角尺各个角的度数,然后用量角器量出,并记下来。

得出结论:一副三角尺包括的角的度数有90°、60°、30°、45°。

2、用三角尺画角,看看都能够画出什么度数的角?

师小结:一副三角尺能够画出90°、60°、30°、45°、150°、120°、135°、105°、75°、15°几种度数的角。

(五)课堂总结

师:通过学习,你有什么收成?

1. 认识了量角器,学会了用量角器量角。

2. 能画出给定度数的角。

3.明白了一副三角尺能够画出哪些度数的角。

【板书设计】

角的度量(二)

量角器 中心点 零刻度 外圈刻度 内圈刻度

量角:找准0刻度

画角:一画线,二重合,三找点,四连线,五标记。

【教学反思】

本节课没有什么花哨的环节,然而却环环相扣,步步为营。第一,利用学生已有知识体会简单导入新课,导入过程中顺便弄清晰了一个问题---角的大小与角的开口大小有关,把复杂问题简单化,这是数学课应该追求的极致。然后认识量角器,先让学生自学,再交流汇报,这块知识不负责,完全能够放手让学生自己去学,在学习的过程中他们体会了成功的欢乐,激发了学习数学的积极性。自学后的交流汇报,教师演示则进一步巩固新知,补充强调学生自学没有学到的知识。既表达了自主学习的理念,又起到了教师主导的作用。在学习读数的过程中,重点探究了外圈刻度和内圈刻度,这是学生容易出错的地点,是本课难点,运用探究法、合作交流法和教师讲解法等多种方法突破本课难点,强化学生所学新知,各个环节扎实有效,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在画任意角时,教师用简练的语言总结画法,关心学生经历明白得,专门有可取之处。最后拓展延伸,用一副三角尺画角,不仅巩固了本课知识,还为后面的知识大小了基础。总之,本节课设计虽简单,但却行之有效,是一堂成功常规课。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