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X隧道工程详勘技术要求
一、工程概况
本次设计隧道为上下行分离连拱隧道,隧道起讫桩号为K4+942~K5+506,隧道总长564m。隧道单洞净宽为10.0m(0.75检修道+0.75侧向宽度+2×3.5m车道宽度+0.75侧向宽度+0.75检修道=10.0m),隧道限界高5m。
二、执行规范
1、《公路工程地质勘察规范》(JGJ C20-2011);
2、《市政工程勘察规范》(CJJ 56-2012);
3、《公路勘测规范》(JTG C10--2007);
4、《公路隧道设计规范》(JTGD70-2004);
6、《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10);
7、《公路土工试验规程》(JTJ E40-2007)。
三、勘察要求
隧道段起终点为K4+942~K5+506,总长564m。
1、调查与测绘
1)查明隧道通过地段的地形、地貌、地层、岩性、构造特征。对岩质隧道应查明岩层层理、片理、节理等软弱结构面的产状及组合关系与形式。查明隧道通过地段地层层序、成因、地质年代、接触关系、岩层风化破碎程度。
2)查明各类构造的类型、产状、几何要素、岩层破碎风化的程度、规模及影响范围。
3)土质隧道应查明土的类型、成因、地质年代、结构特征、物质成分、粒径大小、密实及潮湿程度等。
4)查明隧道口是否通过煤层、矿体、采空区、岩溶区等特殊地质及不良地质地段。
5)查明隧道区井泉分布,含水层、隔水层性质等水文地质条件,必须判明地下水类型、补给、径流、排泄条件,地下水的侵蚀性和洞身各段涌水量的大小。
6)了解隧道区的地震基本烈度,并结合地形、地貌、地层岩性、地质构造特征等因素,提出抗震设计烈度及处理意见。
2、工程地质勘探
1)物理勘探
a、沿隧道纵向布置1条物探测线,两端洞口各布置2条横测线。(详见“疏港路连拱隧道初勘平面布置图”)
b、测点的疏密、激发点与接收点的距离与布置形式,应按物探方法并结合地形条件等因素选定。
2)钻探
a、勘探点应布置在隧道边线外侧3~5m,勘探点交错布置,本隧道详勘沿线共布置12个勘探孔,对应钻孔SK1~SK7和BK1~BK5(详见隧道详勘平面布置图)。
b、在松散地层中,一般性勘探孔应进入隧道底板以下不小于1.5倍隧道高度,控制性勘探孔进入隧道底板以下不小于2.5倍隧道高度;在微风化及中等风化岩石中,应进入隧道底板以下,且不宜小于1.0倍隧道高度。遇岩溶、土洞、暗河等应穿透并根据需要加深。
c、钻探结束后,应做好探孔的封孔工作。
3、测试
按《公路工程地质勘察规范》(JGJ C20-2011)执行。
4、围岩分级
按《公路隧道设计规范》(JTG D70-2004)执行。
5、其余未尽事宜详见《市政工程勘察规范》及《公路工程地质勘察规范》。
6、需提供的图表资料如下
1)地质钻孔平面图 2)工程地质纵断面图 3)工程地质横断面图 4)钻孔地质柱状图
5)岩土物理力学试验成果资料,水质简易分析 6)岩土设计参数表:
主要内容包括:重度,压缩模量,容许承载力,地基承载力深、宽修正系数,粘聚力,内摩擦角,渗透系数,基底摩擦系数,地基土的比例系数,桩周极限摩阻力,地基弹性抗力系数,剪切波速、[BQ]值等。
工程地质报告需提供文本及电子文档。(电子文档需含有两种比例格式文件:)
1. 平面、竖向比例均为1:1000。
2. 平面比例1:1000;竖向比例1:100
[附件]
1.疏港路连拱隧道详勘平面布置图 计1张;
XXX工程设计院有限公司
二0一五年四月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