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在课程改革实施中促进教师发展

来源:小奈知识网
 教师在课程改革和实施中发展

一、引言(教育要转型)

新形势:“两纲、两会” 精神(义务教育均衡、优质,高中多样化、特色化,发展学前教育。)上海基础教育正处于需要进行重大战略转型的关键时期和攻坚阶段,基础教育作为每个人终身发展的起点,是最大的民生事业,关系到每家每户的幸福。(殷一璀语)。“有学上-上好学”“教育大国-教育强国”(胡锦涛语)。促进每一个学生健康快乐成长。(教委最近两个文件)

时代性和规律性(以不变应万变,与时俱进)

资料:与以往不同,马建堂局长在充分肯定我国取得巨大骄人成绩的同时,没有只简单地从人均GDP 依旧很低这一狭窄角度,论述国民应对经济总量跃居“世界第二”保持清醒的必要性,而是给我国经济做了一次全方位、细致的X光透视,无保留地展示了我们与发达国家之间的各种差距。

请看他列举的三个重要事实:一、在人均主要资源占有方面,我国低于世界平均水平。其中,人均谷物产量相当于美国的26.5%、俄罗斯的54%;石油、天然气人均储量则不足世界人均水平的1/10,主要金属人均储量不足世界人均水平的1/4。二、在劳动生产率方面,我国不仅远远低于发达国家,而且低于不少新兴经济体。2008年,我国每个就业者创造的GDP 为5855美元,仅相当于美国的5.9%,日本的7.7%,俄罗斯的24.8% 。换句话说就是,在创造财富能力方面,一个美国人“顶”我们16个人,一个日本人“顶”我们13个,一个俄国人也“顶”我们4个!三、在资源特别是能源利用效益方面,我们也存在着惊人的差距。2009年,我国GDP占世界的8.6%,却消耗了世界46.9%的煤炭和10.4%的石油;而同年美国GDP占世界的24.3%,煤炭和石油消费量分别占15.2%和21.7%;日本GDP占8.7%,煤炭和石油消费量分别只占3.3%和5.1%。

教育也有成本和代价的问题,(PISA测试结果)牺牲了学生太多的快乐(厌学),必须转型。(唯分数论,低层次重复训练。案例:“保五争三”;督学见到的问题;某校二跳;上海留日学

1

生杀母;大学生药家鑫车祸后杀死被害人;北师大教授“没有4000万别来见我;某校教师伤害女生后自尽;瘦肉精是大专生配方“创造”;冰毒配方;苏丹红柠檬黄;韩寒;丁峻辉;) 在校几年,终身受益。(赢在起跑线输在终点,幼儿园大班化小学化;横向到边,纵向到底)

早些年,流行三个为本——学生发展为本、教师发展为本、学校发展为本,如果“本”只能有一个的话,我选教师,如果可以有多个本的话,我把教师排在第一。温总理在北京35中的讲话标题就是“百年大计教师为本(”他早些时候有个“百年大计教育为本”的讲话);胡锦涛:教育大计,教师为本。因为没有教不会的学生,只有不会教的老师。有了好教师,就会吸引好学生,教师的发展又要落实到学生的发展上。学校的品牌(发展)是靠教师创造的。虽然校长很重要,但是,一个好校长肯定会千方百计聘用、留住、发展好教师。今天,我们不谈选拔、引进教师的问题,而能否留住教师,除了必要的待遇、良好的人文环境(感情)外,就看你这个学校有没有发展前景,即,教师的职业、事业有没有发展前途。这是校长们都十分重视师资队伍建设的原因。

二、理念的转变(师德,教育境界)

在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变的过程中,教育观、人才观、教师观都在发生变化。

2

春蚕、红烛、杯水、教书匠(传授、输出)——园丁(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太阳底下最神圣的职业(德育见下面“附”,科学是双刃剑,日本核辐射,水能载舟也能覆舟)——教师专业(职业)发展(为人师表、互动、终生学习创新,学生发展的伴随者、良师益友,教案——学案,教学——导学),知识的化身——真理的化身

职业(谋生、物质、家教、体罚、心罚)——事业(成就感、精神境界)

校长的办学目标、培养目标决定了教师的发展方向(价值观) 校长(教师)好坏的区分标志是对教师(学生)的态度(服务需求还是赚钱、贴金),爱是永恒的主题。

三、 我们的想法和做法 1。发展的策略。

提高三力:校长的课程领导力、教师的课程执行力、教研员的课程指导力。

科研、教学、培训三位一体(干中学、干中教、教中研);在课程改革中提升教师队伍的教育境界和专业能力 关于课程:宋代朱熹指“功课及其进程”。

在西方英语世界里,课程(curriculum)一词最早出现在英国教育家斯宾塞(H.Spencer),最常见的课程定义是“学习的进程”(course of study),简称学程。 “currere” 一词的名词形式意为“跑道”, 由此课程就是为不同学生设计的不同轨

3

道, 这样理解课程的着眼点就会放在个体认识的独特性和经验的自我建构上,就会得出一种完全不同的课程理论和实践。(全面而有个性)

课程是指学校学生所应学习的学科总和及其进程与安排。广义的课程是指学校为实现培养目标而选择的教育内容及其进程的总和,它包括学校所交的各门学科和有目的、有计划的教育活动。狭义的课程是指某一门学科。

2.发展的目标和内容。制定学校、处室、教研组、教师四个层面的中长期发展规划,看到传统优势、找出瓶颈问题、制定发展目标(德识能绩)和保障措施。这是自我否定、自我完善、自我超越的内驱力。(目标驱动、价值观认同)。学科设置与课时、教学目标(了解、理解、掌握、运用;情感、态度、价值观)、内容方法与手段、评价与反馈。

3.发展的途径。围绕课程改革,分层分类搭建平台,迈小步不停步。

三类课程融为一体,有所侧重。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是关键。 出好课(让课堂变大变活变新、让学生飞《志存高远,圈养-放养》,同课异构、教无定法)、好书(校本教材;习题集——启发思维)、好教师(敬业、专业、特色)。

在学习中发展,向书本学习、向人(同事、服务对象,读书

4

做人与服务育人)学习、在实践中学习。

4.发展的形式和方法。学历进修、职后培训、专业培训(班主任、青年、骨干、名师)技术培训(计算机、网络)、外聘专家(流动编制、人走课留);论坛、沙龙、访问交流、带教;课程设置(拓展型研究型,再学习再创新)、论文、课题、专著、校本教材、展示课(教法,青年汇报课中年研讨课老年示范课,上网上电视)、指导社团(个性特长、服务互动、共同研究与发展)。

5.评价重过程重发展

胜任力评价——教师的专业素质

效能评价——学生学习结果与教师教学行为 发展性评价——实践中反思,诊断问题 激励性评价——创新性问题的解决 6.关于“无为而治”(管理)

依法办学与以德兴校——刚性与柔性相结合(制度化、人性化),柔性为主,寓治与教化之中

学校发展三阶段论——人治(人格魅力),法治(制度化规范化),文化治(超越规范,共同的价值观和行为准则)

三阶段不可分割,螺旋发展,核心是文化——共同的价值观和行为准则,一个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民主平等宽松的环境。

“管理”学校与“领导”学校,宝塔型与扁平型(网络型) 7.家庭、学校、社区联动机制

5

台湾:社会罪恶起源于家庭、显现于学校、恶化于社会。(某学生割腕,某学生跳海)

谢应平 2011-5-12于上海教育会堂 7-4修改

附1: 谢老师,那天上课谈及环境问题中工业污水由于监管力度以及

惩罚力度不够而未经处理就排放的问题。有学生就提及到我们国家的监管部门实在是作为不多(当时正好双汇的瘦肉精被曝光),而且还有学生谈到腐败,我是这样说的:我不否认目前我们的社会存在着这样、那样的问题,但是我们同时也应看到我们国家坚强和优秀的一面,建国六十多年来,我们的国家经历了那么多磨难和风雨,走到现如今这样一个“世界大国”的地位,谈何容易。就像我们每个人一样谁还能没有缺点。当然,我并不是说据此我们就可以纵容自己的“缺点”。我们的国家也意识到了这些问题,有良知的中国人都在一直努力着使我们的国家更好。同时,我个人也认为这是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或者称之为转型期的“弊病”,当我们大家对国家充满希望,并为之齐心协力,相信很快就会度过这一转型期。为此,我也给学生例举香港和新加坡以前的腐败和现在的稳定繁荣。我不知道这样处理是否得当,但是,我内心深处确实是这样想到。我的想法很简单,一是和学生真诚的交流;二是作为国家的一份子,虽然不是决策者,但是我愿意用我的绵薄之力让我的学生客观认识我们的国家,对我们的国家充满希望!

附2朱老师:你处理得好!除了真知灼见之外,坦诚直率才能赢

6

得学生的心,让他们直面现实、增添责任感。我们讲假话、错话、空话,只会误导学生,不但是认识的错解,更是心灵的抹黑,教他们“看破红尘”、丧失自信和良心、做两面人,这是实实在在的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教育和“两纲教育”,反之,会失去学生对教师从而对社会、对国家的信心,这难道是危言耸听吗?我坚信你在“课程改革与实施中”发展!

7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