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初中教学中,音乐虽然并不像语文、数学那样与中考紧密联系,但作为素质教育的一个必不可少的因素,其质量高低,也是极为重要的,它对于培养学生的全面素质有着其他科目所不具备的优势。以往的课堂教学中,教师都非常注重课堂纪律,忽视学生的积极参与,始终不忘把学生的安分守已放在第一位,学生稍有“活动”,教师便严加管制。这样的课压制了学生学习的主动积极性和创造性,学生难以对音乐进行有效的感知,难以在音乐学习中营造一个和谐的内心世界。也不利于学生的个性发展和自信心的形成。我们必须正确理解课堂纪律,解放学生,千方百计创造条件,让学生处于一平等、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中,积极主动的参与教学活动。
一、营造氛围、激发合作学习的兴趣。
旧的课程标准过于重视知识传授,在以往的教学中,首先从作品入手,给学生分析节拍、节奏、旋律、曲式。本来一首优美动听的音乐作品,采用这种单纯、强迫性知识技能的传授方法,使学生边学边厌,久而久之,形成恶性循环。使学生对音乐课形成厌恶情绪。以前总抱怨学生不重视音乐课,却没有从教学方法和手段上去考虑存在的问题,只偏重知识和技能的传授。而新课改的目标是让学习者变被动为主动接受知识。教师首先要为学生创设一种民主、和谐、宽松自由的环境,消除恐惧心理,教师要成为学生中的一员,即成为合作伙伴,成为平等中的“首席”。尊重和保护学生的参与热情,并采用多种形式鼓励学生,面向全体学生,让他们都积极有效地投入到合作学习中,让学生从中体会到合作学习的乐趣。如我在上欣赏课《地道战》时,首先让学生欣赏影片,然后启发学生展开联想,以小组合作的方式探讨日本鬼子对冀中平原的抗日军民突然袭击的情景,并以小组结论为基础进行阐述。如:被老忠叔发现到为掩护群众撤退,老忠叔不顾个人安危毅然敲钟报警以及最后胜利时的狂喜等不同画面,且自己也融入到音乐所营造的气氛中。整个过程各组学生都热情高涨,不但学生很容易了作品的风格特点,更主要是体验到了合作学习的乐趣。在合作中,在愉快中学到知识。
二、合理设计优化组合,培养合作学习的意识。
一堂课要开展合作学习,首先要根据不同教学内容,巧妙合理的设计,在有利的时机适当次数进行合作学习。其次,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水平即他们在兴趣、交往、语言综合音乐素质理解学方面的个体差异进行合理分组,使每组学生都能取长补短,优势互补,这种适当的搭配,可增强合作的自信心和小组集体荣誉感,培养他们的合作意识,当然,小组成员还可根据活动的文题自由组合,角色互换。如我在教授第五单元《爱满人间》中之《让世界充满爱》课时,学生在学唱了这首作品的主题旋律并了解这首歌曲是由著名音乐人郭峰为1986年世界和平年所作的一首组歌,学生们立即活跃起来,分成不同的小组热烈讨论,我对每个小组倾听并观察,哪怕是学习程度较差的同学,他们也都积极参与。或者有的学生直接听从组长及一些成员安排、调遣。总之,每个学生都在参与,都在受到关注,等到以小缄结论进行阐述时,你会惊讶,他们的奇思妙想、别出心裁。既培养了合作学习的意识,又培养了创新创造的能力,可谓是一举两得。
三、采取多种合作方式,培养合作学习能力。
众所周知,由于先天遗传与后天教育环境的差异,学生的音乐兴趣、潜能也有很大的差异。因而,不同的学生在掌握知识和技能上是不一样的 ,对音乐的感受、理解与表现也不一样。作为音乐教师,我们不能以同一标准去对待学生,因此,尊重学生 个性差异和潜能的差异,要以学生的个性特点为基础,把全体学生的参与和发展不同的个性因材施教结合起来,让每个学生都有权利以自己独特的方式学习音乐,参与音乐活动,表达个人情感,充分肯定每一位学生,让他们享受音乐的乐趣。
让学生主动参与音乐课, 根据学习内容的需要,合作学习形式可以是多种多样的,通过多种的合作,学生合作学习的能力一定会有所增强。如果学生只是被动的接受知识,音乐在他们心中永远是一条凝固的、毫无生气的河流,他们情感的浪花就无法自由自在地飞腾总之,就是让学生在和谐宽松、自由、平等的合作氛围中,培养合作意识,增强合作能力,体验合作喜悦,共享合作成功。使音乐课堂真正焕发出勃勃生机,使每个学生从中得到最大乐趣。
今天之后,我要做的就是,蹲下身来倾听学生的需求,找准课堂的支撑点,
让每一个学生动起来,把吸纳来的思想和选择对我们有效的方法与我们实情结合起来,去出自己的特色,力争在我的课堂上,让每个学生都充满自信风光无限,得到最大的发展。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