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 细 长 轴 的 加 工
摘要
细长轴的长径比大于20,刚性很差,在加工中产生的切削力、切削热、振动等因素都将直接影响工件加工的尺寸精度和形位精度。加工难度大,当用较高的切削速度加工长径比大于100的细长轴时,则加工难度更高。细长轴常规的加工方法为一夹一顶或两顶,而本文介绍的是一种新的加工方法——两拉加工法。 关键词 细长轴 两顶 两拉 前言
以前我车间加工长径大于40,直径公差、形位公差为6级精度的细长轴,采用常规的加工方法装夹加工,很难达到加工要求,且经常造成产品在精加工时报废,而影响产品交付日期、大大提高加工成本。我们经过多次分析、试验,在零件热处理、装夹、加工方法、刀具等方面采取了一定的技术措施,可加工出长径比大于100,直径公差、形位公差较高的细长轴。直径值小于5mm的超细长轴可用“两位”方法直接加工;由于工件自身重力的作用,直径大于5mm的超细长轴要采用“跟刀架、中心架”与“两拉”联合使用的方法加工。
正文
由于细长轴的长、径比很大,刚性很差。在车削时,受切削力、装夹力、自身重力、切削热、振动等因素的影响,容易出现以下问题:
(1)切削时产生的径向切削力与装夹径向分力的合力,会使工件弯曲,工件旋转时引起振动,从而影响加工精度和表面质量。 (2)由于工件自重变形而加剧工件的振动,影响加工精度和表面质量。
(3)工件转速高时,离心力的作用,加剧了工件的弯曲和振动。 (4)在加工中,由于切削热作用,也会引起工件弯曲变形。 因此,在车削细长轴时,无论对刀具、机床、辅助工具、切削用量的选择,工艺安排和操作技能都有较高的要求。 1 合理选择切削参数 1.1 切削用量的选择
(1) 切削速度V的选择 : 图一是没有再生颤振时的切削速度与振动强度及稳定 (a) (b) 图一 车削速度对切削稳定性的影响
(a)切速V与振幅A的关系曲线 (b)V与awlim的关系曲线 性的关系曲线。从图(a)可知,车削时, 一般当V=30~70m/mm的速度范围内,容易产生振动,此时相应的振幅有较大值,高于或低于这个范围,振动呈现减弱趋势。当加工直径小于10mm时,取v≦30m/min;当加工直径大于10mm时,取v≧70m/min。图(b)
是极限切削宽度与切速的变化关系曲线。由图可知,在高速或低速范围进行切削,自振就不易产生。特别是在高速范围内进行切前,既可提高生产率,又可避免切削颤振,是值得采用的方法。 (2) 进给量f的选择:振动强度随进给量f的增大而减小,如图二(a),极限切削 (a) (b)
图二 进给量f对切削稳定性的影响
(a) f与A的关系曲线 (b) f与awlim的关系曲线
宽度随进给量的增大而增大,如图二(b)。为了避免颤振的产生,在许可的情况下(如机床有足够的刚度,足够的电机功率,工件的表面粗糙度参数值要较低等),应选取大的进给量。故粗车时取f=0.15mm,半精车时取f=0.1mm,精车时取f=0.06mm。 (3) 切削深度ap的选择:车削时,切削宽度aw=ap/sinkr,kr为刀具的主偏角。切削深 (a) (b )
图三 切削深度对切削稳定性的影响
(a)ap和A的关系曲线 (b)f和ap对稳定性的影响
度对切削稳定性的影响如图三所示,由图可知随着ap增大,振动不断加大。当f增大时,极限切断深度也随之加大。所以,为了加大极限切削深度aplim必须增加进给量f,这有利于发挥机床的功率,提高生产效率。故粗车时取ap =1mm,半精车时取ap =0.5mm,精车时取ap =0.1mm。
(4) 应尽量避免宽而薄的切屑的切削,否则极易颤振。 1.2 合理选择刀择刀具几何参数
刀具几何参数的合理选择,常常是实现稳定切削简便而行之有效的方法。
(1) 前角r0 : 前角r0对振动的影响如图四所示,随着前角的增大,振动随之下降,但在切前速度较高的范围内,前角对振动的影响将减弱。由于细长轴车削速度一般不会太高, 图四 刀具前角对振动的影响 图五 刀具主偏角对振动强度的影响
故此在粗加工中取r0=20°,精车时取r0=25°。
(2) 主偏角Kr 主偏角Kr对振动强度的影响见图五,当切削深度和进给量不变时,随着主偏角的增大,振幅将逐渐减小,这是因为径向切削力减小了,同时实际切削宽度aw将减小。在粗车削细长轴时取Kr=75~80°,精车时取Kr=85~90°的刀具进行切削,可避免或减小振动。
(3) 后角a0 一般来说,后角对切削稳定性无多大影响,但当后角减小到2~3°时,使振动有明显的减弱,在生产中也发现,后刀面有一定程度的磨损后,会有显著的减振作用。 (4) 刀具圆弧半径rs 刀尖圆弧半径rs增大时,径向分量力随之增大,为避免自振rs越小越好。但随rs的减小,将会使刀具寿命降低,同时也不利于表面粗糙度的改善。故加工时,断屑槽宽度取R1.5~3,刀尖圆弧r=0.5.
2 细长轴加工中应采用的技术措施。 (1) 细长轴加工中传统的加工方法:
传统装夹方法一—两顶(即为一夹一顶),其一般都利用过定位原理,使用跟刀架或中心架作为辅助支撑来增加工件的刚性。通过调节尾座的回转中心提高工件的同轴度;在装夹时,尽量采用线接触以起到一定的方向调节的作用。这一加工方法,对要求不高的细长轴没有问题,但对于精度要求高或长径比很大的超细长轴就很难加工出合格产品。由于顶尖的顶力作用,致使轴在加工中受到的径向弯曲力加大,从而使轴的弯曲变形加大,轴的加工精度降低。再加之切削热及跟力架与中心架的摩擦热使工件产生热膨胀,工件胀长增大了轴的弯曲度,另外跟力架与中心架的脚爪中心线可能与轴中心线不完全同心。因此,一夹一顶的传统方法,加工超细长轴,即使使用中心架、跟刀架来增加零件的刚度,也不能很好的消除弯曲变形,,加工精度低。。 (2) 细长轴两拉加工法。
针对传统装夹方法的缺陷,可以采用两拉(即一夹一拉)的装夹方法来解决这一问题,装夹时仍需要在夹紧层上垫一开口钢丝圈,使工件与卡爪之间的夹持变为线接触,以起到类似万向节的作用,工件的另一端由改制的顶尖(如图六所示)拉紧,其拉紧力越大加工效果就越好。
根据前面的分析可知,两位加工方法,由于两端拉力,致使轴在 加工中受的径向弯曲力减小,而使轴的弯曲变形减小; 图六 改制顶尖
再加之切削热及摩擦热是使工件受热膨胀增长,两拉作用力能很好地防止工件胀长顶死而弯曲变形,故此,两拉加工方法与传统加工方法相比,能有效地提高工件的加工精度。 (3) 细长轴的两拉车削工艺:
细长轴一般采用先按改制后的顶尖内螺纹孔配车拉螺纹:粗车→半精车→精车→拉螺纹。装夹中如用跟刀架或中心架,应注意保证其各脚爪面有80%~90%的部位与工件配合。装刀要高于中心线0.1mm,以减小切削力。
首先:校直工件,然后进行粗车,切削时如没有出现问题,中途不能停车,因车刀不断有正常磨损,所以不时要用外卡(凭经验)测量刚切削出来的轴径变化。同时应适当微量进刀,补偿车刀的磨损量,粗车后表面粗糙度可达12.5。如开始切削工作出现有竹节、麻花、振纹等现象时,要退刀,这时可减慢一档速度或轴中间加可摆动的木垫作辅助支承(视加工轴的大小),即可减少离心力起减振作用。要注意的是:“粗车第一刀一定要切净黑皮”。因工件表皮的硬度不一,且有弯曲,所以粗车后的轴一定有弯曲变形现象,要视变形大小,再交校直工件。
其次:半精车,换上车刀,换上小一级数的跟刀架、中心回、卡爪的脚爪(视轴的大小而定),重复粗车时的各项程序进行切削,半精车后轴通常不会弯曲变形,表面粗糙度可达6.3左右。 最后:精车,刃口与工件接触面约是进给量的1.5~2倍,如采用低速精车,中途可随意停车测量工件尺寸变化,也可在切削中作微量补偿进给。这样虽然便于控制工件尺寸精度。但不便于提高其表面质量。我们在生产中多采用红硬性、耐磨性都很好的刀片,进行较高速切削,尺寸精度可达6级,表面粗糙度可达1.6以上。 (4) 采用合理的进给方式
采用反向进给,即车刀向尾座方向作进给运动,这样作的目的是减小车削的轴向分力对工件弯曲变形的不利影响,工件已加工部分受轴向拉伸,弯曲变形减小。且反向进给相对于正向进给而言,平稳性和抗振性好,更容易保证产品的质量。 (5)使用冷却液充分冷却
在零件加工时,由于切削热引起零件变形,变形量公式为: △L=L.a.△t
式中:△L——工件伸长量,单位为mm L——工件总长,单位为mm a——材料线膨胀系数,1um/℃ △t——工件升高温度,℃。
由变形量公式可知,热度形量与温升成正比,因此,必须有效控制零件温升。采用冷却液对加工工件进行充分冷却、润滑,吸收
切削产生的热量,改善刀具与工件的摩擦情况,降低切削热、减小热变形和刀具磨损,从而提高加工精度。
结 论:通过多次实验,按照本文提出的加工方法能加工各种超细长轴,包括比车床加工范围长两倍以内的细长轴,能保证工件的尺寸精度和形位精度。 参考文献
1、机械制造工艺学(修订本)机械工业出版社出版 1982年1月北京第一版
2、金属切削工具 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出版 1984年12月第1版
3、金属工艺学 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 1982年4月第2版
本文作者(姜广美),请您在阅读本文时尊重作者版权。
摘要: 从细长轴车削加工的特点入手,着重研究和探讨在细长轴车削加工中,车刀主要几何参数的选择、切削用量三要素的选择,以及车削细长轴经常遇到的问题的处理方法,这对生产实践具有很好的指导作用。
关键词: 细长轴;几何参数;切削用量;解决办法1 细长轴的加工特点
所谓细长轴是指轴的长径比l/d≥20 的轴,当l/d≥100时则称为细长杆。细长轴加工特点:
1)刚性差细长的工件由于自重下垂,高速旋转时受到离心力、车削时受到切削力都极易使其产生弯曲变形。工件弯曲越大,车削时振动越大,表面质量精度也越难以保证。
2)热变形大细长轴车削时热扩散性差、线膨胀大,当工件两端顶紧时易产生弯曲变形。
3)加工疵病多在细长轴加工的整个工艺过程中,要求操作者技术水平高,操作细心,如某一加工环节处理不当,就容易产生问题,如径向跳动、弯曲及产生竹节、波纹、锥度等加工疵病。因此,在车削细长轴时,对机床的调整、辅具的应用、刀具、切削用量等都提出了较严格的要求。
2 具体措施
2.1 使用中心架或跟刀架
1)使用中心架支承车细长轴。中心架直接支承在工件中间 当工件可以分段车削时,中心架支承在工件中间,这样支承,L/d值减少了一半,细长轴车削时的刚性可增加好几倍。在工件装上中心架之前,必须在毛坯中部车出一段支承中心架支承爪的沟槽,表面粗糙度及圆柱度误差要小,否则会影响工件的精度。车削时,中心架的支承爪与工件接触处应经常加润滑油。为了使支承爪与工件保持良好的接触,也可以在中心架支承爪与工件之间加一层砂布或研磨剂,进行研磨抱合。
2)用过渡套筒支承车细长轴。用上述方法车削支承承中心架的沟槽是比较困难的。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可加用过渡套筒的处表面接触。过渡套筒的两端各装有四个螺钉,用这些螺钉夹住毛坯工件,并调整套筒外圆的轴线与主轴旋转轴线相重合,即可车削。
3)使用跟刀架支承车细长轴。跟刀架固定在床鞍上,一般有两个支承爪,跟刀架可以跟随车刀移动,抵消径向切削时可以增加工件的刚度,减少变形。从而提高细长轴的形状精度和减小表面粗糙度。跟刀架的设计原理来看,只需两只支承爪就可以了,因车刀给工件的切削抗力,使工件贴住在跟刀架的两个支承爪上。但是实际使用时,工件本身有一个向下重力,以及工件不可避免的弯
曲,因此,当车削时,工件往往因离心力瞬时离开支承爪、接触支承爪而产生振动。如果采用三只支承爪的跟刀架支承工件一面由车刀抵住,使工件上下、左右都不能移动,车削时稳定,不易产生振动。因此车细找轴时一个非常关键的问题是要应用三个爪跟刀架。
2.2 减少工件的热变形伸长
车削时,由于切削热的影响,使工件随温度升高而逐渐伸长变形,这就叫“热变形”。在车削一般轴类时可不考虑热变形伸长问题,但是车削细长轴时,因为工件长,总伸长量长,所以一定要考虑到热变形的影响。由于工件一端夹住,一端顶住,工件无法伸长,因此只能本身产生弯曲。细长轴一旦产生弯曲后,车削就很难进行。减少工件的热变形主要可采取以下措施:1)使用弹性回转顶尖。用弹性回转顶尖加工细长轴,可有较地补偿工件的热变形伸长,工件不易弯曲,车削可顺利进行。2)加注充分的切削液。车削细长轴时,不论是低速切削还是高速切削,为了减少工件的温升而引起热变形,必须加注切液充分冷却。使用切削液还可以防止跟刀架支承爪拉毛工件,提高刀具的使用寿命和工件的加工质量。3)刀具保持锐利。以减少车刀与工件的摩擦发热。
2.3 合理选择车刀几何形状
刀具几何参数的合理选择,常常是实现稳定切削简便而行之有效的方法。
1)前角r0。前角r0对振动的影响,随着前角的增大,振动随之下降,但在切前速度较高的范围内,前角对振动的影响将减弱。由于细长轴车削速度一般不会太高,故此在粗加工中取r0=20°,精车时取r0=25°。
2)主偏角Kr。主偏角Kr对振动强度的影响,当切削深度和进给量不变时,随着主偏角的增大,振幅将逐渐减小,这是因为径向切削力减小了,同时实际切削宽度aw将减小。在粗车削细长轴时取Kr=75~80°,精车时取Kr=85~90°的刀具进行切削,可避免或减小振动。
3)后角a0。一般来说,后角对切削稳定性无多大影响,但当后角减小到2~3°时,使振动有明显的减弱,在生产中也发现,后刀面有一定程度的磨损后,会有显著的减振作用。
4)刀具圆弧半径rs。刀尖圆弧半径rs增大时,径向分量力随之增大,为避免自振rs越小越好。但随rs的减小,将会使刀具寿命降低,同时也不利于表面粗糙度的改善。故加工时,断屑槽宽度取
R1.5~3,刀尖圆弧r=0.5。
2.4 合理选择切削用量
1)切削深度(t)。在工艺系统刚度确定的前提下,随着切削深度的增大,车削时产生的切削力、切削热随之增大,引起细长轴的受力、受热变形也增大。因此在车削细长轴时,应尽量减少切削深度。
2)进给量(f)。进给量增大会使切削厚度增加,切削力增大。但切削力不是按正比增大,因此细长轴的受力变形系数有所下降.如果从提高切削效率的角度来看,增大进给量比增大切削深度有利。随着数控技术的不断创新和突破,五轴加工被越来越多的行业所采用,如航空航天、电力、船舶、高精密仪器、模具制造等。然而,自动编程软件在五轴加工技术中起关键性作用,因为刀具轨迹的工艺排布、刀具夹头与工件或与工装夹具之间的干涉检查、毛坯残留量的识别,都由软件自动考虑,编程人员是无法通过计算来实现的,他们只是根据经验进行切削参数的优化,来得到更合理更有效的加工轨迹。
3)切削速度(v)。提高切削速度有利于降低切削力。这是因为,随着切削速度的增大,切削温度提高,刀具与工件之间的摩擦力减小,细长轴的受力变形减小。但切削速度过高容易使细长轴在
离心力作用下出现弯曲,破坏切削过程的平稳性,所以切削速度应控制在一定范围。对长径比较大的工件,切削速度要适当降低。 3 结论
细长轴的车削加工是机械加工中比较常见的一种加工方式。由于细长轴刚性差,车削时产生的受力、受热变形较大,很难保证细长轴的加工质量要求。通过采用合适的装夹方式和先进的加工方法,选择合理的刀具角度和切削用量等措施,可以保证细长轴的加工质量要求。
参考文献:
[1]劳动和社会保障部教材办公室组织编写,车工工艺学,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2005.6.
[2]王先逵,机械制造工艺学[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6.
本文来源于 www.14edu.com(论文网) 原文链接:http://www.14edu.com/ligong/06305Q232010_2.html 本文来源于 www.14edu.com(论文网) 原文链接:http://www.14edu.com/ligong/06305Q232010.html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