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浅谈如何科学用脑

来源:小奈知识网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浅谈如何科学用脑

作者:张秋道 朱海琴

来源:《管理观察》2009年第32期

摘 要:人脑是人体的司令部,是人行动的指挥所,无论学习、工作还是做事都得用脑,但是有的人脑力好,学习、工作和做事效率高,而有的人却脑力差,学习、工作和做事效率低,关键是会不会科学用脑。因此,讲究科学用脑,有着特殊的意义。要做到科学用脑,一是注意大脑营养,二是注意用脑卫生,三是保持心情愉快,四是根据生物钟规律合理用脑,五是了解个人用脑的特点。 关键词:科学用脑 大脑营养 用脑卫生 心情 生物钟

实际生活中存在这样一种现象:学生在上课期间突然间晕倒;工人在工作期间突然间晕倒;某人在走路的时候突然间晕倒。现在的社会物质条件这么充足,怎么会出现这种情况呢?有人说他们是用脑过度,那为什么大家都一样上课、一样工作,甚至有人比他们学习、工作量更大却没有出现如此的景象呢?社会发展的速度越来越快,要求人们的反应能力和适应能力也要越来越强。在各方面都需要人们用心处理各种问题的同时,人们首先更应该考虑如何科学用脑。

一、注意大脑营养

首先举一个实际生活中的例子:我们发现,无论是学生族、上班族还是自由职业者,相当一部分人都没有吃早餐的习惯。为什么呢?经过调查,称“没有时间”的占大多数,难道真的没有时间吗?你就不能早起五分钟至十分钟去吃早餐吗?还有的称“减肥”,曾有专家分析,越是不吃早餐越容易发胖。理查德·M·雷思塔克在《人脑:最后的新领域》提示:人脑功能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你早餐吃什么。

人脑中有万亿个神经细胞不停的进行着繁重的活动,饮食在大脑正常运转中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成年人的大脑只占总体重的2%,但它要用掉总能量的20%。供给大脑低能量食物,它就会运行不力;供给高能量的食物,它就能流畅、高效的工作。有些食物不仅有助于发展智力,使思维更敏捷,精力更集中,增强记忆力,全面提高学习能力,激发人的创造力和想象力,而且还可以帮助人应付压力,克服因思维迟钝引起的郁闷情绪,消除疼痛。因此,供给大脑正确的“大脑食物”是非常关键的问题。据科学测定,大豆能增强脑血管的机能,蜂蜜是最理想的脑细胞糖源,芝麻中所含的亚油酸和卵磷脂是大脑所需要的营养,核桃能增强脑细胞活性及促进造血机能等。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另外,试验证明,当人咀嚼硬物或咀嚼速度加快时,大脑的血流量明显增多,有牙和无牙老年人的脑血流量可以相差30%。良好的咀嚼功能可以保证大脑的供血,保持大脑的正常思维活动。因此,在餐桌上最好配备一些比较硬的食物,别让牙床太轻松,这样才有利于激活脑细胞,防止它因“懒惰”而过早的衰老、退化。因此,那些牙齿本来就不太健全的人,或者吃起饭来狼吞虎咽来不及嚼烂就一口吞下的人,应该细嚼慢咽,有意识的增加咀嚼的力度,通过嚼口香糖也可以达到健脑的目的。

二、注意用脑卫生

人们在学习、工作和生活中,要想顺利完成任务,都离不开大脑的功能。我们应按照那些已经了解了的用脑规律来进行学习和工作,如此,一方面提高学习效率,一方面保证大脑的健康发展。不按照用脑的规律学习和工作,或者不讲究用脑卫生,轻则学习和工作效率下降,重则导致很多心理疾病的发生,如各种神经官能症,从而严重影响学习和工作的正常进行。

1.不要在饭后立即学习和工作。饭后,消化系统负担加重,流经消化系统的血液量增加,这样脑的血流量就相对下降一些,脑神经细胞的功能状态也自然要差一些,饭后立即学习和工作容易发困就是这个缘故。这表明,饭后立即学习和工作,不仅降低学习效率,还会影响消化系统的正常功能,时间久了还会引起消化不良等胃肠疾病。

2.要在新鲜空气中学习和工作。在不通风透气的屋子里,含氧量比较低,相反二氧化碳含量比较高,在这样的环境中学习和工作,使得脑细胞氧气供应不足,效率必然下降。因此在学习和工作时要注意环境的影响,在屋里时间长了要到室外散散步,呼吸新鲜空气或经常开窗通风等。 3.保证大脑休息。人的大脑由两个大脑半球组成。一部分神经中枢处于兴奋状态时,另一部分便处于休息状态。要使大脑皮层的各神经中枢功能区经常交替着工作,有效的办法是变换活动内容和学习、工作内容,不要单调的长时间的从事一项学习或工作活动,这样就可保证大脑皮层的细胞轮流休息和工作。巴浦洛夫说:“在人类机体活动中,没有任何东西比节奏性更有力量。”符合用脑规律的有节奏的学习、工作和生活,将给学习、工作和生活带来充沛的精力。 4.劳逸结合。用脑的强度过大,时间过久,兴奋的脑细胞就转入抑制,使人们头昏脑胀,记忆力下降。如果我们不顾疲劳,继续学习和工作,不仅收效甚微,而且可能出现神经官能症,严重影响健康。因此,用脑要劳逸结合,张弛有度,应当学会有效的调节它。充足的睡眠、适当的体育锻炼和娱乐活动都能使大脑得到休息和调节。千万不要因为这些活动占了一点学习和工作的时间就不去做,其实合理用脑可以提高大脑的工作效率,使你事半功倍。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三、保持心情愉快

每年的4-6月份,对高考学生来说,已到“会战”前的关键阶段,把握好这个时期,以高效率的复习,将给高考的胜券上增加砝码。高考对人的一生是最重要的,尽管高校扩招,但竞争仍是很激烈的。因此,由于来自社会、学校、家长和自身的压力过大,考生总是会担心考不好,整天在焦虑的状态下度过。这样不仅直接影响考生的休息,而且会使精力不能集中,导致学习效率下降,不能完成学习计划,反过来加重考生的心理压力,使考生更容易产生疲劳。因此,临近考期时,考生家长需要采取有效措施防止和缓解考生的疲劳。疲劳预防的最佳方法是保证充足的休息时间,讲究用脑艺术,做到科学用脑。

教师在生活和工作中,经常遇到“紧张”事件,往往产生焦虑感、损失感和不安全感,从而造成心理压力,导致不同程度的心理疾患。经分析,从教师职业本身考虑,教师所遇到的“紧张”事件,又与一般人遇到的有所不同。人们对教师的期望通常是“严格认真、恪尽职守、勤奋治学、刻苦耐劳、淡泊名利”,最好能使每个学生都达到“至善”的境界。然而这并不是每位教师都能完全做到的。教师的工作负担较重,除了上课、备课、批改作业、指导学生课外活动等一系列教学工作外,还要从事教育和科研等工作。教师在各项活动中不能随随便便,必须随时检点自己,以免有失威信。而青少年身心发展正处在一个变化强烈的时期,他们的言行随时都可能给教师的教育工作带来意想不到的麻烦,也就是说的“突发事件”。因此,每位教师都应该正确对待生活和工作中可能发生的“紧张”事件,增强适应“紧张”的能力,莫让“紧张”损害自己的心理健康。身心是统一的整体,二者相互联系、相互影响。如果大脑机能失调,就会对心理活动产生较大的影响,以致无法保持心理健康。因此,保持心理健康,首先必须科学用脑。

四、根据生物钟规律合理用脑

究竟怎样用脑效果最佳?这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每个人的生物钟。有研究者据此将人分为三种类型:一种是“猫头鹰型”,这种人每到夜晚脑细胞便进入兴奋状态,精神饱满,毫无倦意,如鲁迅先生、法国作家福楼拜都喜欢在夜间挥笔著文;一种是“百灵鸟型”,这种人黎明即起,情绪高涨,思维活跃,如作家姚雪垠、数学家陈景润习惯在凌晨投入工作,俄国文豪托尔斯泰、英国小说家司格特也习惯于早晨写作;第三种是“混合型”,这类人全天用脑效率差不多,但相对而言在上午8点至10点和下午3点至5点左右效率较高。由此可见,我们大可不必时时刻刻都绷紧神经准备应战,这样不但不会提高学习和工作效率,还会搞得自己疲惫不堪。我们应该根据自己的生物钟,合理安排作息时间,在自己精力最为充沛的时间段做最富有挑战性、最需要创造力的事。能合理安排用脑时间,是事业成功的一个重要因素。俄罗斯杰出的作曲家柴科夫斯基曾经告诉我们,他成功的全部秘诀在于,每天在规定的时间内作规定的事情,而且保持对工作的良好精神状态。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五、了解个人用脑的特点

人在不同年龄阶段大脑活动具有不同的水平,即使在同一年龄阶段,人的大脑活动也存在不同的特点,例如,有的人善于观察----达芬奇看到整整一面墙上的壁画,回家后可以根据记忆完整无缺的把它画出来;有的人善于推理----某些大侦探可以根据蛛丝马迹破解诸多疑案,例如电视剧中柯楠的角色。另外,由于人们具有不同的个性心理特点,因而在动脑学习时会有不同的风格,例如,有的人在学习时喜欢交流、讨论,有时还需要外在因素施加影响或进行制约;而有的人却相反,学习是喜欢自我设计、自我监督、自我评价等。因个性心理特点的不同,使人们的大脑活动有快慢之分,有方法上的不同。以上种种特点,要求我们用脑时一定要讲求方法,而讲求方法必须考虑自身的心理特点。

作者简介:张秋道(1978----),男,山东龙口人,烟台南山学院公体教研室,讲师。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