班级是学校教育的基本单元,是教师和学生开展学习活 动的最基本组织形式,班级管理在学校教育教学中有着举足 轻重的作用。长期以来,很多人认为小学班级管理就是教室 管理,也就是管理学生的常规与秩序,出现了 “威权式”、“保 姆式”等不当的管理方式和重智育、轻德育等班级管理方面 的问题,很显然这样的班级管理方式已经远远和当下的教育 开展趋势不相适应。新形式下,要管理好班级,必须以学生 为本,树立正确的人才成长观,才能起到良好的教育效果。
一、积极转变班级管理观念
日常班级管理工作中,很多教育者总是在考虑“怎么让 这些孩子听话? ”而不是“我们怎么鼓励、帮助孩子们,让 他们学会自我管理、实现自己的梦想? ”其实,在实施新课 程的同时,教育者对班级管理的理念也应该随之转变,摒弃 教师的领导权,进行平等地师生交流,纯化师生关系,促进 学生自我开展,培养他们的良好品德。小学班级管理必须要 用科学的人才素质观、人才成长观、教育规律观、教育方法 观作指导,树立以学生为本、引导学生开展的管理思想,建 构科学的班级管理模式。记得著名经济学家于光远先生曾提 倡以10个“开”字来投身新时期的工作:“开拓的精神,开 通的思想,开明的态度,开阔的眼界,开放的路子,开朗的 性格,
开发的干劲,开导的方法,开诚的交谊,开心的情绪。” 我想,其实这10个“开”字,同样适用于指导当前的小学班 级管理。
二、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管理
在班级管理中,要充分表达学生的主体地位,培养他们 的“集体”意识和“主人”意识。“班集体”的概念对刚入学 的一年级新生来说是陌生的、抽象的,只能形象地引导他们: 你们有两个家,每天从第一个家里背上书包来到第二个“家” 里上学,第二个“家”的名字叫“班集体”,这激起了孩子们 对“班集体”的亲切感,从而学生头脑中有了 “班集体”的 朦胧意识。同时,每一位学生都是班集体不可缺少的成员, 学生和班集体之间的关系是密不可分的。要让每一位学生觉 得是班集体的主人,班主任只是班集体活动的组织者、指导 者,组织学生比赛、竞争、参观、游览,因此,班主任应充 分抓住每次活动的机会,让学生在活动中展示自己、相互合 作、大胆探索。使每个学生都有平等参与机会。比方,在班 干的选举时,班主任可以改变往常民主评选方法,而是人人 申请:你想中选什么;以你的条件符合当什么;中选后又准 备怎么当好呢。班集体中设立不同类型的职位:班长、学习 委员、文体委员、生活委员、路队长、小组长、“图书角”管 理员、课间活动监督员、早读课上的领读员等,给他们提供 自主选择的空间,让每个学生的特长得以展露,培养了学生 的竞争性,丰富了学生的校园生活,从而形成一个有特色的 班集体。
四、不失时机的赞扬与激励
陶行知先生说过:“我们的教育目的是为了学生的开展, 为了学生的希望,而不是让他们沉浸在失败的阴影中。每个 学生都渴望得到老师的理解和尊重,希望得到老师的信任和 支持,盼望赢得老师的赏识和喜欢。”心理学研究说明,人们 都希望自己能置身于优秀组织里,并且成为这个组织中的优 秀分子。在班级管理中,当学生取得一定的成绩时,班主任 要及时给予正确的评价,必要时可授予一定的荣誉称号,这 有助于激发他们的进取心和自信心,因为荣誉是一个人在学 习或生活中取得成功的重要的标志。获得荣誉的学生,往往 有一种被认可的兴奋感和继续进取的心理状态,在奖励时, 要一改过去单纯奖励成绩一贯优异或表现一向好的优等生 的做法,特别注意奖励那些经过努力而有显著进步的中下等 生。班主任更要时刻注意寻找班中这些同学的闪光点,对他 们取得的哪怕是点滴进步,都要及时给予肯定与表扬。因为 小学生缺乏韧劲儿,有了进步假设不及时鼓励,会很难坚持下 来。我在小学当了 14年的班主任,发现无论是高年级学生还 是低年级学生,无论是好学生还是差学生,都特别看重老师 对自己的评价和态度。假设是老师喜欢他、赏识他,他就特别 爱表现自己,经常向老师畅谈对人、对事物的看法,敞开自 己的心灵世界。由此,我觉得可以将这作为班主任工作的切 入点,经常给学生提供展现自己的机会,一步步探寻学生心 理活动的轨迹,把握适当的教育方法和时机,适时和适度地 引导他们,鼓励他们,教育他们。而学生也乐于接受这种教 育方法,并把老师当作知心朋友,从而创造一种和谐的师生 关系气氛。相反,假设老师鄙视、厌
烦学生,学生也就抱着破 罐子破摔的心态,一切都无所谓,我行我素,紧紧锁住了心 灵之门。这样,即使再有水平的教师,也无法对学生进行教 育,使其成材。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