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简介:
王艳丽(1988— )女,湖南嘉禾,硕士,湖北工业大学研究生,环境艺术设计。
摘要:双重老化问题对我国居家养老模式的政策实施造成阻碍,各地区全面性开展老旧社区环境改造工程,主要目的是为老年人住房内、外的生活环境有效改善,在统筹管理的基础上引进娱乐设施,提升居家养老生活品质。同时,依据适老化环境改造工作开展要求,在老龄化问题处理方面本着积极态度,以开放性思维确保适老化环境改造多样性特点,鼓励老人参与各种活动,满足老年人生理、心理需求,也为社区管理工作开展提供有利条件。
关键词:老旧社区;适老化环境;改造;设计
引言:随着年龄增长,老年人生理机能下降,在原本住宅及社区环境下给老年人日常生活、心理提供有利的基础条件,加大老旧社区适老化环境的改造力度,关系到老年人的身心健康发展。在宜居环境下对社区环境有效改造,根据老年人生活习惯、生理特点做好适老化环境设计工作,为老年人营造舒适、安全、便利的生活条件。同时,也是解决人口老龄化养老问题的主要内容之一,加快老旧社区改造步伐,突出适老化环境改造工作的重要意义。
一、老旧社区开展适老化环境改造工作的重要性 (一)满足老年人适老宜居环境需求
老旧社区修建年代较远,建筑损坏程度不同,基础设施不够完善,住房适老化程度降低,环境较差。在全国性调查方面,城市老年人楼房居住比例超过79.29%,高层楼房无电梯,老年人外出需要自己上下楼,无法为老年人出行提供便利条件。
例如:湖北地域城市老旧社区改造调查数据说明,2019年共改造98个小区,总面积430.48万m2,影响5.36万户居民的生活质量;2020年共改造205个小区,总面积728.12万m2,影响9.9万户居民的生活质量;2021年共改造209个小区,总面积743.36万m2,影响10.15万户居民的生活质量,突出该地域城市老旧改造工作秩序开展,综合成效更理想。还对受影响的居民调查,希望对自己所居住的环境改造率超过72%,,反映出老旧社区目前所存在的不便利问题,说明适老化环境改造属于一项急需开展的核心工作[1]。在适老化改造项目开展基础下,注重社区基础设施配套及完善,拓展服务项目,全方位的满足老年人对适老宜居环境的需求,改造力度加大,综合成效更理想。
(二)提高养老服务社会效能
适老化环境改造项目开展,能控制居家养老服务成本。考虑部分老年人自理能力下降,在护理服务方面有较大的需求,养老支出也会不断增加,是养老服务成本管理中的主要内容之一。为有效控制养老服务成本,还需延长老年人独立自理生活时间。相关数据报道,老旧社区适老化环境改造使受益老人独立自理生活时间延长10年以上,减少护理方面的养老支出,享受生活的同时有助于提高养老服务社会效能,也是该项工作开展的重要意义。再加上老旧社区适老化环境改造能够改善老旧社区服务设施、生活环境,提升宜居水平与地块价值。
(三)符合人口老龄化必然要求
据某地区养老服务调查报告分析,该地区60周岁及以上老年人口有1518.9万人,占总人口比例20%,充分说明已经步入老龄化社会。老旧社区老年人居住比例较高,服务设施不健全,建筑老化情况较严重,随着人口老龄化数量的增加,还需从居住环境方面入手,改善老年人的生活质量与品质[2]。对此,引起我国政府部门重视,在此方面出台相关政策与机制,加大老旧社区适老化环境改造投资力度,出台《关于推进老年宜居环境建设的指导意见》,把此项工作列为重点内容,完善服务体系与管理措施,优化养老服务格局,以养老方式、居住方式为主,经过适老化环境的改造提升居家养老服务质量。
二、老旧社区适老化环境改造难题
(一)功能性待强化
考虑当前大部分老旧社区所创建的中心场所忽视老年人活动需求,或者是在党员群众服务中心基础设施投入方面未给中老年群体提供良好的社交平台,基础设施不达标。如:地面铺装质量不佳、破旧现象较严重,存在隐患的同时阻碍身体不佳的老年群体出行。再加上景观道路复杂设计,年龄较大的老人方向辨别能力降低,易出现迷路情况;景观道路或者植被设计审美性较差,无法在视觉上产生较强的冲击性,愉悦感不佳。
(二)改造标准不达标
基于新时期发展背景下,各领域对老旧社区适老化环境改造项目的开展引起重视,大力实施相关政策与机制。但在项目开展阶段,依然会受众多问题影响无法确保社区适老化改造标准达标。再加上每个老旧社区的基础条件不同,改造范围、程度、深浅等存在较大差异性,增大改造及设计工作难度。
(三)改造工作不全面
老旧社区适老化环境改造设计,并没有贴近老年人的日常生活表层,无法确保改造后的硬性条件符合计要求,失去根本意义[3]。部分适老化环境的改造只是在景观方面做出调整,虽然绿化面积增大,但地面硬化率较低,关于树木的种植并没有在类别、形态、美感等方面细致探究,反而导致炎热的夏季招来更多蚊虫,影响老年人生活质量。
再如:电梯安装,因低楼层住户的需求力度不大,在安装过程中会持反对意见。健身器材更换或是增加单元楼扶手,简单且无障碍的设施不能满足所有老年人的生活需求。设计师在设计环节中并没有进行多维度的思考,只是做着表面性的改造工作,降低老年人的体验感。
三、老旧社区适老化环境改造设计策略 (一)拓展投资渠道,提升改造成效
影响适老化环境改造进度的主要原因之一是设计与服务市场内容不全面,缺乏主体与完善的管理标准,影响老年群体满意度。对此情况,政府还需发挥较强的指导作用,吸引更多社会资本在此方面投入,扩大投资渠道,为整体改造成效的提升带来积极影响。
首先,在老旧社区改造工程方面以优惠政策鼓励市场主体介入,激发市场活力;其次,制定技术标准,出台适老化改造行业规范,保证市场良好秩序,推动改造项目良性发展;最后,根据老年人心理及生理需求,做好设计、改造工作,增加适老化产品。如:运动、娱乐、医疗等,推动改造项目开展,改善社区环境,综合成效显著。
(二)具备完善的协调机制,维护主体根本利益
一方面,实施法律法规。尊重各主体意愿,维护合法权益。如:老旧社区电梯安装问题处理,考虑全部业主意见,适当降低百分比的要求,保证改造进度与效益。
另一方面,街道及社区组织发挥引导作用。建立沟通机制,搭建议事平台,开展民主协商活动,调动居民积极性,征求意见的同时为设计方案制定、后续管理等提供重要依据[4]。如:签订改造方案、维修基金管养协议等,以制度化方式推动老旧社区适老化环境改造项目持续开展。
(三)制定专项计划,提升建设水平
依据老旧社区环境质量制定完善的专项计划,既是对老年人身体健康的关爱,属于民心工程,又能明确改造内容及任务目标,以个性化、精细化原则为主,加大智能科技元素的应用力度,增强老旧社区环境舒适性、安全性,改善户外环境,注重无障碍系统完善,增设电梯及公共设施,创设“年龄友好型”公共环境,提升建设水平。
结语:
老旧社区适老化环境改造项目开展,涉及的主体较多,包括居民、产权单位、物业等,要具备完善的协调机制,在改造项目开展阶段经过群众广泛参与,在政
府部门正确引导下,保证社会共治共享机制作用良好发挥。其中,加装电梯是老旧社区适老化环境改造的核心难题之一,既要考虑各方权益的维护,又要注重利益协调机制的有效实施,制定建设规划,提出分摊指导意见、受损提议补偿标准,确保改造进程与效益。
参考文献:
[1]杨赟.老旧社区“适老化口袋公园”改造模式探索——以武汉市新洲区北壕社区为例[J].现代园艺,2021,44(21):138-140.
[2]郭晓君,孙岳.老旧社区公共空间环境适老化改造研究——以张家口市工人村社区为例[J].河北建筑工程学院学报,2021,39(02):65-68+82.
[3]王荟荟,张文韬,李旭.嘉兴市老旧社区户外环境适老化改造研究[J].建筑与预算,2020,3(09):41-44.
[4]刘聿星,刘朴阳,俞奕林等.老旧动迁社区户外环境的适老化改造需求与策略[J].城市住宅,2020,27(09):125-128.
基金项目:2021年度建设科技计划项目《绿色驱动城市更新与乡村振兴战略下湖北生态养老建设机制研究》(2021-81)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