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上海市地质勘查技术研究院 张佳梅
【摘要】地质档案资料作为地质工作的重要内容,可以对地质区普查、勘探等科研活动进行记录。本文在研究中主要以地质档案资料为核心,探究地质档案资料管理与服务信息化实践分析,进而实现地质档案资料管理水平与服务水平的提升。
【关键词】地质;档案资料;管理;服务信息化随着社会经济和科学技术的发展,地质科研工作也得到进一步优化和完善,同时也对地质档案资料管理和服务提出了新的要求。特别在现代化信息技术的环境下,在进行地质档案资料管理的过程中,要结合现代化信息技术,强化地质档案资料管理的智能化,并将信息技术融入地质档案资料服务中,发挥出地质档案资料的实际价值和作用,提高地质档案资料的服务水平,进而为地质工作提供有利的信息依据。对此,在这样的环境背景下,探究地质档案资料管理与服务信息化实践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际管理工作中,档案工作者要根据管理时间、档案区域以及地质勘探类型进行地质档案资料整理与编制,并在地质档案资料管理中逐渐凸显其系统性,这种特性随着使用因素的改变而变化,使得地质工作人员可以在同一区域内的不同时间查询地质档案资料,满足所需的信息需求。除了地域性之外,地质档案资料还具有一定的规范性,地质项目在研究过程中包含的科技文件材料具备地质档案资料成套性,这也决定着地质档案资料的保密性。在实际管理应用中,地质报告作为地质档案的核心环节,在管理程度方面和内容方面与其他档案资料存在一定衔接性,进而围绕地质报告构建一整套科技文件,直接反映和记录出地质项目和专题活动。
一、地质档案资料的主要特征
(一)知识产品性。地质档案资料作为地质工作的研究成果,可以直接反映出地质工作的质量和效率,这些资料一般是地质工作人员经过大量考察和实验所获得的科学结论,从本质上看,地质档案资料属于一种知识产品,其管理水平直接关系到地质项目完成情况。从另一方面上看,地质档案资料不仅是地质工作人员的工作成果,同时也是国家投入后的收益,为我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提供有利的信息依据。所以,作为一种知识产品,地质档案资料主要借助知识形态进行地质科技信息的传输与承载。
(二)技术性。地质档案资料在实际发展和应用中,具有极强的技术性,直接反映出自然界运动规律与地质现象,并向有关地质工作提供地质研究结果。面对信息技术不断发展的市场环境,地质工作人员可以将新技术和新方法应用到地质档案资料管理中,以提高对自然现象的解释和认知。从这一层面上看,地质档案资料必须具备极高的专业性和技术性,并对相关工作人员提出一定的技术要求。地质档案资料工作人员在档案管理和地质专业知识的基础上,还要了解现代信息技术知识,以保证地质档案资料管理的效率和质量,对地质档案资料进行科学分类、有序整理,进而实现地质档案资料整体管理水平的提高。
(三)地域性。就一般而言,地质档案资料具有一定地域性,这主要是因为地质研究工作属性,研究本区域内地质运动规律和地质现象,进而赋予地质档案资料区域性特点。在实
二、地质档案资料管理的有效途径
(一)做好原始资料管理,保证地质资料质量。在进行地质档案资料管理的过程中,原始地质档案资料在实际地质勘查工作中逐渐形成,其中涉及立项、设计、野外勘测、综合整理、成果报告编写、审查验收等工作内容,为了保证原始地质档案资料的质量和完整性,要采用四同步管理模式。第一,任务下达和文件归档同步。在地质项目任务下达后,启动地质项目工作,地质档案资料管理人员要及时将地质项目文件进行归档,根据地质文件相关归档程序进行归档工作,并将归档要求与归档标准下达到各个地质项目组。在收到地质文件归档任务后,管理人员要建立文件资料档案袋,并分类进行储存,保证原始地质档案资料的完整性与准确性。第二,地质项目工作和科技文件记录同步。地质工作记录是收集科技材料的关键环节,并依据地质档案分类标准进行文件材料的积累与收集。在工程编录的过程中,各个阶段的工程记录表要分开记录,使得工程记录表可以与素描图或者是工程实际情况对应,最后将技术文件材料收到档案袋中,进行电子文件备份。第三,室内综合整理和科技文件同步。室内综合整理主要涉及原始资料整理、综合图件编制以及报告编写等内容,而科技文件主要是记录野外地质工作成果,将地质工作各个阶段文件资料进行统一整合,以保证科技文件资料的完整性。二者在实际操作中要保证一致性和归
2017/02 (上) 总第260期
第 71 页
档案工作
archives work
档同步,使得地质档案资料可以完整反映出地质工作各个进程和最终成就。
(二)建立目录检索数据,提高地质档案数字化。在进行地质档案资料管理的过程中,要借助现代化信息技术,结合当前地质工作实际情况和地质档案资料管理水平,建立地质档案资料目录检索数据,开展地质档案资料检索服务,根据地质档案资料目录数据库要求,在本地地质档案存储结构的基础上,对本地地质档案资料开展著录工作,并积极构建本地地质档案资料目录数据库,方便管理人员对地质档案资料进行管理和查询。同时,相关管理人员可以借助计算机发展地质档案资料电子管理,管理人员在数据库中输入地质档案资料关键词就可以查询到相关文件,提高地质档案资料管理工作的效率与质量,进而实现地质档案资料管理目标。同时,除了目录数据库之外,结合实际管理工作情况,管理人员要利用信息技术构建基础地学资料数据库,采用双套制管理模式,落实国家对数字国土工程建设战略,相关地质勘查单位要加大数据库资料的管理与收集工作,除了纸质资料之外,还需要大量收集地质工作电子文档,发挥出地质档案资料双套制管理的目标和作用,进而为计算机资料检索查找与管理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三)完善档案储存条件,保证档案管理有效性。在进行地质档案资料管理的过程中,除了对管理方式和管理流程进行优化之外,还要完善地质档案资料的储存条件,为地质档案资料创造良好的管理环境,进而增加地质档案资料使用的寿命。首先,地质勘查单位要重视地质档案资料管理工作,加大地质档案资料储存环境的建设力度,改善现有储存环境,增设现代化管理设备,积极应用密集架进行地质档案资料的存放和保管,提高地质档案资料储存室的整齐性和规范性,达到三方目的,提高地质档案资料综合管理水平。其次,为了提高地质档案资料储存质量,要设立专门的电子文档存档室,与纸质文档资料分开储存,以保证地质电子档案资料保存期限。最后,为了提高地质档案资料整体管理水平,地质勘查单位要从管理人员素质入手,对现有管理人员进行培训,培养大批量优秀档案管理人员,并完善激励制度,鼓励和引导管理人员进行自主学习,进而形成自我优化和自我发展,为地质档案资料管理工作注入新的力量。从另一方面上看,可以树立管理人员学习意识,并在单位内部形成良好的学习氛围,营造推崇创新、追求创新的工作环境,进而实现地质档案资料管理水平的提升。
三、地质档案资料服务信息化实践分析
(一)制定发展规划,推进信息化服务。在进行地质档案材料管理服务工作的过程中,要及时转化服务理念,打破传统地质档案服务误区,以利用为服务核心,制定科学有效发展规划,使得地质档案资料可以充分发挥出自身的信息价
第 72 页
2017/02 (上) 总第260期
值,进而实现地质档案资料服务信息化建设。同时,要从本单位实际发展水平出发,实事求是,要求服务效率和投资效益,禁止形式主义,贯彻落实各个地质档案资料管理制度。借助现代化信息技术,实行电子档案管理,坚持一档一号原则,电子档案要和纸质档案要相互对应,严格遵守相关标准开展电子档案的立卷与归档,进而实现地质档案资料服务信息化建设。
(二)调整运行结构,实现服务产业化。地质档案资料服务产业化建设与发展,要建立在社会需求的基础上,从政府、企业以及社会公众方面入手,量体裁衣,了解社会需求,一方面利用调查问卷、会议咨询等方式进行需求调研;另一方面根据社会需求的差异性,对地质档案资料服务对象按照类别与层次进行划分,进而实现地质档案资料的三维可视化信息服务。为了发挥出地质档案资料的信息服务功能,以政府为核心加大对地质档案资料服务产业的建设与扶持,调整产业结构,制定地质档案资料服务产业投资策略,明确地质档案资料信息服务要求,给予一定的投资优惠政策,帮助地质档案资料服务行业实现产业化建设与发展,进而提升地质档案资料信息化的服务水平。
(三)强化组织协调,整合信息化资源。地质档案资料信息化建设属于一项综合性工程,具有一定的周期性和系统性,在实际发展中,为了提高其服务水平,要从单位内部协调能力入手,创建信息化服务环境,构建网络信息服务平台,并提高建设项目队伍的综合素养和专业化水平,以提高地质档案资料信息化服务的策动力,提高服务效率和服务质量,进而实现地质资料档案的可持续健康发展。
四、结束语
本文通过对地质档案资料管理与服务信息化实践研究,在分析地质档案资料特征的基础上,提出做好原始资料管理,保证地质资料质量、建立目录检索数据,提高地质档案数字化、完善档案储存条件、保证档案管理有效性等地质档案资料管理措施,并不断优化地质档案资料服务结构,进而发挥出地质档案资料的应用价值。【参考文献】
[1]赵保胜,乌恩.内蒙古自治区地质档案资料管理与服务信息化实践[J].国土资源信息化,2016(04):41-44.
[2]赵保胜,乌恩.内蒙古自治区地质档案资料管理与服务信息化实践[J].西部资源,2014(04):20-22.
[3]王永生.地质资料信息服务集群化产业化政策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5.
[4]王英秀,袁桂琴,刘玲,石旭东.关于地质科技档案管理的思考[J]. 国土资源科技管理,2016(02):137-142.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