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省抚州市临川区第一小学 周江琴
【摘 要】 儿童的心智、灵魂、个性正是在长期的人文熏陶中获得发展。语文教学如何给学生们播下人文的种子,如何让学生在学习和生活中对得起自身发展、对得起养育自己的父母、对得起整个国家和社会,使学生都能拥有一颗自尊、感恩、进取宽容、诚信、大爱的心,成为一个健康、善良、优秀的人,成为一名对自己负责、对家
【关键词】 语文;熏陶;生命;精神;人文
人文就是人类文化中的先进部分和核心部分,即先进的价值观及其规范。其集中体现是:重视人,尊重人,关心人,爱护人。简而言之,人文,即重视人的文化。何为语文教学的“人文熏陶”?《课程标准》提出: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健康的审美情趣,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积极的人生态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不应把它们当作外在的附加任,应该注重熏陶感染、潜移默化,把这些内容贯穿于日常的教学过程中。因此,应该重视语文的熏陶感染作用,注意教学内容的价值取向,同时也应该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语文的内容反映的是变幻多姿的社会、丰富多彩的人生情趣、深远广博的人类文明。小学语文主要面向的是少年儿童,少年儿童对于世界的认知不同于成年人,儿童的心灵是纯洁的,对世界的认识是整体、形象、直通心灵的,儿童成长过程中学习的知识多数是被其所感知的世界引导着。他们沉浸在纷繁语言编织的世界里,通过自由地抒发感悟和对于语言的理解和表达,享受语文带来的熏陶,这就是儿童精神成长的方式。儿童的心智、灵魂、个性正是在长期的人文熏陶中获得发展。语文教学如何给学生们播下人文的种子,如何让学生在学习和生活中对得起自身发展、对得起养育自己的父母、对得起整个国家和社会,使学生都能拥有一颗自尊、感恩、进取宽容、诚信、大爱的心,成为一个健康、善良、优秀的人,成为一名对自己负责、对家庭有担当、对社会有用的人,这是我们每一位语文老师应该研究的话题。在学生心中播下人文的种子,语文教育将会大有可为,教师可以从以下几点入手:
一、让语文课堂彰显生命的魅力
好的语文课应该是有活力的,她应当像一首小诗、一幅画卷、一支歌谣,让学生通过课本中的文字去体验,去感悟生命所带来的真实,表达生命的本真,从而凸显出生命的灵动,使学生爱上语文课堂。但纵观当今课堂,许多教师只在一味地追求“活”,而离真实越来越远。在语文课堂中,我们应该加强学生与文本的对话,激发学生的情感,让学生通过语言感悟生命的真实,实现心灵的对接。“石本无光,相击而成灵光。”在教学《雪孩子》一课时,我让学生熟读理解后,还加上了情感上的体验,让学生们感受到文化、审美方面的熏陶:“在大雪过后,到处都是一片白茫茫,房子上、树上、地上、花草上都被裹盖了一层白色。”这里就描写了下雪过后自然界带来的一种美感。“看着可爱的雪孩子,小白兔真高兴。它和雪孩子又唱又跳,玩得很开心。”这里充分体现出了雪孩子和小兔子那种愉快、和谐的纯真美,而“雪孩子从大火中救出了小白兔,自己却化了。”这里是要教授给学生们一种舍己为人的精神美,最后“雪孩子飞到了空中,成了一朵白云,一朵很美很美的白云”,这里体现出了文章的意境美。
《课程标准》要求学生“在语文实践中熏陶感染、潜移默化”,在阅读时能“感受语言的优美”,“向往美好的情境,关心自然和生命。”显而易见,良好的语文素养无疑可以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
二、培养学生健康丰富的情感
教师在备课时,用自己的心灵去感受作品所反映出来的情绪与情演员进入角色那样,整个身心沉浸在作品的内在情感中,讲课时才能做到“情动于中而形于外”。在组织安排教学程序时,要弄清一篇教材中情感的源头、趋向、起伏、强弱,既要把握作品的感情基调,又要理清感情的变化和脉络,充满深情的导语之后,结合朗读,启发学生思考。在讲读课文时,要从语言入手,带领学生“披文以入情”。在教学时通过教师的范读能很快把学生带入所学文章的情境中去。还是拿《雪孩子》这一课举例,在让学生基本了解了雪孩子这个故事的大概内容后,学生们会产生一个又一个的疑问:雪孩子是怎么出现的?它为什么会是动的呢?它为什么会有一个尖尖的红鼻子呢?这些浅显的问题会被提出来,教师不必去给学生们解答释惑,有这样的问题是因为学生还没有深入地了解课文,让学生自由多读几遍课文,他们就会很快找到答案。这样学生们通过自己的阅读找到了答案,同时还会发现更多更新、有深意的问题,如:“小房子为什么着了火?”“雪孩子如何救得了小白兔?”“雪孩子为什么会飞上天空变成了云朵?”“雪孩子还会回来吗?”“假如雪孩子回来了,小白兔会跟它说些什么?”这些问题的提出,可以看出学生们已经基本了解课文,教师可以直面这些问题,把学生引入课文实景中,去培养和激发学生美的情绪和情感。”
三、培养学生独立的人格意识
萨特的名言:“人命定是自由的”,其中包含着两层意思:(1)人本是无缘无故被带到这个世界上来的,本是空无所有的;(2)人被带到尘世间,就应当享有绝对的自由,要对他所做的一切负责,他本就是自己行动的主人。在语文学习课堂上,教师要把学生都看作是一个独立自由的个体,在课堂上要营造出民主自由的课堂氛围,让每个个体都能充分表达自己的情绪,自由地感受语文课本所带来的情感,通过自由地思考文章中的思想,与作者自由地沟通,从而达到一种创造和谐、净化心灵的效果。要把学生当作课堂的主体,独立自主地爱上阅读,才能让学生在阅读中使情绪和情感得到培养和升华。笔者认为,教育的目标是心灵的自由,这个目标只能通过自由的途径才能达到。
四、升华学生精神的境界
人总是要有一点儿精气神和情感的,不然人和其他动物又有什么区别呢?
学生入学前并非一张白纸,他们都有不同高低的精神起点,他们都有尚未被开发、被锻铸的心灵,有很大的可塑性。学生通过字面意思,可以表示为学习把握人生、学习维系发展生命历程的本领。学校教育就是帮助学生在其略带差异的精神起点上,帮助学生们提升精神境界,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世界观以及良好的审美观,让学生通过学习选择最适合的人生方向,系统掌握完整的多方面的生存本领,以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提高个体素质及较强的生活、学
(下转第8页)7读写双赢庭有担当、对社会有用的人,这是我们每一位语文老师应该研究的话题。景,并把这种最初的感觉和冲动保持下来。教师在钻研课文时,要像
理论探讨微课在小学语文翻转课堂中的应用
江苏省苏州工业园区星洲学校 王冬梅
【摘 要】 随着我国新课改的不断深入,微课这一新型教学模式也不断地深入到我国的小学课堂中,在不断的发展中,形成以微课为基础的小学语文翻转课堂的教学模式。这一新型模式让学生获得了全新的学习模式,同时也有效地提升了教师的教学效率和学生的课堂积极性。
【关键词】 微课;小学语文;翻转课堂
翻转课堂作为新型的教学模式,其具有适应当前课改发展的重要内容以及提升学生自我素养的能力。翻转课堂可以让学生在课堂上拥有自己独立思考和探究问题的时间,提高学生在课堂中的参与度和课堂氛围,同时,学生可以借此牢固且高效率地掌握课本知识,进而提升学生的成绩及语文素养。
一、什么是翻转课堂与微课1.翻转课堂
翻转课堂就是转变以教师为主的传统授课模式,而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以引导为主,让学生展开自主学习,教师利用当前教室内的设备以及教学模式完成对学生的引导工作,从而使学生获得更多的独立学习时间以及学习能力。这一模式不仅仅可以让学生在课堂上与老师进行交流互动,发表自己的见解与看法,更能让学生在课上课下养成独立思考与学习的能力,同时,学生之间也可以进行交流互动,提高学生的社交互动能力。教师也可以在这个过程中与学生进行交流,得到学生对于课堂内容的认识,通过交流增强学生的印象,对学生的知识积累程度与对错进行把握,精准实施个性化教学,进而提升整体学习成绩,提高教学质量。
2.微课
微课即微视频课。教师在备课的时候,将课程内容进行总结,将课程内容融合为约十分钟左右的视频,在上课时展现给学生。让学生可以在视频学习中把握整个课程的内容,通过对课程的整体把握,让学生对课本内容进行深刻的认知。学生对于生动有趣的视频内容的兴趣程度高于教师苦口婆心式的教学。微课的推广可以帮助教师让学生在课前、课中和课后的学习中提高学习兴趣与注意力,提高学生的积极性,从而提高教学水平与质量。
二、关于微课在小学语文翻转课堂中的应用原则1.微课教学与翻转教学要相互符合
当前信息技术的发展为教学工作带来了极大的便利,而微课技术就是以此技术为基础而发展出来的具有创造力的革新。翻转课堂教学强调学生自我学习,教师在课堂上的教学为辅助。在小学阶段,尤其是小学语文教学中,翻转课堂极易推广。在小学语文翻转课堂中运用微课时,首先要了解微课的特性,并充分发挥这一特性。课前引导是将学生的注意力拉回课堂的关键,从而更好地开展整个课堂的教学工作。
2.翻转课堂便于小学生接受知识,提高学习兴趣与效果
当前部分传统的教学不顾学生接受能力而采用单一的教学模式,(上接第7页)
习能力,在未来人生道路的打拼中,使其即便不能成为强者,但都成为能者。因此,语文学科把握这个特点,就必须感性认知与理性认知相结合,既注重润物细无声地陶冶性情,又把感性上升为理性,以启小学生作文辅导8这势必难以引起学生的兴趣和积极性。而利用微课这种资源,可以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尤其提高学生的课前预习和课后复习能力。同时,教师可以让学生成为翻转教学的主体,锻炼学生的接受能力和发展,进而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三、微课在翻转课堂中的应用1.微课内容应以激发学生兴趣为起点
小学生具有心理活跃、好奇心强等特点,因此学生可能会对视频内容产生其他的联想,常有注意力不集中的现象发生,这无疑会影响课堂的教学氛围和教师的教学质量。但从另一方面来说,这也是教师可以把握的一点,小学生专注力较强,微课可以让学生把注意力转移到学习中来,丰富的视频、图片和音乐等内容可以提高学生的积极性,将学生的吸引力转移到课堂上来,让学生产生全新的学习体验。在这一过程中,学生自然而然地接受知识的输入,而非被动强硬性地输入。以《月光曲》为例,教师可以在课堂讲解时,在教室内营造当时的场景,通过课前收集月光、清风和茅屋等内容,让学生对作者当时的环境有感性的认识,并将学生带入所营造的环境中去,让学生自觉地产生学习兴趣,通过声光等让学生得到真实的体验。
2.给学生更多的自主学习机会
当前新课改的要求不仅仅是成绩的提高,更是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提升,而这一要求也是小学教师在教学中应当注意的关键。教师通过微课的引入,外加老师的引导,让学生的创造力得到充分的发挥,并且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学生真正投入到学习中来,让学生得到主动学习的机会。
以《要是在野外迷路了》为例,教师们可以先将关于方位识别的有关知识传授给学生,或者在视频中展示不同时间如何分辨方位和明确自己的方向。通过小组讨论,各个同学发表自己的看法与见解,同时记录下各个同学的困惑,同学之间通过交流,可以掌握更多的方位辨别的信息和知识,最后再通过教师的讲解,对知识内容得到更加深刻的理解与记忆,在这个过程中提高学生的探索能力。
总之,我们小学语文教师在实践中应用翻转课堂结合微课进行教学,首先要对当前学生的理解能力及知识水平进行分析,对学生的好奇点及容易引起学生关注的点进行归纳综合,并以此为基础合理地设置微课内容,课前将学生的注意力拉回课堂,课上充分调动学生的注意力,课下让学生有自主学习能力,不断夯实学生的知识储备,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这对我国提升小学语文的教学效率和水平,培养出符合新课改要求下的全面人才具有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唐克祥.基于微课的小学语文“翻转课堂”初探[J].中国电化教育,2015(z1).
[2]王芹.浅谈微课在小学语文翻转课堂中的实施[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6(6).
[3]董海燕.微课在小学语文翻转课堂中的应用[J].教师,2017(33).迪思想,开发心智。两者都集中于锻铸品格、升华精神的境界中。
总之,对学生人文情怀的培养熏陶是一个长期持久的过程,只有通过长期熏陶,言传身教,才能提高学生素养,滋养心性。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