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作电磁铁》教学设计
曾亮
教学目标
1、知道电能产生磁。
2、知道电磁铁由铁芯和线圈两部分构成,电磁铁通电产生磁性,断电磁性消失
3、会对自己要研究的问题提出简单的设想、方案或思路。 4、学习奥斯特认真、细致、努力的科学研究精神。 教学重、难点
重点:指导学生制定实验研究计划。
难点:做通电导线使指南针偏转的实验,能够通过分析建立解释;引导学生在“玩”中观察发现,提出新的问题。 教学准备
1. 学生自备:一号电池
2. 教师准备:电池盒、小电珠、灯座、(铜芯)导线、指南针、铁屑等。 教学过程 一、导入
提问:关于“磁”,你们已经知道些什么?(能吸铁;磁极、指示南北、同极相斥异极相吸、磁化)
电流有磁性吗?你们也许觉得这个问题真奇怪,电和磁是两回事嘛!在100多年前,所有的人都是这样想的。1820年4月的一天,
丹麦的物理学家奥斯特,他在课堂上演示物理实验时,偶然把通电的导线平行地放在磁针上面,他看到了一个意想不到的现象。这个现象当时并没有引起在场其他人的注意,而奥斯特却是个有心人,他非常兴奋,紧紧抓住这个现象,又反复做了几十次实验。终于确定了科学史上的一个重大的发现。这个发现是什么呢?今天我们就一起来研究这个问题(板书课题:制作电磁铁) 二、模仿奥斯特的发现
1. 奥斯特当年做实验的时候,到底发生什么现象呢?你们想当一次奥斯特,重现他当年的实验吗?
2.桌上有老师准备的材料。你还记得奥斯特的实验是怎样做的吗?
3.学生思考回答。(连接一个简单的电路,指南针放在导线下)老师依据学生设计实验的情况予以适当的指导。( 提示学生实验时要将小磁针与导线平行地放置在导线的下方或上方,然后接通电流,(观察重点:指南针小磁针N极的指向有什么变化。) 4.学生活动。
5.你们有什么发现?(导线通电后磁针发生偏转。)
你怎样解释这个现象呢?(在哪些情况下磁针会发生偏转呢?) 6.现在你认为奥斯特的猜想是什么?(学生意见可能有两种:a.导线通电后变成了铁;b.导线通电后有了磁性。教师要持中立态度:都有可能)
三、验证奥斯特的猜想
1.如何判断导线通电后是变成铁还是有了磁性?(通电导线是否可以吸铁)
2.提供一些铁屑学生实验验证。
3.交流实验现象,总结:奥斯特试验告诉了我们什么?你能用最简介的文字说明吗?
(导线通电后能产生磁性—电能产生磁—电生磁) 四、总结拓展
1.通电导线有磁性,想一想,我们能利用这个现象做些什么? 2.请同学们课后查阅收集更多关于奥斯特的故事。 板书设计:
电 电和磁 奥斯特 磁 导线通电,磁针偏转 电能生磁
龙海中小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