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无损检测渗透是非题

来源:小奈知识网


1.1 渗透探伤可以检查金属和非金属的表面开口缺陷。 ( )

1.2 渗透探伤按渗透液所含染料成分可分为荧光法、着色法和荧光着色法三大类。( )

1.3 渗透探伤按渗透液去除方法可分为水洗型、后乳化型和溶剂去除型三大类。 ( )

1.4 渗透探伤根据显像剂类型可分为荧光显像、着色显像。 ( )

1.5 渗透探伤根据缺陷是否穿透可分为表面探伤和检漏法两大类。 ( )

1.6 外场使用中的工件进行渗透探伤,一般使用高灵敏的荧光法。 ( )

1.7 一般情况下,表面比较粗糙的工件宜选用水洗型渗透剂:缺陷宽而深度浅的工作宜选用后乳化型渗透剂

1.8 后乳化型着色法,适宜检查较精密的零件,但灵敏度较低。 ( )

1.9 后乳化型荧光法,对细小缺陷检验灵敏度高,但成本较高。 ( )

1.10 溶剂去除型着色法应用广泛,操作方便,虽然成本较高,但特别适用于大批量零件的检查。( )

1.11 检验铁磁性材料的表面裂纹时,渗透检验法的灵敏度一般要低于磁粉检验法。 ( )

1.12 在检验表面细微裂纹时,渗透检验法的可靠性低于射线照相检验法 。 ( )

1.13 渗透过程是利用渗透液的毛细管作用和重力作用共同完成的。 ( )

1.14 水洗型荧光渗透法适用于表面粗糙带有螺纹、键槽的零件。 ( )

2.1 原子是具有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 ( )

2.2 液体对固体是否润湿,不仅取决于流体性质,同时还取决于固体的性质。 ( )

2.3 流体对固体完全润湿的必要条件是接触角θ=0。 ( )

2.4 液体和固体都有表面张力存在。 ( )

2.5 表面活性物质能使溶剂的表面张力突降。 ( )

2.6 润湿能力是由液体分子间的引力和液体与固体间引力的大小来决定的。 ( )2.7 一定成分的液体在一定的温度和压力下,表面张力系数值一定。 ( )

2.8 因为水银不能润湿玻璃,所以也不能润湿其他固体。 ( )

2.9 表面活性剂的H、L、B值较高时,可起乳化作用:较低时,不能起乳化作用。( 2.10 表面活性剂的H、L、B值越高时,则亲水情况越好。 ( )

2.11 渗透液渗透性能可用渗透液在毛细管中的上升高度来衡量。 ( )

2.12 渗透液接触角表征渗透液对受检零件及缺陷的润湿能力。 ( )

2.13 渗透液粘度越大,渗入缺陷的能力越差。 ( )

2.14 润湿现象能综合反映液体表面张力和接触角两种物理性能指标。 ( )

2.15 固体表面粗糙度增大会使液体对该固体的接触角θ增大。 ( )

2.16 由于乳化剂能降低液体表面张力,所以乳化剂的接触角都很小。( )

2.17 毛细管曲率半径越小,毛细现象就越明显。( )

2.18 某种表面张力系统数很大,据此可以判断,该液体在毛细管中上升高度一定很大。( )

2.19 液体在毛细管中上升还是下降, 仅取决于液体对毛细管的接触角。( )

2.20 后乳化渗透探伤所使用的乳化剂一般是水包油型,其值大致在11-15之间。( )

2.21 所谓乳化剂的“凝胶”现象是指某些种类表面活性剂在某一含水量范围内粘度增大的现象。( )

2.22 由动态渗透参量公式可以看出,渗透液的渗透率不仅与粘度有关,而且与表面张力有关。( )

2.23 静态渗透参量SPP的值越大,就说明该渗透液渗入缺陷能力越强。( )

2.24 液体表面张力和表面过剩自由能的量纲相同。( )

2.25 液体的表面张力的方向也液面平行。( )

2.26 液体分子间的相互作用力系数随温度上升而上升 。( )

2.27 一般来说,液体表面张力系数随温度上升而上升。( )

2.28 水可以润湿玻璃和石蜡。( )

2.29 渗透剂的润湿性能比乳化剂好。( )

2.30 润湿性能可以综合反映液体的表明张力和接触角两个物理指标。( )

2.31 凸液面对膜下液体施以拉力, 而凹液面对膜下液体施以压力。( )

2.32 弯曲液面下附加压强与曲面面积、液体表面张力系数有关。( )

2.33 水在玻璃毛细管内呈现凹面。( )

2.34 水银在玻璃毛细管内呈现凹面。( )

2.35 接触角大于90°时,液体在毛细管中液面上升,而接触角小于90时 ,液体在毛细管中液面下降。

2.36 其它条件一定是 ,液体密度越小,毛细管内上升高度越高。( )

2.37 毛细管内壁半径一定时,液面附加压强越大液面上升高度越高。( )

2.38 毛细管内的不润湿液体的附加压强指向液体内部。( )

2.39 毛细管内的润湿液体的附加压强指向液体内部。( )

2.40 “油包水”型乳状液以O/W表示。( )

2.41 “非离子型”乳化剂的粘度随含量的增加而降低。( )

2.42 降低温度有利于增强物理吸附作用 ( )

3.1 只要两种物体(一种是溶质,一种是溶剂)结构相似,它们就一定能相互溶解。( )

3.2 紫外光、荧光都是光致发光。( )

3.3 所谓“着色强度”是指一定数量的渗透液所表现的显示色泽的能力。( )

3.4 着色探伤试利用人眼在强白光下对颜色敏感的特点。( )

3.5 可见光波长范围约为400-760纳米。( )

3.6光的波粒二象性是指光具有波动性,又有传播性。( )

3.7荧光渗透液的荧光强度不仅取决于荧光染料的种类,而且与染料在渗透液中的深解度有关。(3.8消光值越大表明渗透液的着色强度越大。( )

3.9所谓“临界厚度”是指不能得到正常显示的显像剂施加厚度。( )

3.10可见光与Y射线、X射线、无线电波一样都是电磁波。( )

3.11荧光显示的对比率比着色显示搞得多。( )

3.12 荧光染料实际上是一种磷光物质。( )

3.13溶剂悬浮湿式显像灵敏度最高。( )

3.14干式显像剂显像分辨力最高。( )

3.15荧光渗透探伤时,由于是暗视场显像,故无缺陷区域呈黑色。( )

3.16荧光渗透探伤时,缺陷部分发出黄绿色光。( )

3.17自显像是渗透液通过毛细管可产生的回渗作用而形成显示的。( )

3.18人眼对各色光的敏感性是不同的,光视效能试验证明,亮适应条件下,人眼对黄绿色最敏感 。(3.19在渗透液中染料的浓度适当增加,可提高裂纹检出能力。( )

3.20摩尔质量单位用“克”表示。( )

3.21着色强度可用渗透液的消光值K来度量。( )

3.22渗透液的临界厚度是指被显像剂吸附上来的渗透液的最大厚度。( )

3.23渗透液的临界厚度越大,着色强度就越大。( )

3.24渗透液的临界厚度越大越有利于缺陷的显示。( )

4.1水基着色液是一种水洗型着色液。( )

4.2对同样固体而言,渗透液的接触角一般比乳化剂的大。( )

4.3荧光着色液是将荧光染料和着色染料溶解在溶剂中配制而成的。( )

4.4为了强化渗透液的渗透能力,应努力提高渗透液的表面张力和降低接触角。( )

4.5决定渗透液的渗透能力的主要参数是粘度和密度。( )

4.6渗透液腐蚀性能试验,一般使用镁、铝、钢三种材料进行。( )

4.7表面张力和润湿能力是确定一定渗透剂是否具有高的渗透能力的两个主要因素 。( )

4.8荧光渗透液液在紫外线灯照射时,应发黄绿色或绿色荧光。( )

4.9粘度低的液体渗透能力强,所以渗透也应有极低的粘度。( )

4.10荧光液黑点直径越大,临界厚度越厚,则荧光液发光强度越高。(4.11渗透液含水量越小越好,容水量指标越高越好。( )

4.12液体闪点越低越安全,所以要求渗透液有足够低的闪点。( )

4.13溶剂有两个主要作用。一是溶解染料,二是起渗透作用。( )

4. 14 渗透力强的溶剂对染料的溶解度一定高。( )

4.15 对同一种液体而言,燃点高于闪点。( )

4.16 同一种液体的闭口闪点温度高于开口闪点。( )

4.17 荧光渗透液的黑点试脸也叫新月试脸。( )

5.1 乳化剂分为亲水型和亲油型两人类.。( )

5.2 乳化剂实际上也是一种去除剂。( )

5.3 乳化刑的粘度对渗透液的乳化时间有直接影响。( )

5.4 从安全观点出发必须考虑乳化剂的挥发性。( )

5.5 油型乳化剂不能受到水污染。( )

5.6 水型乳化剂可不考虑水污染问题。( )

5.7 乳化剂的粘度越高,乳化越快。( )

6.1 各类湿式显像剂都是悬浮液。( )

6.2 水基式显像剂中一般都有表面活性剂,它主要是起润湿作用的。( )

6.3 干粉显像剂最适合于粗糙表面零件的着色探伤。( )

6.4 荧光渗透液和溶剂悬浮式显像剂都是溶液。( )

6.5 塑料薄膜显像剂的优点之一是可得到渗透探伤的永久记录。( )

6.6 在被工件上施加显像剂的目的是从缺陷中吸收渗透剂并提供背景反差。(6.7 水悬浮湿式显像剂有可能对铝零件产生腐蚀点。( )

6.8 就显像方法而论,溶剂悬浮湿式显像剂灵敏度较高。( )

6.9 荧光渗透探伤时,显像剂粉末可以是无色透明的微粒。( )

6.10 着色渗透探伤时,显像剂粉末可以是白色的也可以是无色透明的微粒。( )

6.11 塑料薄膜显像剂主要有显像剂粉末和透明清漆所组成。( )

6.12 干粉显像用于荧光法,一般不用于着色法。( )

6.13 对于表面光滑的工件,选择湿式显像比干式效果好。( )

7.1 所谓渗透液探伤剂系统“同族组”产品,就是由同一厂家生产的探伤剂产品。( )

7.2 选择渗透探伤剂系统时,首要要求是满足探伤可需的灵敏度。( )

7.3 低灵敏度渗透探伤系统的鉴定使用A型试块,高灵敏高渗透探伤系统坚定则应采用C型试块。(8.1 去氢处理实际上就是进行碱洗。( )

8.2 经机械处理过的零件,一般在渗透探伤前应进行酸洗或碱洗。( )

8.3 在使用油基渗透液是,工件表面的油污可不进行清洗。( )

8.4 工件表面上的油污有助于降低渗透液的接触角,使渗透液更容易渗入缺陷。( )

8.5 最终渗透探伤应在喷丸前进行。( )

8.6 喷丸会使表面开口的缺陷闭合,所以渗透探伤工件的表面予处理一般不采用这种方法。( )

8.7 蒸汽除油是用水蒸气去除表面油脂、油漆等污物。( )

8.8 渗透液不能用喷、刷、洗、浸涂的方法施加。 ( )

8.9 浸涂适用于大零件的局部或全部检查。 ( )

8.10 渗透时间指施加渗透液到开始乳化处理或清洗处理之间的时间,不包括排液所需的时间。(8.11 渗透时间指施加渗透液时间和滴落时间之和。 ( )

8.12 渗透温度高于或低于标准要求时均不允许进行。 ( )

8.13 渗透时间不仅与渗透剂种类有关,而且与 的缺陷种类有关。 ( )

8.14 水洗型荧光液用水喷法清洗时,应由上而下进行。 ( )

8.15 当环境温度低于标准要求温度时,可将工件加热到标准温度,然后进行渗透检测。( )

8.16 防止过清洗的一个办法就是将背景保持在一定的水准上。 ( )

8.17 去除操作过程中,如出现清洗不足现象,可重新清洗。 ( )

8.18 “热浸”对零件具有一定的补充清洗功能,故应优先推荐使用。 ( )

8.19 湿法显像前干燥时间越短越好,干法显像前干燥时间越长越好。 ( )

8.20 粗糙表面应优先选用湿式显像剂。 ( )

8.21 水溶性湿式显像剂不适用于着色渗透探伤剂系统。 ( )

8.22 任何表面状态,都应优先选用溶剂悬浮湿式显像剂。 ( )

8.23 荧光渗透探伤检验人员要尽量使用光敏眼镜,以提高黑暗观察能力。( )

8.24 暗室里检验时,检验者容易疲劳,故可选用光敏眼镜。 ( )

8.25 显像后,发现本底水平过高时,应重新清洗,然后再次显像。 ( )

8.26 对着色渗透探伤来说,显像层较厚有利于增大吸附能力和背景反差,推荐的显像层厚度应不小于0.5mm。 ( )

9.1 焊接表面的飞溅、焊渣等物,可用蒸汽除油法去除。 ( )

9.2 渗透探伤前,对试件进行预清洗的最好办法是蒸汽除油。 ( )

9.3 渗透探伤的预处理工序中,一般不推荐采用喷砂处理。 ( )

9.4 为了避免使用水洗型渗透剂时的过清洗,通常让冲水方向与工件表面相垂直。 ( )

9.5 采用溶剂去除零件表面多余的渗透剂时,溶剂起着对渗透剂的乳化作用。( )

9.6 施加探伤剂时,应注意使渗透剂在工件表面上始终保持湿润状态。 ( )

9.7 乳化槽中乳化剂可采用压缩空气搅拌。 ( )

9.8 如试件表面极为光滑,最好选用湿式显像剂。 ( )

9.9 使用过滤性微粒渗透液对石墨制品进行渗透探伤时,可不用显像剂而实现自显像 ( )

9.10 后乳化渗透法施加乳化剂时,可选择喷法、刷法、涂法和浇法。 ( )

9.11 荧光法灵敏度一般比着色法灵敏度高。 ( )

9.12 渗透探伤时,宽而浅的缺陷最容易检出。 ( )

9.13 一般说来,在渗透探伤中采用后乳化剂荧光渗透法的灵敏度最高。( )

9.14 水洗型荧光渗透检验方法对浅而宽的缺陷最灵敏。 ( )

9.15 后乳化荧光法灵敏度高于溶剂清洗型着色法。 ( )

9.16 进行荧光渗透探伤时,一般来说,选用后乳化型荧光渗透检验法较水洗型荧光渗透检验法灵敏度高。

9.17 为显示细微裂纹,施加的湿式显像剂越厚越好。 ( )

9.18 显像时间不能太长,显像剂层不能太厚,否则缺陷显示会变得模糊。( )

9.19 后乳化渗透法在显像时发现背景太浓,则应从乳化开始,重新渗透探伤以后的各工序。( )

9.20 一个工作班开始时,未进行工艺性能控制校验,则该工作班渗透探伤的所有试件检验结果无效 ( )

9.21 使用过的零件进行渗透检验,阳极化层可不去除。 ( )

9.22 渗透探伤通常在研磨加工前进行。 ( )

9.23 零件要求腐蚀检验时,渗透检验应紧接在腐蚀工序后进行。 ( )

10.1 A型试块和C型试块,都可用来确定渗透液的灵敏度等级。 ( )

10.2 电源电压波动太大,会缩短黑光灯的寿命。 ( )

10.3 装有合适滤光片的黑光灯,不会对人眼产生永久性损害。 ( )

10.4 荧光渗透检验中黑光灯的主要作用是放大缺陷的痕迹。 ( )

10.5 荧光法渗透探伤时,试件检查应在紫外线灯辐照的有效区域内进行。( )

10.6 使用静电喷涂装置进行渗透检验时,渗透液或显像剂带负电,零件接地为阳极。( )

10.7 黑光灯外壳能阻挡可见光和短波黑光通过。 ( )

10.8 黑光灯外的黑光波长为330~390纳米。 ( )

10.9 黑光灯与镇流器需并联才能使用。 ( )

10.10 黑光灯在使用时会产生热量,故需经常关闭散热,以延长其使用寿命。( )

11.1 对渗透探伤操作要求最高的工序是痕迹解释和评定。 ( )

11.2 弧坑裂纹有时呈放射形。 ( )

11.3 磨刻裂纹一般平行于磨刻方向,(砂轮旋转方向),它是由于磨刻过程中局部过热产生的。( )

11.4 冷隔是铸造过程中的缺陷,折迭是锻造过程中的缺陷,它们都可以通过渗透探伤检出。 ( )

11.5 冷裂纹一般出现在焊缝表面。 ( )

11.6 检查疲劳裂纹应以应力集中部位作为检查的重点部位。 ( )

11.7 应力腐蚀裂纹发生在工件表面,属于表面缺陷。 是非题答案

1.1 ○ 1.2 ○ 1.3 ○ 1.4 ╳ 1.5 ○

1.6 ╳ 1.7 ○ 1.8 ╳ 1.9 ○ 1.10 ╳

1.11 ○ 1.12 ╳ 1.13 ╳ 1.14 ○

2.1 ╳ 2.2 ○ 2.3 ○ 2.4 ╳ 2.5 ╳

2.6 ○ 2.7 ○ 2.8 ╳ 2.9 ╳ 2.10 ○

2.11 ○ 2.12 ○ 2.13 ╳ 2.14 ○ 2.15 ╳

2.16 ╳ 2.17 ○ 2.18 ╳ 2.19 ○ 2.20 ○

2.21 ○ 2.22 ╳ 2.23 ○ 2.24 ○ 2.25 ╳

2.26 ○ 2.27 ╳ 2.28 ╳ 2.29 ○ 2.30 ○

2.31 ╳ 2.32 ╳ 2.33 ○ 2.34 ╳ 2.35 ╳

2.36 ○ 2.37 ○ 2.38 ○ 2.39 ╳ 2.40 ╳

2.41 ╳ 2.42 ○

3.1 ╳ 3.2 3.6 ╳ 3.7 3.11 ○3.16 ○3.21 ○4.1 ○ 4.2 4.6 ○ 4.7 4.11 ○4.16 ╳5.1 ○ 5.2 5.6 ╳ 5.7 ╳ 3.3 ○ 3.4 ○ 3.5 ○

○ 3.8 ○ 3.9 ╳ 3.10 ○

╳ 3.13 ○ 3.14 ○ 3.15 ╳

○ 3.18 ○ 3.19 ○ 3.20 ○

╳ 3.23 ╳ 3.24 ╳

╳ 4.3 ╳ 4.4 ╳ 4.5 ╳

○ 4.8 ○ 4.9 ╳ 4.10 ╳

╳ 4.13 ○ 4.14 ○ 4.15 ○

○ 5.3 ○ 5.4 ╳ 5.5 ╳

3.12 3.17 3.22 4.12 4.17

6.1 ╳ 6.2 ○ 6.3 ╳ 6.4 ╳ 6.5 ○

6.6 ○ 6.7 ○ 6.8 ○ 6.9 ○ 6.10 ╳

6.11 ○ 6.12 ○ 6.13 ○

7.1 ╳ 7.2 8.1 ╳ 8.2 8.6 ○ 8.7 8.11 ○8.16 ○8.21 ╳8.26 ╳9.1 ╳ 9.2 9.6 ○ 9.7 9.11 ○9.16 ○○ 7.3 ○ 8.3 ╳ 8.8 ○ 8.13 ╳ 8.18 ╳ 8.23 ○ 9.3 ╳ 9.8 ╳ 9.13 ╳ 9.18 ○

╳ 8.4 ╳ 8.9 ○ 8.14 ╳ 8.19 ╳ 8.24 ○ 9.4 ○ 9.9 ○ 9.14 ○ 9.19 ╳ 8.5 ○

○ 8.10 ╳

╳ 8.15 ○

╳ 8.20 ╳

○ 8.25 ╳

╳ 9.5 ╳

○ 9.10 ╳

╳ 9.15 ○

╳ 9.20 ○

8.12 8.17 8.22

9.12 9.17

9.21 ╳ 9.22 ╳ 9.23 ○

10.1 ╳ 10.2 ○ 10.3 ○ 10.4 ╳ 10.5 ○

10.6 ○ 10.7 ○ 10.8 ○ 10.9 ╳ 10.10 ╳

11.1 ○11.6 ○○ 11.3 ○

╳ 11.4 ○╳

11.2 11.5 11.7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