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选择题(每小题有1~2个正确答案) 1. 在2A+B3C+4D反应中,表示该反应速率最快的是 ( )
-1-1-1-1
A.v(A)=0.5 mol·L·s B.v(B)=0.3 mol·L·s
-1-1-1-1
C.v(C)=0.8 mol·L·s D.v(D)=1 mol·L·s 2. 在一定条件下,2NOO22NO2达到平衡的标志是( )
A. NO、O2、NO2分子数目比是2:1:2 B. 反应混合物中各组分物质的浓度相等
C. 混合气体的颜色不再变化 D. 混合气体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改变
3. .等质量的两份锌粉a和b,分别加入过量的稀硫酸中,a中同时加入少量CuSO4溶液,
下列各图中表示其产生氢气总体积(V)与时间(t)的关系正确的是 ( )
4. 下
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在高温下,将氯化铵晶体加入处于平衡状态的合成氨反应时,平衡不发生移动
B. 在密闭容器中,当CaCO3体CaCO3的量会减少
C. 有固体参加的可逆反应达平衡后,若改变压强,不会影响平衡的移动
D. 在合成氨反应中,使用催化剂能提高反应速率,使氨的质量分数增加,从而增加氨的产量 5. 如图为PCl5(气)
CaOCO2处于平衡状态时,再加入Na2O2固
PCl3(气)+Cl2Q的平
衡状态I移动到状态II的反应速率与时间的曲线,此 图表示的变化为( )
A. 降温 B. 降压 C. 增加PCl5的量 D. 增加PCl3的量
6. 有两个极易导热的密闭容器a和b(如图6-1所示),a容器体积恒定,b容器体积可变,压强不变。在同温同压和等体积条件下,向a和b两容器中通入等物质的量的NO2,发生反应: 2NO2N2O4 +Q,则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反应起始时两容器的反应速率va和vb的关系: va<vb B.反应过程中两容器内的反应速率va和vb的关系:va<vb C.两容器内反应达到平衡所需用的时间一定相同 D.反应达到平衡,两容器的NO2的转化率相同
1
7. 加热A2B5气体按下式分解:A2B5(g)
A2B3(g)B2(g)①
A2B3(g)
A2B(g)B2(g) ② 在容积为2L的密闭容器中将4molA2B3加热
至t℃达平衡后,浓度为0.5mol/L,A2B5浓度为0.7mol/L,则t℃时,B2平衡浓度是( ) A. 0.1mol/L B. 0.2mol/L C. 0.9mol/L D. 1.5mol/L
8. 体积相同的甲、乙两个容器中,分别充有等物质的量的SO2和O2,在相同条件下发生反应:2SO2O22SO3并达到平衡,在这个过程中,甲容器保持体积不变,乙容器保
持压强不变,若甲容器中SO2转化率为p%,则乙容器中SO2转化率为( ) A. 等于p% B. 大于p% C. 小于p% D. 无法判断
9. 在反应N2+3H22NH3中,经一段时间后,氨的浓度增加了0.6mol·L,在此时间内用
-1-1
H2表示的平均反应速率为0.45mol·L·s,则反应所经历的时间为 ( )
A.0.44 s B.1 s C.0.33 s D.2 s 10. 在容器不变的密闭容器中,在一定条件下发生反应:2A-1
B(g)C(s),且达到化
学平衡,当升高温度时其容器内气体的密度增大,则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 或正反应是吸热反应,则A为非气态 B. 若正反应是放热反应,则A为气态
C. 若在平衡体系中加入少量C该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 D. 压强对该平衡的移动无影响 11. 在一密闭容器中,反应mA(g) nB(g)+nC(g)达平衡后,保持温度不变,将
容器容积压缩到原来的一半,当达到新的平衡时,B和C的浓度均是原来的1.8倍,则 ( )
A.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了 B.物质A的转化率增加了 C.物质C的质量分数增加了 D. m<2n
12. 在一定体积的密闭容器中放入3L气体R和5L气体Q,在一定条件下发生反应
2R(g)5Q(g)4X(g)nY(g)反应完全后,容器温度不变,混合气体的压强是原
来的87.5%,由化学方程式知n的值是( ) A. 2 B. 3 C. 4 D. 5 13. 对于mA(g)nB(g)pC(g)qD(g)的平衡体系,当升高温度时,混合气体的平
均摩尔质量是从26g/mol变为29g/mol,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mnpq,正反应是放热反应 C. mnpq,逆反应是放热反应
B. mnpq,正反应是吸热反应 D. mnpq,逆反应是吸热反应
14. (08年上海21题)等质量的铁与过量的盐酸在不同的试验条件下进行反应,测定在不同时间t产生氢气体积v的数据,根据数据绘制得到图1,则曲线a、b、c、d所对应的试验组别可能是( )
2
组别 1 2 3
4
c(HCl)(mol·L1) 温度(℃) 状态 2.0 2.5 2.5 2.5
25 30 50 30
块状 块状 块状 粉末状
-
A.4-3-2-1 B.1-2-3-4 C.3-4-2-1 D.1-2-4-3
二、填空题(共46分)
15.(05年上海25题)在某一容积为2L的密闭容器内,加入0.8mol的H2和0.6mol的I2,在一定的条件下发生如下反应:H2(g) + I2(g) ⇌ 2HI(g) + Q (Q>0) 反应中各物质的浓度随时间变化情况如图1:
(1)该反应的化学平衡常数表达式为 。
(2)根据图1数据,反应开始至达到平衡时,平均速率v(HI)为 。 (3)反应达到平衡后,第8分钟时: ①若升高温度,化学平衡常数K (填写增大、减小或不变) HI浓度的变化正确的是 (用图2中a-c的编号回答) ②若加入I2,H2浓度的变化正确的是 ,(用图2中d-f的编号回答)
中,n(NO)随时间的变化如表:
时间(s)
0
1 0.01.
2 0.008
3 0.007
2NO2(g)体系
16.(08年上海25题)在2L密闭容器内,800℃时反应:2NO(g)+O2(g)
4 0.007
5 0.007
n(NO)(mol) 0.020
⑴写出该反应的平衡常数表达式:K= 。 已知:K300C>K350C,则改反应是 热反应。 ⑵右图中表示NO2的变化的曲线是 。 用O2表示从0~2s内该反应的平均速率v= 。 ⑶能说明该反应已达到平衡状态的是 。 a.v(NO2)=2v(O2) b.容器内压强保持不变 c.v逆 (NO)=2v正 (O2) d.容器内密度保持不变
⑷ 为使该反应的反应速率增大,且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的是 。
3
a.及时分离除NO2气体 b.适当升高温度 c.增大O2的浓度 d.选择高效催化剂
17.(09年上海25题)铁和铝是两种重要的金属,它们的单质及化合物有着各自的性质。 (1)在一定温度下,氧化铁可以与一氧化碳发生下列反应:
①该反应的平衡常数表达式为:K=
②该温度下,在2L盛有Fe2O3粉末的密闭容器中通入CO气体,10min后,生成了单 质铁11.2g。则10min内CO的平均反应速率为 (2)请用上述反应中某种气体的有关物理量来说明该反应已达到平衡状态:
① ②
18.(11年上海25题)自然界的矿物、岩石的成因和变化受到许多条件的影响。地壳内每加深1km,压强增大约25000~30000 kPa。在地壳内SiO2和HF存在以下平衡:
SiO2(s) +4HF(g)SiF4(g)+ 2H2O(g)+148.9 kJ
根据题意完成下列填空:
(1)在地壳深处容易有 气体逸出,在地壳浅处容易有
沉积。
(2)如果上述反应的平衡常数K值变大,该反应 (选填编号)。 a.一定向正反应方向移动 b.在平衡移动时正反应速率先增大后减小 c.一定向逆反应方向移动 d.在平衡移动时逆反应速率先减小后增大 (3)如果上述反应在体积不变的密闭容器中发生,当反应达到平衡时, (选填编号)。
a.2v正(HF)=v逆(H2O) b.v(H2O)=2v(SiF4)
c.SiO2的质量保持不变 d.反应物不再转化为生成物
(4)若反应的容器容积为2.0L,反应时间8.0 min,容器内气体的密度增大了
0.12 g/L,在这段时间内HF的平均反应速率为 。
三、计算题
22. N2和H2在恒定温度下于密闭容器中反应,N2和H2的起始浓度分别为4molL和
18molL1,反应达平衡时有10%的N2被消耗,回答:
(1)平衡后的压强为原压强的百分之几? (2)此时氨占气体总体积的百分之几?
(3)此时若使容器中氨的浓度超过1molL,可采取哪些措施?
1【参考答案】
4
一. 选择题:
1. B 2. C 3. A 4. B 5. D 6. B 7. A 8. B 9. D 10. AB 11. AD 12. A 13. BD 14. AC
二. 填空题:
c2(HI)
15. (1)K =
c(H2)·c(I2)(2)0.167mol/L·min
(3)① 减小 c
② f (4)见右图
[NO2]2
16. .⑴K= 放热
[NO]2·[O2]
⑵b 1.5×10-3mol·L1·s ⑶b c ⑷c
-
-1
[CO2]317. 答案:(1)0.015mol/(Lmin)(2)①CO或(CO2)的生成速率与消耗速率相
[CO]3等;②CO(或CO2)的质量不再改变
(合理即给分)(3) b (4)
(合理即给分)
【解析】(1)Fe2O3(s)+3CO(g)2Fe(s)+3CO2(g)
3mol 2×56g 0.3mol 11.2g
v(CO)=
c-1-1
=0.3mol/(2L×10min)=0.015mol·L·min t(2)可逆反应平衡的根本特征是V(正)=V(逆),其表现为反应物和生成物的浓度、质量、百分含量不随时间变化,注意不能考虑固态或纯液态的物质。前后体积变化的可逆反应还可通过压强来判断是否平衡,若反应中含有有色气体,还可通过气体的颜色变化来判断。
(3)根据温度升高,反应速率增大,图像b正确,注意二者并非正比例关系,a项不正确。
+-
(4)Al(OH)3是两性氢氧化物,其酸式电离的离子方程式为:Al(OH)3H+AlO2
3+-3+
+H2O;碱式电离的离子方程式为:Al(OH)3===Al+3OH,欲使Al浓度增大,可加入盐酸、硫酸等以降低OH浓度,使平衡向碱式电离的方向移动。 18. 【解析】 (1)SiF4,H2O;SiO2; 根据勒夏特列原理: 在地壳深处,压强增大,反应向正反应方向进行,故有SiF4,H2O气体逸出; 在地壳浅处,压强减小,反应向逆反应方向进行,故有SiO2沉积;
(2)a,d;
上述反应为放热反应,K值变大说明反应向正反应方向进行,反应体系温度降低,故平
-
5
衡移动时逆反应速度先减小后增大。
(3)b,c;
a.错误,正确为v正(HF) = 2v逆(H2O) b.正确; c.正确; d. 错误,达到平衡时,反应在继续,只是v正=v逆
——
(4)0.0010 mol·L1·min1
由化学方程式可知,气体质量增加即SiO2质量减少,故容器内气体增大量与HF反应量有:
v(HF)= 4v(SiO2)= 4×(0.12g/L÷60g/mol)÷8min=0.0010mol/(L·min) 【点评】本题以地壳为背景,考核了化学反应平衡相关知识点,主要有:①压强对反应平衡移动的影响,②温度对反应速度以及对反应平衡常数K的影响,③反应平衡条件,④反应速率计算。 【易错分析】 (2)温度变化对反应速度以及反应平衡两者的影响不同。对于反应速度,升高温度反应速度加快,降低温度反应速度减慢。对于反应平衡,若为吸热反应——升高温度平衡向正方向进行,反之向逆方向进行;若为放热反应——升高温度反应向逆方向进行,反之向正方向进行。此为学生学习反应平衡的难点,无法分清温度变化因素在热力学与动力学之间不同的意义。 (3)a选项为常见错误,反应速度与反应系数的比例关系。 三. 计算题 22. (1)N23H2
2NH3
c(起)4 8 0
c(平)4410% 83410% 2410%
n平
n起p平p起(40.4)(81.2)0.811.28412 压强百分比为93.3%
(2)
NH3%0.8100%7.1%(40.4)(81.2)0.8
0.8(3)达平衡时,NH3的浓度为
molL,若欲使氨的浓度超过
1molL,需使平衡向
正反应方向移动,由于该反应的正反应是放热的,所以降温可使平衡右移,加压也可使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从而提高氨的含量,如果向平衡体系中加入N2和H2,可增大平衡混合物中反应物浓度,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从而可提高氨的含量。
6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