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浅谈建筑地基中对于软土地基的处理措施

来源:小奈知识网


浅谈建筑地基中对于软土地基的处理措施

[摘要]在我们的建筑施工中,对地基土的处理将对建筑整体质量有着重大的影响,为了保证建筑质量,面对不良的地基土时,相应的改良和加固处理极为重要。在相关的施工规范和标准的指导下,我们对地基土的加固及改良处理应当在建立在科学的基础上,从而确保建筑质量和生命财产安全。本文针对笔者自己亲身参与的一项工程,说明了对不良地基土的改良和处理的具体方法,具有实践性和可操作性。并就改良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及解决办法做了探讨。

[关键词]建筑 地基 软土地基 改良

0引言

随着近期工业与民用建筑工程建设的迅速发展,土木建筑技术也将产生翻天覆地的变化。所以为了适应当下的新情况在今天的民用工程建设项目的建设上需要更加科学的质量控制,以适应建设土建基础工程材料,施工技术的不断发展。强度低而压缩性高的软弱土层称为软土。如果不对软土地基加以处理而灾上修筑建筑,就会出现地基失稳或过量沉陷的现象,使建筑毁坏影响正常使用。软土一般包括淤泥、淤泥质土、软粘性土,这些软土都具有天然含水率高、孔隙比大、压缩性强的共同特性。所以在软土基上进行建筑施工时,要先对软土地基进行一定的处理工作然后才能进行相关的后续施工,以保证工程质量,保障使用人的生命和财产安全的目标。

1项目概述

1.1项目工程概述

该项目为越南河内城市轨道建设:吉灵-河东线项目(以下简称“本项目”)车辆段与综合基地内的软土地基处理方案。线路全线设置车辆段一座,位于河东火车站东南,拟建车辆段场地长约560m,宽约320m,另有约1500m的出入线与线路相连,总占地约26.2公顷。车辆段场区总面积26.2万m2,包括房屋建筑区、库外碎石道床区、出入线与试车线区域、一般道路区及其它区域(主要为绿化区),软土地基处理区域主要为:库外碎石道床区主要分布于场区中部及南侧,区域面积约8.279万m2。

1.2自然环境概述

河内位于红河三角洲西北部,年平均湿度达到83~86%。3月份湿度最大,约为90%。拟建场地区域属于红河三角洲西北部,主要为冲积平原地貌,地势较为平坦,地表主要分布水田及3~5条河涌,拟建场区地层主要有第四纪沉积层组成。

1.3软土层地层分析

根据地质详勘报告,场区软土层主要为河湖相沉积层,主要有4层,第一层为泥炭质土,第二层为淤泥质土,第三层为淤泥质土,第四层为淤泥质土。

1.4软土地层分析

根据已完成的车辆段局部区域的地质详勘报告,场区软土层主要为河湖相沉积层,主要有4层,各软土层物理力学性质综合统计如下:第一层为泥炭质土:软塑~流塑状,厚度为2.3~12.9m,有机质含量平均值为12.73%;天然含水量平均值为96.3%;孔隙比平均值为2.48;液性指数平均值为2.99;压缩系数平均值为2.4MPa-1;压缩模量Es1~2平均值为1.66Mpa;标贯击数N=1~4击,平均值为2击。第二层为淤泥质土:以流塑为主,属于高压缩性土,一般厚度为1.9~11.7m。有机质含量平均值1.45%;天然含水量w平均值为50.54%;孔隙比e平均值为1.39;液性指数IL平均值为1.73;直剪粘聚力c平均值为5.0kPa;压缩模量Es0.1~0.2平均值为2.33Mpa;标贯击数N=1~6击,平均值为3击。第三层为淤泥质土:软塑,属于高压缩性土。一般厚度为5.7~6.9m,局部较薄,为1.7m。第四层为淤泥质土:红褐色~灰褐色,软塑,含少量云母、氧化铁。一般厚度为3.5~5.8m,局部较薄。根据岩土勘察报告中试验资料,软土层属于正常固结状态。由上述统计内容可知:泥炭质土④层有机质含量较高,为泥炭质土,其余软土层有机质含量较低;场区软土层均呈流塑状为主,为高压缩性土(压缩系数α1~2>0.5,压缩模量Es1~290%的标准。采用有效固结应力法对真空联合堆载法的地基土层稳定性进行计算分析,根据计算结果,各级加荷情况下滑动安全系数均能保证在1.2以上,能够满足加载期间的地基土层的稳定性要求。

3试验区施工情况

试验区A1区域抽真空约15天后处理区域最大沉降量约为50cm,较周围区域沉降明显,处理效果较好,但真空预压区域周边出现沉降裂缝,采用灌浆等方法进行裂缝处理。

4结束语

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以及科技的进步,现代化民用工程建设项目全面铺开,对于不良的地基尤其是软土地基,要在科学规范的专业指导思想下,对其进行严格、科学的改良和加固工作,确保建筑的质量、使用的寿命和人民生命财产安全。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