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尊重和爱让生命之花绽放

来源:小奈知识网


尊重和爱让生命之花绽放

导语:

尊敬的各位家长朋友,大家好!

非常感谢大家能按时来参加这个家长会。我想能坐在这里的父母一定是出于对孩子的关心和爱才来到这里的;没有来的家长也是真的很忙,想从更实际的方面关心、教育孩子;总之就一个目的,让自己的孩子更优秀,更出人头地。

这也是我们今天的主题:尊重和爱让生命之花绽放。 可能大家会说,我怎么不尊重他了,怎么不爱他了?我们辛辛苦苦上班,汗流浃背的劳动,舍不得吃的留给他,不敢用的挑给他,难道这还不是爱吗?确实我们都非常爱自己的孩子,想让自己的孩子变成一个优秀的孩子,成功的人。

下面,我们大家来讨论一下,什么样孩子是优秀的孩子, 或者你想像中的好孩子是怎样的?

听话、 孝顺、 学习成绩好、 感恩、 懂礼貌、 勤快、 心理健康的 、、、、、、、

看来大家的心是一样的,对自己的孩子充满了无限的期望和憧憬,也更是说明了我们对孩子的爱之心!是不是我们给了孩子无穷的爱、所有的关怀,孩子就会成为优秀的孩子呢,就会得到我们所想要的孩子呢?

前不久网上报道,一13岁的女孩因为追韩星,被父亲砍死的惨剧,难道说那个父亲不爱自己的女儿吗?还记得今年年初开学前一天咱们晋城一男生跳楼的事吗?孩子从自家16楼纵身跃下结束了自己15岁的生命,难道说孩子的父母不爱自己的孩子吗?是什么让这么小的孩子做出了这样的选择,我们无从考证,但有一点是肯定的,孩子与家长、甚至是教师、朋友的沟通出现了问题,孩子的心里出现了无法排解的症结!

所以,我们借今天这个机会共同探讨一下孩子的教育。 我先和大家分享一个笑话:一个孩子因为成绩不好,又被妈妈骂笨鸟,孩子不服气的说,世上的笨鸟有三种,一种是先飞的,一种是嫌累不飞的,妈妈问,那第三种呢?孩子说最后一种最讨厌,自己飞不起来,就在窝里下个蛋,要下一代使劲飞。

可能家长说,我们那是教育他呢?谈到教育,我们从我们父母那里学到了不少方式。我想说的是,以前我们接受的教育方法还一样适应我们的孩子吗?还对我们的孩子管用吗?

为什么大家都说,现在的孩子越来越难管、越大越不听话,特别是越来越不愿意和父母沟通,说自己的心里话了。可能我们会说是现在的社会对孩子影响太大,孩子变了。是的,现在的孩子变了,我更觉得是变聪明了、接受新东西更快了。要是说到现在孩子聪明了,可能我们家长能说的更多了,感觉更真切。孩子变聪明了,是不是感觉我们父母以前的教育方式不管用了,我们是不是也应该相应的作出改变呢?

(就这个改变我们今天重点说两个话题,)尊重和爱。 下面先说尊重。

到底为什么要尊重孩子。孩子从一生下来就是一个独立的个体,他们不是我们父母未了愿望的继承者,他们首先有独立的人格,有自己的话语权,有独立的思想,有自己的理想和未来;更重要的是孩子是家庭的一员,社会的一份子。就好像大自然中既有做栋梁之材的参天大树、也有默默无闻的无名花草,但还需争奇斗艳的鲜花,更有许多不屈生长的绿叶。无论我们的孩子将来怎样生活,只要他们吸收到了充足的阳光、水分、氧气,一定会茁壮、快乐的成长。所以啊,孩子也需要尊重,孩子的成长更需要尊重!

什么是尊重?说一件很简单的事情,每次考试结束的时候,我要求孩子们拿卷子回家签字的时候,孩子们总是央求我,老师别签了,我妈可能会打我,爸爸会骂我的,这也包

括一些考的非常不错的孩子,这是为什么呢?其实孩子的成绩是孩子一个学期努力的结果,需要我们的肯定、我们的鼓励。这其实就是最最简单的尊重!

每个孩子都有不同的特点,有的孩子擅长数学,逻辑能力强;有的孩子语文掌握得好,组织能力突出;有的孩子人缘好,沟通能力强,其实这都是非常大的优点,也是走入社会的必备条件。可能大家也身同感受,身边的一些成功人士,不一定都是名牌大学毕业,不一定在学校的时候,数理化英语门门优秀。简单点说,苹果树长不出西红柿。苹果固然可口,西红柿不是同样很多人喜爱吗?认可孩子的不同就是尊重,发现孩子的长处,鼓励孩子就是尊重。

总的来说,尊重就是肯定、鼓励、认同孩子的独特性和唯一性,不一味的按照自己的意愿和想法来有意的规范孩子的行为和成长。

可能有的家长说了,老师,你说的我们都知道、都懂,可是管的时候到底怎么做呢,怎么才能让孩子想到一起呢? (这就是我下面要说的)

怎么样才是尊重?

有人说,世界上唯一的一种没有岗前培训的职业就是做父母,而且还是终身制。这个岗位既是爱的化身,又是力量的继续,更是血脉的延伸、文化的传承。

第一、“蹲下”身子与孩子交流。说到与孩子交流的方

式,我说说我们中国大多数人和美国人与孩子说话方式的不同。我们中国人大多数采用一种命令、强迫的方式让孩子接受自己的意见,可能孩子小的时候会接受,慢慢大了有自己的想法了就会抵触,甚至故意顶嘴对着干。我们家长很是无奈,甚至火大,就可能用一些极端甚至暴力的方法来逼着孩子做一些不愿意的事情,让孩子无条件服从自己的看法。美国人甚至更多的西方人更善于倾听孩子的想法,让孩子自己去选择怎么做,有时还要蹲下和孩子和孩子对话,让孩子感觉到我同父母是在同一个高度,是可以平等对话的。

我们对孩子的爱是无私的,如果我们硬要把我们的要求、我们想要的结果和表现强加到孩子身上,那我们还是无私的吗?有的家长说了,我们是为了他们好,孩子不快乐就是孩子好吗,就是我们想看到的吗?有的家长说了是为了他以后更好的生活,难道清华大学的“投毒事件”是家长们能想象的到吗?

父母是爱的体现,孩子是未来的存在,不是我们呵斥和管教的对象,我们和孩子是平等的,我们要放下父母的架子、蹲下身子,与孩子平等的对话,让孩子觉得我也是一个“小大人”,我存在于这个家庭,我有说话的权利,我的事情我可以做主。

第二,让孩子说出自己的想法。为什么我们觉得孩子大了不听话了,不愿意叽叽喳喳的围在我们身边了。比如我们

和孩子逛商场的时候,是不是有孩子看上的玩具、看上的衣服嚷嚷着我们非要买的时候,我们曾经很简单的告诉孩子不行,家里的玩具不是刚买吗或者上次买的回去一天就拆了。可能有时候孩子还没有写完作业就想出去玩,我们会把孩子强留在家里,按在书桌前逼着孩子写作业呢,我们有没有想过孩子也许和小朋友已经约好了,或者孩子觉得自己可以在规定的时间内很好的完成自己的任务呢。生活中这样的例子很多。

其实我们不妨冷静一下,认真的听听孩子是怎么想,让孩子自己安排一下自己的时间,给孩子选择的余地。孩子觉得自己可以和爸爸妈妈说话,爸爸妈妈是尊重自己的意见的,是理解自己的,那样孩子才愿意回到我们的身边和我们交流,认真的听取我们的看法,接受我们。

第三,接受孩子的现状。

我们先来假设一个现象,假如你的孩子考了59分,回去了,你会怎么说,怎么做?我们是不是会这样说呢,笨死你,怎么上的学,看看够不够你吃,看看人家谁谁,人家怎么考了90、100。我怎么就生了你这样笨的人,别人家的孩子怎么都那么好。

想想,如果我们一直这样说,时间长了,次数多了,孩子是不是慢慢的觉得就是自己笨,因为笨,我才考不好呢。反正努力不努力都是一样的,还不如放弃呢。其实我们看到

孩子分数的时候,更应该从孩子的角度多想想,孩子其实都已经很努力了,已经有很大的进步了,我们是不是应该给孩子更多的鼓励,从孩子的进步方面多夸夸孩子呢,孩子是不是才会对学习、对生活充满热情、充满动力;觉得我是最棒的,我是有能力的,我不会放弃的。

其实美国的一个实验小组做过一个小狗的实验就说明了这个问题。(实验过程叙述)其实那只受到电击的小狗就是习惯了,努力了,没有结果后放弃了。难道我们家长愿意看到我们的孩子就如同那只受伤的小狗一样放弃跳跃吗?

我们更应该接受孩子的现状,发现孩子的闪光点,真心的赞扬自己的孩子,鼓励孩子,让孩子永不放弃。

第四,孩子的问题让孩子自己解决。孩子之间、孩子和老师之间、孩子的学习过程中可能发生了一些不愉快和矛盾,我们不应该急切的给孩子充当先锋、法官。让孩子更多的自己去思考、怎么样处理自己的问题,如何去沟通,解决,在委屈的时候如何面对。俗话说,不经历风雨怎么见彩虹,温室里培养不出坚强的花朵,给孩子一个锻炼的机会,孩子会成长一次;人生就多一次经历,就多一分幸福。

(好了,现在说到这里是不是大家就说,我们是不是就不管孩子了,爱干什么就干什么,学习成绩是什么样就怎么样吗?其实不是的,这就是我们今天的第二个话题。)

我们爱孩子是毋庸臵疑的,是无条件的爱,是天底下最伟大的爱。但是〃〃〃〃〃〃我们无条件的爱不是溺爱。大家都知道溺爱不好,但是溺爱的孩子到底有哪些危害,会让长大的孩子形成什么样的习惯呢?可能我们并不是了解十分多。

我们给予孩子许多的爱,是希望我们的孩子更健康的、更快乐的成长。健康包括心理健康和身体健康。大多数的孩子身体是没问题的,但孩子的心理是一定是健康的吗?可能我们心里要打一个大大的问号。我们前面提到的清华投毒事件、马家爵事件、药家鑫事件〃〃〃〃〃〃以及许许多多的跳楼、自杀、网恋、离家出走这些触目惊心的事件一一摆在我们面前的时候,我们是不是更应该关心一下孩子的心理健康问题呢?

其实溺爱是造成这些问题的最大祸首!

溺爱中长大的孩子时时感到我是这里的中心,大家都应该围在我的身边,我是一切的出发点。生活中,一旦他发现发生了他不愿意接受的事情,可能就会发脾气,采取对抗的态度来解决问题,小的时候可能不吃饭、不写作业、不上学;大了呢?可能就是离家出走等,或者家长们普遍担心的出现早恋,以各种极端的方式来引起注意和寻找心灵的安慰。美国的心理专家研究发现:和父母关系融洽的孩子,不容易早恋,相反,和父母关系不好的孩子,更容易早恋。

另外,生活中孩子会不可避免的提出一些不合理的要

求,我们可能会简单粗暴的告诉孩子“不行”,或者说“怎么这么不懂事”,可能孩子心里就会想,不就是很简单的一件事吗,怎么就是不懂事呢?或者可能会导致孩子更加激烈的情绪对抗,心想不懂事就不懂事,你能怎么着?这个过程中孩子会学会用简单粗暴的方式来回应我们。其实事后想想,我们做的就很正确吗,实际上大多数家长可能很后悔那样对孩子,是不是呀?

我们应该怎么做呢?我们应该学会拒绝,学会温柔的拒绝孩子。如果我们用非常温柔的口气来和孩子交流,孩子是不是更容易接受我们的想法呢?所以,拒绝要正面的,让我们和孩子站在一个角度上,设身处地的和孩子一起想,用温柔的语气让孩子明白什么是应该的,什么是不该做的,可能我们会取得不错的效果。

今天,我的主要话题到这里就基本结束了,这次呢,我没有谈成绩,谈班级管理,主要有两个方面的原因,一是升入六年级后,孩子们课堂上发言的越来越少了,我们交流的时候不同的意见越来越多,说明孩子越来越大,想法也多了,这既是好事,也是我们更应该关注的地方。二是再有一个来月孩子们即将毕业,升入初中后,走进一个新的环境,成长的烦恼、困惑越来越多,希望孩子们成绩越来越好的同时,也能心理方面得到更多的尊重和爱。

最后祝孩子们健康快乐,家长们心想事成。谢谢大家!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