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常用文言虚词教学口诀

来源:小奈知识网
常用文言虚词教学口诀 一、“于”的用法

其用法口诀是:“于”的用法有七义,在、向、跟、从、对、比、被。 例一:“公与之乘,战于长勺”。(《左传·曹刿论战》) 此句意思是:庄公和他同乘一辆兵车,在长勺迎战。此句中

的“于”相当于“在”。

例二:“余将告于莅事者”。(柳宗元《捕蛇者说》) 此句 的意思是:我将向主管这方面事的官员报告。此句中的 “于”相当于“向”。

例三:“每自比于管仲、乐毅,时人莫之许也”。(陈寿 《隆中对》) 此句的意思是:自己常跟管仲、乐毅相比,当时 人没有谁承认他。此句中的“于”相当于“跟”。 例四:“起于鲁,行十日十夜”。(《墨子·公输》) 此句的 意思是:从鲁国出发,走了十天十夜。此句中的“于”相当 于“从”。

例五:“初,鲁肃闻刘表卒,言于孙权曰:”(司马光《赤 壁之战》) 此句的意思是:当初,鲁肃听说刘表死了,就对孙 权说。此句中的“于”相当于“对”。

例六:“冰,水为之,而寒于水”。(荀况《劝学》) 此句的 意思是:冰是水变成的,却比水更冷。此句中的“于”相当 于“比”。

例七:“兵破于陈涉,地夺于刘氏”。(《汉书·贾山传》) 此句的意思是:秦军队被陈涉打垮,土地被刘邦夺去。此 句中的“于”相当于“被”。 二、“而”的用法

其用法口诀是:“而”的用法要记得,代、并、顺承、修、 转折。

例一:“而翁归,自与汝复算耳”! (蒲松龄《促织》) 此 句的意思是:你父亲回来了,自然要同你算帐。此句中的

“而”作代词用,相当于“你”或“你们”。

例二:“永州之野产异蛇,黑质而白章”。(柳宗元《捕 蛇者说》) 此句的意思是:永州的野外出产一种奇异的蛇, 黑色的底子,白色的花纹。此句中的“而”是连词,表示并 列关系。

例三:“广起,夺而杀尉”。(司马迁《陈涉世家》) 此句 的意思是:吴广跳起,夺过剑,杀死了将尉。此句中的“而” 是连词,表示顺承关系。

例四:“视其缶,而吾蛇尚存,则弛然而卧”。(柳宗元 《捕蛇者说》) 此句的意思是:看那瓦罐,幸而我的蛇还在, 于是我便放心地躺下了。句中“弛然而卧”中的“而”是连 词,表示修饰关系。

例五:“秦无亡矢遗镞之费,而天下诸侯已困矣”》(贾 谊《过秦论》) 此句的意思是:秦人没费一支箭杆,一只箭 头,可是天下的诸侯却已疲惫不堪了。句中的“而”还是作 连词用,表示转折关系。 三、“之”的用法

其用法口诀是:“之”字有三用,就是代、助、动。代替 人、事、物,常在宾语中。取消独立性,还作“的”字用。宾 语能前置,也凭“之”字功。有时辅音节。也当“走”、“到” 用。

例一:“有蒋氏者,专其利三世矣。问之,则曰”: (柳宗 元《捕蛇者说》) 此句的意思是:有一个姓蒋的人家,专门享 受捕蛇免租的好处有三代人了,问他,就说⋯⋯,此句中的 88

2004 年第4 期 沙洋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Journal of Shayang Teachers College No. 4 2004

X 收稿日期:2003 - 12 - 08

作者简介:居锦文(1944 —) 男,湖北武穴人,荆门职业技术学院监察处,副教授。

© 1994-2009 China Academic Journal Electronic Publishing House. All rights reserved. http://www.cnki.net “之”作代词用,代蒋氏,即代人。

例二:“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 (《左传·曹刿论战》) 此句的意思是:吃肉做官的人会谋划它,你又何必参与呢? 此句中的“之”是代词,代迎战的事。

例三:“然得而腊之以为饵”(柳宗元《捕蛇者说》) 此句 的意思是:然而如果捕到它,把它晾干做成药饵。句中的 “之”作代词,代蛇,即代物。以上三个“之”分别代替人、 事、物,而且均为宾语,因而概括为:代替人、事、物,常在宾 语中。

“之”作助词又有几种情况:请看下面例子。

例四:“孤之有孔明,犹鱼之有水也”。(陈寿《诸葛亮 传》) 句中“孤之有孔明”的“之”为助词,取消了句子的独立 性,使前一个分句作了后一个分句的主语。

例五:“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左传·曹刿论 战》) 此句的意思是:大大小小的案件,即使我不能一一详 察,但必定按实情来处理。此句中的“之”作结构助词“的” 讲。

例六:“宋何罪之有”。(墨子《公输》) 此句意思是:宋 国有什么罪呢。此句中的“之”为助词,帮助宾语“何罪”提 前。

例七:“公将鼓之”。(《左传·曹刿论战》) 此句意思是: 鲁庄公要击鼓迎战。句中的“之”无意义,只是补足一个音 节而已。

例八:“辍耕之垄上”(司马迁《陈涉世家》) 此句的意思

是:停止耕作,走到田垄上休息。句中的“之”为动词,相当 于“走”或“到”。 四、“以”的用法

其用法口诀是:“以”字五用法,因、凭、拿、用、把。 例一:“而吾以捕蛇独存”。(柳宗元《捕蛇者说》) 此句 的意思是:然而我因为捕蛇才能独自留存下来。句中“以” 相当于“因为”。

例二:“可以一战”。(《左传·曹刿论战》) 此句的意思 是:可以凭这打一仗。句中“以”相当于“凭”、“凭借”。 例三:“以一平板按其面”(沈括《活板》) 此句的意思 是:拿一块板子在它上面一按。句中的“以”相当于“拿”。 例四:“以子之矛,陷子之盾,则如何”? (韩非子《难 势》) 此句意思是:用你的矛,刺你的盾,结果怎样呢? 句中 “以”相当于“用”。

例五:“秦不以城予赵,赵亦终不予秦璧”。(司马迁 《廉颇蔺相如列传》) 此句的意思是:秦国不把城交给赵国, 赵国也终于没有给秦国璧。句中的“以”相当于“把”。 需要说明的是,以上归纳只是常见的一般用法,当然 还有一些特殊的现象,此处就不再赘述了。 参考文献:

[1 ]朱振家. 古代汉语[M] . 北京: 高等教育出版社, 1998.

[2 ]吕叔湘. 文言虚词[M] . 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 1963.

(责任编辑:谭宝刚)

(上接第68 页) 能力,培养阅读兴趣和习惯。而《新编大学 英语》所选用的材料语言规范,具有时代性,知识性,趣味性 和可思性,其新颖,多样的题材,丰富的内容,活泼的形式, 能激发学生的自学兴趣。

4 、写

《大学英语教学大纲》中规定:能在阅读难度与课文相 仿的书面材料时做笔记,回答问题,写提纲,能就一定的话 题或提纲在半小时内写出120~150 词的短文,能写短信和 便条,表达意思清楚,无重大语法错误。这就要求教师在培 养学生听,说,读的能力的同时,也要注意培养学生写的能 力。在《新编大学英语》中, 除了有写作训练以外, 还有 “From Appreciation to Production”,通过欣赏或模仿文字或 结构精彩的段落,写出自己的文章,这不仅提高了学生的写 作能力,还提高了学生的语言鉴赏能力。

语言教学的最终目的是发展学生的语言能力。而《新 编大学英语》所采用的“以学生为中心的主题教学模式”,为 教师提供了一条培养学生语言交际能力的有效方法。 参考文献:

[1 ]大学英语教学大纲(高等学校本科用) [M] . 上海: 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8.

[2 ]桂诗春. 心理语言学[M] . 上海:上海外语出版社, 1984.

[3 ]浙江大学. 新编大学英语[M] . 外语教学与研究出 版社,2000.

[4 ]徐大明. 陶红印. 当代社会语言学[M] . 中国社会科 学出版社, 1997. (责任编辑:闫涛涛)

How to Train English Communicative Competence of College Students L IU Rong

( Foreign Languages College of Three Gorges University ,Yichang 443002 , Hubei ,China)

Abstract :This paper discusses the concept of communicative competence and the influence it gives the foreign teaching . As

an example ,New College English puts a great emphasis on improving communicative competence in terms of listening , speak2

ing , reading and writing. This paper is intended to demonstrate the important role that New College English plays in stimulat2

ing the communicative enthusiasm and improving the communicative competence of students.

Key words : communicative competence ; New College English ; 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89

居锦文 常用文言虚词教学口诀

© 1994-2009 China Academic Journal Electronic Publishing House. All rights reserved. http://www.cnki.net__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