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OI:10.19466/j.cnki.1674—1986.2017.06.010 基于SolidWorks的手动移车器的结构优化设计 何全文 (四川工商职业技术学院,四川都江堰611837) 摘要:基于优化设计理论与实践应用要求,对手动移车器结构进行改进设计,实现可折叠功能;并利用三维设计软件solid. Works对各个部件进行合理布局与实体建模,实现折叠式移车器的功能价值;利用SolidWorks软件中的Simulation设计分析模块对 折叠式手动移车器结构的主要部件进行结构分析,分析结果满足材料的强度极限要求。 关键词:折叠式移车器;结构设计;有限元分析 中图分类号:U463.91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4-1986(2017)06—036—02 Structural Optimization Design of Car Moving Device Based on SolidWorks HE Quanwen (Sichuan Technology&Business College,Dujiangyan Siehuan 6 1 1 837,China) Abstract:Structural improvement of a car moving device was finished based on the optimization design theory and practical application requests to obtain the folding function.In order to achieve the functional value of folding car moving device,the rational arrangement of all the components and solid modeling were completed by using SolidWorks.Finally,the structural analysis of the main components of the folding car moving device was made based on the Solidworks—Simulation analysis module.The analysis results show it meet the requirements of the ultimate strength of the materia1. Keywords:Folding ear moving device;Structure design;Finite element analysis 0 引言 随着各大城市汽车拥有量的逐年增加。停车问题日益突 出。具体表现在:由于停车位相对较少,致使较多地出现车辆 停放拥挤、挤占专用车位、占用专用消防通道、路边违规停放 等现象。要保证车辆行驶通道的通畅。就需要将违规停放车辆 移开原位置,而车主停放后总是将方向盘锁住,主动轮处于刹 车状态,无级变速的车辆驻车时更不能随意拖动.在驾驶员不 在场的情况下,只有使用专用移车工具才可将车移开,移车器 作为专用移车工具被人们广泛使用。 目前国内移车器主要有轮式手动移车器和又式手动移车 4 l一万向轮 2一左支架 3一车轮 4~左折叠器 卜装配式齿条 6一齿轮 7一推钩 8一自锁快 9一齿条外套 lO一右支架 1l一滚筒 12一右折叠器 13一手柄 图1 折叠式移车器结构原理图 器。包括了液压式和机械式,该类移车器具有结构简单、操作 方便等特点。但是移车器的支架不能收缩折叠。使其存放会占 用较大的空间.特别是对于汽车行李箱较小的车型来说比较困 难。因此,开发能够收缩折叠的移车器是必要的。 如图1所示。车轮3放置在两个滚筒l1之间.齿轮6安装 在齿条外套9上,手柄13带动推钩7驱动齿轮6转动,齿轮6 和齿条5啮合,自锁块8安装在齿条外套9上以防止齿轮6逆 转。左支架2和右支架1O上分别有折叠器4和折叠器12.同 时下面均设置有万向轮1,齿条5与一个左支架2固定连在一 起,齿条外套9与一个右支架10固定连在一起,在左右支架 上设置有套筒11。为减小齿轮6与齿条外套9在相对运动时的 摩擦,在装配式齿条5与齿条外套9之间设置有滚动轴承。将 1 折叠式移车器的结构设计 以目前市场上使用较广泛的车型为例。结合机械式手动移 车器的结构特点,对机械式移车器的结构进行改进设计[1]。已 知条件为:汽车自身质量900—2 000 kg,车轮直径为40~ 滑动摩擦变为滚动摩擦。 移车器左右支架的折叠器采用卡轴式折叠器 ].其结构如 图2所示。以右支架为例.后支架5和前支架2作为右支架的 两段,它们通过螺栓6连接。实现手动折叠.弹簧3套在卡轴 1的下端,挡销4安装在卡轴1的横向通孔内,卡轴1安装在 前支架2上,当需要移车时,卡轴1通过弹簧3的作用将后支 80 em,车轮宽度为15~35 am。汽车被抬离地面的高度为3~ 5 em,选用45钢作为移车器材料。疲劳强度极限为241.8 MPa。为达到使用方便、节省人力、空间占用小的目的,设计 了折叠式手动移车器[2 ]。其总体结构简图如图1所示。 收稿日期:2017—03—08 作者简介:何全文,男,工学学士,主要从事机械结构优化设计与数值仿真分析的研究。E-mail:weneaglelj@126.tom。 201706Automobi1ePails O36 .....研究与开发 架5和前支架2锁住.防止这两段支架发生位移,实现左右支 架对车轮的支撑。 I一卡轴 2一前支架 3一弹簧 4一挡销 s一后支架 6一螺栓 7一弹簧垫圈 8一六角螺母 罔2折爵器 移动车辆前,将移车器的左右折叠器接合并卡紧,调整左 右支架之间的距离。放置在每个车轮下面。向前搬动手柄,手 柄通过推钩将力传递给齿轮使之转动,齿轮与齿条相啮合.从 而齿条相对外套做运动,并使两个支架距离缩小。从而实现将 车轮拾离地面的目的。当4个车轮都抬离地面后即可以由人力 推动车辆使其移动 2移车器左、右支架的有限元分析 该折叠式移车器的设计要求是:车轮在被抬升后,左、右 支架上放置滚筒轴的孔支撑根部和左、右支架折叠器能够正常 工作并满足强度要求不损坏。利用SolidWorks软件中的Simula— tion设计分析模块对左、右支架进行受力分析 ]。分析结果如 图3、图4所示。 voil Mises{N/m 1 40 087 432.0 36 078 788 0 2 070 46. 8 06l 02. 4 052 58. 强一删" 引 ㈨ “¨“ 惦 训引 ” ¨” 8∞ m 删 Ⅲ 0 044 I6. 6035 72. 2 O26 28. 018 2 5.0 009 6 1.5 97.9 +屈服力:530000 000.0 Ia)右支架的应力图 (b)右支架的位移罔 3右支架受力分析结果 (al左支架的应力图 URES【mm} 2.492 ̄1: 2.077, 10 1.869x l【) .661 .454 .246 .038 .306 .230 .153 .077 .000 (b)左支架的位移图 图4在支架受力分析结果 由图3(a)、图4(a)可知:左、右支架的最大应力发生 在折叠器与支架相接的4个直角部位.左支架最大应力为 33.82 MPa,右支架最大应力为48.】0 MPa.左、右支架上放置 滚筒轴的孔支撑根部,最大应力分别为8.45、8.01 MPa。 由图3(b)、图4(b)可知:左、右支架在受力后有一定 幅度的变形,随着离折叠器越远位移越大,左支架最大位移为 0.25 11111I,右支架最大位移为0.28 Inn。 3 结论 对改进设计后的折叠式手动移车器的左、右支架进行了优 化分析,分析结果中的应力集中区分布符合实际工作时的应力 分布。其最大疲劳应力出现在左、右折叠器与左、右支架相接 的4个直角部位,分别为33.82、48.10 MPa.均小于45钢的 疲劳强度极限241.8 MPa。分析结果表明该折叠式手动移车器 能够满足实际使用要求。在未来的工作中,将进一步对改进后 的手动移车器进行实物加工及样品试验分析 参考文献: 【I】王中发,吴宗泽.实用机械设计[M].北京:北京理T:大学fn版 社.1998, 【2】方键.机械结构设计[M].北京:化学T业出版社.2008. 【3】王克扬.助力自行车[M].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1996. 【4】粱莉,黄晓如.折叠式Itl行车折叠器的设计[C]//中罔机构与机 器科学应用国际会议.2007. 【5】陈超祥,叶修梓.SolidWorks Simulation高级教程[M —E京:机械 工业 {版社.2009. 研究与开发 Automobile Parts 2017.06 037 三_ 枷 m××× 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