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古诗词理解性默写+2022-2023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下册

来源:小奈知识网
选择性必修下册第三单元、古诗词 理解性默写

《陈情表》

1.李密开篇叙述自身遭遇的不幸,臣以险衅,夙遭闵凶两句概括地写出了自己幼年时期的悲惨遭遇,落笔酸楚,奠定了文章悲凉的基调。 2.李密在《陈情表》中以乌鸦反哺作比,表达孝道的句子是乌鸟私情, 愿乞终养。

3.在《陈情表》中,李密向晋武帝陈述了自己面对朝廷多次征召却不能赴任的矛盾心情:想奉旨赴任,“则刘病日笃”;如果抗旨不去,“ 则告诉不许”。

4.《陈情表》中表现活着不惜性命为国出力,死后也要结草来报答君王之恩的句子是臣生当陨首,死当结草。

5.《陈情表》中,李密用门衰祚薄, 晚有儿息两句表现了他的家门不兴旺,缺少幸福。

6.《陈情表》中,李密用外无期功强近之亲,内无应门五尺之僮两句表现了他缺少亲属帮助并且事必躬亲的孤弱。

7.《陈情表》中,李密用茕茕孑立 ,形影相吊两句写出了自己的孤单和缺少心灵的安慰。

8.《陈情表》中,李密用更相为命,是以区区不能废远表明祖孙二人命运一体实难相离的请辞原因。

9.《陈情表》中,李密向晋武帝说明了在前朝任职的目的而打消晋武帝疑虑的两句是本图宦达,不矜名节。 《兰亭集序》

1.王羲之在兰亭集会时一仰一俯看到的景象是仰观宇宙之大, 俯察品类之盛。

2.王羲之认为寿命长短听凭造化,最后都归结于消灭的句子是:况修短随化 ,终期于尽。

3.《兰亭集序》中表达作者生死观的句子是:固知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

4.王羲之写兰亭周围优美的环境,先写高远处此地有崇山峻岭,茂林修竹 ;再写低近处 又有清流激湍,映带左右,用语简洁,富有诗情画意。

5.王羲之认为世人“趣舍万殊,静躁不同”,并形象地概括了“静躁”两类人的生活方式:“静”者取诸怀抱,悟言一室之内 ;“躁”者 因寄所托,放浪形骸之外。

6.《兰亭集序》中写到,当人们对所接触的感到欣喜时,则快然自足, 不知老之将至,等到对所喜爱或得到的感到厌倦时,又会情随事迁, 感慨系之矣。

7.我们在感叹时光流逝时,往往会说“光阴似箭,日月如梭”。《兰亭集序》中有一句相似的感叹:夫人之相与,俯仰一世。

8.当我们专注于自己所喜欢的事物时,会达到忘我的状态而忽视时光的流逝,不觉中老年将要到来。这很容易让我们想起王羲之《兰亭集序》里的句子: 当其欣于所遇 ,暂得于己,快然自足,不知老之将至。 《归去来兮辞》

1.我们经常用陶渊明《归去来兮辞》中悟已往之不谏,知来者之可追两句来表达过去不可挽回,未来则可把握。

2.陶渊明《归去来兮辞》中策扶老以流憩 ,时矫首而遐观两句写诗人拄杖或游或息,时时昂首远望,畅享自然风景。

3.陶渊明在《归去来兮辞》中认为自己走入迷途还不太远的自恕自慰

之词是实迷途其未远,觉今是而昨非。

4.《归去来兮辞》表现陶渊明在回家途中,他摆脱束缚,重返自然的欢快舒畅心情的句子是舟遥遥以轻飏 ,风飘飘而吹衣。

5.《归去来兮辞》中表现诗人自斟自酌,享受室中之乐,心情很愉快的句子是引壶觞以自酌,眄庭柯以怡颜,这和刘禹锡《陋室铭》中的“斯是陋室,唯吾德馨”异曲同工。

6.《归去来兮辞》中倚南窗以寄傲, 审容膝之易安两句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即精神上的富足、孤高与物质生活的清贫之间的对比。 7.《归去来兮辞》中云无心以出岫 , 鸟倦飞而知还两句以云鸟自喻,表现诗人过去做官出自无心,如今归田恰如鸟倦飞而知还。 8.《归去来兮辞》中景翳翳以将入 , 抚孤松而盘桓两句写天色已晚,作者还手抚孤松不愿离去,因为作者想借孤松以咏怀,喻自己卓然独立的坚贞气节。

9.《归去来兮辞》中三径就荒,松菊犹存两句写作者辞官归家,让他激动而神往,质本洁来还洁去,菊前松下才是他孤洁灵魂的栖所。 10.《归去来兮辞》中描写作者登山临河长啸赋诗的诗句是登东皋以舒啸 ,临清流而赋诗

。11.《归去来兮辞》中聊乘化以归尽, 乐夫天命复奚疑表现了作者乐天安命,顺随自然的变化走到生命的尽头的思想。

12. 古代诗文有许多描写自然万物欣欣向荣生长的名句,如陶渊明《归去来兮辞》木欣欣以向荣 ,泉涓涓而始流。 《拟行路难》

1.《拟行路难》(其四)中运用反问语气表现鲍照忍辱负重、矛盾痛苦精神的两句诗是 心非木石岂无感, 吞声踯躅不敢言。

2.《拟行路难》(其四)用比兴的手法对当时门第决定人生这一古代的血统论发出愤怒的控诉的两句诗是泻水置平地 , 各自东西南北流。 3.《拟行路难》中人生亦有命 , 安能行叹复坐愁是作者的自我安慰,认命,不再忧愁。

4.在《拟行路难》中,作者举杯驱愁却大放悲声的诗句是酌酒以自宽 , 举杯断绝歌《路难》。 《客至》

1. 《客至》中迎接客人到来的喜悦的句子是:花径不曾缘客扫, 蓬门今始为君开。

2. 2.《客至》中舍南舍北皆春水 , 但见群殴日日来从户外的景色着笔,点明客人来访的时间、地点。把绿水缭绕、春意荡漾的环境表现得十分秀丽可爱。

3.杜甫盛情招待崔明府,频频劝饮,但是盘飧市远无兼味,樽酒家贫只旧醅因力不从心,酒菜欠丰,而不免歉疚。我们仿佛听到那实在而又亲切的家常话,字里行间充满了融洽气氛。

4.古诗往往以“水”为意象烘托意境,杜甫《客至》中舍南舍北皆春水 ,但见群鸥日日来

两句,从户外的景色着笔,清幽僻静的环境流露出作者寂寞的心境。 5.杜甫《客至》中,使我们仿佛看到作者迎客就餐、频频劝饮、抱歉酒菜欠佳的句子是:盘飧市远无兼味 ,樽酒家贫只旧醅。

6.杜甫《客至》中,写征询客人意见邀请邻居共饮,把席间的气氛推向高潮的句子是:“肯与邻翁相对饮 ,隔篱呼取尽余杯”。 《登快阁》

1.“落木千山天远大 ,澄江一道月分明”一联,写诗人登快阁亭时所

览,也是诗人胸襟怀抱的写照。

2.《登快阁》中“痴儿了却公家事, 快阁东西倚晚晴”透露了对官场生涯的厌倦和对登快阁亭欣赏自然景色的渴望。

3.《登快阁》中巧用典故,其中“朱弦已为佳人绝 ”,化用伯牙捧琴谢知音的故事。“ 青眼聊因美酒横”化用阮籍青白眼事,在良辰美景中,诗人心中的忧烦无端而来,诗人感受到自己的抱负无法实现、自己的胸怀无人理解的痛苦。

4.《登快阁》中“万里归船弄长笛,此心吾与白鸥盟”道出了作者的希望,解脱的出路何在呢?这就很自然地引出了诗人的归船、白鸥之想。

5.“快阁东西倚晚晴”一句,超脱了前人的窠臼:杜诗之“倚”,倚于山阁,乃实境平叙;李诗之“倚”,主语为“万古贞魂”,乃虚境幻生而成;黄诗之“倚”,可谓虚实相兼。 《临安春雨初霁》

1.《临安春雨初霁》中“世味年来薄似纱, 谁令骑马客京华”两句采用一个独具匠心的比喻,感叹世态人情浇薄,同时诗人自问为什么过客居寂寞无聊的生活。

2.陆游《临安春雨初霁》的诗眼是“小楼一夜听春雨, 深巷明朝卖杏花”,历来评此诗的人都认为这两句细致贴切,描绘了一幅明艳生动的春光图。

3.《临安春雨初霁》中“短纸斜行闲作草, 晴窗细乳戏分茶”两句,表面上看是写诗人写书品茗极闲适恬静的生活,实际暗含诗人有志难为的无限的感慨和牢骚。

4.《临安春雨初霁》中用来描写诗人因闲居无聊,志不得申,故不如

回乡躬耕以自嘲的句子是“素衣莫起风尘叹, 犹及清明可到家”。

《项脊轩志》

1.《项脊轩志》中起到承上启下,使行文思路陡转的过渡句是: 然余居于此 ,多可喜, 亦多可悲。

2.《项脊轩志》中写原来院前普通的围栏因主人在周围种植了兰花、桂树、修竹而增添了无限美景的句子是:又杂植兰桂竹木于庭 ,旧时栏楯 , 亦遂增胜。

3.《项脊轩志》中写亡妻,只说:时至轩中, 从余问古事, 或凭几学书寥寥数笔,描绘出夫妻之间的一片深情。

4.在《项脊轩志》中,描写了在明月之夜,项脊轩附近桂树的影子落在半墙上,随着夜风的吹拂而不断移动的一片可爱的景象的句子是桂影斑驳 ,风移影动 ,珊珊可爱。

5.在《项脊轩志》中,描写了项脊轩遭受火灾却没有被烧毁的如有神灵保护的句子是轩凡四遭火,得不焚, 殆有神护者。

6.在《项脊轩志》中,作者通过描写妻子当年亲手种植的枇杷树如今已长得枝繁叶茂来表达物是人非的感慨的句子是庭有枇杷树,吾妻死之年所手植也 ,今已亭亭如盖矣 。

《种树郭橐驼传》

1.《种树郭橐驼传》中郭橐驼说他种树种得好的原因是橐驼非能使本寿且孳也, 能顺木之天, 以致其性焉尔。

2.《种树郭橐驼传》中表达郭橐驼并没有使树木长高长大的秘诀,只是不妨碍生长意思的句子是故吾不害其长而已, 非有能硕茂之也。

3.写其他种树人早晩都要探视抚摸的句子是旦视而暮抚, 已去而复顾。 4.《种树郭橐驼传》中写官吏击鼓打榔骚扰百姓、损害百姓的句子是鸣鼓而聚之 ,击木而召之。

5.柳宗元《种树郭橐驼传》中,郭橐驼在介绍种树经验时说,为了保持树木的天性,种树人要做到其莳也若子,其置也若弃这个比喻十分恰当,对育人也颇有启发意义。 《石钟山记》

1.作者说人们由于怀疑郦道元推测石钟山得名的原因而做的一个假设是:今以钟磬置水中。结论是:虽大风浪不能鸣也 , 而况石乎! 2.作者在夜晚与苏迈来到石钟山下,被“侧立千尺”的大石和鸟声惊吓到了,正要返回时,突然听到而大声发于水上,噌吰如钟鼓不绝。 3.苏轼通过自己在石钟山的亲身经历,考证了石钟山的得名原因,指出事不目见耳闻 , 而臆断其有无的做法是不可取的。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