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三黄滴丸及其制备方法[发明专利]

来源:小奈知识网
[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

[12]发明专利申请公开说明书

[21]申请号03119774.4

[51]Int.CI7

A61K 35/78A61K 9/20A61P 31/00A61P 1/02

[43]公开日2003年8月13日

[22]申请日2003.03.12[21]申请号03119774.4[71]申请人张以成

地址010010内蒙古自治区呼和浩特市昭乌达路

412号(院内长航药物研究有限公司)[72]发明人张以成

[11]公开号CN 1435251A

A61P 29/00

权利要求书 2 页 说明书 4 页

[54]发明名称

三黄滴丸及其制备方法

[57]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三黄滴丸,是一种三黄制剂的改进剂型。其是以大黄提取物、黄芩浸膏和盐酸小檗碱为有效成分,以聚乙二醇为基质,将有效成分粉碎混合加入熔化的基质中搅拌均匀,保持80-85摄氏度的恒温条件,滴制入二甲基硅油中,冷凝成滴丸,去硅油干燥制得。由于使用了固体分散法,滴丸基质与药物颗粒融合后间隙小,减小了药物颗粒与空气的接触面积,使有效成分免受空气的影响而降低稳定性。该滴丸剂溶散速度快,药物颗粒小,活性成分生物利用度高。本发明的滴丸还易溶于水形成溶液剂。

03119774.4

权 利 要 求 书

第1/2页

1.一种三黄滴丸,其特征在于:其是以大黄提取物、黄芩浸膏和盐酸小檗碱为有效成分,以聚乙二醇为基质,将有效成分粉碎混合加入熔化的基质中搅拌均匀,保持80-85摄氏度的恒温条件,滴制入二甲基硅油中,冷凝成滴丸,去硅油干燥制得。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三黄滴丸,其特征在于:每制1000丸需要大黄50克,需黄芩浸膏3.5克,需盐酸小檗碱0.833克,需聚乙二醇4000  27克和聚乙二醇400  4克。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三黄滴丸,其特征在于:该黄芩浸膏是经下述方法制得的:将黄芩加水煎煮三次,第一次1.5小时,第二次1小时,第三次40分钟;合并煎液过滤,滤液加盐酸调PH值至1~2;静止沉淀1小时,用水洗涤至洗涤水PH值为5~7为止;烘干,粉碎成细粉备用。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三黄滴丸,其特征在于:该大黄需经下述方法处理,提取有用成分:将大黄粉碎成粉,用30%的乙醇加热回流提取三次,其中第一次加4倍量的乙醇,提取3个小时;第二次和第三次各加3倍量的乙醇,各提取1个小时;取馏出液过滤,合并滤液,回收乙醇,加热至80-90摄氏度减压干燥,研成细粉备用。 5.一种制备权利要求1所述的三黄滴丸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a:提取大黄有用成分:按比例称取将大黄,粉碎成粉,用30%

2

03119774.4权 利 要 求 书 第2/2页

的乙醇加热回流提取三次,其中第一次加4倍量的乙醇,提取3个小时;第二次和第三次各加3倍量的乙醇,各提取1个小时;馏出液过滤,合并滤液,回收乙醇,加热至80-90摄氏度减压干燥,研成细粉备用;

b:提取黄芩浸膏:将黄芩加水煎煮三次,第一次1.5小时,第二次1小时,第三次40分钟;合并煎液过滤,滤液加盐酸调PH值至1~2;静止沉淀1小时,用水洗涤至洗涤水PH值为5~7为止;烘干,粉碎成细粉备用;

c:熔化聚乙二醇:按比例称取聚乙二醇4000和聚乙二醇400,加热至85摄氏度,熔化并充分混合均匀;

d:将步骤a和步骤b得到的大黄提取物细粉与黄芩浸膏细粉及盐酸小檗碱粉碎混合均匀,再将上述的混合药粉加入步骤d已熔化的聚乙二醇中,并搅拌均匀,保持在85摄氏度的条件下,滴制入二甲基硅油中冷凝成滴丸。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三黄滴丸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滴制完成后,还包括除去硅油和干燥包衣的过程。

3

03119774.4

说 明 书

第1/4页

三黄滴丸及其制备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中草药制剂,特别涉及一种三黄中成药的制剂改革,是一种新的三黄滴丸。本发明还涉及上述滴丸的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三黄是指中药大黄、黄芩和黄连的简称,该三黄合用的中药处方由来已久,具有清热燥湿、泻火解毒之功能,其可以用于三焦内盛、高热烦躁、口舌生疮、目赤头痛、溲赤便秘、湿热黄瘟、下痢、肿毒疼痛、痔疮下血等症。近代开始以盐酸小檗碱代替黄连,具有相同的功效。由于三黄制剂的疗效确切,毒副作用小,因而在中药制剂领域发展较快。到目前有三黄丸、三黄散、三黄片剂、三黄胶囊等剂型出现,应用比较普遍。

现代医药剂型更新较快,出现了如滴丸剂型等新剂型,滴丸剂作为一种新剂型是用固体分散法制成的,具有溶散时间短,溶散后颗粒小,利于吸收,起效较快等优点。这一剂型已经应用于许多的药品。但到目前位置,人们并未将该剂型应用于三黄制剂中。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三黄滴丸,对三黄制剂的剂型进行改革,提高三黄制剂的生物利用度,降低制造成本。

4

03119774.4说 明 书 第2/4页

本发明的三黄滴丸是以大黄提取物、黄芩浸膏和盐酸小檗碱为有效成分,以聚乙二醇为基质,将有效成分粉碎混合加入熔化的基质中搅拌均匀,保持80-85摄氏度的恒温条件,滴制入二甲基硅油中,冷凝成滴丸,去硅油干燥制得。

其中每制1000丸需要大黄50克,需黄芩浸膏3.5克,需盐酸小檗碱0.833克,需聚乙二醇4000  27克和聚乙二醇400  4克。 上述的该黄芩浸膏是经下述方法制得的:将黄芩加水煎煮三次,第一次1.5小时,第二次1小时,第三次40分钟;合并煎液过滤,滤液加盐酸调PH值至1~2;静止沉淀1小时,用水洗涤至洗涤水PH值为5~7为止;烘干,粉碎成细粉备用。

上述的该大黄需经下述方法处理,提取有用成分:将大黄粉碎成粉,用30%的乙醇加热回流提取三次,其中第一次加4倍量的乙醇,提取3个小时;第二次和第三次各加3倍量的乙醇,各提取1个小时;馏出液过滤,合并滤液,回收乙醇,加热至80-90摄氏度减压干燥,研成细粉备用。

本发明的用于制备上述三黄滴丸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a:提取大黄有用成分:按比例称取将大黄,粉碎成粉,用30%的乙醇加热回流提取三次,其中第一次加4倍量的乙醇,提取3个小时;第二次和第三次各加3倍量的乙醇,各提取1个小时;馏出液过滤,合并滤液,回收乙醇,加热至80-90摄氏度减压干燥,研成细粉备用;

b:提取黄芩浸膏:将黄芩加水煎煮三次,第一次1.5小时,第

5

03119774.4说 明 书 第3/4页

二次1小时,第三次40分钟;合并煎液过滤,滤液加盐酸调PH值至1~2;静止沉淀1小时,沉淀物用水洗涤至洗涤水PH值为5~7为止;烘干,粉碎成细粉备用;

c:熔化聚乙二醇:按比例称取聚乙二醇4000和聚乙二醇400,加热至85摄氏度,熔化并充分混合均匀;

d:将步骤a和步骤b得到的大黄提取物细粉与黄芩浸膏细粉及盐酸小檗碱粉碎混合均匀,再将上述的混合药粉加入步骤d已熔化的聚乙二醇中,并搅拌均匀,保持在85摄氏度的条件下,滴制入二甲基硅油中冷凝成滴丸。

上述的滴丸滴制完成后,还包括除去硅油和干燥包衣的过程。 上述本发明的三黄滴丸由于使用了固体分散法,滴丸基质与药物颗粒融合后间隙小,减小了药物颗粒与空气的接触面积,使有效成分免受空气的影响而降低稳定性。该滴丸剂溶散速度快,药物颗粒小,活性成分生物利用度高。由于使用聚乙二醇为基质,可以使本发明的滴丸易溶于水而形成溶液剂,可以在临用前加水调制,更便于小儿何吞咽困难的病人服用,服用方法明显优于其它固体剂型。 具体实施方式

以制备本发明的滴丸1000丸为例进行说明:

提取大黄提取物:称取大黄50可,粉碎成细粉,放入回流瓶中,加入200克30%的乙醇溶液,加热至沸腾,冷凝回流3个小时,收集馏出液,倾出液体;接着再加入150克30%的乙醇,回流1个小时,收集馏出液;接着进行加乙醇150克回流的重复操作,收集馏出

6

03119774.4说 明 书 第4/4页

液;分别过滤馏出液,过滤后合并滤液,回收乙醇,并在85摄氏度条件下进行减压干燥。再将该干燥物研成细粉,作为本发明使用的大黄提取物备用。

制备黄芩浸膏:取适量黄芩粉碎成细粉,放入在容器内,加适量水煎煮1.5个小时,过滤,残渣再加水煎煮1小时,过滤,残渣加水煎煮40分钟,过滤;合并滤液并过滤,用盐酸调整滤液的PH值到1~2之间,静止沉淀1小时,沉淀物用清水洗涤至洗涤水的PH到5~7之间;烘干沉淀,称取沉淀物3.5克粉碎成细粉备用。 融化聚乙二醇,分别称取27克聚乙二醇4000和4克聚乙二醇400混合,放入容器内加热至85摄氏度,使之完全熔化并搅拌均匀,保温。

将上述的大黄提取物细粉和黄芩浸膏细粉3.5,再加入盐酸小檗碱细粉0.833克,充分混合均匀;将该混合均匀的有效成分加入到保温85摄氏度的聚乙二醇中,搅拌均匀,保持恒温。

将上述的保持在85摄氏度恒温的物料滴制到常温的二甲基硅油中冷却,使之形成滴丸。

除去上述滴丸外的二甲基硅油,干燥包衣便制得本发明的三黄滴丸1000丸。

经过试验,上述本发明的滴丸溶散速度大于片剂和胶囊剂,生物利用度也有较大的提高。而本发明的生产方法不会产生污染,不需复杂的设备,成本较低。

7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