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 1-2 土的三相图
( 1 )土的天然密度 或重度
单位体积土的质量(重量)。
( kg/m3 ) ( 1-3a )
( kN/m3 ) ( 1-3b )
且有关系
( 1-4 )
试验测定方法:环刀法等。 ( 2 )土的含水量(率) w
土中水的质量(重量)与土粒质量(重量)之比,以百分数表示。
( 1-5 )
试验测定方法:烘干法
( 3 )土粒相对密度(土粒比重) G s
土粒相对密度定义为土粒的质量与同体积 4oC 纯水的质量之比。
(无量纲) ( 1-6 )
试验测定方法:比重瓶煮沸法。由此还可得到
( 1-7 )
以下指标由基本指标导出。设土颗粒的体积为 1 ,按照各指标的定义,可得到单元土的三相简图如图 1-3 所示。
图 1-3 单元土的三相简图 ( 4 )孔隙比 e
孔隙比为土中孔隙何种与土粒体积之比,用小数表示。
( 1-8 )
( 5 )孔隙率 n
土中孔隙体积与土的总体积之比。
( 1-9 )
且有
或 ( 1-10 )
( 6 )饱和度 Sr
土中所含水分的体积与孔隙体积之比 , 反映了土体中孔隙被水充满的程度。
( 1-11 )
( 7 ) 土的饱和容重 和浮重度(有效重度)
饱和重度为土处于饱和状态时的重度,浮重度为土浸入水中受到浮力时的重度。
( 1-12 )
亦可理解为:γsat=γd(干密度)+e(孔隙率)*γw(水重度)/(1+e)
( 1-13 )
( 8 )干重度
土中颗粒的重量与土体积之比。
( 1 - 14 )
( 9 )各重度之间的比较
( 1 - 15 )
( 10 )最大干容重和最优含水量
同一种土,采用同一种方法压密击实时,所能达到的最大干容重与其含水量有关,达到最大干容重时所对应的含水量称为最优含水量,显然干容重最大时,填土的密实度最高。 7 .土的物理状态 土的物理状态主要是指:
无粘性土:密实程度,疏松或密实。粘性土:稠度,即土的软硬程度。 土的干湿软硬松密等状态。 ( 1 )无粘性土密实程度指标 ① 孔隙比
孔隙比愈大,则土愈松散,反之越密实。
孔隙比仅适用于级配相近的土的密实度的比较,且取原状土样测定孔隙比 比较困难。 ② 相对密度 D r
( 1 - 16 )
其中, e 为原状土的孔隙比, 和 分别为该种土所能达到的最大、最小孔隙比。
同样,它也存在着原状土孔隙比 较难测定的问题。 ③ 标准贯入系数 N 63.5
通过现场标准贯入试验确定,适用范围较广。 ( 2 )粘性土的状态及可塑性
即粘性土的软硬程度,或称稠度状态,如图 1-4 所示。其中:
图 1-4 粘性土的物理状态
液 态:含水量较大,颗粒之间有自由水,且粒间联结很弱。宏观上表现为粘土处于粘滞流动状态。
可塑态:颗粒之间的主要为外层间的结合水,土粒之间有一定的联结力。宏观上表现为土的形状可任意改变而不裂不断,外力解除后,土仍保持改变后的形状,这种性能称为可塑性,是粘性土区别于无粘性土的重要特征。
半固态:颗粒间的水主要是强结合水和扩散层的内层结合水,粒间联结比较牢固,土失去可塑性。
固 态:土间之水为强结合水,粒间联结非常牢固,土体积已不随含水量的减少而减少。 它有以下几个稠度界限(粘性土由一种状态变为另一状态的分界含水量):
液限:由液性状态转变为塑性状态时的分界含水量。由锥式(碟式)液限仪法或液塑限联合测定法确定。
塑限:由塑性状态转变为半固体状态时的分界含水量。由搓条法或液塑限联合测定法确定。 缩限:由半固态转变为固态的分界含水量。
( 3 )塑性指数
( 1 - 17 )
反映粘性土的可塑性的大小,综合 反映出该种土的固有特性(指颗粒组成、矿物成分、结构性等),可作为粘性土分类的指标。
( 4 )液性指数
( 1 - 18 )
由此可判断粘性土所处的物理状态:
,半固态或固态;
5 .土(岩)的工程分类
,可塑态; ,液 态
以《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 GB5007 - 2002 )为例,作为建筑地基的土 ( 岩 ), 可分为岩石、碎石土、砂土、粉土、粘性土和人工填土等六类。其中,岩石按强度、完整程度等分类,粗粒土按其级配(及颗粒是否圆滑)分类,细粒土按塑性指数分类。 ( 1 )岩石
按强度:坚硬岩、较硬岩、较软岩、软岩、极软岩。 按完整程度:完整、较完整、较破碎、破碎、极破碎。 ( 2 )碎石土
碎石土是指粒径大于 2mm 的颗粒含量超过总质量的 50% 的土,由大到小,包括:漂石(块石)、卵石(碎石)、圆砾(角砾)砾。 ( 3 )砂土
砂土是指粒径大于 2mm 的颗粒含量不超过总质量的 50% ,粒径大于 0.075mm 的颗粒含量超过总质量的 50% 的土,由大到小,包括:砾砂、粗砂、中砂、细砂、粉砂。 ( 4 )粉土
粉土是指粒径大于 0.075mm 的颗粒含量不超过总质量的 50% 且塑性指数 IP ≤ 10 的土。 ( 5 )粘性土
粘性土是指塑性指数 的土。其中: ,粉质粘土; , 粘土。
土的物理化学性质
种类 沙土 粉土 粉质粘土 粘土 天然含水量% 6.67-21.80 21.33-31.67 种类 砂岩、砂砾岩 砂土的密实度 密实度 密实 中密 稍密 松散 标贯击数 N>30 30>=N>15 15>=N>10 N<=10 粘性土软硬状态的划分 状态 坚硬 IL
硬塑 可塑 软塑 流塑 IL <=0 0< IL <=0.25 025< IL <=0.75 0.75< IL <=1 IL >1 比重 2.652.69 2.722.73 2.742.76 密度 2.35-2.58 ~干密度g/m3 1.57-1.76 1.47-1.68 天然孔隙比 内摩擦角 凝聚力kpa 湿容重g/m3 1.85 1.81 饱和容重g/m3 1.91 1.99 软化系数 0.5-0.68 浮容重g/m3 0.91 0.99 抗拉强度 1.0-1.5mpa 水上摩擦角 22 21 水下摩擦角 28 27 承载力特征值fak 400kpa 水上凝聚力kpa 24 24 水下凝聚力kpa 18 19 渗透系数cm/s 2.16*10-4 1.86*10-5 承载力特征值fak 120kpa 120kpa 标准贯入锤基数 10-13击/30cm 15-19击/30cm 2.7~2.71 ~~0.537-0.729 26.7-30.5 21-45 0.624-0.869 18-24.6 比重 2.68 26-51 饱和抗压强度 4-20mpa 岩石物理化学性质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