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2019年高三高考地理主观题练习之油棕等

来源:小奈知识网
油棕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油棕属木本油料植物,喜高温、湿润和强光照环境,每天日照5小时以上的地区最为理想。油棕在种植后3年内就可产果榨油,经济寿命为25-30年。油棕果含油量高达50%以上,油棕亩产油量是大豆的近10倍,有“世界油王”之称。棕油价格相对豆油十分低廉,是目前国际贸易量最大的植物油品种。

马来西亚是世界上最大的棕油生产及出口国,直接和间接就业人员超过200万人。该国东部的沙巴州(如图),油棕种植面积120多万公顷,约占国内油棕种植园总面积的30%。沙巴州政府于2005年开始在拿笃镇打造棕油工业综合区,将棕油上下游产业链企业整合,打造集原材料种植、生产加工、物流运输于一体的综合园区。棕油及其加工产品用途比较广泛,主要用于食品工业、制皂业,以及精细化工工业。 (1)分析沙巴州适合油棕树生长的光照条件。

(2)说明马来西亚棕油价格相对美国豆油十分低廉的原因。 (3)分析沙巴州棕油主要出口中国而不出口印尼的原因。 (4)分析沙巴州计划将棕油工业综合区建在拿笃镇的原因。

【答案】(1)纬度低,太阳高度角大,太阳辐射强烈,光照强;赤道地区多对流雨,强度大,但历时短,能保证每天光照时间充足。

(2)油棕生长在热带,经济寿命长,产果量大;油棕果含油量高,单位面积产油高;马来西亚属于发展中国家,廉价劳动力丰富,棕油加工成本低。

(3)延长产业链,增加附加值;利于产业集聚化,形成规模效应;方便产业之间生产联系,

降低生产成本。 【解析】

【详解】(1)根据材料,“油棕属木本油料植物,喜高温、湿润和强光照环境,每天日照5小时以上的地区最为理想。”据此,沙巴州适合油棕树生长的光照条件包含纬度低,太阳辐射强烈,光照强;虽然多雨但历时短,能保证每天光照时间充足。

(2)棕油价格取决于成本及产量。马来西亚的油棕生长在热带,经济寿命长,产果量大;油棕果含油量高,单位面积产油高;马来西亚属于发展中国家,廉价劳动力丰富,棕油加工成本低。美国豆油原料生长期短,劳动力成本高等。

(3)沙巴棕油主要出口中国而不出口印尼源于中国、印尼的条件不同。中国适合油棕种植的热带面积小,但棕油消费量大,需要大量进口;印尼地处热带地区,油棕种植面积大,棕油自产量大。

蕉麻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蕉麻是一种优质的热带硬纤维作物。年降水量2500~2800mm,土层深厚肥沃,排水良好的环境最适宜蕉麻生长。蕉麻纤维细长、坚韧、质轻,在海水中浸泡不易腐烂。蕉麻纤维是船用缆绳、地毯等优质原材料,如今,蕉麻大多被制成浆,并加工成高级办公用纸、纸币等。蕉麻原产于菲律宾,约10万菲律宾农民以传统的小农模式从事蕉麻的种植和初加工,其产量约占全球的90%;菲律宾南部的棉兰老岛(图a)是蕉麻的主产地之一,初加工后的蕉麻主要出口到欧洲、美国和日本。南美洲西北部的厄瓜多尔(图b)广泛采用大型种植园生产、机械方法制麻,已成为世界第二大蕉麻纤维出口国。

(1)分析棉兰老岛为蕉麻种植提供的有利自然条件。 (2)指出菲律宾蕉麻产业面临的困境。

(3)与菲律宾相比,分析在竞争美国蕉麻纤维市场中厄瓜多尔的优势。

25.(1)位于热带雨林地区,全年高温,热量充足;全年多雨(年降水量丰富),水分条件充足;多山地,利于排水;火山活动频繁,火山灰土壤肥沃。

(2)以家庭为单位,生产规模较小,机械化水平低;劳动密集型产业、附加值低,应对市场风险能力弱;传统的市场受新兴蕉麻生产国的冲击大。

(3)距美国市场近,蕉麻纤维原料运输费用(成本)较低;大型种植园,机械化生产,效率较高。 【解析】

整体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农业的区位因素、农业的可持续发展等。

(1)当地种植蕉麻的有利自然条件应该结合材料中蕉麻的生长习性和当地的自然条件作答。 热带,硬纤维作物、年降水量2500~2800mm、土层深厚肥沃,排水良好的环境最适宜蕉麻生长。农业生产的自然条件包括气候、地形、土壤、水源等。根据棉兰老岛的区域图分析,该地为热带雨林气候,热量和水分条件适合蕉麻生长;分析图例,该地区位于板块交界地带,火山活动频繁,多火山灰,土壤肥沃;根据河流情况可以看出多山,排水良好。

(2)材料中提到菲律宾蕉麻产业的关键词是小农经营、传统、种植和初加工。据此分析菲律宾蕉麻产业面临的困境。

(3)与菲律宾相比,竞争美国蕉麻纤维市场,厄瓜多尔的优势。结合材料对比菲律宾传统、小农经营,厄瓜多尔广泛采用大型种植园生产、机械方法制麻,因此厄瓜多尔的优势为大型种植园,机械化生产,效率较高。竞争美国市场,结合两地区的地理位置可知,厄瓜多尔距

美国市场近,可降低运输成本。

京新高速

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依次指出京新高速公路沿途典型的自然带名称,并分析形成这种地域分异规律的主要原因。(5 分)

“白天日光浴、晚上做沙疗,喝水百里取、吃饭半两沙,电话跑着打、用电自己发,要问图 个啥、幸福你我他”,这是京新高速公路西段筑路生活的真实写照。

(2)各列举一项该公路西段建设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及需要注意的主要环境问题。(2 分) 京新高速公路贯连东北、华北、西北,也称“三北大捷道”。该公路 2017 年 7 月 15 日全线通车,乌鲁木齐到北京的行车里程缩短了 1300 多公里。 (3)简述该公路的建设对区域发展的推动作用。(4 分) 【答案】(1)(5分)

类型:由东向西,从温带落叶阔叶林带(1分)、温带草原带(1分)到温带荒漠带(1分); (或由西向东,从温带荒漠带、温带草原带到温带落叶阔叶林带);

原因:由东向西,距海越来越远(受夏季风影响越来越弱),降水越来越少(2 分)。 (或由西向东,距海越来越近,降水越来越多)。

(2)(2分)

困难:太阳辐射强(昼夜温差大),风沙大,缺水,缺电,通讯差等(答出任意项即可,1分)

问题:土地荒漠化(1分)。 (3)(4分)

节约运输成本(成为贯连东北、华北、西北的便捷公路通道,缩短了北京至乌鲁木齐的距离);加快人员和物资的流动;促进沿线地区合作与交流(加强区域联系);推动区域经济(就业、相关产业)发展。(任选2点,共4分)

白洋淀

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14分)

白洋淀(淀为浅湖)是在太行山前的永定河和滹沱河冲积扇交汇处的扇缘洼地上汇水而成,是华北平原最大最典型的淡水湖泊湿地,有大小淀泊143个,平均蓄水量13.2亿立方米。作为滞洪湖泊,白洋淀以往“十年九涝”。为了治理洪水,1958年后在上游陆续建成了134座大中小型水库。20世纪60年代后,白洋淀先后历经6次干涸,特别是1983~1988年连续5年出现干淀,使被誉为“华北明珠”的白洋淀呈衰竭态势;20世纪90年代后,经过努力,白洋淀再也没有干涸,逐渐显现了生机和活力,如今在建设雄安新区过程中成为生态保护重点。左图示意白洋淀流域,右图示意白洋淀流域年蒸发量、年降水量分布。

(1)分析1958年以前自洋淀“十年九涝”的自然原因。(4分) (2) 简析造成20世纪80年代白洋淀干淀危机的自然原因。(4分)

(3) 推测在20世纪90年代之前,当地为维持白洋淀生态环境平衡可能采取的主要措施。(3分)

(4)简述白洋淀湿地在雄安新区建设和发展中可发挥的作用。(3分)

【答案】(1)位于我国北方季风区,降水量集中,降水强度大;上游支流众多,汇水面积较大;下游泄洪通道单一;地处平原地区,水流速度慢,泄洪能力较弱等。

(2)协调流域内水资源的合理分配;跨流域向淀区输水;充分利用流域内的水资源,减少地下水的开采;下游出口修建大坝等。

(3)提供充足的水资源;净化水体中的污染物;调节气候,为高新产业的发展提供良好的环境条件;提高环境容量,降低经济开发的环境压力等。

(4)调节气温,使得气温的日变化和季节变化减小(减弱温室效应);增加蒸发量,增加降水量。调节河流径流量,使得径流量季节变化减小,洪峰推迟;涵养水源,使得河流含沙量减少。为城市提供水源,净化水质。利于维护区域生态平衡与保持生物多样性。减少城市内涝的发生(任答5点) 【解析】

(1)洪涝产生的原因主要从自然原因和人为原因两个方面考虑,但因1958年前人类活动较少,所以主要考虑自然原因;自然原因主要从气候(降水量、降水的集中程度等)、地形、河流的集水面积、排水速度等方面回答。

(2)20世纪90年代前,白洋淀生态环境问题主要表现为干涸,可能采取的措施应从对水资源的开源和节流两个方面解答。

(3)白洋淀属于湿地,它的作用应借鉴湿地的作用,主要有调节气候、蓄洪防洪、促淤造陆、降解污染、提供水源等。

(4)有关生态环境建设的考查题是近几年高考的重点。本题以白洋淀为背景材料,考查的是湖泊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回答问题主要从气、地、水、土、生这几个角度考虑。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