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2021年教科版六年级科学下册实验报告单

来源:小奈知识网
 教科版六年级科学下册试验汇报

学校 时间 年级 六年级 试验者 试验名称 放大镜特点 试验器材: 放大镜1只、 玻璃塑料瓶1个、 圆柱玻璃杯1只、 烧杯1只、 烧瓶1只、 保鲜膜3张、 透明塑料绳2米 试验目标: 放大镜能放大是因为它不一样于一般玻璃, 形状与平板玻璃 有较大差异。 步骤: 1、 比较放大镜与平板玻璃: 放大镜中间鼓, 周围较薄, 而平板 玻璃 厚度均匀, 没有放大功效; 2、 在圆柱玻璃杯、 烧杯、 烧瓶中灌上清水, 透过瓶体观察物体, 发觉比直接观察看到图像要大; 3、 再次比较圆柱烧杯和烧瓶, 我们发觉, 圆烧瓶比烧杯放大 倍数要大。 观察到现象: 放大镜镜片是透明、 中央厚、 边缘薄, 含有放大图像 功效 结论: 我认为 放大镜镜片特点是透明、 中央厚、 边缘薄, 通常和放大镜 镜片含有一样特点器物, 都含有放大功效。 指导老师: 评定等级: 教科版六年级科学下册试验汇报

学校 时间 年级 六 年级 试验者 试验名称 放大镜下晶体形状 试验器材: 放大镜2只、 食盐20克、 白糖30克、 碱面20克、 味精10克 试验目标: 晶体细微颗粒和肉眼观察形状有不一样之处 步骤: 1、 观察食盐晶体: 用10X放大镜观察, 它小颗粒是正方体 2、 观察味精晶体: 味精晶体是长柱体, 长两端有尖 3、 观察白糖晶体: 白糖晶体是合起来两个梯形, 类似长方体 4、 观察食用碱面晶体: 碱面晶体是扁片状小颗粒 观察到现象: 不一样物质晶体, 形状是不一样 结论: 我认为 晶体物质都有它们各自几何形状, 物质不一样, 晶体形状 就不一样 指导老师: 评定等级:

教科版六年级科学下册试验汇报

学校 时间 年级 六 年级 试验者 试验名称 制作晶体 试验器材: 放大镜2只、 食盐20克、 白糖20克、 碱面20克、 味精20克、 滴管4支、 玻璃片4片、 100ml烧杯4只 试验目标: 小颗粒晶体形状和大颗粒形状应该是相同 步骤: 1、 将四只烧杯中分别放入50ml清水, 2、 分别加入食盐、 白糖、 味精、 碱面 , 搅拌, 使其溶化 3、 分别用滴管汲取它们饱和溶液 , 滴在玻璃片上, 让水分 自然蒸发 4、 用放大镜观察玻璃片上晶体形状 观察到现象: 这四种晶体几何形状是不一样 结论: 我认为 不一样物质晶体颗粒形状是不一样, 同种物质大小 颗粒, 晶体形状是相同 指导老师: 评定等级:

教科版六年级科学下册试验汇报

学校 年级 六年级 试验者 时间 试验名称 做个简易显微镜 试验器材: 不一样倍数放大镜镜片2--3件、 纸筒4个、 剪刀2把、 胶带卷1卷 试验目标: 用我们自制显微镜能够观察更细微物体细节 步骤: 1、 调整两个放大镜镜片距离 透过两个镜片观察到图像最清楚时, 量出两个镜片距离 2、 固定镜片 用胶带和纸筒把两个镜片固定下来, 两个镜片中心在一条直线上 3、 用自制显微镜观察物体 观察到现象: 用自制显微镜观察物体, 与放大镜相比, 放大倍数增加了 好多倍, 物体细微之处更清楚、 结构更明确了 结论: 我认为 显微镜比放大镜放大倍数更大、 观察更细致 指导老师: 评定等级:

教科版六年级科学下册试验汇报

学校 年级 六年级 试验者 时间 试验名称 正确使用显微镜以及观察洋葱表皮细胞 试验器材: 显微镜1台、 小刀1只、 镊子2把、 培养皿1只、 烧杯1只、 碘酒10ml、 载玻片2片、 盖玻片2片 、 滴管1支 试验目标: 洋葱表皮细胞样子, 和罗伯特·胡克发觉细胞结构应该 是相同 步骤: 一、 制作洋葱表皮标本装片 1、 把洋葱从中间纵切两半, 取其中一块, 在内表皮上, 用小刀划“#” 字, 用镊子撕取“#”字中间表皮; 2、 用镊子把取下洋葱表皮放到载玻片中央, 展平, 从一端放置 盖玻片, 把气泡排出, 3、 在标本边缘滴上稀释碘酒, 并用吸水纸吸去多出水。 二、 将做好洋葱表皮装片放到显微镜载物台上观察 1、 把标本装片放到载物台上, 使标本恰好处于通光孔中央, 2、 调整显微镜准焦螺旋, 使标本图像达成最清楚, 3、 左右移动载玻片, 能够观察到标本各个部分

观察到现象: 洋葱表皮细胞, 放大100倍时, 仿佛排列砖墙, 放大 400倍时, 我们就清楚地看到了细胞结构, 内部细胞质、 液泡等 都能看得较清楚。 结论: 我认为 细胞结构太奇妙了, 肉眼观察不到细胞竟如此复杂, 包含: 细胞壁、 细胞膜、 细胞核、 细胞质、 液泡等 指导老师: 评定等级:

教科版六年级科学下册试验汇报

学校 年级 六年级 试验者 时间 试验名称 生物细胞观察 试验器材: 显微镜1, 玻片标本1套( 洋葱表皮细胞、 叶表皮细胞、 蓖麻叶 细胞、 血液细胞、 口腔上表皮细胞、 苔藓类植物细胞) 试验目标: 不一样生物体, 细胞应该是不一样; 步骤: 1、 安放好显微镜, 对光, 调焦, 2、 将要观察洋葱表皮细胞切片, 放到载物台上, 对准镜头 调焦, 得到清楚图像; 3、 将要观察血液细胞切片, 放到载物台上, 一样调焦, 对光 观察血液细胞结构; 4、 一样方法, 依次观察叶表皮细胞、 口腔细胞等 观察到现象: 不一样组织, 细胞结构是形同, 形状有所不一样, 细胞内 成份有差异 结论: 我认为 不一样器官细胞因为 功效不一样, 结构和形状也是不一样 指导老师: 评定等级:

教科版六年级科学下册试验汇报

学校 时间 年级 六年级 试验者 试验名称 观察水中微生物 试验器材: 显微镜1台、 烧杯2只、 鱼缸1只、 滴管1支、 载玻片2片 盖玻片2片、 医用棉球若干个 试验目标: 大自然水域里水, 生活着众多微生物 步骤: 1、 取一烧杯校前东西大沟里自然水, 存放在教室里, 因为是不流动水, 水中微生物数量较多; 2、 用滴管吸收一滴池沼水, 放在载玻片上, 3、 盖上盖玻片, 用棉球吸去多出水, 4、 将载玻片放在显微镜下观察。 观察到现象: 自然水域里水里, 微生物种类较多, 我们观察到就有 草履虫、 喇叭虫、 绿藻、 变形虫等 结论: 我认为 自然水域水, 微生物较多, 即使肉眼看不见, 但它们都是生命体 指导老师: 评定等级:

教科版六年级科学下册试验汇报

学校 时间 年级 六年级 试验者 试验名称 描述沙和豆子特点 试验器材: 黄豆50克、 沙子500ml、 烧杯2只、 白纸3张、 筛网1个、 玻璃棒 (或筷子、 搅棒)1支 试验目标: 沙子和黄豆混合, 不会发生改变, 依旧沙子是沙子, 黄豆是黄豆 步骤: 1、 观察沙子、 豆子在混合前颜色、 形状、 气味、 状态, 它们都是 颗粒状态, 固体, 较硬, 黄豆是黄色, 沙子黄色, 均没有什么尤其气味; 2、 将它们混合, 搅拌, 静置一段时间; 3、 用筛子将黄豆和沙子分离, 沙子漏下来, 黄豆留在了筛子里 观察到现象: 黄豆和沙子混合后, 没有发生什么改变, 分离后, 沙子 还是沙子, 黄豆还是黄豆。 结论: 我认为 有些物体混合后, 观察不到它们有什么改变(或说: 观察 到它们没有什么改变) 指导老师: 评定等级: 教科版六年级科学下册试验汇报

学校 时间 年级 六年级 试验者 试验名称 观察白糖改变 试验器材: 白糖 20克, 长柄金属汤匙1把, 药匙1只, 蜡烛1支, 玻璃片1片, 火柴1盒(或打火机1只), 手套 1副 试验目标: 白糖在加热后, 要发生改变 步骤: 1、 用药匙将白糖5克, 放入汤匙中, 2、 把蜡烛点燃, 3、 手持勺柄, 将勺头置于蜡烛火焰外焰上方, 对白糖加热, 4、 白糖经过了以下改变过程: 先是由透明颗粒, 熔化成 液态(透明液体), 继续加热, 颜色变成黄红、 褐红、 直至变成黑色, 而且能够闻到有焦糊味。再接着加热, 黑色物质就燃烧起来。 观察到现象: 先是由透明颗粒, 熔化成 液态(透明液体), 继续加热, 颜色变成黄红、 褐红、 直至变成黑色, 而且 能够闻到有焦糊味。再接着加热, 黑色物质就燃烧起来。 结论: 我认为 白糖由固体变成液体是 物理改变; 由液体变成褐色、 黑色 是化学改变。 指导老师: 评定等级:

教科版六年级科学下册试验汇报

学校 时间 年级 六年级 试验者 试验名称 观察米饭、 淀粉中加入碘酒改变现象 试验器材: 培养皿2只、 淀粉30克、 米饭少许、 碘酒1瓶、 滴管1支 试验目标: 米饭、 淀粉里滴上碘酒, 米饭就不能吃了, 淀粉也不能使用了, 米饭和淀粉变成了新物质 步骤: 1、 在 1只培养皿里放上1汤匙米饭, 用滴管汲取碘酒, 往米饭上滴上 1---2滴, 观察米饭改变, 2、 在另一只培养皿里放约20克淀粉, 一样用滴管往上滴碘酒1--2滴, 观察淀粉放上改变; 观察到现象: 米饭、 淀粉滴上碘酒以后, 颜色变成了蓝色。 结论: 我认为 滴上碘酒后米饭、 淀粉颜色变成了蓝色, 这种蓝色 物质是不一样于米饭和淀粉新物质。 指导老师: 评定等级:

教科版六年级科学下册试验汇报

学校 时间 年级 六年级 试验者 试验名称 小苏打和白醋混合后改变 试验器材: 白醋20ml、 小苏打30ml、 玻璃杯3只、 玻璃片3片 试验目标: 液体白醋和固体小苏打混合后会发生改变。 步骤: ①取一只玻璃杯, 倒入三汤匙醋, 然后倒入一汤匙小苏打, ②在杯子口上盖上一块玻璃片, ③小苏打和白醋混合后立即产生反应, 平静液体产生大量气泡, 等小苏打在液体中 完全消失后, 气体气泡也观察不到了。 ④用手触摸玻璃杯外壁, 感觉比原来温度要低; ⑤将玻璃片从玻璃杯口平移开, 把点燃火柴伸入玻璃杯当中, 火柴 立即就熄灭了 ⑥将玻璃杯中气体倒在蜡烛火焰上, 火焰会熄灭 观察到现象: 小苏打和白醋反应, 产生大量气泡, 反应后液体温度 比原来要低,

用产生气体倒在燃烧蜡烛火焰上, 火焰会熄灭。

结论: 我认为 小苏打和白醋反应会产生新物质, 它们改变是化学改变。

指导老师: 评定等级: 教科版六年级科学下册试验汇报

学校 时间 年级 六年级 试验者 试验名称 观察铁片与铁锈性质 试验器材: 铁片1片、 铁锈1块、 羊角锤1把、 电池及盒1套、 导线4根、 小灯泡1只、 磁铁1只 试验目标: 铁锈和铁钉铁片性质是不一样, 铁生锈是化学改变 步骤: 1、 比较铁和铁锈外观: 铁片颜色灰白色、 有光泽、 片上无空隙、 手感光滑; 铁锈颜色红褐色、 无光泽、 片上有空隙、 手感粗糙。 2、 试验比较: ①敲击: 铁片有韧性, 铁锈较脆; (用羊角锤轻敲击) ②导电性: 铁片能导电, 铁锈不能导电(把铁片铁锈分别接在电路上) ③磁铁吸引: 铁片能被磁铁吸引, 铁锈不能被磁铁吸引。(用磁铁吸) 观察到现象: 从外观形态及试验比较上, 说明铁片和铁锈是不一样物质 结论: 我认为铁片和铁锈是不一样物质, 铁变成了铁锈, 就是化学改变 指导老师: 评定等级:

教科版六年级科学下册试验汇报

学校 时间 年级 六年级 试验者 试验名称 观察硫酸铜溶液与铁钉反应 试验器材: 250ML玻璃烧杯2只、 硫酸铜溶液200ML 铁钉1支 镊子1把 试验目标: 铁钉和硫酸铜溶液会发生改变, 铁钉可能会生锈, 步骤: 1、 配制硫酸铜溶液: 将硫酸铜颗粒放入烧杯水中, 搅拌, 进行充足溶解 2、 用镊子夹住铁钉一端, 把铁钉一部分浸入溶液中, 观察发生改变 观察到现象: 浸入溶液铁钉表面有红色物质附着, 浅蓝色溶液逐步 变浅。再过一段时间, 溶液逐步变成红褐色。 结论: 我认为 铁钉和硫酸铜溶液会发生了化学改变, 生成了新物质。 指导老师: 评定等级:

教科版六年级科学下册试验汇报

学校 时间 年级 六年级 试验者 试验名称 影响铁生锈快慢原因 试验器材: 培养皿3只(或试管3支)、 铁钉3支、 吸水纸若干、 清水200ML 盐水200ML 试验目标: 铁钉在不一样环境条件下, 生锈速度是不一样 步骤: 1、 三只相同培养皿里, 其中两个分别放入一样多清水、 盐水 2、 把一个铁钉放在空培养皿里, 另一个放在清水里, 再一个放在盐水里, 3、 天天对这三个铁钉进行观察并统计 观察到现象: 统计表以下: 第一天 第二天 第三天 第四天 第五天 第六天 …… 空培养皿 无改变 无改变 无改变 无改变 无改变 有锈点 清 水 里 无改变 无改变 无改变 有锈点 锈面增大 锈面又大

食盐水里 无改变 有锈点 有锈点 锈面增大 锈面占半 几乎全锈

结论: 我认为 在有水有空气环境里, 铁钉要生锈, 越是腐蚀性强, 铁钉生锈越快。 指导老师: 评定等级:

教科版六年级科学下册试验汇报

学校 时间 年级 六年级 试验者 试验名称 建一个“星座”模型 试验器材: 硬纸板、 尼龙线、 橡皮泥、 直尺、 剪刀、 投影仪及屏幕 试验目标: 组成星座各个星星, 大小不一, 没有联络, 看到星座 只是在地球上观察形状 步骤: 1、 在边长50厘米正方形硬纸板上, 按图打上7个小孔【图一】

2、 在1~7号小孔上, 分别挂上15cm、 12cm、 15cm、 17cm、 27cm、 27cm、 14cm长细线, 并在细线下端挂上相同大小橡皮泥小球【图二】 图一 图二 3、 用投影机光从侧面照射它们, 观察统计小球在屏幕上影子 观察到现象: 会看到 形成影子是我们在地球上观察到“北斗星” 形状; 从不一样侧面照射, 形成影子会不一样; 在其它星球上观察 “北斗七星”, 组成图形就会不一样。 结论: 我认为天空中看起来大小差不多星星, 离我们有远有近; 星座其实是距离不一样、 没有联络恒星 在天幕上排列图像。 指导老师: 评定等级:

教科版六年级科学下册试验汇报

学校 时间 年级 六年级 试验者 试验名称 填埋垃圾模拟试验 试验器材: 广口瓶1个、 细石子、 吸水纸、 墨水、 饮料瓶、 清水 试验目标: 随便简单填埋垃圾会污染环境 步骤: 1、 在广口瓶中放入洁净细石子 3 厘米厚, 加入清水, 使水 刚好位于石子高度二分之一; 2、 往瓶子中靠近瓶壁处放入浸过蓝墨水、 红墨水干纸巾, 然后用石子埋住; 3、 用自制塑料瓶喷水器, 模拟下雨, 往上面喷水, 观察瓶子底部 水颜色、 清楚度 改变。 观察到现象: 纸团淋湿后, 上面沾染颜色逐步往下面渗透, 底部清水 慢慢变成浑浊有色浑水 结论: 我认为 粗糙、 简单把垃圾填埋, 会污染地下水 指导老师: 评定等级:

教科版六年级科学下册试验汇报

学校 时间 试验器材: 年 级 六年级 试验名称 试验者 试验目标: 步骤: 观察到现象: 结论: 指导老师: 评定等级: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