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完成
中国历史人文地理(上) 历史地理学科简介
1目前已知的中国最早的文字是甲骨文,距今(B)。 A、2700年 B、3700年 C、4700年 D、5700年 2
学术界认为,“中国的历史时期”通常是指(D)文明的时间段。 A、2000年 B、3000年 C、4000年 D、5000年 3
历史地理学的研究对象和内容包括(D)。 A、历史自然和人文地理现象 B、历史区域地理 C、历史地图(集) D、以上都对
4
下列选项中,属于历史地理学的学科构成的是(D)。 A、历史人文(社会)地理 B、历史自然地理 C、历史地理信息系统 D、以上都对 5
本课程是关于“历史地理”的,所谓的“历史地理”是指:历史时期的地理。(√) 6
历史上的人文地理现象,一般情况下是无法通过考察、观测获得的,只能依靠文献记载来重构和重复。(√) 中国历史地理学的发展 1
秦始皇时期实行(B)。 A、分封制 B、郡县制 C、行省制 D、三公九卿制 2
关于中国的历史地理学,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C)。 A、历史文献延续时间长
B、历史文献覆盖范围广 C、历史文献保存情况不好 D、历史文献记录内容丰富 3
关于中国历史地理学的学科发展历程,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D)。 A、由中国传统沿革地理发展而来 B、从西方传入近代地理学初步形成体系
C、边疆危机、经济建设等现实需要推动了其发展和转化 D、以上都对 4
黄河的中上游长期是中国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所在。(×) 5
沿革地理之所以备受重视的原因之一是因为行政区划的延续和撤销是中央集权的治理基础。(√) 为什么要学习中国历史地理(上) 1
竺可桢先生将中国古代的气候变迁时期分为(C)。 A、甲骨文时期、物候时期、县志时期 B、物候时期、县志时期、方志时期 C、考古时期、物候时期、方志时期 D、考古时期、甲骨文时期、县志时期 2
中国最早的现代气候观测站是位于上海的徐家汇观象站。(√) 3
自器测阶段以来,历史时期的极端气温都超过当代。(√) 为什么要学习中国历史地理(下) 1
现在的(C)在宋朝时期被称为“南京”。 A、开封 B、扬州 C、商丘 D、西安 2
关于中国文明的起源,黄河流域以外的文明,绝大多数没有延续到今天。(√)
地理环境对人类社会的影响 1
地理环境没有规定人类从生产到消亡的具体过程、方式或时间。(√) 2
地理环境确定了物质和能量转化和传递的具体过程、方式和时间。(×) 3
人类的一切活动必须顺应地理环境的内在规律,在此前提下利用这一环境,根据自己的需要进行加速、延缓或制止物质的某种转化和能量的某些传递。(√)
人地关系的基本理论和观点 1
下列关于人地关系的说法中,正确的是(B)。 A、人的主观能动作用的影响力很小 B、应不违背客观规律,不超越极限 C、同样的地理环境会产生同样的文化 D、以上都对 2
(D)山多地少,人们选择做师爷而非经商作为出路。 A、徽州 B、山西 C、湘西 D、绍兴 3
下列关于地中海特点的说法中,说法正确的是(D)。 A、地中海基本是一个封闭的内陆海 B、地中海的海域里有众多岛屿、半岛、海湾 C、地中海周围集中了最多的古代文明、群星灿烂 D、以上都对 4
“山多地少”、“地瘠民贫”是徽商、晋商成功的主要原因。(×) 5
中国古时的渤海湾无法像地中海一样孕育出灿烂的文明是因为当时中国航海技术不发达,阻碍了相互交流。(×) “中国”的起源和演变 1
“中国”二字,经过考古发现,最早出现在(C)的铭文上。 A、四羊方尊 B、大克鼎 C、何尊 D、曾侯乙尊盘 2
何尊铭文记事中,(C)铸何尊,写铭文。 A、周武王 B、周文王 C、周成王 D、周康王 3
从(C)开始,历代统治者都把自己所统治的疆域称为“中国”。 A、商朝 B、春秋战国 C、秦朝 D、汉朝 4
“中国”二字起源于三千年前,意思是最高统治者的所住之城。(√) 5
“中国”二字的含义发生重大变化是在春秋战国时期,战国后期大的诸侯国都把自己的所在地或都城称为“中国”。(√) “中国”的不同含义 1
关于历代变革中“中国”含义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B)。 A、它指历代中原王朝及其认可的范围 B、古代以华夏诸族和其他少数民族为中国 C、在地理意义上,古代的“中原”就是“中国” D、在地里意义上,“中原”没有明确的界线 2
秦朝以后,中国的概念是相对于天下而言的。(√) 3
中国历代中,一个政权如果不自称中国,不被别人承认为中国,就等于丧失了政治的合法性。(√) 中国概念与统一观念(上) 1
南北朝时期,北方和南方都自称中国,其中北方称南方为(),南方称北方为(C)。 A、
南蛮,北胡
B、南蛮,索虏 C、岛夷,索虏 D、岛夷,北胡
2唐太宗修史时,认为南北朝都属于中国,并修《北史》、《南史》。(√)
3元朝同时修《北宋史》《南宋史》和《辽史》,承认它们都是中国。(×)
中国概念与统一观念(下) 1
清代大臣(B)成功收复台湾并促使康熙帝下决心留住台湾,设立台湾府。 A、周培公 B、施琅 C、郑成功 D、李光地 2
晚清时期,大臣(D)力排众议,毅然出兵,平定收复新疆。 A、曾国藩 B、李鸿章 C、施琅
D、左宗棠 3
历史上,“中国”的概念既有积极影响又有消极影响,其消极影响是导致历代统治者不重视牧业地区及边疆少数民族。(√) 疆域与领土的区别 1
领土是以明确的是(C)为根据的,但疆域所指的境界则不一定。 A、使用权 B、管辖权 C、主权 D、以上都对 2
疆域和领土的共同之处在于它们都是(C)。 A、历史概念 B、文化概念 C、政治概念 D、地理概念 3
历史上,疆域和领土的含义不一样,领土是由统治者划定范围的。(×) 4
疆域一般只指表层的陆地和水面,不像领土那样延伸到它们的底床、底土和上空。(√)
5
中国历史上,疆域的界线往往不是很明确。(√) 疆域的类型 1
下列疆域类型中,属于民族或地方自治区的是(D)。 A、初郡 B、侨郡 C、都护府 D、羁縻府 2
土司用于封授给西北、西南地区的少民族部族头目,从(C)开始设置。 A、唐朝 B、宋朝 C、元朝 D、清朝 3
下列国家和地区中,历史上和中国的关系属于藩属国和宗主国的是(D)。 A、越南 B、朝鲜
C、被日本占领的琉球岛
D、以上都对 4
历史上,军事驻防区、屯垦区不属于疆域的一部分。(×) 5
历史上,对中国“称臣纳贡”的地方并不属于中国的疆域。(√) 统一王朝——秦的疆域形成 1
(D),秦始皇灭六国,建立秦朝。 A、公元前211年 B、公元前212年 C、公元前220年 D、公元前221年 2
先秦时期,统治者主要实行(A)。 A、分封制 B、郡县制 C、行省制 D、中央集权制 3
夏商周时期,统治者对自己的行政中心有严格的统治,但对边远地区统治松散,所以先秦时期不存在确定的疆域边界。(√) 4
秦朝时期,尽管疆域已经扩展到了南方地区,虽那里地广人稀,大多仍采用中央集权制统治。(×)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