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级 一、数与计算 整数数位顺序表 亿级 千亿百亿十亿位 位 位 亿位 万级 千万百万十万位 位 位 个级 万位 千位 百位 十位 个位 数位 … 计数单位
… 千亿 百亿 十亿 亿 千万 百万 十万 万 千 百 十 一 1.每相邻的两个计数单位之间的进率都是十,这种计数方法叫做十进制计
数法。
2.看表说一说:如10个一千万是一亿,一千万是10个一百万。
数位:个位、十位、百位、千位、万位、十万位、百万位、千万位、亿位、
十亿位…
计数单位:个、十、百、千、万、十万、百万、千万、亿、十亿… 个级的数表示的是多少个“一”。万级的数表示多少个“万”。亿级的数
表示多少个“亿”。
每四个数位为一级。分为:个级、万级、亿级。
读数:从高位读起,一级一级往下读,读亿级或万级的数按照个级的读法
读,再在后面加上一个“亿”字或“万”字。数中间有一个0或连续有几个0,都只读一个零,每级末尾的零都不读。
写数:先写亿级,再写万级,最后写个级,哪一位上一个单位也没有,就
写0占位。
3.308 4000 0860是由3个百亿、8个亿、4个千万、8个百、6个十组成;
也可以说是由308个亿、4000个万、860个一组成。
4. “四舍五入”法:4、3、2、1、0舍去;5、6、7、8、9舍去后向前一
位进1。
5. 用“=”和“≈”的区别: 7580000=758万 7508000≈751万
9000000000=90亿 9420000000≈94亿 省略与改写:958 5006 5200
省略亿位后面的尾数时,要看千万位:959 0000 0000 改写用“亿”作单位的数是: 959亿 6.比较数的大小
位数不同,位数多的数就大;位数相同,左起第一位的数大的那个数
就大,如果左起第一位上的数相同,就比较左起第二位上的数……
7. 表示物体个数的1、2、3、4、5、6、7、8、9、10、11,…都是自然数。 一个物体也没有,用0表示。0也是自然数。
最小的自然数是0。没有最大的自然数,自然数的个数是无限的。
0不能作除数。比如:5÷0不能得到商,因为找不到一个数同0相乘得到5。 又如:0÷0不可能得到一个确定的商,因为任何数同0相乘都得0。 8. 在乘法里,一个因数不变,另一个因数乘几或除以几,积也要乘几或除
以几。
在除法里,被除数和除数同时扩大或缩小相同倍数(0除外),商不变。 在除法里,除数不变,被除数变大,商也变大。 在除法里,被除数不变,除数变大,商反而变小。 180÷30:可看作180除以30或30除180。
两位数除法的估算,一般是把两位数看作与它比较接近的整十数,再口算出
结果。
在笔算除法时,把除数看做整十数,想这个整十数乘几,积小于并且最接近
被除数,就商几或用几试商。
从被除数的高位数起,先看被除数的前两位;如果前两位比除数小,就要看
前三位;除到被除数的哪一位,商就写在那一位的上面;余下的数必须比除数小
两位数乘法,先用一个乘数个位上的数去乘另一个乘数,得数的末尾和个位
对齐;再用这个乘数十位上的数去乘另一个乘数,得数的末尾和十位对齐,最后把两次乘得的积加起来。
先把0前面的数相乘,乘完以后再看乘数末尾共有几个0,就在乘得的数的
末尾填写几个0
2
题目:1×1=1 1×8+1=9 11×11=121 12×8+2=98 111×111=1221 123×8+3=987 1111×1111=12221 1234×8+4=9876 11111×11111=122221 12345×8+5=98765 111111×111111=1222221 123456×8+6=987654 1111111×1111111=12222221 1234567×8+7=9876543 11111111×11111111=122222221 12345678×8+8=98765432 111111111×111111111=1222222221 123456789×8+9=987654321 你发现了什么?
我发现第一组算式是往中间加2;第二组算式是按倒数的顺序加数字。
二、角的度量
1. 线段有两个端点,可以量出长度。
射线只有一个端点,可以向一端无限延伸。从一点出发可以画无数条射线。 直线没有端点,可以向两端无限延伸。经过任意一点可以画无数条直线,经
过任意两点只能画一条直线。
2. 从一点引出两条射线所组成的图形叫做角。这个点叫做角的顶点,这两
条射线叫做角的边。角的符号用“∠”表示。
量角的大小,要用量角器。角的计量单位是“度”。用符号“°”
表示。
角的大小与角的两边画出的长短没有关系,角的大小要看两条边叉开的
大小。
锐角:小于90° 直角:等于90° 钝角:大于90°而小于
180°
平角:等于180° 周角:等于360° 1平角=2直角 1周角=2平
角=4直角
三、三位数乘两位数
速度 × 时间 = 路程 单价 × 数量= 总价
3
工作效率 × 工作时间= 工作总量 速度、时间、路程的关系 路程 ÷ 时间 = 速度 总价÷ 数量 =单价
⑴一个因数不变,另一个因数扩大(或缩小)几倍,积就扩大(或缩小)几倍。
在普通公路上卡车的速度是40千米/小时四小时可行160千米,轿车在高速公路上的行驶速度是卡车的两倍,用相同的时间可行320千米 速度×2 时间=时间 =路程×2
妈妈要买六千克苹果和四千克香蕉应付多少元? (苹果:5元3kg 香蕉10元2kg)
6÷3×5=10(元) 4÷2×10=20(元) 20+10=30
一块长方形绿地的宽原为8米,后来,要扩大到24米,长不变。那扩大后面积为多少?(原面积为560平方米) 1.24÷8=3m 3×560=1680㎡ 2.560÷8=70m 24×70=1680㎡
根据18×24=432算出一下题目,你发现了什么? (18÷2)×(24×2)=432 (18×2)×(24÷2)=432
答:我发现把一个因数扩大几倍,另一个因数就缩小几倍,从而,积还是不变。
一个正方形边长为25cm,阴影部分为481cm2,空白处的长方形宽为9cm长为多少?
25×25=625cm2 625-481=144cm2 考考你:
下列各数你怎么估计?
(1)《新编小学生字典》有592页,约是(600)页。 (2)小军平均每分钟打字108个,,约是(100)个。
4
(3)本校有学生688人,大约是(700)人。
(4)李伯伯今年收橘子1328千克,大约是(13000)千克。 用1、2、3、4组成积最大的算式。 □ □×□□=□□□□ 解答: 41×32=1312
用5、6、7、8组成乘积最小的算式。 □ □×□□=□□□□ 解答:57×68=3876 你发现了什么?
我发现,要想用连续的四个数组成乘积最大的算式,先用最大的和最小的组成第一个因数,再用第二大和第二小的组成另一个因数。要想组成乘积最小的,就用两个最小的作为两个因数的开头,再把剩下两个最大的和第二大的分别填入框中。
我们原计划每加工160个零件,共加工12天,可是实际完成任务提前了4天,实际每天加工多少个?
12×160=1920(个) 12-4=8(天) 1920÷8=240(个)
某重型拖拉机厂今年一、二、三月份分别生产拖拉机725台、690台、703台。请你估计一下,今年这个拖拉机厂大约能生产拖拉机多少台? 725+690+703=2118(台) 2118÷3≈700(台) 700×12==8400
新车出厂要试车检验。下面是一分试车报告: 第一次: 开始:8:30 第二次: 开始:14:40 结束:13:30 结束:18:40 速度: 65千米/小时 速度: 125千米/小时 油耗: 28升 油耗: 53升 这天试车共跑了多少千米?
第一次:13:30-8:30=5(小时) 5×65=325(千米)
5
第二次:18:40-14:40=4(小时) 4×125=500(千米) 合: 500+325=825(千米)
一个漏水的水龙头一天要浪费43千克水,一个漏水的马桶一天要浪费960千克水。照这样计算,一个漏水的水龙头和一个漏水的马桶一年分别大约要浪费多少水?
水龙头:365×43≈14800(千克) 马桶:960×365≈38400(千克)
水是宝贵的资源,但在你的生活中,有些损失的水加起来,则是一个十分巨大的数量。如果你直到刷牙结束时关闭水龙头,每十秒流失的水有500克(毫升),如果你每天刷牙两次,每次180秒,全国约有十三亿人,那么每天流失的水是多少千克,合多少吨?一年365天又将流失多少吨水? 180×2=360(秒) 500÷10=50(克) 50×360=18000(克) 1300000000×18=23400000000(千克) 23400000000千克=23400000吨 23400000×365=8541000000(吨)
答:13亿人每天流失23400000000千克,合23400000吨,全年流失8541000000吨。
小华从十点整打字打到十点二十五分。 (1)
每分钟约打110个字,共打了多少个字?
25×110=2750(个)
(2)从十点整开始到十点三十五分他能完成4000的打字任务吗? 110×35=3850(个)
商店从工厂批发的复读机每台140元。
(1)商店从工厂批发了80台复读机,商店要付给工厂多少钱? 80×140=11200(元)
(2)若商店在卖出七十台复读机后,开始降价销售。若全部售出,你认为商店
6
是赚钱还是亏损?
原价:160元/台 现价:128元/台
160×70=11200(元) 80-70=10(台) 10×128=1280(元) 答:商店是赚钱
一口井有21米深一只蜗牛从井底拼命往上爬,白天能爬上三米,到晚上就要滑下去一米.那么这只蜗牛要用几天才能爬到井口呢? (3-1) ×9=18(米) 21-18=3(米)需一天 9+1=10(天) 动脑筋
□4□ □□ × □6 × 9□ ---------------- --------------- 1□□0 6□□ □□5 6□□ --------------- --------------- 8□□□ □□□8 解题: 2 4 5 7 6 × 3 6 × 9 8 --------------- --------------- 1 4 7 0 6 0 8 7 3 5 6 8 4 --------------- --------------- 8 8 2 0 7 4 4 8
一口井有21米深,一直蜗牛从井底拼命往上爬,白天能爬上3米,到晚上休息了会滑落1米。那么这只蜗牛需要用几天才能爬到井口? (3-1)×9=18(米 ) 21-18=3 9+1=10 四、平行四边形和梯形
7
钟表每一小时是30°,比如2小时的夹角就是60°。 三角形内角之和是180°,四边形内角之和是360°。
∠1和∠2如果在同一条线的同一侧上,就是两角成平角,
∠1+∠2=180°。
3. 在同一个平面内不相交的两条直线叫做平行线,也可以说这两条直线互
相平行。
如果两条直线相交成直角,就说这两条直线互相垂直,其中一条直线叫做另
一条直线的垂线,这两条直线的交点叫做垂足。
4. 从直线外一点到这条直线所画的垂直线段最短,它的长度叫做这点到直
线的距离。
5. 平行线之间的距离处处相等。
6. 两组对边分别平行的四边形叫做平行四边形。平行四边形容易变形。 长方形和正方形可以看成是特殊的平行四边形。
只有一组对边平行的四边形叫做梯形。两腰相等的梯形叫做等腰梯形。 从平行四边形一条边上的一点到对边引一条垂线,这点和垂足之间的线段叫
做平行四边形的高,垂足所在的边叫做平行四边形的底。画高线要用虚线,并做出垂足记号。
两个完全一样的梯形可以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 两个高相等的平行四边形拼在一起还是平行四边形。
平行四边形:两组对边分别平行;两组对边分别相等。
长方形:两组对边分别平行;两组对边分别相等;有4个直角。 正方形:两组对边分别平行;两组对边分别相等;四边相等,4个直角。 长方形有2条对称轴,正方形有4条对称轴,等腰梯形只有1条对称轴。
四边形 平行四边形 长方形 梯形 正方形
8
五、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 乒乓球拍 62元/副
下面的是每年级老师带的钱数。 一年级能买多少个足球?还剩多少元?
320÷25=12(个)……20(元)答:一年级可以买12个篮球,还剩20元。 (1)54★÷78的商是(一 )位。 (2)4★0÷32的商是(两 )位。 (3)751÷8★,商是(一)位数
判断商是几位数,可以先看被除数前两位数,如被除数前两位与除数相同,就看前三位来判断。 ① 40÷2=20 80÷(4)=20 (240) ÷12=20 为什么上面的商都一样?
因为被除数扩大若干倍,除数缩小相同的倍数是,商不变。这就是商不变规律起的作用。公式:被除数扩大(缩小)×除数扩大(缩小)相同倍数=不变的商
一年级 320元 二年级 375元 三年级 440元 足球 25元/个 篮球 44元/个 排球 37元/个 羽毛球拍 18元/副 9
六、平行四边形与梯形
1. 在同一平面内,两条直线相交成直角时,这两条直线就互相垂直,其中的一条直线叫做另一条垂线的垂足。也可以说,这两条直线互相垂直。
2.在同一平面内,不相交的两条直线叫做平行线,组成平行线的两条直线互相平行。
从直线外一点到这条直线所画的垂直线段最短,它的长度叫这点到直线的距离。 八、数学广角 烙饼数量 1 2 3 4 5 6 7 8 9 10 烙饼方法 正反个烙一次 正反个烙一次 交替烙 2、2 2、3 2、2、2 2、2、3 2、2、2、2 2、2、2、3 2、2、2、2、2 烙饼次数 2 2 3 4 5 6 7 8 9 10 烙饼时间(分) 3 3 3×3=9 4×3=12 5×3=15 6×3=18 7×3=21 8×3=24 9×3=27 10×3=30 小红长大了,家里来了客人,他要帮妈妈沏茶,分为以下几道工序: 接水 1分钟 洗水壶3分钟 烧水 20分钟 洗茶杯 2分钟 找茶叶 1分钟
请问,客人最快几分钟喝到茶?你是怎样安排的? 接水→洗水壶→烧水 答:最快要20分钟 (洗茶杯、找茶叶)
10
一天,小红、小华、小亮来到校医务室。小红要打吊针,需10分钟:小华滴眼
药水要1分钟;小亮要量体温,需5分钟。怎样才能使三人等候时间总和最少?
顺序 红→华→亮 红→亮→华 亮→华→红 亮→红→华 华→亮→红 华→红→亮 小红 10 10 5+1+10 5+10 1+5+10 1+10 小华 10+1 10+5+1 5+1 5+10+1 1 1 小亮 10+1+5 10+5 5 5 1+5 1+10+5 总时间(分) 37 41 27 36 23 28 结论:由此得知,最快的在第一个。最慢的在最后一个。这样可使排队等候总时间最少。
11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