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2卷第21期
总第
259期
湖北开放职业学院学报
V3 32. No. 21 (G?. No. 259)
Nov. ( first half) 2019
2019年11月(上)
Journal of HUBEI Open Vocational College
协同学下高职英语通识课程改革探究
王艳华,黄延锋
(金华职业技术学院公共基础学院,浙江金华321000)
[摘要]高职英语通识课旨在夯实学生英语能力的同时开阔学生视野、提高跨文化对比思维和交际能力,从而提升
学生的职业素养和能力。但是,高职学生薄弱的英语基础令其对英语通识课程产生认知偏见,降低了学习效果。本文利 用协同学原理,就如何在高职英语通识课教学中构建新的师生关系和教学模式,并将之用于教学实践进行思考探索。
[关键词]高职英语通识课;协同学;教学模式[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711X(2019)21-0173-03doi:10. 3969/j. issn. 2096-711X. 2019. 21.077 [本刊网址]http://ww. h=>. net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目标是为社会和企业输送高素质高
技能人才,以适应中国高速发展的现代化建设对高技能人才的 需要。按照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 干意见》(教高[2006]16号)的精神要旨,“高等职业教育作为 高等教育发展中的一个类型,肩负着培养面向生产、建设、服务 和管理第一线需要的高技能人才的使命”,高职院校的教学特 点主要围绕“工学结合、校企合作”,在学生的培养过程中将理 论教学和实训基地紧密结合,学生顺利完成“会”到“能”的过 度,职业能力得到明显提高,受到用人单位的赞许职业能力作 为一种显性能力,不仅有各种技能证书的佐证还直接体现在处 理职场事务上。与专业能力相辅助的是通识文化课程,其培养 学生的职业文化素养。文化素养是一种隐性的能力,它关乎学 生的精神世界,是一种优雅的作风,是一项百折不挠的意志,是 胸怀天下的壮志。这样的文化素养决定学生的未来职业发展 的高度,帮助学生实现终身学习的教育目标,成为一个“自我实 现”的人,这正是教育的终极目标。
高职英语通识文化课程是通识文化课的一个重要部分,旨 在介绍以英语语言为主的各国家文化、风俗、历史和礼仪等知 识,以对比中西文化礼仪风俗为主,夯实英语语言能力为辅,开 阔学生的眼界,引导学生思考中西文化差异的原因,培养学生 的跨文化交际能力,提高学生的文化礼仪素养,帮助其全面 发展。
3. 在学习态度上,英语通识文化课堂中,54%的学生只讲不做笔记,17%的学生偶尔听课,2%的学生基本不听讲课。
4. 在对英语通识文化课程教师的要求上,13%的学生认老师不用像其专业老师那样认真,6%的学生对老师上课的情 况无所谓。
学生的学习目的和态度会影响其学习效果,他们对英语通 识文化课程的错误认知将极大降低其学习热情和课堂表现,不 但浪费学生的青春和学校的教学资源,而且会给上课老师和同 班同学带来负面影响,这些消极的思想不仅可以传染给同学更 可以伤害到教师,降低其工作的成就感和教学热情。
导致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有:一是高职教育的职业能力和 就业导向让学生更加关注专业课程,认为只有专业课程才和自 己的未来息息相关;二是中职学生学习素质欠佳,他们在就学 早期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态度,在进入高职后难以快速 改变;三是师生之间缺乏沟通,学生们误认为英语通识文化课 程是“二流课程”,既不能提高其专业能力也不能夯实其职业素 养;四是在线课程未能发挥应有功效,部分学生为了平时分而
刷在线学习视频,任意点击答案答题,在讨论区刷帖,其目的只 为了分数而非学到英语文化知识。为了改变学生的学习习惯 和态度,提高英语通识文化课程的课堂效果,提升学生的英语 能力和文化知识水平和素养,必须对英语课堂中的三大要素: 教师、教学和学生进行全面的调整改革。
―、高职英语通识文化课在教学实践存在的问题及成因二、高职英语通识文化课程三个系统的调谐笔者在几年的一线教学过程中发现英语通识文化课程因 英语通识文化课主要有三个系统:教师、教学和学生,在传 为课时少且学生英语能力水平参差不齐,故而出现部分学生厌 统的教学中,教师主要在课堂中组织有效的教学活动,将知识 学弃学的状态,为了深入了解学生的学习目的、态度和状态,于 传授给学生。三个系统间为直线联系:教师根据教学大纲和教 2018年3月设计相关问卷调查,针对选择英语通识文化课的来 学计划备课,然后作为课堂教学的主导者,通过事先设计的课 自10个专业的学生发出调查卷200份,收回197份,全部为有 堂活动及有步骤的讲解,将知识技能的重难点教授给学生。而
学生作为被动的接收者,课堂活动就是听讲做笔记。师生之间 效答卷,其结果如下:
1. 在学习认知上,197个学生中116为中职生源,他们不仅 的互动主要基于教师设置的考查学生是否掌握要点、难点的问
题及学生对问题的回答。这种形式的教学基本上限制在课堂 英语基础薄弱,而且对英语通识文化课程的认知有偏见,故而
11%的学生认为不太必要学习英语通识文化课,3d的学生觉 内,留给学生进行主动思考,提出疑问,和教师进行交流的时间 得没必要学此课程;25%的学生对英语通识课程不感兴趣, 是非常有限的。教师也不能及时了解教学效果,只能通过课后 13%的学生认为英语通识文化课程对其今后的发展帮助不大。作业和考试成绩去了解学生的学习成效,对教学形式方法不能
2. 在学习动机上,有17%的学生学习英语通识文化课只是 做出及时的调整。为了拿学分或者是专业设置要求,5%的学生去上课是因为受 利用协同学对英语通识文化课进行改革,就是充分利用互 到学校课堂纪律的要求。联网的优势,打破教师、教学和学生三者之间原有的界限,形成收稿日期:2019-7-9基金项目:本文系2018年浙江省高等学校教师专业发展项目“协同学下高职英语通识课程改革探究”研究成果(项目编号: FX2018087)。作者简介:王艳华,湖北黄陂人,金华职业技术学院公共基础学院跨文化交流部讲师,研究方向:英语语言文学和教育。
173
湖北开放职业学院学报(2019)第32卷第21期总第259期
问,教师课后离开教室和学生无太多交集,教师只能在作业和 期末考试的成绩上看到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无法对教学形 式和进度做及时修改。而且因为教学资源的紧张,高职英语通 识文化课常是每班46个或更多学生,教师在课堂教学时很难 顾及每一个学生,由于学生人数偏多,学生的英语学习能力和 水平也参差不齐,教师在有限的课堂时间里只能忽略两头一一 尖子生和基础差的学生,按照一般学生的接受能力授课,故而 课堂满意度欠佳。现在的高职英语通识文化课程有在线学习 内容,教师可以引导尖子生进入在线课程提高区进一步“深 造”,同时也建议基础薄弱的学生反复点击在线课程中的重难 点,慢慢吃透重点和难点知识。教师可以指定班级里的一名学 生充当网络管理员,帮助老师解答简单问题并收集所以疑问提 一个开放共享的教学育人系统。促进教师之间的协同,课堂教 学和线上教学的协同,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协同,从而对整个人 才培养系统起到协同推进的效果。在协同教学模式里,借助移 动终端手机和电脑的便捷,教师可以集体协作,收集丰富的学 习材料,上传到线课程平台上。学生在教师的要求、指导下在 课程平台上预习相关知识内容,完成课后练习、作业。互联网 平台的运用,帮助教师从单纯的知识技能传授者角色中摆脱出 来。课堂上以学生为中心的翻转教学就具备了开展的条件。 教师从传授者变为引导者和激励者,可以通过更多的引导和答 疑带领学生更深入地理解掌握知识技能,同时通过更多的点 评、交流和激励引导学生积极思考,探索学以致用的方法途径。 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得到了极大的提升。他们成了课 堂的主角,成了知识的发现者、探索者。课堂教学有了更广阔 的外延和扩展。在线习题和测验既可以巩固学生的学习效果, 也帮助教师及时了解掌握学生的学习成效。在利用协同学改 革后的英语通识文化课程体系中,课堂教学和线上教学互为补 充,调动了教师的集体智慧与力量,改善了课堂教学的氛围,提 高了学生的积极性创造性,增强了师生的互动交流。使教师、 教学和学生成为一个流动的循环系统。
三、通识英语教学中协同学的具体运用
协同学相对而言是一个比较新的科学理论。德国物理学 家赫尔曼•哈肯在研究激光理论的基础上,于1969年首次提 出协同学这一名称,并于1971年与格雷厄姆合作撰文介绍了 协同学。哈肯认为协同学意味着完成不同的学科之间的协 作、碰撞,进而产生一些新的科学思想和概念。”其思是“合作的 科学”,它的含义有二:第一,它是一门关于系统内诸子系统相 互合作、相互作用的规律的科学,它从统一的观点处理一个系 统各部分之间的关系,导致宏观水平上的结构和功能的协作; 第二,它是多门学科相互协同和联系的科学,鼓励不同学科之 的。高职英语学习在我国是一个相对年轻的研究项目,一直处 于向本科英语和外国语言教育的学习和模仿阶段,多关注于教 学方法类的单一系统的改革和研究。语言的学习多在于英语 和母语的对比,没有形成开放的学习系统,而在线课程学习的 开放,丰富了语言学习系统,使得运用协同学理论来探究高职 英语通识文化课程变得可行,同时为高职英语通识文化课程改 革和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和语言文化素养带来新的曙光。协同 学的系统理论给高职英语通识文化课程的教学指明新方向,并 将指导2019年的英语通识文化教学实践和改革:
(一) 组建教学团队高校教师,无论本科院校还是高职院校都没有中学里备课 组的集体备课习惯,教授相同课程的教师之间只会统一教学计 划和教学内容,具体上课形式和风格则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各有风采,这本是高校教师的特色。高职英语通识课作为全校 学生的公共基础课程,开课教师必是多人,可在这众多教师中 组建教学团队,以中青年教师为骨干,充分发挥老教师的丰富 教学经验和年轻教师对信息技术熟练的优势,取长补短。教学 团队组建之后,每两周进行一次教学例会,就课堂教学中存在 的问题进行讨论并分享好的教学经验,同时根据学生的专业特 色和学习习惯,制定教学重难点和教学计划,团队教师分工合 作,紧密围绕核心知识点制作微课视频放在在线课程上。每个 单元4个教学视频,每个视频都配备20个相关习题,检测学生 是否能够掌握视频的重难点知识。
(二) 增强师生交流
传统的高职院校里教师和学生之间是教与学的关系,教师 精心备课后在课堂上将知识点演示给学生,如果学生不提出疑 174
交教师,教师则根据问题的特性选择是逐个回答特别问题,还 是在课堂上统一回答普遍性问题,如此,教师就能及时得到学 生学习的反馈,适时调整教学进度和内容。同时在和学生的不 断交流之中加深师生情谊,产生亦师亦友的感情并保持长久的 联系,如此和谐的关系不仅给学生带来学习的快乐感也给教师 增添工作的成就和满足感,并让二者在学习工作中更容易获得 成功。
(三)用线上学习翻转课堂教学
高职英语通识文化课的考核方案作为协同学的序参量,控 制在线学习和课堂教学系统的有序变化,当序参量达到临界 时,在线学习和课堂学习则达到最佳协同状态。故而,课程的 考核方案必须科学合理,既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又体现公平和 正义。英语通识文化课程的考核方案如下:考勤5%、课堂表现 15%、在线学习40%、期末考试40%。与合理的考核方案相配 套的是精彩的课堂教学,因为有了在线课程的重难点知识的学 习,将教师从繁重的知识讲解中解脱出来从而实施翻转课堂教 学,每周围绕教学重点设计一个主题,设计小组任务,该任务要 因专业不同而变化从而紧密联系学生的专业实践,让学生小组 讨论汇报,引导学生尽量用英语表达自己,对比学习中英文的 语言文化差异,教师加入每个小组讨论,给予建议和听取学生 的声音,每个小组成员都要轮流上讲台汇报,鼓励小组之间互 相评价,激发学生的好胜心,教师则要看到参与汇报学生的优 点和特长给予中肯的鼓励并慷慨打分作为平时分,同时观察记 录学生的短板,及时调整教学内容和进度。在线课程每个单元 学习都有开始和结束时间,基本和课堂教学同步,教师在每个 单元结束之后进入后台数据,查看学生的学习状态和分数,排 序之后记下每个班学习成绩最佳的三位学生,在课堂上给予表 扬,激发学生的好胜心和学习热情,对于排名最后的几位学生 如 特别 下逐一 流, 并助,在课堂上多鼓励他们,直至他们分数提高到一般水平。
四、现阶段教学改革成效(一) 学生为课堂主体课堂效果好运用协同学实施高职英语通识文化课堂改革后,学生成为 课堂学习的中心,教师则是引导者和激励者,作为课堂的主人, 学生的学习主观能动性显著提高,从被动的知识接受者变为主 动学习者,课后他们认真学习在线材料,课堂上他们积极展示 自己并为自己而自豪,课堂气氛热烈,形成良好的学习氛围。
(二) 学生满意度明显提高
在今年6月份的学生问卷调查中,学生对英语通识文化课 的认可度高达90.9%,没有学生觉得不必学此课程;对课程的 不感兴趣的人数从25%降到11.6% #所有的学生都认为通识 英语课程对自己有帮助。学生确实对课程感兴趣,上课仅是因 为受到学校课堂纪律要求的比率从5%降到零。学生的学习态
(下转第185页)
第
32卷第21期总第259期2019年11月(上)
Journal of HUBEI Open Vocational College
湖北开放职业学院学报
Vol. 32. No. 21 ( Gen. No. 259)
Nov. ( first half) 2019
[2] 何克抗.从Binding Learning看教育技术理论的新发展[J].电化教育研究,2004(3):1 -6.[3] 李晓红.大数据与大学英语混合式教学创新[J].扬州大学学报,2017(6):104 -107.[4] 维克托•迈尔-舍恩伯格,肯尼斯•库克耶.大数据时代[M].盛杨燕,周涛译.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2013.[5] 维克托•迈尔-舍恩伯格,肯尼斯•库克耶.与大数据同行,学习和教育的未来[M].赵中建,张燕南译.上海:华东师范大 学出版社,2014.
AStudy of ForeignLanguageTeaching Mode under the Backgroundof Big Data
YANLi - >a
(Nanguang College,Communication University of China,Nanjing Jiangsu 211172,China)
Abstract: The development of big data has brought about great changes in the field of education. The development of information technology has made it posil^le that tlie learners have access to personalized education based on this background,blended teaching mode emerged as the times required and has become an 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However,the development of the blended teaching mode is still still some shortcomings witli it. In order to improve the teaching efficiency of blended teaching modeversities and colleges should provide support in hardware for information teaching,and the teachinformation literacy,guide the students to have autonomic study and create efficient evaluation system.Key words : big data # blended teaching mode for foreign languages # problems # strategies (责任编辑:范新菊)
(上接第174页)
度上,基本不听讲的人降为零。在对英语通识文化课程教师的 要求上,学生选择的是和专业老师一样认真或者更认真,其他 负面选项均为零。
(三)学生成绩全面提升过程性评价方式的科学性和公平性改变了期末考试背重 点的传统,除5%的考勤分,学生在平时的课堂小组汇报中根据 具体表现得到总评分的15%,在线学习随课堂教学推进,巩固 每个单元的知识重难点,成绩构成为每个单元的视频学习、单 元作业、笔记、发帖和在线考试,占到总评分的40%,学生边学 边拿分数同时也掌握了知识点。占40%的期末测试是对每个
单元知识点的大总结,对学生而言比较轻松,所以考试成绩全 面提?。
改革后的课堂教学关系更为协调,学生对英语通识课程的 学习兴趣得到了很大的提升,课堂参与度与满意度也大幅提 高。通过课程学习,他们的英语应用能力、文化素养、职业素养 得到了更好的训练培养。教师在教学工作中也收获了更多的 成就感,工作中具有更多的热情与责任心,不断积累课程改革 的经验,对下一阶段的课程改革有了更多成熟的思考和大胆的 探索。
参考文
[1 ]马必学.高等职业院校发展基本问题研究[M].天津:天津大学出版社,2012:29.
[2] 俞竹超,樊治平.知识协同理论与方法研究[M].北京:科学出版社,2014:47 -48.[3] 赵月望,李传义.高等职业教育教学改革创新与实践[M].重庆:重庆大学出版社,2011.[.]卢志鹏.现代职业教育新论[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5.[5] 刘巍,阮芸星,蔡霞.协同学习教学模式下的数据库通识课程教学设计[J]. Computer Em,2014(9).[6] 吴炜炜.通识教育观视域下的高职公共基础课体系改革的实践与思考[J].江苏第二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2014(4).
Reforms on the Higher Vocational Englisli General Education Courses by the Synergetic Theory
WANG Yan - hua,HUANG Yan - feng
(General Education College,Jinhua Polytechnic,Jinhua Zhejiang 321000,China)
Abstract: By enhancing students ’ ability on Englis}i,widening their horizon,improving their ability on cross - cultural comparison and communication,the higher vocational Englis}i general education courses aim to elevate students5 profeplishment and ability in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However,the students have had a prejudice on result on English study due to thei poor English. By using the synergetic theory,this paper discusses how to construct a new teacher - student relationship and teaching mode in general English teaching in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and how to apply it to teaching practice.
Key words:higher vocational English general courses; synergetic theory; teaching models (责任编辑:桂杉杉)
185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