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单元表内除法(一)第一课时认识平均分(1)
教学内容:第42--43页例1、例2、“试一试”和“想想做做”第1~3题。教学目标:
1.使学生经历分物体的活动过程,通过分类、比较,认识“平均分”;学会把一些物体“按每几个一份”分成几份,掌握“按每几个一份”平均分的方法,并能说明“按每几个一份”平均分的过程和结果。
2.使学生通过操作经历观察、比较和综合、抽象、概括等活动过程,体验把一些物体“按每份几个分”的过程和结果,形成具体的分法,积累平均分的经验,发展动手操作能力和比较、综合、抽象、概括等初步的思维能力。
3.使学生积极参与操作和思考活动,体验学习和认识新内容的乐趣,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逐步形成与同学合作学习、相互交流的态度。
教学重点:平均分的含义及按每几个一份平均分的方法。教学难点:理解按每几个一份平均分的分法和结果。
教学准备:教师准备桃子图片,师生分别准备圆片、小棒若干。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认识“平均分”1.教学例1。(1)初步认识
引入:小朋友,你们喜欢孙悟空吗?一天,孙悟空带了6个桃回花果山,小猴子们最喜欢吃桃了,都围了过来。孙悟空说:“且慢!要想吃桃,先要学会分桃。孩子们,你们说说,把这6个桃分成两堆,可以怎样分?”听了孙悟空的话,小猴子们很着急,想不出办法了。
操作:小朋友,我们来帮帮小猴子的忙,好吗?请大家拿出6个圆片,代表6个桃,自己动手分成两堆,再说说是怎样分的。
交流:你是怎样分的?
观察:分成两堆,有3种不同的分法。你能按每份个数的情况,把这3种分法分成两类吗?
交流:这3种分法分成了怎样的两类?为什么这样分类?哪一类是每份同样多?指出:按每份个数相同和不同,把这3种分法分成了两类,其中分成3个和3个是每份个数同样多。每份分得同样多,叫平均分:(板书:每份分得同样多——平均分)
追问:怎样的分法叫作平均分?(2)加深认识。
引导:这6个桃还可以怎样平均分呢?你想平均分成几份就分成几份,同桌小朋友先讨
论讨论,然后用圆片摆出你们的分法: 交流:你是怎样平均分的?
追问:为什么这两种分法也是平均分?
强调:把一些物体分成几份,只要每份分得同样多,就是平均分。2.做“想想做做”第1题。
小朋友看“想想做做”第1题,交流结果,让学生说说理由。说明:平均分就是每份分得同样多。二、动手操作,学习分法1.教学例2
谈话:孙悟空看我们认识了“平均分”,直夸大家很聪明。它说:有8个桃,每个小朋友分2个,可以分给几个小朋友呢?(出示例题,摆出8个桃)
小朋友,你觉得怎样分这8个桃,就能看到分给几个小朋友了呢?要求:请小朋友在图里分一分,看看能分给几个小朋友。交流:你是怎样分的,可以分给几个小朋友?追问:这样分是不是平均分,为什么?
回顾:请小朋友回想一下刚才的平均分是怎样分的,同桌讨论一下。交流:刚才的平均分是怎样分的?
指出:刚才平均分的分法是这样的:按每2个一份地分,结果是分成4份。2.教学“试一试”。
出示“试一试”,让学生说说题意。
提问:12根小棒,每2根一份地分,每次拿出几根小棒,能看出怎样的结果?每3根、每4根一份地分呢?
小朋友能分吗?自己动手分一分,每次分完后看分成几份,并且记录下来:每()根一份,分成()份。
学生操作,教师巡视指导。
交流分法和结果,结合交流渲示分的过程,明确每份分了几根,结果是分成了几份,并板书。
引导:小朋友来看小棒,想每次分法:第一次每(2)根一份,结果分成——(6份);第二次每(3)根一份,结果分成——(4份);第三次每(4)根一份,结果分成——(3份)。你觉得这里平均分是怎样分的,结果能知道什么?[板书:每几个一份地分结果是分成()份]
让学生一齐说一说:每几个一份地分,结果是分成几份。
小结:(指黑板上小棒、板书)刚才学习的是怎样平均分。大家通过分一分、看一看,明白了这种分法先看每份是几个,知道了平均分可以每几个一份地分,结果是分成几份。 2
三、组织练习,巩固内化1.做“想想做做”第2题。
让学生明确要求,先圈一圈,再填空。交流分法和结果。逐题说说每几个一份,结果分成了几份.有错的订正。
提问:这里的平均分都是怎样分的?
强调:平均分可以每几个一份地分,结果看分成几份。2.操作平均分。
让学生摆出6个圆片。要求按每2个一份地分,看能分成几份。(学生操作,交流分法和结果,并结合演示)
要求按每3个一份地分,看能分成几份。(学生操作,交流分法和结果,并结合演示)说明:刚才大家的分法,就是按每几个一份平均分.结果知道分成了几份。3.做“想想做做”第3题。
让学生看图、读题。提问:请看图上,每人分3个,图里是怎样拿气球的?(每次拿出3个气球给1个小朋友)
填空:小朋友想一想,像这样每3个一份地分,可以分给几个小朋友呢?把结果填在()里;如果有困难,可以在图里圈一圈,再填一填。
交流结果:这里把15个气球平均分,是怎样分的?四、回顾内容,课堂小结
引导:今天学习了什么内容?你知道了哪些知识呢?通过学习有哪些体会?
小结:今天学习了平均分。通过小朋友摆学具,知道了每份分得同样多,就叫平均分。还通过分桃、分学具,知道了平均分的一种分法:按每几个一份地分,结果可以看分成了几份。同时,小朋友体会到,用学具摆一摆,分一分,是认识平均分、学会平均分的好方法。。 板书设计:
认识平均分
每份分得同样多——平均分 每几个一份地分结果是分成()份 机动课:练习
教学内容:补充练习教学目标: 1、使学生理解平均分的含义。
2、掌握平均分中把一些物体按每几个一份,分成几份的分法。教学过程: 3
一、谈话导入二、学生独立完成练习
1、说说下面哪种分法是平均分,并在□里打√。(1)△△△△△△△△(2)○○○○○
□□
2、先圈一圈再填空○○○○○○○○
(1)8个○,每2个一份,分成了()份。(2)8个○,每()个一份,分成了()份。3、先摆一摆,再填空。
(1)有12个△,每2个一份,可以分成()份。(2)有12个△,每3个一份,可以分成()份。(3)有12个△,每()个一份,可以分成()份。4、画一画
(1)10个△,每2个一份。(2)16个○,每4个一份。三、拓展练习
1、把16个三角形平均分,有几种分法。四、完成练习册,批改练习四、针对错误进行评讲。
第二课时认识平均分(2)
教学内容:第44-45页例3、“试一试”和“想想做做”第1~4题,“动手做”。教学目标:
1.使学生经历把一些物体“平均分成几份”的过程,学会把一些物体“按几份平均分”,掌握“按几份平均分”的方法,并能说明“按几份平均分”的过程和结果;进一步体会平均分的内涵。 4
3.使学生积极参与操作和思考活动,体验学习和认识新内容的乐趣,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逐步形成与同学合作学习、相互交流的意识和习惯。
教学重点:按几份平均分的方法。
教学难点:理解按几份平均分的过程和结果。
教学准备:教师准备桃子图片,师生分别准备圆片、小棒和小正方形若干。教学过程:
一、操作回顾,揭示课题1.操作回顾。
我们已经学习了把一些物体平均分,现在就来用平均分的方法分一分。(1)请拿出8根小棒,每2根一份分一分,看能分成几份。(学生操作)交流:8根小棒怎样分的,分成了几份?
结合交流演示按每2根一份地分,并画圈表示分法和结果:
(2)追问:这是平均分吗?这里的平均分是按什么来分的,结果知道了什么?指出:这里的平均分是按每2根一份地分,结果看分成几份。[板书:按每几个一份地分结果分成几份]
2.谈话揭题。
像上面这样,每份分得同样多,就是“平均分”。这里的平均分是知道每2根一份,要每次拿2根摆成一份,结果分成4份,这是按每几个一份地分。那平均分还可以怎样分呢?今天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平均分.学会平均分的另一种分法。(板书课题)小朋友要注意两种分法不同的地方。 二、动手实践1.教学例3。(1)学生操作、交流。出示例题,让学生了解题意。
引导:这里把8个桃平均分给2个小朋友,问每个小朋友分几个。现在请大家先拿出8个圆片代替8个桃;再拿出2根小棒横着摆.代表2个小朋友。
追问:摆2根小棒表示什么意思?
现在大家动手分一分8个桃,按照平均分给2个小朋友来分.把桃分完,看每个小朋友能分得几个,在书上()里填一填。
桃平均分给2个小朋友,就是平均分成几份?先摆2根小棒表示要按什么平均分?(按2份平均分) 5
说明:8个桃平均分给2个小朋友,就是要平均分成2份.所以先摆小棒或画圈确定分2份,再按2份平均分。
小朋友按2份平均分的分法有一些不同,有的每份先分1个,有的每份先分2个……再把剩下的这样分完;也有的每份一次分4个,刚好分完。过程不同,但都是按2份分,把每份分得同样多。
引导:想一想,每次摆的时候为什么都要把每份个数分得一样多呢? 演示、操作,统一方法:刚才小朋友的分法,都是按2份分,做到了每份同样多。现在请小朋友再跟老师一起分一分:8个桃要按2份平均分,先确定分的份数是2份;为了保证每份分得同样多,可以这样分:每份先分1个,接着每份再分1个……现在正好分完。
提问:8个桃按2份平均分,结果知道了什么?(3)回顾小结。 小朋友回想一下刚才的分法,把8个桃按几份平均分的?我们是怎样分的,结果知道了什么?
说明:今天把8个桃平均分是这样分的:按指定的2份平均分,分完后看到每份分得4个。
启发:想一想今天学习的分法,和前面学的“按每几个一份地分”一样吗?有什么不一样?
说明:今天学习的平均分,先确定好平均分成几份,按几份平均分,结果是每份分得几个;前面学习的平均分,是先确定好每几个一份,按每几个一份地分,结果是分成几份。
2.教学“试一试”。
出示“试一试”,让学生说说题意。
提问:12根小棒,平均分成2份,想一想要确定好几份来分,能看出怎样的结果?平均分成3份、4份呢?
小朋友能分吗?请小朋友先想好每次分成几份,再动手分一分,分完后看每份几根,并且记录下来:平均分成()份,每份()根。学生操作,教师巡视指导。
交流分法和结果,结合交流演示分的过程(教师画圈或横线表示份数),明确各是按几份平均分的,结果每份几根,并板书。
引导:小朋友来看小棒,想每次分法:第一次按2份平均分,结果每份是——(6根);第二次按3份平均分,结果每份是——(4根);第三次按4份平均分.结果每份是——(3根)。你觉得这里平均分都是按什么分的,结果能知道什么?[板书:按几份平均分结果是每份()个]让学生一齐说一说:按几份平均分,结果是每份几个。
小结:(指黑板上小棒、板书)刚才学习的是平均分另一种分法。大家通过分一分、看一看,明白了今天是先看清要平均分成几份,然后按几份平均分,结果是看每份几个。 6
三、组织练习,深化认识1.做“想想做做”第1题。
指导学生看懂分的方法,说说要平均分成几份,为什么每份先分1个,接着怎样分;再连线分一分,分完为止,然后填一填。
交流连线结果,逐题说说按几份平均分,结果每份几个:提问:这里平均分先看什么,都是按什么分的?
小结:这里的平均分,都是先看要平均分成几份,按几份平均分,结果能知道每份几个。2.做“想想做做”第2题。让学生理解题意。
提问:分胡萝卜给几只小兔,要求按几份平均分?
提醒学生可以连一连,也可以用学具表示8根胡萝卜分一分。再把分得的结果说一说、填一填。
3.做“想想做做”第3题。
明确题意后,要求学生先看着图在脑子里分一分,想想每只松鼠分得几个,再连一连、分一分、填一填,看自己想的结果对不对?
提问:这是按几份平均分的,结果每份几个?4.做“想想做做”第4题。(1)出示题目,组织操作。
15个○能平均分成几份?先同桌时论,(可以想几个几是15)想好了一起交流。交流:能平均分成几份?(板书:平均分成3份、5份、15份)
你准备按几份平均分?先想一想,再选一个平均分的份数,用圆片分一分。在小组里交流你是怎样分的。
(2)组织交流.深化分法。
根据学生交流分法,教师演示分法:先确定平均分几份。再分一分。分完后让学生说说:15个○平均分成()份,每份()个。
说明:刚才小朋友用今天的分法平均分,分得真好!都是:先看要平均分成几份.按几份平均分,结果是每份几个。
(3)观察拓展。 四、完成“动手做” 7
1.用8个小正方形拼长方形。
请小朋友拿出8个小正方形,你能拼成一个长方形吗?同桌商量怎样拼,动手做一做,看看你有几种拼法。
交流拼法,教师演示两种拼法:拼成一排的,拼成两排的。(注意引导学生明白4某2的两种拼法位置不同,但却是完全一样的图形)
启发:请看拼成的图想一想,怎样很快想到能拼成2排.每排4个?(引导用二四得八或2某4=8想)
说明:用几个几是8.想乘法口诀或算式,再把8个平均分,就能想到怎样拼。比如,二四得八,或者2某4=8,就想到按2排平均分,一排可以摆4个;也可以想到按每4个摆一排,可以摆成2排。
2.用12个、l8个小正方形拼长方形。
用12个、18个能拼成长方形吗?你选一种个数,用你的方法想一想、拼一拼,再和同学说说是怎样想的。等会我们一起交流怎样拼的,各有几种拼法。
交流拼法,教师展示给学生观察,启发学生说说是怎样想的。3.拼正方形。
提问:用这样的小正方形拼正方形的话,你最少用凡个就能拼成正方形?让学生用4个小正方形拼正方形。五、回顾过程,全课总结
提问:这节课的“平均分”你学到了什么?能说说今天平均分的方法是按什么平均分,结果是什么吗?和前面学习的平均分方法不同在哪里呢?
你是通过什么活动学会平均分的方法的?
小结:今天仍然学习平均分。小朋友还是通过动手操作分桃、分学具,学会了平均分的另一种分法:看清要平均分成几份,按几份平均分,结果得到每份几个。用学具摆一摆、想一想,是学习数学的好帮手,小朋友要学会用学具学数学。 板书设计:
认识平均分
按每几个一份地分,结果分成几份。 8
机动课:练习
教学内容:补充练习教学目标: 1、使学生理解平均分的含义。
2、掌握平均分中把一些物体平均分成几份,每份是几的分法。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 二、学生独立完成基本练习
1、8条鱼平均分给2只小猫吃,每只猫吃()条。2、9个萝卜平均分给3只小兔,每只小兔分得()个。3、
(1)12个○,平均分成3份,每份是()个。(2)12个○,平均分成4份,每份是()个。4、10条鱼,平均放在2个鱼缸里,每个鱼缸放()条。 9
5、9个纽扣平均钉在3件衣服上,每件衣服钉()个。6、16个□,平均分成4份,每份是()个。7、12个□,平均分成2份,每份是()个。三、拓展练习
你会把18块饼干平均分给几个小朋友?每人分到几块?在纸上画出分法。四、完成补充习题册。五、针对错误进行评讲。
第三课时认识平均分(3)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46~47页例4、“想想做做”第1~6题。教学目标:
1.使学生经历平均分的活动过程,进一步掌握“按每几个一份地分”和“按几份平均分”的方法,能区分平均分的不同分法,能根据平均分的同一情境从不同角度说明平均分的过程和结果。
教学重点:比较、认识平均分不同分法的特点。教学难点:根据同一情境从不同角度说明分法。教学准备:学生准备小棒、圆片各若干。教学过程: 10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