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2022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心理学》能力检测试卷

来源:小奈知识网
2022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心理学》能力检测试卷

考试须知:

1、考试时间:150分钟,本卷满分为100分。

2、请首先按要求在试卷的指定位置填写您的姓名、准考证号等信息。 3、请仔细阅读各种题目的回答要求,在密封线内答题,否则不予评分。 姓名:______ 考号:______

一、填空题(共10小题,每题2分,共20分)

1、人的能力形成和发展,主要是______因素和______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

2、艾宾浩斯用首创的便于控制的识记材料,即无意义音节来研究记忆,从而揭示了人类遗忘的规律是______ 、______ 。

3、高级神经过程的基本特征是神经过程的强度、神经过程的______和神经过程的______。 4、注意分配的条件是,同时进行的两种活动中有一种是______的,而且同时进行的几种活动之间具有______的。

5、在心理学史上,一般把______年在德国莱比锡大学创建的心理实验室视为心理学独立的标志,把______誉为心理学独立的旗手。

6、观察过程总是伴随着______活动,因此有把观察称为______。 7、心理学是研究______ 及其______科学。

8、有意后注意是在______基础上产生并与目的任务相联系,但又不需要______的注意。 9、根据思维探索答案的方向不同,把它分为______和______。

10、性格的情绪特征主要有:情绪强度特征、情绪稳定性特征、______特征和______特征。

二、选择题(共20小题,每题1分,共20分)

1、医生根据病人的体温、血压、心电图等检查资料确诊病患,这属于下列哪种思维特性?( )

A.间接性 B.概括性 C.预见性

第 1 页 共 10 页

D.抽象性

2、属于人的心理发展特点的是( )

A.集中性与分散性 B.连续性与阶段性 C.平衡性与差异性 D.方向性与可逆性

3、人以知识经验为基础对感知事物加以处理并作出解释或判断的组织加工过程是( ) A.知觉整体性 B.知觉选择性 C.知觉理解性 D.知觉恒常性

4、在人性的叙述中,认为人是理性的,是善良的和值得尊重的是( )

A.认知主义 B.行为主义 C.人本主义 D.存在主义

5、人们成功的完成某种活动所必需具备的个性心理特征是( )

A.能力 B.性格 C.气质 D.需要

6、人在对自己行为的自觉调节方式和水平方面的性格特征是( )

A.性格的态度特征 B.性格的意志特征 C.性格的情绪特征 D.性格的理智特征

7、在学习遇到困难或环境中出现干扰因素时,努力地把自己的注意维持在学习内容上,这时的注意是( )

A.随意后注意 B.有意注意

第 2 页 共 10 页

C.不随意注意 D.有意后注意

8、“北方人比较毫爽、耿直,南方人比较精明、感情细腻”这种区分是( )

A.首因效应 B.近因效应 C.晕轮效应 D.刻板印象

9、引起动机的内在心理条件是( )

A.感觉 B.思维 C.需要 D.性格

10、在教学中为了实现知识的迁移,教师应该应用( ),使学生在学习和思维中将事物的非本质属性从本质属性中剔除,更好地掌握概念间的因果联系。

A.基本原理 B.变式 C.概念 D.教材结构

11、编制16种个性因素问卷的心理学家是( )

A.奥尔波特 B.卡特尔 C.吉尔福特 D.艾森克

12、学校的环境气氛、压力与学生的愿望是影响大学生发展的( )

A.表现性因素 B.知识性因素 C.组织性因素 D.个体性因素

13、不爱与人交往、有孤独感,动作显得缓慢、单调、深沉的特征属于( )

A.胆汁质

第 3 页 共 10 页

B.多血质 C.黏液质 D.抑郁质

14、“入芝兰之室,久而不闻其香”的现象是( )

A.感觉的适应 B.联觉 C.感觉的对比 D.味觉

15、受经验与习惯的影响而产生的心理活动的准备状态,它影响问题的解决时的倾向性,这是( )

A.定势 B.迁移作用 C.动机状态 D.变式

16、在德国莱比锡大学建立世界上第一个心理实验室,使心理学成为一门独立科学的学者是( )

A.冯特 B.华生 C.费希特 D.弗洛伊德

17、不少大学生恋爱态度呈现轻率化的现象表现为( )

A.“不求天长地久,但求曾经拥有” B.“爱人只有一个,情人可以多个” C.主观学业第一,客观爱情至上 D.“儿女情长,英雄气短” 18、以下叙述正确的是( )

A.遗传素质是个体心理发展的决定因素 B.环境和教育是心理发展的物质基础

C.实践活动和主观能动性是心理发展的关键因素 D.人的心理发展是遗传和环境相互作用的产物

第 4 页 共 10 页

19、遵从、认同和内化是大学生态度与品德的( )

A.形成阶段 B.转化阶段 C.习得阶段 D.修正阶段

20、人的认识过程、情绪情感过程意志过程称为( )

A.个性特点 B.心理过程 C.心理现象 D.个性倾向

三、名词解释(共8小题,每题2分,共16分)

1、想象: 2、表象: 3、性格: 4、心理状态: 5、无意想象: 6、知觉: 7、注意:

8、社会刻板效应:

四、判断题(共10小题,每题1分,共10分)

1、( )虚幻的想象是不受客观现实制约的。

2、( )所谓“潜移默化”,就是指影响通过有意识记而接受。 3、( )在复习时把相似的材料放在一起进行,复习效果会更好。 4、( )潜移默化是指有意识记的结果。

5、( )“天生的聋子决不能想象出悠美的音乐,天生的盲人决不能想象出春天的美景。” 说明想象是有现实基础的,材料来自客观现实。

6、( )心境是一种持久而微弱的情绪状态,具有弥散性,有时心境的产生是没有原因的。

第 5 页 共 10 页

7、( )知觉是人脑对事物个别属性的反应。 8、( )复述是短时记忆保持的重要机制。

9、( )人的特殊能力发展水平的高低取决于人的智力水平的高低。

10、( )心境是一种持久而微弱的情绪状态,具有弥散性,有时心境的产生是没有原因的。

五、简答题(共6小题,每题4分,共24分)

1、影响性格形成发展的因素。

2、梦的伪装方法主要有哪些?

3、引起和保持有意注意的条件。

4、情绪有哪些功能?

5、启发式策略包括哪些具体的问题解决策略?

6、表象具有哪些基本特征?它有什么重要作用?

第 6 页 共 10 页

六、论述题(共1小题,每题10分,共10分)

1、什么是问题解决,举例分析影响问题解决的因素?

第 7 页 共 10 页

参考答案

一、填空题(共10小题,每题2分,共20分)

1、遗传 环境

2、先快后慢 先多后少 3、平衡性 灵活性 4、熟练 内在联系 5、1879 冯特

6、思维 思维的知觉 7、心理现象 规律

8、有意注意 意志努力

9、集中性思维 发散性思维 10、情绪持久性 主导心境

二、选择题(共20小题,每题1分,共20分)

1、A 2、B 3、C 4、C 5、A 6、B 7、B 8、D 9、C 10、B 11、B 12、A 13、D 14、A 15、A 16、A 17、A 18、D 19、C 20、B

三、名词解释(共8小题,每题2分,共16分)

1、想象:是对记忆表象进行加工改造,形成事物新形象的过程。 2、表象:是指人脑对感知过的事物的形象的反映。 3、性格:是指个体对现实的稳定态度和与之相适应的习惯化了的行为方式的个性心理特征。 4、心理状态:是指某一时刻或某段时间内相对稳定的心理活动背景。包括意识状态、注意、情绪状态、疲劳状态等。

5、无意想象:是指没有预定目的的、不自觉的想象,又称不随意想象。 6、知觉: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整体属性的反映。 7、注意:是指心理活动对一定对象的指向和集中。

8、社会刻板效应:指人们对社会上某一类事物产生的比较固定的看法,也是一种概括而笼

第 8 页 共 10 页

统的看法。

四、判断题(共10小题,每题1分,共10分)

1、错 2、错 3、错 4、错 5、对 6、错 7、错 8、对 9、错 10、错

五、简答题(共6小题,每题4分,共24分)

1、答:

①家庭在性格形成和发展中的作用。 ②学校在性格形成和发展中的作用。

③社会实践在性格形成和发展中的作用。 ④主观因素在性格形成和发展中的作用。 2、答:

伪装的方法有四种:

1、减缩:删减显性梦境的情节。 2、转移:转移显性梦境的情节。

3、象征:潜性梦境中被压抑的冲动或欲望以象征性的表征出现在显性梦境中。 4、再修正:个体在陈述显性梦境时,会对梦中情节加以修正。 3、(1)加深对任务的理解,合理地组织活动。对任务的重要性理解的越清楚深刻,完成任务的愿望越强烈,与完成任务有关的一切事物越能引起人的注意;在明确任务的前提下,合理地组织安排好活动直接有利于注意的集中。

(2)排除无关因素的干扰。有意注意是需要以顽强的意志同各种干扰作斗争而坚持的。 (3)培养间接兴趣。间接兴趣是指对活动目的或结果的兴趣,间接兴趣越稳定,越能对活动对象产生有意注意。 4、情绪功能:

一适应环境的功能;

二影响和调节认知活动的功能; 三信息传递的功能。

5、答:启发式策略包括如下一些具体的问题解决策略:

1、搜索策略

2、目的——手段分析 3、爬山法

4、逆向推理法 5、类似法

6、其它的一些方法

6、表象是记忆表象的简称,指当事物不在眼前,人脑中对有关感知过的事物形象的反映。表象具有直观性和概括性特征,但表象的直观性没有感知所得形象那样鲜明、完整与稳定,它反映的是事物的主要特征。表象的概括性与思维中的语词概括不同,它是在多次感知基础

第 9 页 共 10 页

上的形象概括,带有本质和非本质属性。表象的重要作用表现在它打破了一个人的认识受当前事物直接作用的局限,使认识更趋概括化。

六、论述题(共1小题,每题10分,共10分)

1、问题解决指一系列有目的指向性的认知操作过程。运用新颖独特的方法解决问题的叫创造性问题解决;运用现有方法解决问题的叫常规性问题解决。问题解决过程一般经历四个阶段:提出问题、分析问题、提出假设和检验假设。

影响问题解决的因素主要有知觉情境,知觉情境越简单、明显,有关条件越容易感知,问题越容易解决;情境较复杂、隐匿时,问题就不易解决;定势这种心理活动的准备状态,有时会妨碍问题的解决,它突出地表现在“功能固着”上;动机和情绪状态,耶克斯~多得逊定律表明,问题解决者应保持适中的动机激奋水平;个性差异,如性格特等。

第 10 页 共 10 页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