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中职教师职业倦怠问题研究

来源:小奈知识网


中职教师职业倦怠问题研究

当前,相当一部分中职教师因学生基础差、管理难度大、职业危机、工作压力大等主客观原因,产生了职业倦怠症。教师的职业倦怠是教师因不能有效地缓释工作压力或妥善地应付工作中的挫折而产生的一种厌倦和畏惧工作任务的心理反应。教师体验到职业倦怠后容易对学生失去耐心和爱心,对工作的控制感和成就感下降,对生活和工作失去兴趣。陷入职业倦怠的教师所产生的消极心境和态度,不仅损害着教师的身心健康及其专业发展,同时也影响着中职教育的品质和发展。

一、中职教师职业倦怠的主要表现

一是情绪倦怠。时常出现情绪低落,注意力不集中,遇事易躁易累,容忍度低,敏感紧张等,在认知方面缺乏热情与活力等。二是工作冷漠。对教育工作热情消失,工作动力不足,对学生缺少足够的爱心和耐心,不愿意与学生接触,对学生表现出冷漠、厌烦,甚至还易于攻击他人,讽刺同事等。三是成就感低。教师觉得自己所做的工作没有多大的价值,无法给学生带来更大的变化和积极的影响,感受不到职业的荣誉感。

二、中职教师职业倦怠的根源

第一,教学对象的原因。中职学生由于在初中阶段就存在着学习困难现象,他们的不良行为、问题行为比起一般普高学生来说显得明显,并且不易改进。教师经过很大的努力、花费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却因为各种各样的原因未获得明显改善或无法达到预定的目标,学生的行为表现背离了教师的期望,不停地处理有问题的学生,极大地降低了教师职业在教师心目中的地位。“桃李满天下”是做教师的理想,也是教师幸福感、成就感的来源,中职教师的工作在学生这一层面是相当缺乏回报与安慰的。

第二,来自社会环境的影响。从社会因素看,由于受“学而优则仕”等传统观念的影响,家长或学生往往对职业教育持消极态度,走进中职学校是不得已而为之的无奈选择。从家庭因素看,中职生多数来自社会中下阶层的家庭,他们在经济资本、社会资本、文化资本的拥有量方面均处于相对弱势,留守儿童、问题家庭较多,部分家长不重视中职生的教育,对子女抱着一种长身体、混日子的态度。这些负面因素的存在也不同程度的影响了教师的工作积极性。

第三,教师工作评价的失准。社会对教师的期望是教好每一个学生,但学生的综合素质和价值取向方面的变化是缓慢的,短时间难以量化和显性评价,系统内也很难界定一个教师工作的成就大小,中职教师的非教学任务(如:维持纪律、管理学生、活动组织等)的付出超出了教学任务的付出,教师难以证明自已到底取得了什么成就。模糊的评价会导致教师产生付出与回报失衡心理,这也是造成中职教师职业倦怠的重要诱因。

第四,自身素养方面的原因。有的教师在工作中对评优选先、绩效考核等激励机制有焦虑感,对结果感到心理不平衡,因没有达到自己的期望值,而产生悲观、失望等消极情绪,再加上本人的性格缺陷,如内向、孤僻、暴躁、不和群、缺乏自信心等原因,使自己没有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不能正确对待工作中的问题,会使消极思想加剧。消极与低成就会使教师感到“雄关漫道真如铁”,从而引起职业倦怠。

三、 中职教师职业倦怠的应对策略

第一、树立教师的职业自信心。党的十八大报告要求“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这一新的提法为职业教育赋予了新的内涵。2月26日国务院专门召开了职业教育工作会议,这必将会把职业教育发展推向一个新的高度。作为中职教师,要深刻领会国家教育发展政策和动向,只有抢抓机遇才能大有可为。中职教育应当将“立德树人”作为根本任务,在教

会学生掌握精湛职业技能的同时,更要教会学生如何做人,在教会学生做一名身心健康、遵纪守法公民的前提下,培养其成为一名具有良好职业道德、职业精神、职业素养并且全面发展的“职业人”。按照这一要求,教师对学生的期望就能适度,教师就会有一个正确的职业教育观。

第二,多渠道激发教师的工作热情。良好的教师评价可以认识教师的优点和存在的不足,给他们指明工作的方向,调动其工作的积极性,激发其工作热情,在教师群体形成一种竞争机制,有利于教师改进工作和提高自身素质。但教育工作有其自身的特殊性,教好教坏的评价标准很难定性,只有评价是不够的,学校要在运用奖惩性评价的同时更要重视发展性的教师评价,把评价的目标定位在提高教师的职业水准和教师专业素养的发展之上,尽可能的为教师的发展提供展示潜能的平台。

第三,教师要加强自我修养。教师职业与公务、执法、医务、金融等行业相比,有很大的优点,虽是一个清苦的职业,但风险度低,有较强的职业安全感,而且还有较多的假期。中职教师要适时调整自我期望值,学会悦纳自我,善于从生活中多方发现自己的长处和优点,积累和增强自我效能感。积极参加学校以及社会的集体活动,经常进行体育锻炼,培养健康的爱好和情趣,积极参与研讨活动、学术交流活动等,释放压力,培养开朗豁达的职业品格。

第四,建立和谐的新型师生关系。中职生是一群有着自卑、失落和迷茫心态的青少年,更需要教育者倾注更多的引导、尊重和关爱。教师要能“一分为二”地看待每一位学生,相信每一个学生心中都有向上、向善的愿望。教师要俯下身来与学生交往,倾下心来关注学生,及时了解学生的思想和心理困惑,尽力解决学生的学习和生活难题。要善于发现中职生身上的“闪光点”,激发学生内在的积极力量和优秀品质,最大限度地挖掘学生的潜能。有了这样的教育观和师生关系,教师的工作态度一定会是积极的、乐观向上的。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