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植物生理学名词解释

来源:小奈知识网


植物生理学——名词

1.植物生理学:研究植物生命活动规律的科学。内容大致可以分为生长发育与形态建成、物质与能量转化、信息传递和信号转导等3个方面。 2.水势(water potential):每偏摩尔体积水的化学势差。即水溶液的化学势(μw)与纯水(μ0w)的化学势之差,除以水的偏摩尔体积(Vw)所得的商。 3.Ψs(solute potential):渗透势,也称溶质势。是由于溶质颗粒的存在而引起的水势降低值。恒为负值。 4.根压(root pressure):由于根部水势梯度使水沿导管上升的动力。主动吸水。 5.内聚力学说:蒸腾—内聚力—张力学说 水分子具有较大的内聚力足以抵抗张力,保证由叶至根水柱不断来解释上升原因的学说。 6.蒸腾作用(transpiration):指水分以气体状态,通过植物体的表面(主要是叶子),从体内散失到体外的现象。

7.水分临界期:植物对水分不足最敏感、最易受害的时期。

1

8.矿质营养(mineral nutrition):植物对矿物质的吸收、转运和同化,称为矿质营养。

9.溶液培养法 (solution culture method ):亦称水培法。是在含有全部或部分营养元素的溶液中栽培植物的方法。 10.平衡溶液(balanced solution):植物在含有适当比例和浓度的多种盐分配制成的溶液中才能正常生长发育,这样的溶液称为平衡溶液。 11.根外营养:植物叶片也可以吸收矿物质和小分子有机物质,这个过程称为根外营养,也称叶片营养(foliar nutrition)、根外施肥、叶面施肥。 12.诱导酶(induced enzyme)或适应酶(adaptive enzyme):指植物本来不含某种酶,但在特定外来物质的诱导下,可以生成这种酶。 13.生物固氮(biological nitrogen fixation):某些微生物把空气中的游离氮固定转化为含氮化合物的过程,称为生物固氮。 14.原初反应(primary reaction):指光合作用中从叶绿素分子受光激发到引起第一个光化学反应为止的过程,其中包含色素分子对光能的吸收、传递和转换的过程。

2

15.增益效益(enhancement effect)或爱默生效应(Emerson effect):两种波长的光(远红光、红光)协同作用而增加光合效率的现象。 16.希尔(Hill)反应:在光照下,离体叶绿体类囊体能将含有高铁的化合物还原为低铁化合物,并释放氧。 17.光合链(photosynthetic chain):在类囊体膜上的PSⅡ和PSⅠ之间几种排列紧密的电子传递体完成电子传递的总轨道。 18.光合磷酸化:是指叶绿体利用光能驱动电子传递建立跨类囊体膜的质子动力势,质子动力势就把ADP和磷酸合成为ATP的过程。 19.光呼吸(photorespiration):植物的绿色细胞依赖光照,吸收O2和放出CO2的过程,被称为光呼吸。 20.光补偿点(light compensation point):同一叶子在同一时间内,光合过程中吸收的CO2与光呼吸和呼吸作用过程中放出CO2的等量时的光照强度。 21.末端氧化酶(terminal oxidase):是把底物的电子通过电子传递系统最后传递给分子氧并形成水或过氧化氢的酶类。 22.ADP/O:表示线粒体氧化磷酸化的一个重要指标,指每传递两个电子到氧合成ATP的数量

3

23.交替氧化酶: 抗氰呼吸电子传递的末端氧化酶,将电子从UQ传给O2,对氧的亲和力较高,易受水杨酸氧胯酸所抑制,对氰化物不敏感。 24.呼吸商(respiratory quotient,RQ):呼吸商= 放出CO2/吸收O2 25.极性运输(polar transport):是指生长素只能从植物体的形态学上端向下端运输;仅局限于胚芽鞘、幼茎、幼根的薄壁细胞之间;主动运输。 26.三重反应:乙烯可抑制黄化豌豆幼苗伸长生长(矮化),促进横向生长(加粗),地上部失去负向重力性生长(偏上生长)。黄化幼苗对乙烯的这三种反应被称为“三重反应”。 27.极性(Polarity):是指在器官、组织甚至细胞中在不同的轴向上存在某种形态结构和生理生化上的梯度差异;细胞不均等分裂;极性一旦建立,即难于逆转。 28.光形态建成(photomorphogenesis):依赖光控制细胞的分化、结构和功能的改变,最终汇集成组织和器官的建成,就称为光形态建成,亦即光控制发育的过程。

29.暗形态建成(skotomorphogenesis): 暗中生长的植物表现出

4

各种黄化特征,如茎细而长、顶端呈钩状弯曲和叶片小而呈黄白色,这种现象称为暗形态建成,也称为黄化(etiolation)。

30.春化作用(Vernalization):低温诱导植物开花的过程,称为春化作用。 31.脱春化作用(devernalization):在春化过程结束之前,如遇高温,低温效果会削弱甚至消除的现象。 32.光周期(photoperiod):在一天之中,白天和黑夜的相对长度,称为光周期。 33.光周期现象(photoperiodism):植物对白天和黑夜的相对长度的反应,称为光周期现象。 34.光周期诱导(photoperiodic induction):植物只需要一定时间适宜的光周期处理,以后即使处于不适宜的光周期下仍然可以开花,这种现象称为光周期诱导 。 35.呼吸跃变(respiratory climacteric):当果实成熟到一定程度时,呼吸速率首先是降低,然后突然增高,然后又下降的现象,称为呼吸跃变。 36.后熟作用(after-ripening):许多植物的种子脱离母体后,需在一定的外界条件下,经过一段时间才能达到生理上成熟的过程,称为

5

后熟作用。

37.衰老(senescence):植物的衰老是指细胞、器官或整个植株生理功能衰退,趋向自然死亡的时相。 38.逆境(stress):对植物产生伤害的环境称为逆境,又称胁迫。包括生物胁迫(biotic stress)和非生物胁迫(abiotic stress)。 39.抗逆性(stress resistance):植物对不良环境的适应性和抵抗力,称为植物的抗逆性,简称抗性。植物抗性有两种形式,一是避逆性;二是耐逆性。 40.交叉适应(cross adaptation):植物处于零上低温、高温、干旱或盐渍条件下,能提高植株对另外一些逆境的抵抗能力,这种与不良环境反应之间的相互适应作用,称为植物中的交叉适应。 6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