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积累与运用(满分25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B )(2分) A.选聘(pìn) 亘古(gèn) 殷红(yīn) 污秽(huì) ....B.哺育(bǔ) 赫然(hè) 懊悔(ào) 胡骑(jì ) ....C.字帖(tiě) 可汗(hán) 镐头(gǎo) 咳嗽(ké) ....D.踱步(duó) 泛滥(làn) 郝叟(sǒu) 默契(qiè)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B )2分) A.斑澜 叠起 枯躁 惊涛澎湃 B.蚱蜢 嗥鸣 浊流 马革裹尸 C.摇蓝 险峻 喧闹 妇孺皆知 D.挚痛 畴划 慷慨 兀兀穷年
3.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运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A )(2分) A.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真是日新月异,让人目瞪口呆。 .... B.只有坚持不懈地刻苦努力,才能取得优良的成绩。 .... C.抓好禁毒,功在当代,利在千秋,是刻不容缓的大事。 .... D.如果能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就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D )(2分)
A.由于团省委的一系列关爱活动,使留守儿童感受到了大家庭的温暖。 B.在旅游旺季到来之际,我市推广并通过了“美丽乡村游”的休闲旅游政策。 C.据统计,地球上的森林大约已有三分之一左右被采伐或毁掉。 D.我们只有与自然和谐相处,才能保护好我们赖以生存的家园。 5.填入下面横线处的句子,排列最恰当的一项是(2分)( A ) ①当然,在表现自己的时候,自身的缺点或不足难免会有所暴露。 ②表现自己,适当地张扬个性,更容易在这个竞争激烈的社会中立足。
③况且缺点被发现或被指出也未必不是一件好事,至少这可以促使我们完善自己。 ④不过,这都是最真实的自己。
A.②①④③ B.①②④③ C.③②④① D.②①③④ 6. 请结合语境再仿写一句话。(2分)
有了关爱,人生就如荒芜的沙漠,有了甘泉的滋润;有了关
爱, , ;有了关爱,人生就如寂寥的森林,有了鸟儿的陪伴。
人生就如贫瘠的土地,有了花草的点缀。 7.名著阅读(5分)
肚中有了点食,他顾得看看自己了。身上瘦了许多,那条破裤已经脏得不能再脏。他懒得动,可是要马上恢复他的干净利落,他不肯就这么神头鬼脸地进城去。不过,要干净利落就得花钱,剃剃头,换换衣服,买鞋袜,都要钱。手中的三十五元钱应当一个不动,连一个不动还离买车的数儿很远呢! (1)文段选自《 骆驼祥子》,作者 。(1分)
(2)请联系原著内容,简要说说祥子在前后性格有什么变化?(2分)是什么原因导致这样的变化?
(1)老舍(舒庆春)(2)前:老实坚忍、自尊好强、 吃苦耐劳等,后:麻木潦倒、好占便宜、自暴自弃等,原因:黑暗的旧社会对普通劳动者的摧残,造成人性的扭曲。(三起三落) 8.文言诗文填空。(8分)
谁家玉笛暗飞声 ,散入春风满洛城。 故园东望路漫漫,双袖龙钟泪不干。 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
在《木兰诗》中作者用比喻表达对木兰的赞美之意的诗句是 雄兔脚扑朔,雌兔眼迷离.
(5)韩愈的《晚春》中描写暮春百花盛开的句子是 草树知春不久归,百般红紫斗芳菲。
(6) 《登幽州台歌》中抒发诗人怀才不遇情感的句子是 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
(7)《登飞来峰》中的“ 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和《望岳》中的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有异曲同工之妙。
(8)《己亥杂诗》中今天用来赞扬无私奉献精神的诗句是 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望岳 杜甫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层云,决眦入归鸟,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9、“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写出了泰山什么特点?(2分)
神奇秀丽,高大巍峨 10、请说说“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蕴含的哲理和诗人抒发的情感。(2分) 哲理:蕴含了站得高才能看得远的哲理。只有不怕困难,敢于攀登绝顶,才能俯视一切。
情感:不怕困难,敢于攀登绝顶,俯视一切的雄心气概和远大抱负。
(甲)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
自以为大有所益。”蒙乃始就学。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 (乙)炳烛①夜读
晋平公问于师旷曰:“吾年七十,欲学,恐已暮矣。”师旷曰:“何不炳烛乎?”平公曰:“安有为人臣而戏其君乎?”师旷曰:“盲臣②安敢戏其君?臣闻之,少而好学,如日出之阳;壮而好学,如日中之光;老而好学,如炳烛之明。炳烛之明,孰与昧行③乎?”平公曰:“善哉!”
11用“/”给下面的句子划分朗读节奏。(只划一处)(1分) 蒙 /辞 以 军 中 多 务
12下列表述有误的一项是(D)。(2分)
A.《孙权劝学》选自《资治通鉴》,《资治通鉴》是司马光主持编纂的一部编年体通史。
B.《孙权劝学》记录了孙权劝学、吕蒙就学、鲁肃叹学的全过程。
C.孙权劝吕蒙读书的目的:让吕蒙通过“学”,了解历史,从而借鉴古人的经验,增长治国的才干。
D. “卿”是古代臣对君、晚辈对长辈的称谓;“大兄”是古代对自家兄长的尊称。 13解释下列加下划线的词语。(4分) (1)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同“耶” ) (2)见往事耳( 了解 ) (3)盲臣安敢戏其君( 怎么 ) (4)孰与昧行乎( 哪个 ) 14翻译下列句子。(4分)
①吾年七十,欲学,恐已暮矣。
②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
(1)我年龄七十岁了,很想再学习,恐怕已经晚了。
(2)与读书人分别几天后,就应该重新用新的眼光看待(他)。
15甲文和乙文都是谈论学习的,读完后,说说你分别受到什么样的启发或明白了什么样的道理?
甲文:受到的启发是读书学习可以增强学识、提高素养、改变命运。(或:读书学习可以获得前人的经验,增长自己的才干。) 乙文:明白了学无止境,活到老学到老的道理。 父爱昼夜无眠
父亲最近总是萎靡不振,大白天躺在床上鼾声如雷,新买的房子如音箱一般把他的声音“扩”得气壮山河,很是影响我的睡眠——我是一名昼伏夜“出”的自由撰稿人,并且患有神经衰弱的职业病。我提出要带父亲去医院看看,他这个年龄嗜睡,
没准就是老年痴呆症的前兆。父亲不肯,说他没病。再三动员失败后,我有点恼火地说,那你能不能不打鼾,我多少天没睡过安稳觉了!一言既出,顿觉野蛮和“忤逆”,我怎么能用这种口气跟父亲说话?父亲的脸在那一刻像遭了寒霜的柿子,红得即将崩溃,但他终于什么话也没说。
第二天,我睡到下午4点才醒来,难得如此“一气呵成”。突然想起父亲的鼾声,推开他的房门,原来他不在。不定到哪儿玩麻将去了,我一直鼓励他出去多交朋友。看来,虽然我的话冲撞了父亲,但他还是理解我的,这就对了。父亲在农村穷了一辈子,我把他接到城里来和我一起生活,没让他为柴米油盐操过一点心。为买房子,我欠了一屁股债。这不都得靠我拼死拼活写文章挣稿费慢慢还吗?我还不到30岁,头发就开始“落英缤纷”,这都是用脑过度、睡眠不足造成的。我容易吗?作为儿子,我唯一的要求就是让他给我一个安静的白天,养精蓄锐。我觉得这并不过分。 父亲每天按时回来给我做饭,吃完后让我好好睡,就出去了。有一天,我随口问父亲,最近在干啥呢?父亲一愣,支吾着说,没,没干啥。我突然发现父亲的皮肤比原先白了,人却瘦了许多。我夹些肉放进父亲碗里,让他注意加强营养。父亲说,他是“贴骨膘”,身体棒着呢。
转眼到了年底,我应邀为一个朋友所领导的厂子写专访,对方请我吃晚饭。由于该厂离我的住处较远,他们用车来接我。饭毕,他们又送我一套“三枪”内衣,并让我随他们到附近的浴室洗澡。雾气缭绕的浴池边,一个擦背工正在一肥硕的躯体上刚柔并济地运作。与雪域高原般的浴客相比,擦背工更像一只瘦弱的虾米。就在他结束了所有程序,转过身来随那名浴客去更衣室领取报酬时,我们的目光相遇了。“爸爸!”我失声叫了出来,惊得所有浴客把目光投向我们父子,包括我的朋友。父亲的脸被热气蒸得浮肿而失真,他红着脸嗫嚅道,原想跑远点儿,不会让你碰见丢你的脸,哪料到这么巧…… 朋友惊讶地问,这真是你的父亲吗?
我说是。我回答得那样响亮,因为我没有一刻比现在更① 父亲,② 父亲,③ 父亲并④ 于父亲。我明白了父亲为何在白天睡觉了,他与我一样昼伏夜出。可我深夜沉迷写作,竟从未留意父亲的房间没有鼾声!
我随父亲来到更衣室。父亲从那个浴客手里接过三块钱,喜滋滋地告诉我,这里是闹市区,浴室整夜开放,生意很好,他已攒了1000多元了,“我想帮你早点儿把房债还上。”
在一旁递毛巾的老大爷对我说,你就是小尤啊?你爸为让你写好文章睡好觉,白天就在这客座上躺一躺,唉,都是为儿为女哟……
我心情沉重地回到浴池。父亲撇下老李头,不放心地追了进来。父亲问,孩子,想啥呢?我说:“我想,让我为您擦一次背……”话未说完,就已鼻酸眼热,湿湿的液体借着水蒸气的掩护蒙上眼睛。“好吧,咱爷俩互相擦擦。你小时候经常帮我擦背呢。”
父亲以享受的表情躺了下来。我的双手朝圣般拂过父亲条条隆起的胸骨,犹如走过一道道爱的山冈。
17.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2分) 一个擦背工正在一肥硕的躯体上刚柔并济地运作。 刚柔并济: 17.刚强和柔和的互相补充,使恰到好处。
18.请根据自己对课文的理解,将“敬重”“抱愧”“理解”“感激”四个词语填入文中画线的①②③④处。(4分)
① ② ③ ④ 18.①理解 ②感激 ③敬重 ④抱愧
19.“我”无意中在浴室碰到父亲,他红着脸嗫嚅道:“原想跑远点儿,不会让你碰见 你的脸,哪料到这么巧……”当我回到浴室,父亲又不放心地追了进去。这些举动反映了父亲怎样的心理?表现出父亲是怎样一个人(4分)
19.反映了父亲不想让儿子担心自己,又恐怕自己的行为给儿子带来负面影响的矛盾心理。表现出父亲的无私和宽容。
20.对于父亲做擦背工一事,其实前面有许多伏笔,请找出来。(2分) 20.父亲最近总是萎靡不振,大白天躺在床上鼾声如雷。突然想起父亲的鼾声,推开他的房门,原来他不在。我突然发现父亲的皮肤比原先白了,人却瘦了许多。 21.请结合全文,谈谈你对“我的双手朝圣般拂过父亲条条隆起的胸骨,犹如走过一道道 爱的山冈”一句的理解。(3分)
21.我深深地被父爱所感动,父爱如山,坚强、伟岸,我觉着,世上的任何语言都不足以表达父爱的深厚和凝重,我们唯有以自己的努力去回报如山般凝重似海般深沉的父爱。关于父爱的故事无数,每每看到,我仍是止不住地感动。父爱最无私、最坚实 高贵的施舍
一个乞丐来到我家门口,向母亲乞讨。这个乞丐很可怜,他的右手连同整条手臂断掉了,空空的袖子晃荡着,让人看了很难受。我以为母亲一定会慷慨施舍的,可是母亲却指着门前的一堆砖对乞丐说:“你帮我把这堆砖搬到屋后去吧。”乞丐生气地说:“我只有一只手,你还忍心叫我搬砖。不愿给就不给,何必刁难我?”母亲并不生气,俯身搬起砖来。她故意用一只手搬,搬了一趟才说:“你看,一只手也能干活。我能干,你为什么不能干呢?”乞丐怔住了,他用异样的目光看着母亲,尖突的喉结像一枚橄榄上下动了两下,终于俯下身子,用他的左手搬起砖来,一次只能搬两块。他整整搬了两个小时,才把砖搬完,累得气喘如牛,脸上有很多灰尘,乱发被汗水濡湿了,斜贴在额头上。母亲递给乞丐一条雪白的毛巾。乞丐接过去,很仔细地把脸和脖子擦了一遍,白毛巾变成了黑毛巾。母亲又递给乞丐20元钱。乞丐接过钱,很感激地说:“谢谢你。”母亲说:“你不用谢我,这是你自
己凭力气挣来的工钱。”乞丐说:“我不会忘记你的。”他向母亲深深地鞠了一躬,就上路了。
过了很多天,又有一个乞丐来到我家门前,向母亲乞讨。母亲让乞丐把屋后的砖搬到屋前,照样给了他20元钱。我不解地问:“上次你叫乞丐把砖从屋前搬到屋后,这次你又叫乞丐把砖从屋后搬到屋前。你到底想把砖放在屋后,还是放在屋
前?” 母亲:“这堆砖放在屋前和屋后都一样。”我嘟着嘴说:“那就不要搬了。”母亲摸摸我的头说:“①英姬,对乞丐来说,搬和不搬可就大不相同了。” 此后又来过几个乞丐,我家那堆砖就被屋前屋后地搬来搬去。
几年后,有个很体面的人来到我家。他西装革履,气度非凡,跟电视上的大老板一模一样。美中不足的是,这个大老板只有一只左手,右边是一条空空的衣袖,一荡一荡的。老板用一只手握住母亲的手,俯下身说:“②如果没有你,我现在还是个乞丐。因为当年你教我搬砖,今天我才成为一家公司的董事长。”母亲说:“这是你自己干出来的。”独臂的董事长要把母亲连同我们一家人迁到城里去住,做城里的人,过好日子。母亲说:“我们不能接受你的照顾。”“为什么?”“因为我们家人人都有两只手。”董事长坚持说:“我已经替你们买好了房子。”母亲笑一笑说:“那你就把房子送给连一只手也没有的人吧。 22.概括上文所叙述的故事。(2分) 22.母亲巧帮乞丐成才的事。
23.文章开头对乞丐进行特征性的描写的句子是,(2分) 下文中与之相呼应的句子有。(用原文答)(2分)
23.他的右手连同整条手臂断掉了,空空的袖子晃荡着。 “右边是一条空空的衣袖,一荡一荡的。”
24.文中画线的句子①,母亲为什么说“对乞丐来说,搬和不搬可就大不相同”呢? (2分)
24.有无付出劳动的问题。
25.文中画线句子②,那位“很体面的人”说他从一个可怜的“乞丐”成为一家公司的“董
长”,原因是“因为当年你教我搬砖”。这句话更深层的含义是什么? (2分) 25.当年你教会了我要自力更生。
26.现实生活中有各式各样的乞讨者。对此现象你有什么看法?你是怎样面对哪些向你乞
讨的人的?(3分) 26.观点要明确,做法要善良。
27.作文:那一瞬间真让我感动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