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检验
B.验证质量工程师
C.鉴别
D.检测
答案:A
2.根据Kano模型,当特性不充足时,顾客不满意;充足时,顾客满意。越不充足,越不满意;越充足,越满意。这反映了( )。
A.理所当然质量
B.一元质量
C.多元质量
D.魅力质量
答案:B
3.对管理者而言,需要掌握更多人际技能和概念技能的是哪个管理层( )。
A.高层管理者
B.中层管理者
C.基层管理者质量工程师
D.一般管理者
答案:B
4.过程监视是经常采用的一种有效的( )方式。
A.质量检
B.质量控制
C.质量改进
D.质量策划
答案:B
5.全面质量管理的思想是以( )为中心,以全员参与为基础。
A.全员参与
B.质量
C.顾客质量工程师
D.过程
答案:B
1. 顾客关系管理是选择和管理顾客,最终获得顾客( )而实施的一种管理方法。
A.信息
B.满意质量工程师
C.长期价值
D.反馈意见
答案:C
2.关于我国法定计量单位,( )的说法不正确。
A.我国采用国际单位制
B.所有SI单位都是我国法定计量单位
C.我国法定计量单位都是SI单位 D.《计量法》的颁布第一次以法律形式统一了我国的计量单位制度
答案:C 3.( )是企业对供应商质量控制最关键的契约。
A.产品技术信息
B.基本供货协议
C.质量协议质量工程师
D.技术协议
答案:C
4.以下哪项不是质量检验的步骤( )。
A.熟悉检验有关标准和技术文件
B.收取检验费用
C.测量和试验
D.比较和判定
答案:B
5.正确的不合格品定义是( )。
A.经检查确认质量特性不符合规定要求的产品
B.经检查需确认质量特性是否符合规定要求的产品
C.经检验确认质量特性不符合规定要求的产品质量工程师
D.经检验尚未确认质量特性的产品
答案:C
1.下列论述中错误的是( )。
A.特性可以是固有的也可以是赋予的
B.完成产品后因不同要求而对产品所增加的特性是固有特性
C.产品可能具有一类或多类别的固有特性质量工程师
D.某些产品的赋予特性可能是另一些产品的固有特性
答案:B
2.产品验证中所指的“客观证据”是( )。
A.产品说明
B.产品质量检验记录
C.技术标准质量工程师
D.产品供方的发货单
答案:B
3.质量保证是质量管理的一部分,致力于提供质量要求会得到满足的( )
A.期望
B.信任
C.保证质量工程师
D.过程
答案:B
4.对一次检测后拒收的产品,经过认真分析原因,采取相应对策后反馈到加工中去,防止重新出现不合格的检验站形式是( )。
A.集中处理式
B.开环分类式
C.开环处理式
D.闭环处理式
答案:D
5.方针目标管理的理论依据是( )。
A.行为科学
B.泰罗制质量工程师
C.系统理论
D.行为科学和系统理论
答案:D
1.用“预防、鉴定和故障”作为科目将成本分类的模式称为( )。
A.PAF模式
B.过程模式质量工程师
C.寿命周期模式
D.综合控制模式
答案:A
2.关于质量检验程序文件,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是检验工作必须遵循的规范和准则
B.也称为质量检验的管理标准
C.是由质量检验部门和质量管理部门共同起草的
D.必须经最高管理层批准后纳入质量管理体系文件
答案:C
3.质量信息系统的作业层的特点之一是( )。
A.不可预见性
B.阶段性
C.概要性质量工程师
D.可预见性
答案:D
4.我国标准的性质分为强制性和( )两种。
A.参考性
B.建议性
C.推荐性
D.参照性
答案:C 5.( )所阐述的将活动和相关资源作为过程进行管理,可以更有效地得到期望的结果。
A.系统方法
B.过程方法
C.互利关系质量工程师
B.决策方法
答案:B
1.WTO/TBT给与各成员国的权利和义务是( )。
A.保护本国产业不受外国竞争的影响
B.保护本国的国家安全质量工程师
C.保证各企业参与平等竞争的条件和环境
D.保证各成员之间不引起竞争
答案:C
2.产品质量法适用的主体是( )。
A.公民、法人和企业
B.公民、法人和社团组织
C.公民、法人和公司
D.生产者、销售者及其它对产品质量负有责任的人
答案:D
3.计量特点中,( )是指测量结果是可重复、可再现、可比较的。
A.准确性
B.一致性质量工程师
C.溯源性
D.法律性
答案:B 4.把同类事物两种以上的表现形态归并为一种或限定在一定范围内的标准化形式称为( )。
A.简化
B.统一化
C.通用化
D.系列化
答案:B
5.kg是( )。
A.SI基本单位
B.SI辅助单位质量工程师
C.SI 导出单位
D.SI 单位的倍数单位
答案:A
.GB/T19001—2000标准对设计和开发的要求是针对( )的设计和开发。
A.产品
B.过程质量工程师
C.体系
D.服务
答案:A 2.( )是在正常工作条件下,能确保测量仪器规定准确度的被测量值的范围。
A.示值范围
B.标称范围
C.量程
D.测量范围
答案:D
3.对供应商与企业传统的竞争关系特征,下列表述不正确的是( )。
A.传统的竞争关系主要表现为价格驱动
B.企业通过在供应商之间分配采购数量对供应商加以控制
C.企业与供应商保持长期稳定的合同关系
D.企业与供应商的信息交流少质量工程师
答案:C
4. ( )用于考核指定产品的设计是否符合有关产品标准和验证产品是否满足设计要求。
A.产品检验
B.产品验证
C.型式试验
D.例行试验
答案:C
5.在审核中收集的证据显示有紧急和重大的风险时,应首先及时报告( )。
A.受审核方
B.审核委托方
C.认证机构
D.行政主管部门质量工程师
答案:A
1.在管理幅度给定的条件下,管理层次与组织规模的大小( )。
A.成正比
B.成反比质量工程师
C.组织规模越大,管理层次越多
D.组织规模越大,管理层次越少
答案:AC
2.方针目标管理作为一种科学管理方法具有( )等特点。
A.强调系统管理
B.强调重点管理
C.注重例外管理
D.注重措施管理
答案:ABD
3.质量经济性管理程序中,从组织的角度识别和评审过程主要包括( )。
A.识别过程活动
B.监控费用质量工程师
C.识别影响顾客满意的因素
D.编制顾客满意度报告
答案:AB
4.信息传递过程大体由( )组成。
A.信息分析
B.信源
C.信道.
D.信息利用
E.信宿
答案:BCE
5.根据《ISO10015质量管理——培训指南》标准,组织实施培训的四个阶段是( )。
A.识别培训需求
B.设计和策划培训
C.提供培训质量工程师
D.评价培训结果
E.继续教育
答案:ABCD
1.国家标准的制定对象为( )。
A.通用零部件的技术要求
B.互换配合\\通用技术语言要求
C.通用基础件的技术要求质量工程师
D.工业产品的安全卫生要求
答案:BC 2.《产品质量法》规定的认定产品质量责任的依据有( )。
A.法律法规规定的产品质量必须满足的条件
B.产品缺陷
C.明示采取的产品标准
D.上级有关指导性文件
答案:ABC
3.组织与供应商的合作伙伴关系是一种互利共赢的关系,其特征有( )。
A.组织对供应商给予技术支持,帮助其降低成本、改进质量、缩短产品开发周期
B.组织通过在供应商之间分配采购数量对供应商加以控制
C.长期稳定的紧密合作取代短期的合同质量工程师
D.组织与供应商有较多的信息交流与信息共享
答案:ACD
4.同一产品的供应商个数应根据( )确定。
A.产品的重要程度
B.市场供应状况
C.附近供应商的数量
D.供应商的可靠程度
答案:ABD
5.以下关于感知价值论述正确的是( )。
A.在一定的质量下,价格越低,顾客的感知价值越高
B.在一定的质量下,价格越低,顾客的感知价值越低
C.感知价值与顾客满意度存在正相关关系质量工程师
D.感知价值与顾客满意度存在负相关关系
答案:AC
1.顾客关系管理技术类型包括( )。
A.运营型
B.分析型
C.协作型质量工程师
D.交互型
答案:ABC
2.ISO 9000:2000族标准的核心标准有( )。
A.ISO 9001
B.ISO 9004
C.ISO 9000
D.ISO 10012
E.ISO 19011
答案:ABCE
3.2000版ISO 9001要求组织编制的质量手册至少应包括:( )等内容。
A.质量管理体系所覆盖的范围
B.组织结构图质量工程师
C.标准所要求的形成文件的程序或对其引用
D.各过程之间的相互作用的表述
答案:ACD
4.产品防护的目的是防止产品( )。
A.损坏
B.丢失
C.变质
D.误用
答案:ACD
5.防止不合格并消除其产生原因的措施有( )。
A.不合格品控制
B.数据分析
C.纠正措施质量工程师
D.预防措施
答案:CD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