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
一、选择题
1.小明笔记中有一处错误,你认为是图中的哪一处( )
A.a处 【答案】B 【解析】
B.b处 C.c处 D.d处
A、氧化铁是赤铁矿的主要成分,正确;B、失氧的过程为还原反应,得氧的过程为氧化反应,一氧化碳发生的是氧化反应,错误;C、一氧化碳和氧化铁的反应条件是高温,正确;D、一种单质和一种化合物生成另一种单质和另一种化合物的反应叫置换反应,一氧化碳和氧化铁都是化合物,二者的反应不是置换反应,正确。故选B。
2.为防止家中菜刀生锈,小风设计了如下方案:
①每天用汽油擦拭一遍 ②用完后保存在盐水中 ③擦干后用植物油涂抹 ④用干布把它擦干,悬挂 ⑤用食醋涂抹 ⑥用酱油涂抹。请选出你认为合理的方案() A.①②③④⑥⑦ B.②③④ C.③④ D.⑤⑥⑦ 【答案】C 【解析】 【详解】
①菜刀擦汽油,会导致菜刀无法使用,故①错误; ②用完后保存在盐水中,盐水能加快铁的锈蚀,故②错误; ③擦干后用植物油涂抹,擦植物油不影响继续使用,故③正确; ④用干布把它擦干,这样在干燥的情况也不会生锈,故④正确; ⑤用食醋涂抹,会导致生锈加快,故⑤错误;
⑥用酱油涂抹,盐的存在会加速生锈,故⑥错误。防止家中菜刀生锈合理的方案是③④。故选C。 【点睛】
铁生锈的条件是铁与氧气和水同时接触,酸性溶液、盐溶液能促进铁生锈。解答本题要掌
握铁生锈的条件,只有这样才能找出防止铁生锈的方法。
3.实验室里,用如图所示的装置还原氧化铁过程中,可能生成四氧化三铁、氧化亚铁或铁等固体物质。关于该实验,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实验时,试管中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证明该反应有CO2气体生成 B.实验结束时,玻璃管中红色的氧化铁粉末变成黑色,该产物不一定是铁粉 C.反应后,玻璃管中的固体物质质量比反应前减少了,则减少的质量为CO2气体质量 D.为了减少空气污染,应增加尾气处理装置 【答案】C 【解析】 【详解】
A、试管中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证明该反应有二氧化碳生成是正确的,选项A正确; B、反应也可能生成四氧化三铁或氧化亚铁,它们也是黑色的,所以玻璃管中红色的氧化铁粉末变成黑色,该产物不一定是铁,选项B正确;
C、反应后,玻璃管中的固体物质质量比反应前减少了,则减少的质量小于二氧化碳中氧元素的质量,选项C不正确;
D、尾气中可能有一氧化碳,一氧化碳有毒,所以一定要进行尾气处理,选项D正确; 故选:C。 【点睛】
本题通过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铁考查了常见物质的性质,及对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铁实验的掌握,增加了学生分析问题的思维跨度,强调了学生整合知识的能力。
4.铜能被加工成厚度仅为7微米的超薄铜箔,说明铜具有良好的 A.导电性 【答案】B 【解析】 【分析】 【详解】
铜能被加工成厚度仅为7微米的超薄铜箔,说明铜具有良好的延展性,与导电性、导热性、抗腐蚀性无关。故选B。
B.延展性
C.导热性
D.抗腐蚀性
5.为验证Mg、Cu、Ag三种金属的活动性强弱,某化学兴趣小组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四个实验。其中不必进行的实验是( )
A. B. C. D.
【答案】C 【解析】
由金属活动顺序表的应用分析四个实验,发现验证实验的设计思路为:根据三种金属与盐酸反应情况,可验证铁的活动性比铜、银强;然后利用金属铜和硝酸银的置换结果,验证铜的活动性比银强.对比四个实验,实验B证明金属铜不能置换出酸中的氢,而实验D又可以证明银的活动性小于铜,所以,不做实验C也不影响三种金属活动性的判断.所以: A、A实验必需进行,故A不符合题意; B、B实验必需进行,故B不符合题意; C、C实验不需进行,故C符合题意; D、D实验必需进行,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C.
6.有三种金属X、Y、Z,它们与酸或盐溶液可以发生如下反应:①Y+X(NO3)2═Y(NO3)2+X;②X+H2SO4═XSO4+H2↑;③Z不与盐酸反应.则该三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为( ) A.X>Y>Z 【答案】B 【解析】 【详解】
解:由题意可知,①Y+X(NO3)2═Y(NO3)2+X,说明金属的活动性Y>X;由
②X+H2SO4═XSO4+H2↑,说明金属X位于氢的前边;由③Z不与盐酸反应,说明金属Z位于氢的后面;故其活动性顺序为Y>X>Z。故选B。
B.Y>X>Z
C.Z>X>Y
D.Z>Y>X
7.某溶液含有Cu(NO3)2和AgNO3,现向其中加入一定量的锌粉进行处理,并绘制参加反应的锌与溶液中溶质种类的关系图(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Cu的活动性比Ag强,只用盐酸无法探究两者活动性强弱
B.当溶质种类为1种时,金属单质种类可能为1种 C.c~d间(不含两点)的溶液中金属离子为Zn2+、Cu2+ D.从m1变化到m2时,溶液中硝酸铜的质量分数变大 【答案】B 【解析】 【分析】
根据在金属活动性顺序中,位置在前的金属能将位于其后的金属从其盐溶液中置换出来,锌>铜>银,锌能与硝酸铜反应生成硝酸锌和铜,能与硝酸银反应生成硝酸锌和银,生成的铜能与硝酸银反应生成硝酸铜和银进行分析 【详解】
锌粉加入Cu(NO3)2和AgNO3的混合液中,锌粉会先和AgNO3发生反应,后跟Cu(NO3)2发生反应。
A、由金属活动顺序表可知:铜和银都排在氢的后面,所以滴加盐酸后两者均不能与盐酸反应,所以无法无法探究两者活动性强弱,故说法正确;当溶质种类为两种时,硝酸银全部被置换为银,硝酸铜可能有部分被置换为铜,金属单质的种类可能是2种,说法正确;故不符合题意;
B、当溶质种类为1种时,表明溶液中的硝酸银和硝酸铜全部参加反应,这种溶质应该是硝酸锌,从而可知金属单质至少两种,不可能为1种,说法错误;故符合题意; C、c~d间(不含两点)的溶液中金属离子是两种,则这两种一定是Zn2+、Cu2+,此时Ag+已经被完全置换了出来,说法正确;故不符合题意;
D、当参加反应的锌的质量为m1﹣m2时,溶液中溶质的种类为三种,表明硝酸银没有全部被置换出来,硝酸铜没有参加反应,溶液中硝酸铜的质量相等,但是溶液的质量会随着锌置换出硝酸银中的银而不断小,故硝酸铜的质量分数会逐渐升高,说法正确;故不符合题意; 故选B 【点睛】
本题考查了金属活动性顺序的应用,完成此题,可以依据金属活动性顺序及其意义进行,注意金属在与两种金属的盐溶液发生置换反应时,会先置换活动性较弱的金属。
8.金属活动性顺序表在化学学习中有重要作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Zn不能置换出稀硫酸中的氢 B.Ag能将硫酸铜溶液中的铜置换出来 C.在Al、Mg、Fe中金属活动性最强的是Al D.“真金不怕火炼”说明金在高温时也不与氧气反应 【答案】D 【解析】 【分析】 【详解】
A、在金属活动性顺序中,锌位于氢的前边,Zn能置换出稀硫酸中的氢,故A错误;
B、在金属活动性顺序中,银位于铜的后边,Ag不能将硝酸铜溶液中的铜置换出来,故B错误;
C、在Al、Mg、Fe中金属活动性最强的是Mg,故C错误; D、“真金不怕火炼”说明金在高温时也不与氧气反应,故D正确。 故选:D。
9.向一定质量的FeSO4和CuSO4的混合溶液中加入一定质量锌粉,充分反应后过滤,得滤液M和滤渣N.向滤渣N中加入稀盐酸,有气泡产生根据实验现象分析判断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滤液M中一定存在Zn2+ B.滤液M的颜色呈蓝色 C.滤渣N中一定含有Fe和Cu D.滤渣N的质量小于加入锌粉的质量 【答案】B 【解析】 【分析】
在金属活动性顺序中,铜、锌、铁的活动性顺序为:锌>铁>铜,所以向FeSO4和CuSO4的混合溶液中加入一定质量锌粉,锌先与硫酸铜反应生成了硫酸锌和铜,当硫酸铜完全反应后,锌再与硫酸亚铁反应,生成硫酸锌和铁,充分反应后过滤,得滤液M和滤渣N,向滤渣N中加入稀盐酸,有气泡产生,说明了滤渣中一定有铁、铜,可能有锌,溶液中的CuSO4完全发生了反应 【详解】
A、由上述分析可知,锌先与硫酸铜反应生成了硫酸锌和铜,所以,滤液M中一定存在Zn2+,故不符合题意;
B、由上述分析可知,溶液中不存在CuSO4,滤液M的颜色不会呈蓝色的,故符合题意; C、由上述分析可知,滤渣N中一定含有Fe和Cu,故不符合题意;
D、由化学方程式可知,每65份质量的锌会置换出64份质量的铜或56份质量的铁,锌置换出铜或铁都会使固体的质量减小,所以滤渣N的质量小于加入锌粉的质量,故不符合题意 【点睛】
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判断发生的化学反应的先后顺序,参加反应的金属是否过量, 反应生成物是滤渣,还是滤液。
10.下列物质不能由金属和酸反应直接制得的是( ) A.AgCl 【答案】A 【解析】 【分析】 【详解】
B.FeCl2
C.MgCl2
D.AlCl3
A、在金属活动性顺序中,银位于氢的后面,不能与酸反应,故A符合题意; B、铁和盐酸反应生成的是氯化亚铁,故B不符合题意; C、镁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镁。故C不符合题意; D、铝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铝。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A。
11.金属Ti(钛)是一种具有许多优良性能的较为昂贵的金属,钛和钛合金被认为是21世纪的重要金属材料。某化学兴趣小组在实验室探究Ti、Mg、Cu的活泼性顺序。他们在相同温度下,取大小相同的三种金属薄片,分别投入等体积等浓度足量稀盐酸中,观察现象如下: 金属 金属表面现象 Ti 放出气泡速度缓慢 Mg 放出气泡速度快 Cu 无变化 下列有关三种金属的说法正确的是:( )
A.三种金属的活泼性由强到弱的顺序是:Ti、Mg、Cu B.若Ti粉中混有Mg,提纯Ti时可用稀盐酸除去Mg C.用Ti从CuSO4溶液中置换出Cu是工业制取Cu的很好途径 D.温度、金属表面积、盐酸浓度等因素都会影响反应速率 【答案】D 【解析】 【详解】
A、由现象可以看出反应最快的是镁,其次是钛,无明显现象时铜;根据反应快慢、能否与酸反应与活动性之间的对应可以得出,三种金属活动性顺序为:镁、钛、铜,故A错误;
B、Ti和Mg都与盐酸反应,在除去Mg的同时,Ti也除掉了,故B错误;
C、钛(Ti)是一种昂贵的金属,用Ti从CuSO4溶液中置换出Cu制取铜,成本太高,在工业上是不可取的,故C错误;
D、一般情况下,温度越高、表面积越大、盐酸浓度越大反应的速率越快,所以,D正确。 故选:D。
12.下列现象和事实,可用金属活动性左右为难作出合理解释的是 ①金属镁在空气中比铝更易点燃,说明镁比铝活动性强 ②金属铝比金属锌更耐腐蚀,说明锌比铝活动性强 ③硫酸铜、石灰水配制农药波尔多液,不宜用铁制容器 ④金属锌与稀硫酸反应速率适中,更适于实验室制取氢气 A.①② 【答案】C
B.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解析】 【分析】
本题是对金属活动性顺序及其应用的考查。解答这类题目时,首先,要熟记和理解金属活动性顺序及其应用,以及与之相关的知识等;然后,根据所给的实验、问题情景或图表信息等,结合所学的相关知识和技能,细致地阅读、分析题意等,联系着生活实际,细心地进行探究、推理,最后,按照题目的要求,认真地进行选择或解答即可. 【详解】
①在相同的条件下,金属在氧气中反应越剧烈,说明金属的活动性越强,金属镁在空气中比铝更易点燃,说明镁比铝活动性强,故对;
②金属铝更耐腐蚀是由于其化学性质活泼,在常温下就可以和氧气反应而形成致密的氧化铝薄膜,从而阻止进一步氧化,而不是说明锌的活动性比铝强,故错;
③铁的活动性比铜强,所以铁能将硫酸铜中的铜置换出来,故不能用铁桶来配制波尔多液,故对;
④锌的化学性质较温和,和酸反应时的速率不快也不慢,适合在实验室中制取氢气,故对;
综上可知,说法正确的为①③④,故选C。
13.为验证铁、铜、铝三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可选用的一组物质是( ) A.FeSO4溶液、Cu、AlCl3溶液 C.CuSO4溶液、Fe、Al 【答案】B 【解析】 【分析】 【详解】
A、铜和硫酸亚铁溶液、氯化铝溶液都不反应,无法判断铁和铝的活泼性,故错; B、铁与CuSO4溶液反应,与AlCl3溶液不反应,能判断三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故对; C、硫酸铜溶液和铁、铝都反应,无法判断铁和铝的活泼性,故错;
D、Cu、Fe均不能置换出AlCl3溶液中的铝,无法判断铁、铜的金属活动性,故错。 故选:B。
B.CuSO4溶液、Fe、AlC13溶液 D.AlCl3溶液、Fe、Cu
14.印刷铜制电路板的“腐蚀液”为FeCl3溶液。已知铜、铁均能与FeCl3溶液反应,反应方程式分别为:Cu2FeCl3=2FeCl2CuCl2,Fe2FeCl33FeCl2。现将一包铜、铁的混合粉末加入到盛有FeCl3溶液的烧杯中,充分反应后烧杯中仍有少量固体,关于烧杯中物质组成的说法正确的是( )。 A.溶液中一定含FeCl2,固体一定含铜
B.溶液中一定含FeCl2,固体一定是铁和铜
C.溶液中一定含FeCl3,固体一定是铁和铜 D.溶液中一定含FeCl2、CuCl2,固体一定含铜 【答案】A
【解析】 【详解】
A.铁的化学性质比铜活泼,因此铁首先和氯化铁溶液反应,只有铁反应完,铜才可以与氯化铁溶液反应生成CuCl2,因此充分反应后烧杯中仍有少量固体,则烧杯溶液中一定含有的溶质是 FeCl2,烧杯中一定含有的固体是 Cu,故A正确;
B.铁的化学性质比铜活泼,因此铁首先和氯化铁溶液反应,只有铁反应完,铜才可以与氯化铁溶液反应生成CuCl2,因此充分反应后烧杯中仍有少量固体,则烧杯溶液中一定含有的溶质是 FeCl2,烧杯中一定含有的固体是 Cu,不一定含有铁,故B错误;
C.烧杯仍有少量固体,而铁和铜都能够与三价铁离子反应,所以不可能有三价铁离子,故C错误;
D.如果铁过量,则溶液中只有氯化亚铁,不会有氯化铜,故D错误。 故选:A。
15.将一定质量的Zn粉和Fe粉的混合物加到一定质量的CuSO4溶液中,充分反应后过滤,得滤液M和滤渣N。根据实验现象分析判断,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滤渣N中一定含有Fe和Cu
B.滤渣N的质量可能等于原混合物的质量 C.滤液M的颜色可能是浅绿色 D.滤液M中最多含3种金属阳离子 【答案】A 【解析】 【详解】
A、铜一定会被锌或铁置换出来,因为硫酸铜溶液质量未知,锌和铁有可能被硫酸铜反应完了,故滤渣N中一定有铜,可能有锌、铁,选项错误;
B、锌一定与硫酸铜反应,Zn+CuSO4═ZnSO4+Cu,65份的锌置换出64份质量的铜,滤渣质量会减少;铁是否与硫酸铜反应及反应的程度未知,Fe+CuSO4═FeSO4+Cu,56份质量的铁置换出64份的铜,滤渣质量会增大,因此滤渣N质量可能等于原固体粉末质量,故选项正确;
C、如果铁和硫酸铜反应,生成硫酸亚铁,则滤液M显浅绿色,故选项正确; D、如果硫酸铜溶液过量,锌和硫酸铜反应生成硫酸锌,铁和硫酸铜反应生成硫酸亚铁,此时滤液M中有铜离子、锌离子、亚铁离子,故选项正确。 故选A。
16.光亮的铁钉在下列几种情况下,最不容易生锈的是
A. B. C. D.
【答案】B 【解析】 【分析】
钢铁的锈蚀是由于钢铁与空气中的氧气、水蒸气同时接触,发生化学变化的结果。 【详解】
A、铁在食盐水中与水和氧气同时接触,且食盐能加速铁的锈蚀。故A选项不符合题意; B、植物油能将铁与水和氧气隔绝,最不容易生锈。故B选项符合题意; C、铁在空气中能与水和氧气接触,可以生锈。故C选项不符合题意;
D、铁一部分在水中,一部分与水和氧气同时接触,易生锈。故D选项不符合题意。 故选B。
17.下列关于金属材料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铝制品表面应常用钢刷擦洗 B.可用铁桶盛装农药波尔多液
C.焊锡(锡铅合金)的熔点低,常用来焊接金属 D.钢因为比生铁的含碳量高,所以应用范围更广 【答案】C 【解析】
A.常温下,铝能与空气中的氧气反应生成致密的氧化铝保护膜,所以铝制品表面不能常用钢刷擦洗,以免刮掉保护膜; B.波尔多液的主要成分是硫酸铜,铁能与硫酸铜反应生成硫酸亚铁和铜,使药效降低;C.焊锡(锡铅合金),合金的熔点低,可用来焊接金属;D.钢因为比生铁的含碳量低,钢的性质与生铁不同,比生铁有很多优良的性能,所以应用范围更广;选C
18.能验证Zn、Cu、Ag三种金属活动性顺序的是 A.Zn、Ag、CuSO4溶液 C.Cu、Ag、ZnSO4溶液 【答案】A 【解析】 【分析】 【详解】
A、锌可以置换CuSO4溶液中的铜,出现红色固体,证明锌的活动性比铜强;银和CuSO4溶液不反应,证明铜比银的活动性强。可以证明三种金属的活动性强弱,故A正确; B、锌能与稀盐酸反应,铜、银不能与稀硫酸反应,证明锌比铜、银活泼;但无法比较铜、银的金属活动性强弱,故B错误;
C、铜、银都不与ZnSO4溶液反应,证明了锌的活动性大于铜、银。无法比较铜、银的金属活动性强弱,故C错误;
D、银不与ZnSO4溶液、CuSO4溶液,证明锌、铜的活动性比银强;但无法比较锌、铜的活动性强弱,故D错误。故选A。
B.Zn、Cu、Ag、稀盐酸 D.Ag、ZnSO4溶液、CuSO4溶液
【点睛】
根据金属与酸、盐溶液“反应则活泼,不反应则不活泼”进行分析判断。
19.归纳法是学习化学的重要方法之一,下列图示正确的是
A.化学反应分类 B. 物质分类 C.地壳中元素含量 D.金属的化学性质
A.A 【答案】A 【解析】
A、四大基本反应类型有化合反应、分解反应、置换反应、复分解反应,故正确; B、纯净物和混合物是并列关系,不是包含关系,故错误; C、地壳中含量最多的元素是氧元素,故错误;
D、金属与氧气反应生成的是金属氧化物,不是盐,故错误。故选A。
B.B
C.C
D.D
20.有关金属,有下列几种说法: ①黄铜合金比铜的硬度高;
②铁生锈是铁与水和氧气共同作用的结果;
③根据金属与稀硫酸反应的剧烈程度比较 Al、Zn、Fe 的活动性强弱;
④向含有 Cu(NO3)2 和 AgNO3 的混合溶液中加入 Fe 粉,得到的滤渣中一定含有 Ag,滤液一定有硝酸铁;
⑤向硝酸铜溶液中加入铝和铁,过滤,若往滤渣中加入盐酸,有气泡冒出,则滤渣中一定有铝和铜。 以上说法正确的个数是( ) A.2 个 【答案】A 【解析】
①黄铜合金比铜的硬度高,故①正确;②铁生锈是铁与水和氧气共同作用的结果,故②正确;③不能仅仅根据金属与稀硫酸反应的剧烈程度比较 Al、Zn、Fe 的活动性强弱,金属的形状也会影响化学反应速率,故③错误;④向含有 Cu(NO3) 2和 AgNO3 的混合溶液中加入 Fe 粉,得到的滤渣中一定含有 Ag,滤液一定有硝酸亚铁,铁与硝酸银反应生成的是硝酸亚铁,故④错误;⑤向硝酸铜溶液中加入铝和铁,过滤,若往滤渣中加入盐酸,有气泡冒出,则滤渣中一定有铁和铜,铝比铁活泼,铁比铜活泼,故⑤错误。 故选A。 点睛∶金属活动顺序表的应用⑴排在氢前面的金属可以与稀硫酸或盐酸反应置换出氢气,排在氢后面的金属则不能⑵排在前面金属可以把排在其后面的金属从它的盐溶液中置换出
B.3 个
C.4 个
D.5 个
来⑶从左到右金属活动性越来越弱。
【参考答案】***试卷处理标记,请不要删除
一、选择题 1.无 2.无 3.无 4.无 5.无 6.无 7.无 8.无 9.无 10.无 11.无 12.无 13.无 14.无 15.无 16.无 17.无
18.无 19.无 20.无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