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题 执教 潘康康 角色的权利与义务 年级 九年级 课型 新授课 课时 第一课时 教材 分析 在人生成长的某一个时期,一个人同时要承担多重角色,角色不同,角色的承担者所处的地位和应尽的职责也是不一样的。但是往往学生更加看重对自己所任角色有利的权利,而忽视对自己不利的义务。本课由案例《父与子》,向同学展示了在家庭中父与子之间发生的冲突,而冲突产生的原因其实是缺乏对自己的角色权利、义务和规范的不理解所造成的。教师基于案例,创设一些问题,让学生讨论交流,使得学生认识到要解决这些冲突,首先要扮演好自己的角色,承担自己的角色责任;其次,每一个角色都有其特定的角色要求,要胜任某种角色,必须要具备一定的条件;当然,每个角色都有其赋予的权利,每个人在享有权利的同时,也要履行相应的角色义务,明白“换位思考”是理解他人角色的良好途径。 我校学生多为独生子女,缺乏角色的责任意识,更多的是看到了这些角色所享有的权利,而没有看到享有这些权利所必须要承担的义务。同时,多数学生的家庭教育的不当与缺失,造成很多孩子自我为中心,缺乏责任意识,故此,希望借由本课的学习,引导学生懂得角色的权利与义务是相等的,要懂得“换位思考”。 知识与技能 使学生知道任何一个角色都有其特定的要求,一旦承担了某种角色,他(她)就享有角色所赋予的某些权利,同时也必须承担相应的义务,权利与义务是相对应的。 1、通过分析案例,使学生了解家庭中家庭矛盾产生的原因是缺乏对自己角色的权利、义务和规范的不理解所造成的,通过解决矛盾,了解角色的权利与义务辩证统一的关系。 2、通过完成书本“做一做”P31的第4小题,讨论分析承担某种社会角色应当具备何种条件,了解任何角色都有其特定的角色要求。 通过本框的学习,增强学生的角色意识,懂得“换位思考”,培养社会责任感。 学情 分析 教 学 目 标 过程与方法 情感态度与 价值观 教学重 1.教学重点:角色的权利与义务是对等的 点难点 2.教学难点:承担任何一种角色都要具备一定的条件 教学 策略 教学 准备 工作 启发——引导——讨论——归纳 1.教师的准备:研读本案例,制作多媒体课件,收集与本案例相关的教学资料等。 2.教学资源:《Tom猫的烦恼》(46秒) 教学环节 第一环节 导语:在之前的学习中,我们完成了在第一个专题《正确认识自我》的内容,我们学习了什么叫成长?什么叫成熟?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学生复习回答: 成长:就是不断认识自我、适应社会的过程。 教 学 过 程 复习导入 (学生能回答的时候给与鼓励,学生不能回答时,成熟:是一个从个体存在走向社会进行提示) 的过程。 是的,我们每个同学都渴望成长、成熟,在上学期《体验人际关系》学习中,我们也明白了“人离不开社会”“人生活在群体关系中”,所以我们在走担任着不同的角色。 学生思考回答: 家庭关系:儿子 以提问回答的方式复习前面学习过的与本堂课相关的知识,帮助学生记忆以前的知识点;同时步步追问,层层递进,让学生拥有问题意识,培养向社会的过程中,我们在我们经历的群体关系中,同学关系:同学 师生关系:学生 问:在日常生活中我们担任了哪些角色? (学生回答,教师板书展示) 追问:这些角色角色又有哪些权利和义务?权利和义务之间又有着什么样的关系呢?这就是我们本节课的学习重点内容。 (PPT展示本节课课题,同时板书呈现本节课课题) 第二环节 我们先了解一下,什么叫权利,什么叫义务 临时公共关系:公交乘客 „„ 解决问题的能力。 学生讨论回答: 我的权利:应该养我,给我吃饭,„„ 父母的义务:做家务,给我钱„„ 学生思考 学生观看视频 利用手机软件《会说话的Tom猫》录制视频《Tom猫的烦恼》点明学生于父母之间的“权利”冲突,让学生对本课案例《父与子》有个更加直观的了解,通过学生自己身边的事情,激发学习兴趣,在授课过程中,鼓励学生反思自己,懂得换位思考 借助创设问题的讨论回答,培养学生的问题回答,归纳总结的能力。 权利与义务 (PPT展示权利、义务的概念) 权利:指法律赋予人实现其利益的一种力量。就是人在相应的社会关系中应该得到的价值回报。 义务:指政治上、法律上、道义上应尽的责任。就是人在相应的社会关系中应该进行的价值付出。 家庭关系是生活中最显著、也是比较持久的社会关系,请学生根据权利与义务的概念,讨论一下: 1、 你认为在你承担的儿子这个角色,应该有什么样的权利与义务? 2、 你认为你的父母所承担的父母角色中,应该有什么样的权利和义务? (鼓励学生回答) 3、我们有没有遇到过自己的“权利”与父母的要求相悖的现象? 播放视频《Tom猫的烦恼》(46秒) (引出课本案例,分析) 同样的,在我们的课文中也有这么一对《父与子》 学生阅读案例,讨论回答: (书上P29,要求学生阅读案例1-6段,讨论回答问题) 1、《父与子》中父子之间产生了哪些矛盾?你认为产生这些矛盾的原因是什么? (引出角色期望的概念:是社会对角色承担者所提出的理想要求。) 2、儿子做了临时家长后,在哪些方面难以胜任这个角色?为什么? (学习问题、改学吉他、金钱使用 周末安排、家庭收入的支配) 原因:儿子的实际行为与角色期望不相符合。 (钱没到月底就花完了、洗完坚持不了几天) 原因:儿子主观上不愿意履行临时家长的义务,导致角色期望与角色行为不相符,临时家长角色失职。 归纳总结概念:一个人一旦扮演某种角色,他就享有角色所赋予的某些权利,同时也必须承担与权利相对应的义务。 第三环节 角色的要求与条件 (书上P30,要求学生阅读案例7-8段,讨论回答问题) 3、儿子作为临时家长,他还去参加了一项什么活动?结果是什么?为什么产生这种结果? (产生这种结果的原因,学生不一定能达到点子上,教师引导,未满18周岁,还不是公民,没有选举权和被选举权,并且很多民主权利的问题,儿子的阅历不到,没有能力胜任) 4、任何角色是不是都是你想当就能当? 5、当初,儿子经过一连串的碰壁后,说:我还是把家长的权利还给你们吧。他还的只是权利吗? 第四环节 知识迁移 6、 书P29漫画,“父与子对话”中的“份量不够”,这个单纯只是指“重量”吗?在跷跷板的另外一面的位置永远是爸爸吗? 学生讨论回答: (业主委员会改选,被打发回家,不了解情况) (不是任何角色相当就当,不想当就不当的) 归纳总结概念:任何一种角色都有其特定的角色要求,必须具备一定的条件。 学生讨论思考,回答问题: 角色所具备的条件:年龄、阅历、个人素质、群体中其他成员的认可程度、知识水平„„ 归纳总结概念:面对不同的环境和对象,我们的角色就会发生变化,所承担的权利和义务也会随之改变。 第五环节 作业布置 根据你的观察、理解和实际体验,请填写与下列角色相对应的权利和义务(书P31/4) 完成练习 增强学生社会生活中的角色责任意识 总结 邀请同学归纳总结本节课的重点 学生尝试归纳学习重点 1、一个人一旦扮演某种角色,他就享有角色所赋予的某些权利,同时也必须承担与权利相对应的义务。 权利与义务是相等的。 2、任何一种角色都有其特定的角色要求,必须具备一定的条件。 3、面对不同的环境和对象,我们的角色就会发生变化,所承担的权利和义务也会随之改变。 通过讨论回答,让学生尝试归纳概念,培养学生的归纳与知识迁移的能力。 借助问题,学生回答的答案,培养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