循证医学文献评价
疾病案例
张某 ,男 ,7岁,耳鸣有三个月,近来伴随有间歇性眩晕,胸闷、心悸。有高血压病史,服降血压药后耳鸣症状少有减轻,但不明显。睡眠质量极差。通过电测听、声阻抗,多普乐动脉血流量检测及脑干神经反应,确诊为神经性耳鸣。经过中西医结合治疗,症状明显减轻,至今两个疗程过去了,据张先生讲,现在耳鸣基本上消失,晚上睡觉生活不再受扰了,听力也有所恢复。
一、 提出问题
对于神经性耳鸣,中西医结合治疗是否有疗效?
P:伴随有间歇性眩晕,胸闷,心悸,有高血压合并神经性耳鸣的男性患者
I:中西医结合治疗
C:空白对照
O:治疗神经性耳鸣的疗效
二、证据检索
1.可提供的数据文献检索资源
中国中西医结合耳鼻咽喉科杂志
2.关键词及检索策略
关键词:间歇性眩晕,胸闷,心悸,高血压,神经性耳鸣;中西医结合治疗
检索策略:间歇性眩晕,胸闷,心悸AND高血压AND神经性耳鸣AND中西医结合治疗
3.检索结果
检索到相关文献共计1287篇,其中选择用以进行评价的文献《耳鸣程度分级与疗效评定标准的探讨》
评价证据
题目:耳鸣程度分级与疗效评定标准的探讨
作者:刘蓬
单位: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耳鼻咽喉科
I[原文摘要]
摘要: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神经性耳鸣的临床疗效。方法:101例病例随机分为两组,两组病例均采用耳鸣康复仪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采用中医辨证治疗。结果:对照组治疗后总有效率为48.6%,治疗组治疗后总有效率为71.9%,两组病例治疗后疗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神经性耳鸣疗效显著,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关键词 神经性耳鸣,中西医结合,耳鸣康复仪
II.[原文剖析]
1.研究目的(objective)及背景(background)
1.1目的
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神经性耳鸣的临床疗效
1.2背景
神经性耳鸣目前是一个世界医学界的难题之一。之所以是难题是因为到目前为止,耳鸣的发病机制还没有搞清。正像目前对于艾滋病和SARS一样,就是因为病因不明才没有办法对付它们。但也不能说它就是绝症。
根据目前大部分学者的意见,耳鸣的病因大概考虑为:血管源性、损伤性、外伤性、感染性等原因造成的。所以治疗神经性耳鸣的方法很多,但是没有一个特效疗法,可是临床上还是治愈了不少病人的。神经性耳鸣目前还没有客观的诊断标准。对于诊断神经性耳鸣前要排除其他原因包括外耳、中耳疾病等导致的耳鸣,听力检测有听力损害。所以有必
要对中西医结合的疗效进行研究。
2.研究设计(design)方案
选择101例病例随机分为两组,两组病例均采用耳鸣康复仪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采用中医辨证治疗。结果:对照组治疗后总有效率为48.6%,治疗组治疗后总有效率为71.9%,两组病例治疗后疗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神经性耳鸣疗效显著
3.研究对象(research subjects)
4.1 一般资料
101例病例均为我院门诊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37例,其中男18例,女19例;年龄20岁~68岁。治疗组64例,其中男42例,女22例;年龄65岁~18岁。两组病例在性别、年龄等方面经统计学分析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4.2诊断标准
主观性耳鸣表现为单耳或双耳鸣,间段性或连续性,单声或复合声,听力学检查符合感音神经性耳鸣,伴或不伴有感音神经性耳聋。
4.3排除标准(excluding criteria)
正在药物治疗引起耳鸣者;听力损失大于90 dB者;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多发性硬化、贫血等引起的耳鸣;年龄18岁以下,70岁以上,孕妇或哺乳期妇女;合并有心
血管、肝肾、造血系统严重原发性疾病患者;未按规定治疗,无法判断疗效或资料不全等影响疗效判定者
4.4样本含量(sample size)
对照组37例,其中男18例,女19例;年龄20岁~68岁。治疗组64例,其中男42例,女22例;年龄65岁~18岁
4.干预措施(intervention):
观察组在西医的基础上再用中医
对照组只采用单纯的西医
5.主要结果的测试指标(main outcome):
神经性耳鸣的临床表现
6.主要统计方法(main bio-statistic methods)
t检验 卡方检验
以P>0.05为无显著性差异
7.主要的研究结果(main research results),
8.1临床疗效比较
两组治疗2周后疗效比较(例)
组别 例数 显效 有效 无效
观察组 64 45 10 9
对照组 37 10 20 7
9.主要临床结论(main clinical conclusion)
中西医结合治疗神经性耳鸣疗效显著
III.[讨论]
中医认为肾与耳关系密切,肾为先天之本,藏精生髓,上通于脑,开窍于耳。《灵枢•脉度篇》云:“肾气通于耳,肾和则耳能闻五音矣”,《内经》云“髓海不足,则脑转耳鸣”,故有从肾虚论治耳鸣之说。亦有从痰论治,如《名医杂著》所云:“耳鸣之症或鸣甚如蝉,或左或右,时时闭塞,世人多从肾虚论治,殊不知此痰火上升,郁于耳中而为鸣,郁甚则闭也。若遇此症,但审其平昔饮酒厚味,上焦素有痰火,只用清痰降火治之。”又有从瘀论治,认为久病多瘀,耳鸣病久则瘀阻耳窍,气血运行不畅,耳窍失养。这与现代医学认为耳鸣、耳聋与耳部微循环障碍有关的认识相吻合。肝为将军之官,主升发疏泄,若肝失条达,郁而化火,上扰清窍,则耳鸣暴发。故有从肝而治。正如《素问•六元正纪大论》所云:“木郁之发,则耳鸣旋转。”亦有外感风热而致,如《太平圣惠方》云:“此为风邪所乘,入于耳脉,则正气痞塞,不能宣通,邪正相击故令耳鸣也。”此时应从风而治。耳鸣康复仪
是根据电生理学原理研制而成,是一种声刺激,给予一定的频率及强度,促使内耳盖膜与毛细胞的病理移位得以改善,从而可使耳鸣减轻或消失。耳鸣康复仪设计合理,频率范围宽,定量准确,声级输出连续可调,临床效果明显,为耳鸣患者治疗创出一条新路。但耳鸣原因复杂,单一治疗达不到较满意的疗效。中医治疗耳鸣通过辨证有从肾虚论治、从痰论治、从瘀论治、从肝论治、从风论治等多种治疗方法。总之,中西医结合治疗神经性耳鸣疗效显著,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刘蓬。耳鸣程度分级与疗效评定标准的探讨[J]。中国中西医结合耳鼻咽喉科杂志,2004,12(4):181
—— 《山西中医学院学报》2008年4月8卷4期
四、应用证据(实践决策)
根据文献实践决策
通过对文献的原文剖析及讨论评价,可以认为中西医结合疗法是有效的且较为安全,可以将该证据结果运用到案例中的患者进行治疗,对于可能出现的与证据不符的情况应通过干预措施进一步的解决处理,并不断地进行循证实践。
五、小结
1、本篇医学文献的优点
(1)、研究对象依从性较好
(2)、所选研究人群具有较好的代表性
(3)、文中表述明确,条理清晰,研究结果具有一定的科学性和实践性。
2、本篇医学文献的缺点
(1)没有说明随机分配的方法,因此无法判断是否为真正的随机化分组
(2)没有进行分配方案隐藏,可能会夸大干预措施的治疗效果,没有说明采用 盲法进行研究。
(3)研究人群样本量较小,小样本的研究容易受机遇影响。
(4)数据采集受到人为因素、个人检测水平及经验的影响。
3、本次文献评价工作的收获
开始并不是很喜欢循证医学,但后面认真听老师讲以后慢慢的对它有了兴趣,现在通过对此文献的评价,我收获颇多。在对此文献评价的过程中学到了很多,知道了该如何去检索,如何去获得自己想要的信息,在此真心的感谢这门课程,感谢老师的全面的讲解.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