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十一五农业现代化

来源:小奈知识网


调优结构谋发展 改善环境促民生 项城农业坚持走可持续协调发展之路

“十一五”期间,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上级业务部门的具体指导下,农业局全体干部职工以十七大和十七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历年中央一号文件和中央、省、市农业农村工作会议精神,按照“稳粮保供给,增收惠民生、改革促统筹,强基增后劲”的指导思想,根据“粮食增产、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稳定”这一目标要求,坚持“围绕城市需求调结构,围绕工业发展调思路”“三化”协调发展理念,坚持以服务“三农”为宗旨,以改善人居环境促民生提高为工作重点,进一步转变工作作风,创新服务机制,推广先进技术,优化产业结构,落实惠农政策,保障了全市农业健康发展、农民持续增收、农村社会稳定,促进了全市现代化农业健康发展。

1、农民持续增收,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明显增强。“十一五”期间,农作物播种面积、农业经济总量、粮食单产均有大幅增加。2010年,全市农作物总播种面积242.36万亩,较2005年增加2.66万亩;农业总产值59.8亿元,较2005年增加25.9亿元。从单位效益来看,我市农业综合生产能力进一步增强,2010年亩均粮食单产425.3公斤,较2005增加79.6公斤,增长23.0%。农民收入较快增长,2010年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4695元,较2005年增加2080元,增长79.5%。

2、农业基础设施得到加强,农业机械化程度显著提高。近

1

年来,随着国家对农业支持力度的加大,我市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得到加强,农业生产条件得到改善。农机化水平逐年提高,农田水利等基础设施建设逐步加强。统计数据显示:2010年全市旱涝保收田面积98.6万亩,占总耕面积的84.9%。2010年底全市农机总动力达77.6万千瓦,比2005年底年增长50.6%。随着农业机械化的快速发展,全市农机化作业率显著提高。2010年,全市机耕面积达到115.6万亩,占总耕地面积的比重达99.7%,机播、机收面积均在160万亩以上,约占总播种、收获面积的70%。 3、农作物主导产业突出,农业结构更趋优化。“十一五”以来,我市通过围绕城市发展调产业、围绕品质调品种、围绕区域调布局,粮经作物比重适当调整,大宗农作物优质率明显提高。到2010年底,全市已形成了粮食和白芝麻两大主导产业,城市近郊建无公害蔬菜基地1个。全年粮食播种面积稳定在175万亩左右,占农作物播种面积的71.2%,粮食总产74.0万吨;优质白芝麻种植面积在25万亩左右,并有逐年增加趋势。粮食生产2007、2010年荣获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县(市),2006、2009年荣获省粮食生产先进县;白芝麻取得原产地标志。优质蔬菜生产稳定发展,年种植面积约20万亩。“十一五”期间,共推广优质农作物新品种30多个。推动小麦、玉米和大豆等粮食作物优质率提高到80%;芝麻优质率提高到83%;蔬菜优质率提高到75%。

4、创新技术推广服务机制,持续提升农业科技贡献率。为增加农业生产科技含量,提高科技贡献率,坚持走循环农业、可持续农业发展之路,农业局克服乡镇机构改革对农技推广体系造

2

成的不利影响,解放思想,开拓思路,多措并举,创新科技推广途径,加快科技的推广普及,实现大宗农作物优良品种覆盖率达99%。通过积极组织实施农业科技入户、百名科技人员包百村、良种补贴、测土配方施肥、高产创建和病虫害专业化统防统治等科技培训和农业科技推广项目。建立了科技人员直接到户、良种良法直接到田、技术要领直接到人的长效机制,解决了农技推广“最后一公里”,技术转化“最后一道坎”的问题;农业实用新技术得到大力的推广和应用,农业科技贡献率显著提高,肥料和农药施用日趋合理,农业生产面源污染逐年减少。

5、依法加强管理,不断提高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十一五”期间,我以实施农业标准化生产为抓手,依法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促进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步入了规范化、科学化轨道,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不断提高。建立了市农产品质量检验监测中心,定期开展农产品质量检测,蔬菜农药残留量检测合格率稳定在98%以上。农资市场经营秩序明显改善,农业投入品使用进一步得到规范,高毒禁用农药已从广泛使用到基本绝迹。农产品无公害生产基地由无到有,逐步扩大,2010年全市无公害农产品生产基地达80000多亩; “三品”认证农产品10个,保障了人民生活安全。

6、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实现工农业协调发展。为提高农产品附加值,提高农业生产效益,实现工农协调健康发展,“十一五”期间,我市把农业产业化经营作为推进农业和农村经济战略性调整,拓宽农民增收渠道,提高农业竞争力的重大举措来抓,积

3

极制定扶持措施,大力培育龙头企业。根据市场需求,我们突出抓好农产品精深加工,延伸农产品产业链条,打造出了一批有规模、有特色和能带动农户生产的龙头企业,实现农产品加工增值,加速农业、工业产业升级和经济转型。我市现拥有以粮食加工为主的莲花味精、荷花面粉,以纺织品加工为主的项城纺织有限公司,以畜副产品加工为主的博奥皮业,以姜、葱、蒜等脱水蔬菜进行脱水加工的三利和金泰等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达24家,其中:国家级1家(河南莲花味精股份公司),省级7家,周口市级16家。这些“农”字号企业,立足项城资源优势,把庄稼地作为第一车间,既有充足的原料供应,又节省了运输、仓储等环节的费用。随着这些“农”字号企业的发展壮大,又反哺了农业,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明显提高,农民收入显著增强。

7、探索农业发展新思路,推动农业经济向规模化发展。土地规模经营是农业现代化的基础,农民专业合作化生产是现代化农业生产发展的动力。近年来,通过指导和规范,土地健康有序流转和农民专业合作社快速发展,为深化农村改革,促进农业现代化奠定基础。一是通过成立市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服务中心和8个乡镇地流转服站,土地有序流转得到快速发展。截止2010年底,全市土地流转面积124387亩,较2009年增长12.5%。二是通过培训、指导和树立示范专业合作社,促进了全市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迅速。截止去年底,全市农民专业合作社已达171家,较上年增加33家,增长23.9%。入社社员3600多户,社员股金达1.2亿余元,带动农户1.9万多户,统一销售农产品3.81亿元。

4

8、狠抓沼气建设与服务,改善农村居住环境。近年来,我市把农村沼气建设作为发展循环经济、建设节约型社会、建设新农村、增加农民收入、改善民生、促进现代化农业建设的突破口和切入点,以“家居环境清洁化、资源利用高效化、农业生产无害化、农村环境优良化”为目标,切实加强农村沼气工程建设与服务工作。累计新建户用沼气池总量为32848户;1处养殖小区联户供气工程;45处小型沼气工程;10处中型沼气工程;3处大型沼气工程;1处县级沼气服务站,143处乡村级服务网点,为农村提供了清洁环保的能源,改善了农村居住环境。

虽然“十一五”期间,我市农业生产发展取得可喜成绩,但也存在着一些问题。如:农业基础设施还不完善,从事农业生产劳动者文化水平相对较低,土地规模经营面积还相对较少、较小,产业化经营水平较低,农产品无公害生产基地面积小,蔬菜自给率低等。

针对以上我市农业生产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在今后的现代化农业生产发展中,我们将重点抓好以下工作。一是加大资金投入,加强现代农业发展的基础。围绕农业综合生产能力、防灾减灾能力建设,切实增加农业基础设施资金投入力度,加快农田基础改造和设施配套,以机械替代人力,以设施武装农业,创造优良的物质条件,构筑现代农业生态保障,促进我市现代农业高效、持续、健康发展。二是加强技术培训,为现代农业发展提供保障。要针对我市留守农民素质偏低、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率和普及率偏低的现状,把科技培训放到更为突出的位置,以农民的素质提高

5

为基础,使农业发展切实转到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的轨道。三是围绕“三化”协调发展,进一步调优结构,突出特色产业,积极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围绕城市发展需求、工业建设需求,大力发展好优势农产品基地建设,培育主导产业。集中抓好优质粮食、无公害蔬菜、白芝麻和畜牧养殖等农业标准化生产基地建设,壮大优势产业。走“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社+农民”农村经济快速发展之路,构建我市现代农业生产经营主体,促进全市农村经济快速发展。四是积极宣传引导,促进土地使用权有度流转,实现农业规模生产。在长期稳定农村基本经营制度的前提下,坚持“依法、自愿、有偿”的原则,积极鼓励土地经营权向少数具有专业知识具有经营能力的新型农民流转,促使土地规模经营,提高农业集约化程度,推动现代农业快速发展。五是围绕生活质量,抓好蔬菜生产和农产品基地建设。积极抓好农业现代示范园、无公害农产品基地建设和近郊蔬菜生产,在提高全市蔬菜自给率的同时,让全市人民的菜篮子更品种更丰盛,让人民吃的更安全,身体更健康。

项城市农业局 二〇一一年七月二十二日

6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