辩证唯物主义:
一.辩证唯物论
1. 物质与意识的辩证关系原理
(1)物质决定意识,意识是物质的反映。规律具有客观性。这要求我们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怎样做到一切从实际出发?
①做事情既要尊重运动的客观规律,从客观存在的事实出发;又要求我们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把发挥主观能动性和尊重规律结合起来。②把高度的革命热情同严谨踏实的科学态度结合起来。使主观与客观达到具体的、历史的统一。③ 既要反对夸大意识能动作用的唯意志主义,又要反对片面强调客观条件,安于现状、因循守旧、无所作为的思想。
(2)意识的能动作用原理:意识活动具有目的性和计划性、主动创造性和自觉选择性;意识对改造客观世界具有指导作用,意识对于人体生理活动具有调节和控制作用。这要求我们重视意识的作用,重视精神的力量,自觉树立正确的思想意识,克服错误的思想意识。 2. 规律的普遍性与客观性原理 事物运动是有规律的,规律具有客观性和普遍性,①这要求我们必须遵循规律,按客观规律办事。 ②在客观规律面前,人并不是无能为力的,人可以发挥主观能动性在认识和把握规律的基础上,根据规律发生作用的条件和形式利用规律,改造客观世界,造福于人类。
3.自然界的客观性:自然界具有客观性,要求尊重自然、保护自然、与自然和谐相处。
二.认识论
1. 实践与认识的辩证关系原理
(1)实践是认识的基础:①实践是认识的来源,②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③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④实践是认识的目的和归宿。
(2)认识反作用于实践,真理、科学理论对实践具有促进作用。 2.认识的发展原理(认识过程) 认识具有反复性和无限性,认识运动是一种波浪式的前进或螺旋式的上升。这要求我们要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在实践中认识和发现真理,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 3.真理具有客观性、具体性、条件性。
三.唯物辩证法
1. 联系观
(1)联系的普遍性要求我们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
(2)联系的客观性要求我们①要从事物固有的联系把握事物,切忌主观随意性。②人们可以根据事物固有的联系,改变事物的状态,调整原有的联系,建立新的联系。
(3)联系的多样性和条件性要求我们注意分析和把握事物存在和发展的各种条件,要一切以时间、地点、条件为转移。
(4)整体与部分的辩证关系原理:
①整体居于主导地位,统率着部分。这要求我们要树立全局观念,立足整体,统筹全局,选择最佳方案,实现整体的最优目标。
②部分的功能及变化会影响整体的功能,关键部分的功能及其变化甚至对整体功能起决定作用;当部分以合理结构形成整体时整体功能大于部分功能之和;当部分以欠佳的结构形成整体时,会损害整体功能的发挥。这就要求我们重视部分的作用,搞好局部,用局部的发展推动整体的发展。 (5)系统优化的方法:
系统具有整体性、有序性和内部结构的优化趋向,掌握系统优化方法,要求用综合的思维方法来
1
认识事物,要着眼于事物的整体性、注意遵循系统内部结构的有序性、注重系统内部结构的优化趋向。 2. 发展观
(1)发展具有普遍性,发展的实质是事物的前进和上升,是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要求我们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
(2)事物的发展是前进性与曲折性统一,发展的前途是光明的,道路是曲折的。要求我们既要对未来充满信心,促使新事物的成长;又做好充分的思想准备,不断克服前进道路上的各种困难,勇敢的接受挫折与挑战。
(3)事物的发展是量变与质变的统一:①事物的发展总是从量变开始,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要求积极做好量的积累,为实现质变创造条件。②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要求我们在量变已经达到一定程度、只有改变事物原有性质才能发展时,要果断的抓住时机,促成质变,实现事物的飞跃和发展。③事物的发展是由量变到质变,又在新质的基础上开始新的量变,如此不断前进。 3. 矛盾观(矛盾分析法、对立统一的观点)
(1)矛盾就是对立统一,要求我们坚持一分为二,全面看问题。
(2)矛盾的普遍性,要求我们承认矛盾,分析矛盾,勇于揭露矛盾,寻找正确的方法解决矛盾。 (3)矛盾的特殊性(不同事物有不同矛盾,同一事物在发展的不同过程和阶段上有不同矛盾,同一事物中不同矛盾、同一矛盾的不同方面也各有其特殊性)要求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4)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的关系:二者相互联结,普遍性寓于特殊性之中,并通过特殊性表现出来,特殊性离不开普遍性;二者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要求学会正确的认识事物,学会科学的工作方法。
(5)主次矛盾关系:①主要矛盾处于支配地位,起决定作用,要求着重把握主要矛盾,善于抓住重点、抓关键。②次要矛盾处于从属地位,但主次矛盾相互依赖、相互影响,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因此要求统筹兼顾,既要看到主要矛盾,又要看到次要矛盾。恰当处理好次要矛盾。 (6)矛盾主次方面关系:①事物的性质主要由主要矛盾的主要方面决定的,要求我们在认识事物时着重把握矛盾的主要方面,要抓住主流。②矛盾的主次方面相互排斥、相互依赖,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所以要求看问题要全面,既要看到矛盾的主要方面,又要看到矛盾的次要方面。 (7)两点论与重点论的统一:主次矛盾和矛盾的主次方面要求坚持两点论和重点论相结合的方法。
4.辩证否定观与创新
(1)辩证否定观:辨证的否定是事物自身的否定,是联系的环节、发展的环节,实质是“扬弃”。要求我们必须树立创新意识,做到不唯上,不唯书,只唯实;立足实践,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不断实现理论与实践的创新与发展。
(2)辩证法的革命批判精神与创新意识精密相联:世界处在不停的运动变化发展的过程中,辩证法在本质上是批判的、革命的、创新的。要求密切关注变化发展的实际,敢于突破与实际不相符合的成规成说,敢于破除落后的思想观念;注重研究新情况,善于提出新问题,敢于寻找新思路,确立新观念,开拓新境界。
(3)创新的作用:创新推动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创新推动生产关系和社会制度的变革;创新推动着人类思维和文化的发展;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是社会发展和变革的先导,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是一个政党永葆生机的源泉。
历史唯物主义:
1.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辩证关系: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存在的变化决定社会意识的变化,社会存在的性质决定社会意识的性质),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社会意识具有反作用。 2.社会基本矛盾运动:
(1)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生产关系对生产力具有反作用。
2
(2)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具有反作用。 3.社会历史发展的总趋势:
(1)社会历史发展的总趋势是前进的、上升的,发展过程是曲折的。社会发展是在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社会基本矛盾的不断解决中实现的。
(2)在阶级社会中,社会基本矛盾的解决主要是通过阶级斗争实现的,阶级斗争是推动阶级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的解决只能通过改革加以解决,改革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强大动力。
4.群众史观: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是历史的主体(是社会物质财富的创造者、精神财富的创造者、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要求我们坚持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 5.人生价值观 (1)人的价值包括个人对社会的责任和贡献(社会价值)及社会对个人的尊重和满足(自我价值),但对一个人的价值的评价主要是看他的贡献。 (2)怎样实现人生价值?
客观因素:①尊重社会发展规律,走历史必然之路 ②积极投身社会实践,在劳动和奉献中创造价值③充分利用社会提供的客观条件是实现人生价值的基础,在个人与社会的统一中实现价值。 主观因素:①要站在最广大人民的立场,以最广大人民的利益为最高价值标准 ②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 ③努力发展自己的才能,全面提高个人素质 ④树立坚定的理想信念,坚持正确价值观的指引。
6.价值观的导向作用:价值观作为一种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有导向作用(价值观对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活动具有重要的导向作用,对人生道路的选择具有重要的导向作用)。要求我们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坚持集体主义价值观。
7.正确的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价值观)必须坚持真理,遵循社会发展的规律,走历史的必然之路;自觉站在最广大人民的立场上,把人民群众的利益作为最高的价值标准。 8.正确处理个人与人民群众的关系(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
3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