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OI:10.19392/j.cnki.1671 ̄7341.202002059
科技风2020年1月
中职学校创新“层次化”教学组织的研究分析
徐杜功
广饶县职业中等专业学校 山东东营 257335
摘 要:本文通过对当前中职学校班级授课制存在的弊端ꎬ通过对不同类型、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层次化”研究分析ꎬ探讨教学模式的改进ꎬ从而激发不同类型学生的潜力ꎬ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ꎮ同时“层次化”教学也对教师提出了更高层次的要求ꎬ只有对“层次化”教学继续探索研究新的教学方法与教学模式ꎬ形成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的良好互动ꎬ不断改进教学模式ꎬ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ꎮ
关键词:中职学校ꎻ“层次化”教学ꎻ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一、现状
当今对于中职学校的教学要求越来越高ꎬ教学模式、教学内容都发生了重大的变化ꎮ此前国外的一些教育家提出了班级授课制ꎬ班级教学把年龄相似、知识水平相似的学生统一到一个班级教学ꎬ然而随着科技的迅猛发展ꎬ教育观念更新ꎬ班级教学凸显了它的弊端ꎬ不能针对学生个性差异因材施教ꎬ缺少创新意识ꎮ探索弹性的教学模式ꎬ创新的教学方法显得尤为重要ꎮ对于不同类型、不同层次的学生的教学模式的探索势在必行ꎮ
层次化教学法根据教材的知识结构以及学生认知能力、个性差异ꎬ教师采用不同的教学、组织不同层次的考查、评价ꎬ最大限度的为不同层次的学生提供必要的学习条件帮助找到学生的最近发展区ꎬ使各个层次的发展充分发挥自己的能力ꎮ
二作等多种方式对同一班级的学生授课“层次化、“层次化”教学根据学生的分层”教学组织的研究分析
、教师的授课内容ꎬ激发不同类型学生的潜、小组合力ꎬ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ꎬ达到所有学生学有所长ꎬ营造积极向上、生动活泼的氛围(一)分层教学
ꎮ
中职学校层次化教学根据学生应试成绩、专业技能、兴趣爱好等ꎬ对不同类型学生因材施教ꎮ可将同一授课班级的学生分为A类(基础好、专业技能也很好)、B类(基础一般、专业技能也较好)、C类(基础比较差)ꎬ对三类学生根据学生自身的情况分别授课ꎬ达到培养不同类型的适应社会的人才ꎬ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点ꎬ减少讲授时间A类学生基础好ꎬ避免学生自卑心理ꎬ引导学生学有所长ꎮ
ꎬ主要课堂时间用于学生讨论ꎬ掌握知识能力较强ꎬ教师可根据学生特、研究ꎬ激发学生的创造力与自学能力ꎮ同时把更多的学习主动权交给学生ꎬ对于课余时间A类学生可用于专业技能的训练ꎬ增加实践能力ꎬ使之理论与实践的结合ꎬ充分利用时间提升专业知识的应用能力养良好的学习习惯B类学生基础一般ꎮ
ꎬ教师多加训练基础知识ꎬ需要教师给与引导ꎬꎬ激发学习欲望使此类学生熟练ꎬ培基础知识并熟练运用知识ꎬ培养独立学习的能力使之向A类学生靠拢习惯Cꎬ教师可多花时间用于课堂的教授类学生基础较差ꎮ
ꎬ缺乏学习的兴趣ꎬ主要从最基础知识学ꎬ也没有良好的学习起ꎬ激发他们学习兴趣(二)小组合作教学
ꎬ创造和谐合作的课堂ꎮ
小组合作教学是把一个班的学生均衡的编为几个小组ꎬ在课堂教学时有计划地对每个小组提出一些任务ꎬ小组成员用各种方式学习ꎬ这种小组的学习方式可增进学生之间的合作ꎬ积极交流与讨论ꎬ凝聚集体的智慧力量ꎮ
小组的合作的组合可有多种形式ꎬ一个小组可有不同层次的学生ꎬ每个小组的成员实力均等ꎮ小组分组也可根据学生兴趣自愿选择ꎬ教师的主要职责是明确学习任务ꎬ增加学生交流能力、协作能力以及学生的集体感ꎮ使师生之间、同学之间关系更加亲密ꎬ更好发挥集体的力量ꎮ70
鉴于分层教学可对于不同基础学生给与不同的教学方案ꎬ达到一定的教学效果ꎬ但也存在一定的弊端ꎬA类学生优越感强ꎬ更加激发自身潜能ꎬ更加努力积极学习ꎬB类相对稳定ꎬC类可能会有一定的自卑感并有摆脱的趋向ꎬ或者C类不加进取ꎬ造成更加退后的ꎮ教师可在分层教学的基础上运用多种教学方法ꎮ
(师教授课程时运用多种教学模式“三层次化)教学模式的运用
”教学不仅要求对学生进行分层次教学ꎮ对于不同层次ꎬ不同分组的ꎬ还需要教学生选择合适的教学模式ꎬ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ꎮ
对于C类学生讲解基础知识适合于直接教学模式ꎬ有教师主导的对基础的概念和技能进行讲解ꎬ问题的引入、内容的呈现与重点讲解ꎬ对问题指导练习ꎬ进而学生初步掌握独立练习能力ꎮ
对于B类学生可运用讲解讨论的模式、归纳整合的模式ꎬ教师讲解呈现新的知识点ꎬ新的知识点与旧知识点的练习ꎬ学生积极参与讨论ꎬ完成知识的整合ꎮ
对于A类学生可运用教师提出问题ꎬ学生明确问题、选择解决问题的策略ꎬ实施策略ꎬ最终解决问题ꎬ使抽象的理论与现实的实践练习(四)教师的要求
ꎬ最后归纳总结所学知识ꎮ
教师应树立“以学生为本”的教育观念ꎬ尊重学生的个性发展、全面发展ꎮ层次化教学要求教师知识广、深以及专业技能熟练、知识的跨度与深度以及具有人性化的教学方式ꎬ能够轻松驾驭各类层次的课堂ꎬ激发学生的求知欲ꎬ满足学生的好奇心ꎬ这也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ꎬ加大了教师的工作难度与强度ꎮ学校应多加关注培养教师终身学习的习惯ꎬ组织教师参加各类有益于工作的培训、活动ꎮ
三、小结
面对不同专业的学生、不同层次的学生如何选择合适的教学模式、教学方法成为摆在每一个教师的面前的问题ꎬ如何灵活运用“层次化”教学组织轻松驾驭课堂是教学取得成功的关键ꎮ对于“层次化”教学组织的实践需要教师学校共同努力ꎬ汲取经验教训ꎬ创新课堂ꎮ对于“层次化”教学将继续探索研究新的教学方法与教学模式ꎬ形成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的良好互动ꎬ不断改进教学模式ꎬ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ꎮ
参考文献[1]龙群兵:
.高职院校小班化教学的探索与思考———以计算机应用专业为例[2]肖月.现行教学模式的改革势在必行[J].考试周刊ꎬ2011.
[J].西安欧亚学院学报[3ꎬ]2011.
窦芳霞.职校英语分层次教学的理论与实践[J].辽宁教育行政学院学报[4]高清淸.浅谈高职英语分层次教学ꎬ2011.
[J].辽宁师专学报ꎬ2014.
[5]杨淑萍ꎬ等.对分课堂教学模式及其师生角色分析[J].辽宁师范大学学报ꎬ2015.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