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第3期 煤矿机 电 ・5l・ 高频感应加热电源斩波器补偿电路的设计 陆斌 (江阴职业技术学院,江苏江阴214405) 摘 要: 分析了基于功率控制的Buck变换器的小信号模型,探讨了斩波器中反馈控制的传递函 数和环路参数的设计,设计了双极点、双零点的PI补偿器。实验结果表明,31、偿后的系统不仅提高 了系统响应速度,而且消除了稳态误差,系统性能明显提高。 关键词: Buck变换器;感应加热;PI补偿器;双极点一双零点 中图分类号:TM924.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1-0874(2010)03-0051-03 Design of Chopper Compensating Circuit for High-frequency Induction Heating Power L n (Jiangyin Professional College,Jiangyin 21405,China) Abstract: Analyzes the small-signal model of Buck converter based Oil power control,discusses the designs of transfer functions and loop parameters of ̄edback control in the chopper,and designs the bipolar and double—zero compensator.Experimental results show that the compensated system not only improves the response speed of the system,but also eliminates the steady—state error,and the system performance is improved signiifcantly. Keywords: Buck converter;induction heating;PI compensators;double-pole and double—zero 1概述 2基于功率控制的Buck变换器分析 感应加热电源的调功方法有很多,在进一步提 如图1所示,Buck变换器的功率控制包括Buck 高功率和逆变器的工作频率时,一般选择在整流侧 斩波器、误差放大器和PWM脉冲调节器3部分,其 调功。斩波调功在直流电压下工作,供电功率因数 中,Buck斩波器反映了电源本身的特性,通过建模 高,对电网的谐波干扰小,电路的工作频率高…,而 的方法可以分析其输入到输出、控制到输出的特性; 且与逆变器控制分开,使得系统更加稳定可靠,故适 误差放大器和PWM脉冲调节器构成反馈环节,前 用于电压型逆变器使用。 者实质上是一个补偿网络,将给定信号与输出信号 在斩波调功的感应加热电源中,逆变电源的功 的差值放大,通过PWM脉冲调节器调节占空比 率控制主要是转化为Buck斩波器的功率控制,即通 d(t)最终可以调节输出电压 ,使输出稳定在给定 过改变Buck斩波器的驱动脉冲来调节输出电压,从 值上。整个功率控制环的设计可以等价为对Buck 而调节电源的输出功率。由于Buck斩波器输出电 斩波器控制器设计,必须首先建立控制对象—— 压可能有偏差,因而环路设计就变成一项十分重要 的工作,它关系到电路的稳定性、响应速度、动态过 Buck斩波器 冲等指标 』。因此,本文在分析基于功率控制的 I占空比d(Buck斩波器的小信号模型和反馈控制模式的基础 0 I误差f放大器fI . 1 . 上,探讨了反馈控制的传递函数和有关环路参数的 设计。 ・52・ 煤矿机电 2010年第3期 Buck斩波器的在电感电流连续(CCM)模式下的小 信号模型。 图2 Buck变换器电路拓扑图 图2为设定Buck电路工作于电感电流连续状 态(CCM),应用三端PWM平均模型方法 J,并考虑 电感电阻r 和电容 (ESR)。图2中虚线框内部 分为三端PWM模型,由开关管S、二极管D 和续流 二极管D组成, 和i 分别代表i (t)、i (t)的平均 变量, 和 分别代表 (t)、 (t)平均变量,其 中i (£)和i。( )为流入a端和流出C端的电流瞬时 变量, 印(t)和口 (t)为端口ap和cp的电压瞬时变 量,它们是时间的函数。将主开关管等效成受控电 ∞ \ T1lI LI ∞_I ∞0日\ ∞西I{(王 ∞ 、 口_流源形式,二极管D 等效成受控电压源形式,由此 可以得出如图3中虚线所示的三端PWM开关模 型。 图3 CCM模式下的Buck变换器小信号模型图 当不考虑电感内阻(通常可省略)时,可以得到 Buck变换器占空比到输出的传递函数为: C : (1)o(S)± ( ) 式中: 一滤波电容的ESR。 根据得到的Buck变换器的小信号模型,利用 Matlab软件分析了其频率特性,如图4和图5所示。 由图4和图5对比分析可以看出,受高频ESR的影 响,在穿越频率处又产生一个相位滞后角,同时使幅 频特性的斜率由一2变成一1。从整体来看,系统的 低频增益低,相角裕度 <40。。 3 Buck斩波器补偿电路的设计 对于Buck变换器,理想的系统应该是截止频率 附近斜率为一20 dB/dec,同时相位裕度大于45。。 Frequency/md・s-1 图4不考虑ESR时的Bode图 u暑醇 三 ∞。 ~ 田矗II O -45 -90 一l35 : 图6增设双极点、双零点的H补偿器图 rI1一2010年第3期 煤矿补偿控制器的传递函数为: = ㈦ 式中:ks:1/Rl(Cl+C2), J=R2C2, =C3(R1+ R3), 1=R3C3, =Cl C2R2/(C。+C2)。 整个闭环系统的开环传递函数为: =K。(s)K2(s)HG(s) 2(s)ks( 1 s+1)(Tz2s+1) s( l s+1)( s+1) Vi(1+sRcC) ,¨ ———■■——————————一 Cs +L/Rs+1 、 J, 式中: (.s)一PwM调制调制器传递函数,其传递 函数k:(S)=1/ ,其中 为锯齿波最大振幅。 本文用Matlab软件设计了具有双零点、双极点 的PI控制器,并对设计结果进行了仿真验证。根据 Bode定理,补偿网络加人后的回路增益应满足幅频 渐进线以一20 dB/dec的斜率穿过剪切点(∞ 点), 并且至少在剪切频率左右2to 的范围内保持此斜率 不变 。 由此要求,首先选择剪切频率,实际应用中,选 =f/5为宜,其中 为斩波器工作频率或开关管的 开关频率。具体斩波器中,开关频率为50 kHz,则 =50/5=10 kHz。 如图7中所示,未加补偿网络之前系统在 = 10 kHz处的增益为一11.4 dB,斜率为一40 dB/dec, 补偿网络应满足如下条件:在. =10 kHz处的增益 为11.4 dB,斜率为+200 dB/dec,并保持此斜率在 至少2 的范围内不变。 取两个零点位于谐振频率附近,以抵消斩波器 的两个极点(零点+2斜率补偿极点一2斜率,并补 偿其相位滞后);令~个极点P 抵消斩波器的ESR 零点 ,设置一个高频极点P , 5~l ,使 高频段增益降低,以抑制高频噪声。根据以上要求, 可以按如下方案设计: 1= =133 kHz l=7.96 kHz, 2=100 kHz, =3250。 这样所设计的PI补偿器的参数如下:取R = 50 kll,R2=19.6 kll,R3=0.88 kQ,Cl=50 pF,C2= 6.1 nF,C3=2.36 nF。实际电路中,取R.=50 kQ, R2=20 kQ,R3=0.88 k1),Cl=50 pF,C2=6.2 nF, C3=2.2 nF。 从图7可以看出,增加PISb偿器后,系统补偿 机 电 ・53・ 后低频增益提高,中频带宽增大,并以一20 dB/dec 的斜率穿越零分贝线;系统截止频率近似为l0 kHz,与设计期望值相同;高频衰减迅速,很好地提 高了系统抗干扰性能;补偿后的相位裕度达到了 75。。 90 bD 45 岩0 一45 至 一9O 一135 —180 1 Frequency/rad・S l 图7闭环控制系统补偿前后Bode图 4结论 通过分析与探讨,对高频感应加热电源Buck斩 波调功电路,设计了双极点、双零点补偿电路,补偿 后的系统不仅提高了系统响应速度,而且消除了稳 态误差,系统性能明显提高。试验结果证明了这种 补偿电路的实用性和有效性,对高频感应加热电源 的改进和研究具有很好的参考价值。 参考文献: [1]戚宗刚,柳鹏,陈辉明.感应加热调功方式探讨[J].金属热处 理,2003(7). [2] Morimoto K,Doi T,Manabe H,et a1.An Innovative DC Bbusline Active Snubber—assisted Soft Switching PWM DC—DC Power Supply with High Frequency Transformer for High Performance Arc Welder [A].Conference Record of Fourtieth IAS Annual Meeting.2005 [C].2-6 Oct.2005(3). [3] Chris lannello,Shiguo Luo.and Issa Batarseh.Small—Signal and Transient An ̄ysis of a Full—Bridge,Zero,Current—Switched PWM Converter Using an Average Mode1.IEEE Trans.Power Electron. 2003(18). [4] 陶永华.新型PID控制及其应用[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 2002. [5]胡寿松.自动控制原理[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1. 作者简介:陆;试(1973一),男,讲师(硕士学位)。现在江阴职业技 术学院电子信息工程系从事教学工作,研究方向为电力电子与电气 传动。 (收稿日期:2010一O1—12;责任编辑:姚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