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生态系统习题

来源:小奈知识网
我们没有“选择出生环境的权利”,但我们绝对有“改变生活环境的权利”;当我们可以决定自己命运的时候,一定不能把命运寄托在别人的手上!因此,我们一定要经常想一想:“我还有什么心愿?还有什么梦想?我最希望得到什么?我最想要的是什么?现在的状态是我所追求的吗?人生的意义又是什么?”

人生如果没有梦想,没有企图心,是最可怜的。这样的人比乞丐还糟糕! 山高,人更高!路长,腿更长!

悟语:只要我们有信心,有毅力,就一定可以改变命运,让我们的梦想成真! 题型一 有关碳循环的问题

例1 下列有关碳循环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 光合作用是CO2进入生物群落的惟一途径

B. 初级消费者用消化系统摄入生产者合成的含碳有机物 C. 没有分解者,碳循环仍可保持平衡状态

D.动物细胞的无氧呼吸是大气中CO2的产生途径之一

读思路:CO2进入生物群落的惟一途径有光合作用和化能合成作用;生产者和消费者是维持生态系统稳定存在所必不可少的成分;动物的无氧呼吸产生的是乳酸而不是CO2。 规范解:B

思维激活:在学习过程中要注意知识间是具有有机联系的,新课学习中注意牵挂所学知识,有益于知识系统化。

题型二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的关系

例2 下面是生态系统的碳循环示意图,请回答

(1)生态系统中碳循环首先依赖于 。

(2)图中分解者通过 和 两种分解方式将生物组织中的碳放回到大气中。 (3)图中A里的碳,除碳酸盐外,通常通过 回到大气中。 (4)在生态系统中,碳元素主要以 状态进行循

环的,碳循环始终的进行伴随着能量流动,但由于生物体不能在代谢中利用 ,因而能量流动具有 。

读思路:(1)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把无机环境中的CO2合成含碳的有机物,同时把光能转变为化学能,储存在有机物中。因此碳循环首先依赖于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

(2)分解者的分解作用其实就是分解者的细胞呼吸,它有两种类型,即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

(3)图A中的碳,除碳酸盐外,就是煤、石油、天然气等化石燃料,通过燃烧获得热能,产生的CO2又回到大气中。

(4)碳在无机环境中与生物群落之间是以CO2的形式进行循环的。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最终以热能的形式散失,由于生物体在代谢过程不能直接利用热能,因而能量是单向流动、逐级递减的。

规范解:(1)生产者的光合作用或化能合成作用(2)有氧呼吸;无氧呼吸(3)CO2(4)CO2;热能;单向流动、逐级递减

题后小结:分解者分解作用的实质是细胞呼吸,方式分为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 题型三 有关信息传递的问题

例3 2001年,科学家们在研究植物与草食性昆虫之间的关系时,发现一个有趣的现象:当烟草叶片受到甲种蛾幼虫的采食刺激后,会释放出挥发性的化学物质。这种化学物质白天会吸引甲种蛾幼虫的天敌,夜间会驱赶乙种蛾,使其不能在烟草叶片上产卵(乙种蛾幼虫也采食烟草叶片) 请回答:

(1)资料中的信息能够将几种生物联系起来 。

(2)烟草释放的信息激素,在白天和夜间是否都使它本身受益? 。 (3)由此可以看出,信息传递能够 。

(4)资料中显示出生态系统的信息主要有 。

读思路:烟草释放的信息激素是受甲种蛾采食刺激释放,作用与甲乙两种昆虫,因此将3中生物联系起来,以调整它们之间的数量关系,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对烟草都是有益的。资料中显示出的信息主要有:物理信息和化学信息

规范解:(1)4种(2)是(3)调节生物的中间关系,以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4)物理信息和化学信息。 ○读高考题:

例4(06年广东高考)在自然生态系统中,物质是能量的载体。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能量可驱动物质循环 B物质和能量可循环利用

C能量只能在食物链中流动 D能量和生物数量金字塔均可倒置

读思路:在自然生态系统中,物质可以循环利用,而能量流动是单向的,不可以循环利用;能量在各营养级之间以10%~20%的比例传递,由此得出的能量金字塔是不会倒置的;能量不只在食物链中流动,也可以通过分解者的分解作用流动;在物质循环过程中,需要能量的驱动。 规范解:A

题后小结:生态系统的功能 是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物质是能量流动的载体,能量是物质循环的动力。

[读后升华 聚焦高考]

○高考要求:能量流动的过程和特点是高考试题中的难点,但近几年高考试题中考查频率不高。物质循环的概念、及其与能量流动的关系是高考的重点内容,要求很高,属高考热点,应高度重视。

○命题透析:估计在高考试题中会以选择题形式出现,图表形式出现的可能性较大。 ○误区警示:

1、各个营养级能量的来源和去路必须搞清楚。

例5大象是植食性动物,有一种螳螂则专以象粪为食。设一大象在某段时间所同化的能量为107千焦,则这部分能量中可流入螳螂体内的约为()

A.0千焦 B.106千焦 C.2X106千焦 D.106—2X106千焦 错解:D 学生认为象粪里的能量是大象的。

正解:A 象粪的能量是通过食物链来自植物未被同化部分。 2、各种生态系统中土壤有机物的含量问题

例6 在各森林生态系统中,土壤有机质含量由高到低的排列顺序是 A、 热带雨林、温带阔叶林、北方针叶林 B、 北方针叶林、温带阔叶林、热带雨林 C、 温带阔叶林、热带雨林、北方针叶林 D、北方针叶林、热带雨林、温带阔叶林 错解:A 认为土壤有机物的量是落叶量。

正解:B 土壤有机物即腐殖质的量为落叶量与分解者分解掉的落叶量的差值。虽然热带雨林落叶供给量最大,但分解者分解掉的更多,则土壤有机物积累量则是最少的;反而北方针叶林落叶供给量少,分解者分解的更少,土壤有机物的量则是最多的。 [读题解题 精题精练]

1、以下关于生态系统信息传递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任何生命形式,如果没有接受信息、处理信息能力,就谈不上对环境的适应,就不可避免地要被大自然所淘汰

B、信息传递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可提高农产品或畜产品的产量,也可对有害动物进行控制 C、短日照作物,南种北移可延长生长期,提高麻皮产量,这是对行为信息的合理利用 D、任何生态系统中,能量、物质和信息问题处于不可分割的密切相关状态 2、有关“生产者是生态系统的主要成分”的理解正确的是 ①生产者能将无机物合成有机物,属于自养型生物

②生产者的呼吸作用将有机物分解成无机物,实现了物质循环 ③绿色植物的蒸腾作用降低了环境温度 ④生态系统内流动的能量全是生产者固定的能量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3、我国北方处于平衡状态的某森林生态系统,其碳素循环如下图,箭头和字母分别表示碳素传递方向和转移量。下列选项正确的是

A.夏季,a>b+c+e B.秋季,e+fC.春季,g=b+e+f D.冬季,d>c+f

4、下图是生态系统中碳循环示意图,“→”表示碳的流动方向,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图中A是生产者,B、D、E是消费者,C是分解者 B该生态系统的结构包括A、B、C、D、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 C.该生态系统中食物网可表示为:

D.E每增加lkg的体重,至少需要25kg的A 5、(07湖北检测)下面是有关生态关系的问题。

(1)右图是生态系统中碳循环示意图,图中“→”表示碳的流动方向。请回答:

①写出图中含有三个营养级的食物链(用字母表示)

②在物质循环的过程中,同时伴随着 。若生产者有5000Kg,按能量最大传递效率计算,位于第三营养级的生物可增重 Kg。

③据测定,生产者在黑暗中每小时释放出44mg的CO2,而在光照充足条件下,每小时释放出32mg的O2,则生产者每小时实际产生的O2量为 mg。

(2)右图表示一生态系统中生物种类间的相互关系。图中各种类均生活在退潮后暴露的岩石上,其中海藻、藤壶、贻贝和海葵固着在岩石表面,海星、石鳖和石槭则在岩石表面来回爬动寻找食物。图中的数字表示海星食物中各类所占的比例(%)。

①此生态系统中处于第三营养级的种类有 ,两者既有捕食关系又有竞争关系的种类是 。

②当除去全部海星一年后,与对照地区相比,该处生物种类组成发生了很大变化,其中 成为优势种,而石鳖和石槭数量大为减少,其原因是 。 6、下图表示某一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之间的关系,请分析回答:

(1)在此生态系统中,主要成分是 。此生态系统的主要功能是 和 。

(2)作为一个生态系统,除图中已有成分外,还需要有 。

(3)图中腐生细菌和真菌,在生态系统中属于 成分,它们能为树木提供 。

(4)如果一只鸟生存需要100 m2的取食范围,那么一条蛇生存,至少需要 m2的取食范围。

(5)请分别绘出生态系统的捕食链各营养级生物的能量和数量金字塔(平面图即可)。 7、(07汕头检测)下表示不同陆地生态系统的生产和分解的有关数据。请分析回答: 几种类型生态系烧的生产和分解特点比较

净光合生产 (t.ha.y) 枯叶输入 (t.ha-1.y-1) 枯叶现存量 (t.ha-1) -1-1热带 雨林 50 温带 草地 7.5 温带 落叶林 11.5 北方 针叶林 7.5 冻 原 1.5 45 6.0 10.0 6.1 1.2 5 5 15 35 44 (1)表中显示净光合生产(生产力)最高的生态系统是 ,这与 等非生物因素密切相关。 (2)根据表中数值,请在表右侧坐标图上用曲线表示枯叶分解率随温度变化的走势。 (3)生态系统的分解功能主要由 等生物完成。 (4)研究发现,待分解资源的C∶N比影响分解过程,其原因是 。受水浸泡的沼招泽土壤可供开发为有机肥料和生物能源的原因是 。 8、下图为某生态系统中食物网简图。图中甲~庚代表各种不同的生物。请据图分析回答: (1)此生态系统中作为生产者的生物是__________,作为次级消费者的生物是__________。

(2)若此生态系统受到重金属污染,那么在体内积存重金属污染物最多的生物是_________。 (3)生物甲与己的关系是______________。

(4)该生态系统只表示了部分成分,图中未表示的成分有______________。

(5)已知各营养级之间的能量转化效率均为10%,若一种生物摄食两种下一营养级的生物,且它们被摄食的生物量相等,则丁每增加l0kg生物量,需消耗生产者____________ kg。 9、1957年奥德姆对银泉水体生态系统的能量分析获得的数据列于下表中,根据该资料分析说明下列问题:

营养级 Ⅰ Ⅱ Ⅲ Ⅳ 分解者 从上个营养级摄入能量数(kg/m2·a) 142.0 15.9 0.9 221.7 呼吸消耗能量数(kg/m2·a) 501.1 79.1 13.2 0.5 192.5 (1)该系统从第Ⅱ营养级到第Ⅲ营养级的能量传递效率是__________________。从第Ⅲ营养级到第Ⅳ营养级的能量传递效率为____________。 (2)已知生产者的呼吸量为其固定的太阳能总量的57.6%,生产者的总初级生产量为_____。 (3)该系统能量沿着生产者—消费者结构的食物链营养级依次传递的平均效率约为____%。 10、下表是对某水生生态系统营养级和能量流动情况的调查结果。表中A、B、C、D分别表示不同的营养级,E为分解者。Ps表示生物同化作用固定能量的总量,Pn表示生物体贮存的能量 (Pn=Pg-R),R表示生物呼吸消耗的能量。 单位:102千焦/m2/年

分析回答:

(1) 能量流动是从A、B、C、D中的哪个营养级开始的?为什么?

(2) 该生态系统中能量从第三营养级传递到第四营养的效率是多少?

(3) 从能量输入和输出角度看,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是否增加?为什么?

11、下图表示生物圈中的部分物质的循环,A、B、C、D构成群落,a—l表示物质循环的过程,请据图回答:

如果此图是碳循环的部分示意图:

(1)请在图中方框内补充缺少的箭头。

(2)大气中的碳主要依赖于[ ] 过程进入生物群落,碳在生物群落与无机环境之间的循环主要是以 形式进行,碳在A、B、C之间主要以 形式传递。

(3)若C同化的总能量为a,其中由A经过d过程的供能比例为x,则按最低传递效率计算,需要A的总能量y与x的函数关系式为: 。 若此图为硫循环的部分示意图:

(4)X通过 进入A;X的来源是除图中 h 和 i 外,还可来自 。

(5)A可以直接吸收X,还可以通过根系吸收 ,在体内转变成蛋白质等物质。 (6)X气体造成环境污染的根本原因是 ;X对A的危害程度与 有关。 读后反馈-读题解题答案

1、 答案:C 提示:光照引起的是物理信息。所以C错误。

2、答案:C 提示:②③中的话,本身是正确的,但不是对“生产者是生态系统的主要成分”的理解。

3、答案:A 提示:碳素在无机环境和生物群落之间的循环,离不开生产者(主要是绿色植物)。在题目所给出的生态系统中,

a代表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固定的太阳能及合成的有机物,

这是流经该森林生态系统的总能量,数量最大;b代表植物呼吸作用散失到大气中的二氧化碳;c代表通过食物链流到动物(各级消费者)体内的总能量,d代表动物的呼吸作用散失到大气中的二氧化碳;e代表植物的残枝、落叶流到分解者的能量;f代表动物流到分解者的能量;g代表分解者的呼吸作用散失到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在一年中的不同的季节,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强度不同。根据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效率10%-20%,在夏季,处于平衡状态的森林生态系统,植物光合作用所固定的总能量>植物呼吸作用所消耗的能量+流到动物体的能量+流到分解者的能量。我国北方的夏季昼长夜短,气温较高,生产者同化作用占优势,因而a>b+c+e;在秋季,植物遗体、残枝、败叶相对增多,动物的粪便等也相对增多,而土壤中的生物数量相对稳定,由于气温变低代谢变缓、繁殖变慢,因而gc十f。

4、答案:D 提示:箭头出来最多的A为生产者,和A双向箭头的C是无机环境,其余进入箭头最多的B是分解者。

5、答案:(1)①A D E②能量流动;200③64(2)①海星、荔枝螺、海葵;海星和荔枝螺②藤壶;藤壶大量繁殖,占据了岩石表面,使海藻不能生长,石鳖和石槭因失去食物而数量减少。

提示:(1)据图可知,A代表生产者,B代表分解者,C代表二氧化碳,D、E代表各级消费者,所以食物链可表示为A→D→E。②5 000×0.2×0.2=200。③由光合作用反应式可知,6CO2~6O2,黑暗条件下,植物呼吸消耗的氧气量为x,6×32/x=6×44/44,x=32 mg。所以在光照充足的条件下,生产者每小时实际产生的氧气为32+32=64 mg。(2)此小题考查识别食物链和食物网的相关知识,属于较容易题目,只要基础知识牢固,不难得出正确结论。 6、答案:(1)树;物质循环;能量流动(2)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3)分解者;CO2、H2O和无机盐(4)500(5)如下图

7、答案: (1)热带雨林 温度较高、雨量充沛、光照较强 (2)见右图 (3)细菌和真菌 (4)腐生微生物合成自身物质需要营养物质的供应(只要合理均给) 受水浸泡的沼泽土壤中缺氧,抑制微生物的有氧分解,有机物质积累量很大

8、答案:(1)戊 甲乙丁 (2)丙 (3)捕食 竞争 (4)非生物物质和能量、分解者 (5)3250 9、答案:(1)11.3% 5.7% (2)870.1 kg/m2·a (3)10

提示:生态系统中的能量传递效率一般为10%~20%,这是一个平均传递效率,在一个具体的食物链中,确切的能量传递效率要通过计算才能确定。能量传递效率的计算式为:能量传递效率= ×100%。 根据表中数据,从第Ⅱ营养级到第Ⅲ营养级的能量传递效率为:15.9/141.0×100%=11.3%。从第Ⅲ营养级到第Ⅳ营养级的能量传递效率为:0.9/15.9×100%=5.7%。表中第Ⅰ营养级生物的能量未标出,但根据第(2)小题的信息,“生产者的呼吸量约为其固定的太阳能总量的57.6%,所以生产者的能量为:501.2/57.6%=870.1 kg/m2·a。计算在该食物链中能量传递的平均效率,设平均传递效率为x,则得计算式:870.1×x3=0.9,解得x≈0.1,所以平均传递效率约为10%。

10、答案:(1)B B营养级含能量最多,是生产者。(2)5.7%

(3)增加。该生态系统输入的总能量大于所有生物消耗能量之和或答Ps(生产者的)>R(所有生物的呼吸消耗)。 11、答案:

(2)[a]合作用 二氧化碳 有机物(碳) (3)y=100a-90ax (4)叶片气孔 火山爆发 (5)硫酸盐 (6)超出了生物圈的自动净化能力 浓度、接触时间等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