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文化传承与产业发展——苏州桃花坞木刻年画的传承研究

来源:小奈知识网


文化传承与产业发展

——苏州桃花坞木刻年画的传承研究

摘要:苏州桃花坞木刻年画是我国首批收录的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是苏州地区特有的反映民俗文化的艺术形式。本文阐述了苏州桃花坞木刻年画的艺术价值和生存现状。并探究了木刻年画的传承和发展方式。

关键词:桃花坞木刻年画;艺术价值;传承与发展

1. 背景

苏州桃花坞年画起源于明嘉靖年间,在清康熙年间达到兴盛,桃花坞年画真实的反映了当时人们的社会生活和思想文化,有极高的历史价值和艺术价值。辛亥革命后,随着印刷画的流通,很快侵占了木刻年画的市场,使桃花坞木刻年画的生存陷入困境中。新中国成立后,有关部门组织整理并印刷了一些木刻年画的资料,但是这些资料在文革期间遭受了严重的损毁。由于普通人对木刻年画的了解较少,使得年画的的市场需求较小,同时学习木刻年画的青年也极为缺少。这些都加大了桃花坞年画的传承和发展的难度。

2. 创新模式,传承文化

为了改变桃花坞木刻年画的后继无人的窘境,苏州加创作年画的企业桃花坞年画社合并进苏州工艺美术职业技术学院。创新的传承模式使得桃花坞年画的继承和发展有了很好的条件。为保证木刻年画的稳定继承,还应该注意以下问题。

利用高校的优良资源,培养出优秀的传人。单靠老一辈的手艺人难以找到合适的继承人,且老一辈手艺人教学方法效率也有待提高。高校能更方便的选择出对木刻年画有兴趣的优秀人才。录像录音的方式能更好的保存师傅传授知识的原始资料,使学习木刻比以往更方便。

将现存的桃花坞木刻年画进行整理,并复刻复印。避免发生文革期间很多珍贵桃花坞木刻年画古板被损毁的悲剧。密切关注木刻年画的民间收藏,当发现新的木刻年画时及时存档。对年画资料的充实也可以收录国内外的一些优秀画册资料。

借着中国风兴起的潮流,加大对苏州桃花坞木刻年画的宣传,特别是对青少年的宣传。桃花坞木刻年画是在民间兴起的,也应回归的民间的土壤上。加大宣传的力度,唤起普通大众对桃花坞年画的认识,使得更多的人关注桃花坞木刻年画,研究木刻年画并保护木刻年画。同时,普通大众对桃花坞木刻年画认识的加深也能扩大桃花坞木刻年画的市场。最终使桃花坞木刻年画获得良性的发展。

3. 转变观念,激发活力

现存的苏州桃花坞年画主要是反映过去的生活习俗,为了适应新的社会形态,苏州桃花坞也必须进行创新,激发新的生命活力。首先要转变观念,桃花坞木刻年画不仅仅是一种独立的艺术手法,它的一些造型元素,创造手法也可以成为其他艺术或专业的借鉴对象,如服装设计,绘画装饰,平面设计等。发掘出新的利用价值,桃花坞木刻年画才能有新的生命力。同时,也要将桃花坞木刻年画的元素与技艺手法与新的科技手段进行适当的衔接,在选择元素方面可以选择贴近现在生活的题材,利用学校的专业设备和人才资源,对桃花坞木刻年画的题材,形式表现手法进行创新和重新定位,在继承桃花坞木刻年画的优良传统的基础上创造出适合时代要求的新作品,使苏州桃花坞木刻年画在新的时代中也绽放出

灿烂的光彩。

4.拓展市场,延续发展

对桃花坞木刻年画的观念和创造题材和创造手法上的一些创新不能从根本上解决桃花坞木刻年画发展的问题。要形成持续稳定的发展,首先要创造持续稳定的市场需求。市场需求决定生存空间,单靠政府的扶持不是长久的办法,只有形成市场需求,才能从根本上解决发展的问题。

桃花坞木刻年画在过去主要作为年画在市场上供应,而这一市场的需求量不足以带动木刻年画的发展。因此必须开发出适应时代潮流的桃花坞木刻年画的衍生品,好的衍生品不仅能产生客观的经济效益,而且能保护桃花坞木刻健康有力的发展。对目前的国内市场的调查发现,目前主要流行的衍生产品有玩具,明信片,书签,T恤衫,创意工艺品等等。考虑到桃花坞木刻年画的特点,可以以桃花坞木刻年画为基础,大力发展帆布鞋,T恤,手提包等衍生品。在衍生品的研发创作中,必须保证衍生品上面的元素都是来自桃花坞木刻年画的作品,这样才能保证衍生品的纯正度。由于一般桃花坞的作品篇幅较大,整体运用在衍生品上时与衍生品的融合较难。这时可以打破常规的束缚,将桃花坞年画的作品拆解,提取作品中自己感兴趣的部分,将这部分元素运用在衍生品中。更进一步的可以提取多个元素,将这些元素合理的组合创造出新的图案。除了将桃花坞作品拆解提取元素加以利用外,还有很多的创作方法,例如加减,覆盖等。

衍生品创造制作出成品后,政府也要加大对这些衍生品的销售的扶持力度。帮助桃花坞木刻年画打开市场,创建属于苏州桃花坞木刻年画自己的品牌,使其能健康稳定的发展。

总之,苏州桃花坞木刻年画是中国民间美术的重要组成部分,对研究古代的民俗民风

有极大的参考价值,同时木刻年画这种艺术表现形式本身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作为首批收录的国家级非物质文华遗产,我们要加大保护力度,探索新的传承方式和发展模式,使这一珍贵文化得到延续和发展。

参考文献

[1]苏州桃花坞木版年画[z].江苏古籍出版社香港嘉宾出版社,1991.

[2] 《苏州桃花坞木刻年画学术研讨会》中洪锡徐的发言,《苏州工艺美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3年第1期.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