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第三单元《在牛肚子里旅行》教案

来源:小奈知识网
《在牛肚子里旅行》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在牛肚子里旅行》选自人教版语文三年级上册的10课,是张之路的作品。本文是一篇有趣的科普小品文,通过两只小蟋蟀玩捉迷藏,其中一只叫“红头”的蟋蟀不幸误入牛肚子里,在牛肚子里作了一次惊险的“旅行”,最后侥幸逃脱的危险经历,使学生懂得一个科学小知识:牛有四个胃,吃食时具有反刍现象。本文虽然篇幅较长,但是情节生动有趣,语言活泼,内容充满童趣,红头在牛肚子里旅行的过程为学生提供了很好的发散性思维的空间和表达的机会。文章渗透的科学知识,将一个有关动物生理学上的知识讲得有声有色,通俗易懂。同时通过学习本课,让学生明白要关爱朋友,帮助朋友。 二、教学目标

根据新课标的阶段目标要求和本科的教学内容,结合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识规律,我制定了本课的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分角色朗读课文,通过抓住重点语句的理解、引导感悟,帮助学生揣摩红头和青头对话的心情,读出相应的语气。2.了解红头在牛肚子里的旅行过程和画出旅行路线图。

3.体会红头和青头是“非常要好的朋友”,让学生懂得当遇到困难时,朋友的作用是非常大的。 三、教学重难点:

1、结合文本了解红头在牛肚子里旅行的过程。

2、抓住描写青头行动和语言的语句,感受青头的冷静和勇敢。

教学准备:制作多媒体课件,课文朗读录音。

教学时间:根据课文需要,本节课安排了2个课时,现在写的是第二课时。 四、教学过程

围绕以上教学目标、教学重点和难点,我将以四个环节设计本节课的教学过程: 第一环节:谈话讨论,导入新课

上课开始,我通过提问的方式,问同学们“你去哪里旅行过?感觉怎样?并展示一些旅游景点的图片,引起同学们的注意。通过预习谁来告诉大家谁在牛肚子里旅行?(红头),红头旅行的地方可不一般,是在一一牛肚子里。牛肚中有些什么奥妙?今天,我们就来学学课文,长长知识。

设计意图:现在的小学生年龄虽然小,但去过的地方不少,通过分享旅行地点,引入本课。

第二环节:精读感悟,重点突破

(一)我采用开火车朗读的方式,让同学们思考概况故事的起因。 学生交流,教师小结:课文的一到七段告诉了我们:红头怎么会到牛肚子里旅行的,也就是故事的起因。

(二)学习红头部分,圈出他的旅行路线

明确红头在牛肚子里的旅行路线,就这样,红头不得不随着吃到牛嘴里的草开始了它在牛肚子里的旅行。那么,在牛肚子里它到过哪些地方呢?请同学们小组讨论,把红头到过的地方圈出来。鼓励学生用上表示先后顺序的连接词语,用连贯的一句话,把这个过程说清楚。

(三)体会红头在牛肚子里的旅行的心情

旅行应该给人带来快乐,但是,红头在这次旅行中,他的心情怎样?请大家自由找找课文中描写红头的句子读一读,体会一下红头的心情发生了哪些变化?交流课文中红头说的话,读好相关句子。总结:看来红头的这次旅行真是惊心动魄、险象环生。

(四)学习描写青头的部分,了解关于牛胃的知识,体会青头对朋友的友谊。 1、出示青头的话,请学生读课件出示的青头的话,说说你从中了解了哪些知识?

2、介绍牛的反刍,课件出示资料袋。

3、从青头的话中我们了解了牛的胃不同的功能,还知道了牛吃食物的一些特点,请学生连起来将了解到的说一说。

设计意图;通过学生开火车读,分角色读,小组讨论等活动让学生积极参与到课堂中,轻松的完成了本课的教学目标,理清了红头在牛肚子里的旅行过程,知道了牛胃的知识。

第三环节、细读感悟,体会真情

课文中说青头和红头是一对好朋友,你从哪儿看出来。再次细读课文,把这些重要的词语画下来。并请同学们起来朗读句子,感受红头和青头的友谊。

设计意图:这是本课的重点,也是课后习题的第二题,通过再次朗读感悟,引导学生在读中完成了本课的学习任务。

第四环节、总结升华

红头在牛肚子里的旅行可以说是一次意外,如果没有得到青头的帮助,它也不可能顺利地从牛肚子里出来。从他们身上你看到了什么?有何感悟?请同学畅所欲言,最后总结不论我们遇到什么样的事,都不能紧张,一定要发挥聪明才智,冷静处理好事情。更重要的是学会互相帮忙,共同解决困难。请记住:团结就是力量。

五、板书设计: 在牛肚子里旅行

嘴——肚子——第一个胃——第二个胃——嘴里

六、教学反思:这节课我主要围绕“读-悟-说”,各种朗读方式进行,重点培养学生有感情朗读课文,在读中完成学习任务,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了学生的思维和表达能力,让学生在愉快、轻松的气氛中快乐的学习。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