班主任工作中细微之处彰显智慧
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教育是人和人心灵上最微妙的相互接触。”陶行知先生亦曾经说过:“真教育是心心相印的活动。惟独从心里发出来的,才能打到心的深处。”看似繁琐的班主任工作,其实就是和学生一次次心灵上的触碰。作为一名班主任,我始终牢记着我们的教育不仅仅是文化知识的教育,更是人格教育情感教育,拥有了心灵对心灵的尊重,用爱和智慧托起教育的情感,这样才能对学生产生巨大的感染、教育作用。
我现实地认为,只要我们的学生和学生的家长认可你,你就是一个比较称职的高中班主任。当好高中班主任不容易,学生进入了高中以后,由于其身心迅速发展,进入青年初期的学生的独立心理、批评心理、逆反心理增强,他们处在情感上不成熟的过渡期,总觉得自己是“大人”了,力求摆脱对成人的依赖,老师、家长在他们心目中的权威降低。他们不再以老师为中心,不再绝对服从教师的命令,你也不可能再像初中那样对他们哄哄吓吓就可以了。他们中有的人情绪不稳定,多变化,不易控制,可以说软硬不吃;他们自觉或不自觉地向老师闭上心扉,这给我们的教育工作带来一定的难度。为了做好班级管理工作,作为一位班主任,我结合班级的实际情况和特点在班主任工作实践中不断探索了一些比较有效的方法和措施,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在此与同行分享我的班主任工作的点点滴滴。
一、树立班主任良好形象,做到言传身教
古人云:“其身正,不令则行;其身不正,虽令不行。”要想做好班级管理工作,必须不断提高自身的思想政治素质和工作能力,树立自身良好形象,做到言传身教。例如,要求学生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的同时自己应该有良好的卫生意识;要求学生注意仪容仪表,就要从自己的仪容仪表抓起。要求学生遵守校纪校规,就必须自己先做到上班、上课不迟到,不早退严格遵守学校里的一切规章制度。其次多关心学生,了解他们的心声,真正成为学生的良师益友。有一次宿管老师向我反映班里有个宿舍的卫生状况太差。经过查问,是由于早晨起床太迟没时间打扫造成的。于是当天我就召开宿舍会议,以宿舍文化节为契机,教育学生做一名有文化的高中生,为他们的宿舍写了励志名言,把班级的绿色植物分发到各宿舍,并让他们自己为宿舍起舍名,引导他们只有好的环境,人才有好心情,改变环境,继而改变自己。当我再次到宿舍的时候,看到的是男生把自己的床单,被套洗的干干净净,宿舍整理的整整齐齐,更是增添了许多文化气息。同学们让我很感动。这样以后的宿舍卫生再也不用我担心了。我的班级文化更是充满了文化气息,励志标语张贴在教室醒目的位置,班风学风在教室前后墙上,制度栏,风采栏,荣誉栏同学们更是做了精心的布置,使教室明净而温馨。所以,班主任让自己的良好风范增强对学生的吸引力;要有儒雅的举止和浩然之气,让自己的神韵、风采使学生折服;要求学生做到的自己首先做到,要求学生不做的自己坚决不做,真正做到既教书又育人。这样才能让学生从情感上接纳你,会给自己的班主任工作带来事半功倍的效果,进而为班主任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
二、善于培养建设优秀班干部队伍
班干部是班主任工作的得力助手,选拔一支精明能干的班干部队伍,对班主任做好班级管理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比如,高一刚刚开始,我就让班里所有学生争做班干部,并鼓励他们珍惜机会,努力学习并敢于、善于表现自己的才华,为班级争得荣誉,重新塑造自己。同学们有了当“官”的机会,履行班干部的职责,让其既体会到荣誉感,又受到压力,这样人人就有自己若是龙就要过江的感觉。由于他们从严要求,不断克服缺点,积极向上,他们的才华显露了,人格美了,形象改变了,信心增强了,人们的偏见少了,从而达到了思想转化的效果。由于我坚持学生争做班干部的制度,半期以来,我班上的班风、学风赢得了学校的肯定,原本思想落后、成绩较差的学生积极性也调动起来,已经形成了蓬勃向上、团结进取的良好班级氛围。这样班干部把班级管理的有声有色。其中有特色几方面:
一是严爱有加的考勤制度。记得我刚接新班时,学生自由散漫的情况比较严重,迟到、早退、旷课时有发生。为了改变这一现状,在班里制定了严格的请假制度。我一方面严格要求自己,另一方面对学生加强思想教育,我要求学生早到,自己也同样按时站在了教室里,爱迟到的学生也不好意思晚到。我用自己的言行和真诚,让学生认识了一位身正为范的班主任和一位通情达理的好朋友。二是行之有效的卫生制度。班级中的值日时总有学生会“溜号”,影响到其他同学值日的积极性。为此,在经过全体同学讨论后,决定在班里实行卫生责任制。卫生责任制使全班人人有事做,事事有人做,人人担责任,这样学生们因为有了强烈的责任意识,而更加的愿意为集体付出了。三是学习环节负责制。我在管理中加强了对学生学习具体过程的引领和督促,从早读、上课,到收缴作业都有专人(以课代表为主)负责,主要任务是带领学生提前进入学习状态,收集学生的意见和建议并及时和科任老师沟通,登记作业收缴情况等。每个环节都做好了,良好的学习氛围自然就形成了。
几年来的班级常规管理中,面对学生生活学习中出现的问题,我深深的明白:和风细雨般的教导比起“不许”、“禁止”的命令要好得多。让学生更能在润物无声的教育感召下规范自己的行为,明确自己的责任,学生们在爱的呵护下懂得了上进,明白了做人,更践行着感恩。
三、爱生如子,坚持一视同仁原则
泰戈尔说:“歌声在空中感到无限,图画在地上感到无限。”我认为,教育在爱中感到无限。高中学生要比初中学生更懂得爱,更需要爱。他们在逐步走向成熟的过程中,一方面表现出比较成熟、自信、顽强等,但另一方面有比较脆弱,遇到困难容易退却,这就需要老师的关爱,使他有战胜困难的决心和勇气。特别是那些问题学生,他们平时听到的多是批评,他们最缺乏别人的理解及老师的爱。因此,不仅要在学习上,而且还要在生活上、思想上关心他们,爱护他们,使他们感到老师可亲。当学生家中有困难时,我就加倍的关心他们,帮助消除他们的思想包袱,用真情感动他们。无论是学习上还是生活上,常去关心、照顾学生,那怕是简单一句问候,在学生心中都会产生很大的波澜。及时发现那些需要关爱的同学,及时献上一个真诚,那将是对学生的最好奖励。
“感人心者,莫先乎情”。情感是语言符号传递信息的重要内容之一,要说服学生、感化学生,必须讲究语言的情感性。教师不可没有威信,但是威信不等于故作姿态,不等于对于学生的无理指责。例如:我班的吴文蒗同学就是这么一位经常惹老师生气的同学。该生给人的印象就是行为习惯很不好,平时上课废话很多,自习课喜欢说话。在开学之初我看到这位学生十分的恼火,一发现在教室里有小动作或者不文明的举动都会当即指出。开始时他还能听你老师几句,但是时间久了他渐渐产生了抵触情绪。在和教师的直接面对面时他甚至出现“言语上的冲撞,时常在气愤时瞪着眼以示抗议”。这时我开始在思考我的教育方法是否有效,如何才能更好的缓和师生的矛盾并达到教育的目的。我尝试了很多种方法,有时候为了不至于师生关系在课堂上处于尴尬的境地我都会忍着到课后再处理。我开始发现急于求成转变学生观念的方法是行不通的,学生的习惯不是一朝一夕养成,怎么可能通过老师的一顿训斥后就能大彻大悟呢?我变得“忍气吞声”,开始学着静静的观察,用心关注该生的一举一动,即便发现有不好的举动只要不影响他人我都默不作声在记录本上记录下一举一动,我等待着合适的契机。一次终于被我逮到了机会,我吸取了过去教育不得利的教训。这次我并不急于指出他的错误,而是让学生在我的注视下学会自我反省,在老师给足该生面子的同时谈学生所想,投其所好,从他感兴趣的话题入手让他更真切感受教师的良苦用心。
正如叶圣陶先生所说“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教师的一言一行都在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学生,身为“一班之主”的班主任对学生的影响更大。班主任工作是需要对学生全身心的关爱,守望着他们,更需要用智慧去探索方法和积累经验去引导成长。既是用智慧去爱,也是爱的智慧。让我们的事业伴随着情感,更要让我们的事业伴随着智慧。”教育是一门艺术,以珍爱学生为基点,用心守望着学生的成长,用智慧引领他们大步迈向成材的道路就是我们艺术的璀璨。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